小学数学讲题稿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讲题稿

篇一:小学数学讲题稿(董婷婷)

新文学校小学数学讲题稿

——董婷婷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进行讲题交流。我的讲题交流分为这样四部分:选题背景、选题分析与解法、拓展以及反思。

一、选题背景。

我这个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八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P117 例1”。四年级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植树问题”,选这道题来和大家交流,我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植树问题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内容,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2、它也是一个需要自主探究的问题。

3、可以让学生了解“复杂问题简单化”、“一一对应”等数学思想在数学中的运用。

4、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选题分析与解法

1、首先以学生熟悉的手为素材,从手上寻找看到的数字,除了有5个手指,还有4个空,解释“间隔”“间隔数”的意义,初步感受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在短距离上整体感知、确定研究方向为两端都栽的条形植树问题。

3、课件出示题目: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通过仔细分析观察题目: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提出自己的猜想。可能会出现100÷5=20(棵)、100÷5+1=21(棵)、100÷5+2=22(棵)等等多种猜想结果。通过

分析几种不同的猜想结果,都用到了100÷5=20,这个20是表示100米里面有20个5,也就是说20是表示间隔数,从而我们知道棵数与间隔数有关系,那么要求棵数就必须知道棵数和间隔数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先请学生们猜一猜它们的规律,要验证这些猜想是对还是错。这就需要学生自主探究。怎样探究这个问题,马上就有学生想到我们以前常用的方法——画图。画线段图的确是研究数学好方法,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发现在长距离上一颗一颗种树太麻烦了。到这里,我马上让学生思考,应该画多少棵既清楚又简便的看出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就有学生发现我们可以只种2棵、3棵、4棵等等,就是把数据缩小来研究,从而让学生领悟到

解决复杂问题要先想简单的。学生选择几个简单的数据画线段图研究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之后选几位学生上台展示分析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观察比较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小数据中两端都种的情况下,有“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规律,再在屏幕上通过线段图,一棵对应一个间隔,因为两端都栽,最后还要种一棵,让学生们清楚的看到在小数据中有“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规律。

问题到这里,是不是就可以停止了,肯定不行,还要引导孩子们猜想并说一说:在大的数据中会不会还有这样的规律?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律?再次通过线段图演示,一棵对应一个间隔,多少棵就对应多少个间隔,两端都栽,我们还得在最后栽上一棵。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不管数字多大,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最后还要补上一棵才达到两端都种的结果。最后要同学用一个式子把两端都栽的规律总结出来:棵树=间隔数+1.应用这个规律,马上可以解决前面的这个问题。先用100÷5=20(段),求出了间隔数,再20+1=21(棵),求出棵数。一个有思想深度的题目的背后,总会隐藏着许多的精彩!它总能激发孩子无限的想象!于是

我马上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寻找类似的植树问题,并说出什么相当于树,什么相当于间隔。

三、拓展

有了这个结论,再遇到这类题目,我们就多了一个武器。例如这题计算第一棵到最后一棵树有多远,那就先要知道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到底有多少个6米?利用棵数=间隔数+1,马上可以求出间隔数即段数。再如这道题,求响12下需要多少秒,乍一看很难,不知如何下手,但如果利用我们今天的结论,把5声看成5棵树就有4个间隔,4个间隔用时8秒钟,所以每个间隔是2秒,12声相当于12棵树就有11个间隔,共用时22秒。从以上两题中,我们不难发现,利用我今天讲题中的结论,可以化解生活中的难题,让我们的解题更轻松、惬意。

四、反思

讲完这道题目后,我有了这样的一些思考:

1、要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呈现。

2、化归思想渗透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寻求解决复杂问题的一般方法,那就是从简单问题、简单事例入手,寻求规律,通过规律的得出,最终得到问题的解决。

3、作为老师的我,更要认真的钻研讲题。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一道题目的答案,而应该是处理这一类问题的一种策略。“授人鱼,更要授人以渔”。

我的讲题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倾听,谢谢您的指导!

篇二:小学数学说题稿

小学数学说题稿

——张艳燕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进行说题交流。我的说题交流分为这样六部分:题目背景、题目分析、思路解法、指导策略、拓展以及反思。

一、题目背景。

我今天说题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101页,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中数学思考例2,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逻辑推理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要用到逻辑推理的思维形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这对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概念、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2体现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第二条: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新课程标准还对推理能力做了这样的解释,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

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二、题目分析

这道题是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进一步让学生感知推理的方法和依据,构建推理框架,同时也是利用多种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掌握这一类型题的解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心中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策略。

例2这个逻辑推理问题,需要借助列表逐步缩小范围,找到答案。此题让学生体会逻辑推理的常用策略“排除法”,根据学生的程度不同,我们也可以首先先不列表,先排除,在经历不同学生的思维碰撞中,让学生初步感知解决数学问题可以大胆设想,动手操作展示,另外动脑思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必要途径。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把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积累学习经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思路解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刺激学生主动学习最活跃的因素,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