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郎溪现象”探秘—中西部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的成功范例
在中国县域经济版图中,中部地区一个人口只有30多万、过去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小县——郎溪县,近年来在承接产业转移的经济浪潮中,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科学探索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大规模承接产业方式和做法,实现了经济超常规发展,用生动的实践阐释了科学发展,在中东部地区乃至全国产生极大影响和连锁效应,成为中西部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的一个成功范例,被誉为“郎溪现象”。请听安徽台记者马璧玲、申红、雷明剑采写的系列报道:《中西部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的成功范例——“郎溪现象”探秘》。
上篇
12月13号,一条好消息从江苏宜兴传来:总投资1.75亿元的龙嘉电力消防设备制造项目落户郎溪经开区。在开发区管委会,分管建设的副主任杨林林面对墙上的土地利用规划图,既兴奋,又有些焦灼。
(出录音):“今年我们工作最大的重点就是,让我们的企业从地上真正的长出来,很多签约了以后,它不能落地也是没用的。”
拼环境、拼政策、拼服务,在广大中西部地区为承接产业转移使出浑身解数时,在郎溪这样一个过去灾害频发、经济落后的小县,如今最多的时候有着500多个项目等待入驻,承接产业转移出现“井喷”态势。
郎溪变化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说到底,是县领导班子用科学发展理念指导实践,抓住承接产业转移机遇,主动作为,科学探索出了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产业承接方式,助推县域经济步入超常规发展的“快
车道”,连续三年成为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今年前三季度在宏观经济下行的背景下,经济仍保持近17%的增速,领跑全省。
在这种科学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郎溪县承接转移和招商引资的做法别出一格,让人耳目一新。
县招商局副局长祝栋(出录音):“结合我们县的情况,制定了我们的产业政策,根据产业来锁定领军企业,同时通过它们,引进它的配套企业和产业链。”
换句话说,就是用“领头羊”引来“羊群”。
安徽动力源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只“领头羊”。作为国内最重要的电源器件生产企业之一,这家总部位于北京的公司2010年投资1.43亿元,将他们在国内最大的制造基地转移到了郎溪县。
公司董事、总经理汪洋(出录音):“我的供应商原来是在北京给我供的,后来我们搬到郎溪以后,觉得到北京供应远了,干脆周边的都搬到郎溪来了,跟我们一起过来的算上物流公司有6家了。”
上海祥明仪表机箱有限公司五分之一的产品销售给动力源,随着动力源向郎溪县转移,他们也在这里建设了新的生产基地。
安徽祥明仪表机箱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培明(出录音):“我们跟北京动力源配套了十几年了,他们选择了这边,我们也跟进了,毕竟在这边运输成本可以降低一点,所以我们也搬到这边来了。”
引来一个核心企业,带来一群配套企业。科学、务实的发展理念,为郎溪带来了一场完美的“嬗变”。
整个产业链、整个产业集群、整个园区向郎溪搬迁的现象频频出现,
以至于江浙部份地方政府官员惊呼:郎溪来了,“狼”来了。
曾经在无锡市经信委工作过的郎溪县无锡商会秘书长杨锡威说(出录音):“这个对我们无锡市震撼很大,市委书记下了死命令,郎溪到底在哪里?为什么这么多企业到郎溪去?要找原因。”
《无锡商报》的记者曾到郎溪暗访,回去刊发了三个版的特别报道:《告诉你一个“郎溪奇迹”》。随后,“郎溪现象”、“郎溪奇迹”这个出自江浙的名词,开始传遍长三角、震动全国。
《无锡商报》副总编辑葛明(出录音):“郎溪现象首先是企业顺从了市场规律,自发形成梯度转移的一个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代表着政府有针对性招商、符合市场规律的一种政府行为。”
依托有针对性地产业链招商的整体承接,目前,郎溪县已经形成了装备制造、金属压延、轻工纺织、电力电子、农副产品深加工等5大主导和集群产业。结合这些产业集群,郎溪县又按照“上游抓培育、中游促集聚、下游争拓展”的思路,着力延伸产业链条,直接带动工业经济像“滚雪球”一样,迅速壮大崛起。
省发改委副主任吴劲松表示,“郎溪现象”深刻表明:(出录音):“发展产业一定要抓住重点,重点环节、重点项目、重点领域集中突破,最后形成一个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
目前,郎溪大规模、集群式承接产业转移已形成扎堆效应,这是“郎溪现象”最耀眼的亮点。
中篇
产业链招商为郎溪县科学承接产业转移开创了“新路径”,而跨省合作共建园区,打造科学承接产业转移新平台则成为“郎溪现象”的另一道独特风景。
12月初,在新建成的郎溪县建平大道上,一辆辆从S214省道上分流下来的“苏”字牌照车辆川流不息,这条全长51.6公里的道路与江
苏省境内的S246省道连接,构筑了一条郎溪到南京的快速通道。郎溪
县市政管理局副局长王长青说:“这是我们的大动脉,原来这些车子全部是在214省道上,现在全到我们这边新建的建平大道上了。”
道路向江苏延伸,是郎溪县与江苏省经济加速融合的一个真实写照,更是郎溪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东向发展”的具体体现。
随着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腾笼换鸟”势在必行。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常修泽说:“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的制约非常严重,它再发展没有这种空间的支撑,这样就给我们提供一个难得的机遇。”
瞄准机遇,果断出击。2009年,郎溪县与无锡市共建“无锡工业园”正式启动建设。由于这种“商会牵头组织,企业组团搬迁”的共建形式顺应了无锡有项目无空间、郎溪有空间无项目的实际,园区至今已吸引数百家无锡企业入驻。郎溪县无锡商会秘书长、无锡市宝辉清洗设备厂厂长杨锡威说:“我们200多家企业都是机械行业,很多东西你可以给我配套,我可以给你配套,这样的话,成本、能源等很多东西都可以节省。”
这样,“跨省共建园区、梯度承接转移”的模式便应运而生。
科学发展,需因地制宜,更需与时俱进。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园区建设的各项成本越来越大,甚至超出县域经济承受范围。于是,郎溪县又开始尝试另一种合作共建模式——“飞地经济”,以要素换投入、换产业,实现互利共赢。
今年11月8日,总投资5.32亿元的浙江“万方织染”项目落户郎溪十字经济开发区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标志着这个由郎溪县和浙江海宁通过“飞地”模式共建的产业园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郎溪县十字经济开发区工委会副书记吕爱福说:“我们现在的模式就是:我们把土地交给浙江方面,他们来搞规划、基础设施、招商引资,我们主要负责征地、拆迁以及项目审批和行政服务。”
以经都产业园为代表的“飞地经济”模式,有效解决了地方政府财力不足等诸多问题。郎溪、海宁两地政府、海宁精编产业园区管委会等各有分工,各司其职,通过协同合作,实现共建共享。吕爱福说:“我们这种建设模式解决了几个问题:第一,有地了;第二,有产业了;第三,有资金了。总体上来讲,有一个产业园在这,对十字镇的带动力是非常大的。”
目前,郎溪县已经集聚了江苏常州工业园、江苏无锡工业园、浙江锦富箱包产业园、浙江台州工业园、浙江温州高新产业园等一批通过不同模式合作共建的“苏”字头、“浙”字头特色园区,这些园区为郎溪县搭建了一个个机制灵活、共建共享的科学承接产业转移新平台。郎溪县招商局副局长祝栋深有感触地说:“人家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说没有这些平台怎么招商?郎溪现象最主要的就是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