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申论大作文怎样充分利用试卷上的材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论大作文怎样充分利用试卷上的材料

先说结论,盲目抄材料肯定是不行的。抄材料这种神奇的技法,确实让不少人欣喜若狂,毕竟简单快捷,毫无难度。之前一位报某笔申论班的童鞋告诉我,某笔就是让他们把各个材料的主要意思概括,作为分论点就行了。当然这种这么好的忽悠大法,其他机构也不可能让某笔专美,所以,很多机构都有大作文抄材料的光荣传统。

抄材料有一定的合理性。

因为申论的基础就是材料,我们文章的分论点,立意,论证观点的基础,思考的起点,

都必须依据材料。这是申论的特征所决定的。因为申论就是模仿机关里,根据各方面的信息,各方面提供的资料,按照机关工作的主题,对材料进行归纳概括,并且提出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比如说,现在要治理交通拥堵。我们在网络上搜集了很多资料,很多专家也提供了不少专业文献,而且我们还关注到了很多网络上的报道,群众的吐槽,以及还有一些下级单位提供的数据,还有我们自己去调研的一些报告。但这些信息是很散乱的,包罗万象,很多人

吐槽交通的时候,顺便也会吐槽北京的空气,显然空气就不是我们研究主题所需要的信息了。

所以,我们要能够对这些材料进行重新的整理,找出有用的,无用的,然后再根据工作的需要,对这些材料进行重新的解读,呈报给领导。比如说,现在领导要求我们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对交通拥堵的原因进行分析。那么,我们就要找到材料中描述交通拥堵原因的内容,然

后归纳整理为几条。归纳整理完之后,我们还要向领导说明,为什么这些因素导致了交通拥堵?也就是论证我们的观点。但我们论证,要从材料出发,也可以适当地联系实际,比如联

系深圳治理电动自行车的事实来进行论述。

从材料出发,其理论基础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切以事实为依据,这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所以,抄材料,一定程度上确实吻合了一切从事实出发的精神。

但是,盲目地抄材料,忽视了几个问题:

一是无效信息。

申论会给我们很多材料,比如浙江省2018年的省考申论,有10个材料,内容差别很大。但作文的主题只有一个,这就决定了很多材料的内容,是无效,是与话题无关的,是需要排除的。比如说2018年国考申论大作文话题是试谈“有和无”。从给定资料中来看,有和无的

本意是说空间和实体之间的关系。那么,从给定资料来看,主要说的就是城市公共空间。而

其中一个材料说到了城市商业经济发展与历史保护之间的关系,这就在逻辑上不吻合有和无的逻辑了,是无效的信息。

盲目地抄材料,会导致很多与话题无关的无效信息,会被判离题的。

但一些省份的省考试卷,话题相对比较简单,材料内容也比较紧扣话题,抄材料,把握材料的大意,还是可以拿到可以的分数的。比如说2018年北京的申论考题,话题是幸福的

建筑,有几个资料说的都是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改造。那这就很容易把老旧小区改造与幸福建筑结合起来,比较容易。但是谈到老旧小区改造中,有一个材料说的是在改造过程中,邻里之间发生冲突,需要协调解决矛盾的内容。这明显和建筑无关,所以不应该

写进来,而是作为无效信息排除。

二是材料的表述逻辑和话题的逻辑不一致,需要按照话题的逻辑,对材料进行重新组合,而不是摘抄。

比如说2019年国考申论话题,“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应该而且可以互补的。理想的生活状态,是在城乡之间自由游走。”但资料1主要是说乡村在精神文

明方面的建设情况以及成果,这与我们的话题逻辑完全不在一条线上。我们可以把乡村的精

神文明建设,比如传统文化,树家风理解为乡村文明,但是城市文明材料1没有说,怎么谈互补呢?再比如说,资料2主要说的是一个村子如何搞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把村子打造成美丽乡村。这里也没有明确说到城乡的互补啊,也很难直接和“互补”这个逻辑对应上。但是,如果我们把资料3中很多关于城市和乡村关系的论述结合起来,就能理解城市文明、乡村文明、人造文明、自然文明是什么了。这就好比别人给你讲一个乌鸦喝水的故事,他通过细节

的描述,向你讲述了做人,要会变通,不能走死胡同。但是你需要从乌鸦喝水这个故事里,

领会做人要坚持的道理。所以,你会重点关注,重点提取乌鸦用嘴巴,经过不懈努力,一颗

一颗石头扔到水瓶里的坚持的细节。只有用话题的逻辑,重新解读和重构材料,你的立意才是准确的。

三是抄材料缺乏练习实际的精神。

联系实际是很重要的,因为这考察我们是不是能够思考社会问题。阅卷人当看到你抄材

料的时候,他的内心的阴影面积一定是很大的。很多人连例子都用材料中的,比如“L市,S 县”。看到这些,阅卷人就像顿顿吃韭菜馅饺子一样,恶心想吐。所以,阅卷人希望看到一

些新鲜的,不一样的,具有典型社会意义的事实。

此外,为了强迫大家联系实际,出题人也是煞费苦心。比如2019年国考城市文明乡村

文明的这个题目,出题人在整个材料中,压根几乎没有说城市文明的东西,也没有提到什么自然文明。这就需要我们去联想,城市居民对于休闲娱乐的需求极其旺盛,经常到农村休闲旅游,这就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再比如,自然文明,我们可以联系想到,当前我们国家大

力提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这些一来,我们就可以完整地

理解城市、乡村文明、人造和自然文明了。

如果只是看材料,不联系实际,是不可能全面准确地理解话题的。近几年的国考,大致分析了一下,材料阅读难度往往比较大,考察大家阅读理解的能力。此外,材料的主题,中

心思想,与话题的意思,逻辑,差异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善于从材料中找到有效的信息,

来正确地理解话题是什么、为什么。更重要的是,国考的话题,更加地晦涩难懂,很抽象,

很难理解,不像“幸福的建筑”这种逻辑极其简单的话题。

这其实是考察大家用具体的事实,理解中央政策、精神的能力。我们常常会在新闻联播、报纸上看到很多精神、政策,都是高度概括和高度凝练的,看不懂。要真正理解这些内容,

必须要联系实际。而申论的作文话题,同样很概括,很抽象,甚至是隐喻,要理解,同样要

联系材料中的事实和联系社会实际。这才是实事求是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