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郁病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明所郁脏腑 一般说来,气郁、血郁、火郁主要关系于肝;食郁、湿郁、
痰郁主要关系于脾;而虚证证型则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
中医内科学——郁病 13
2、辨别证候虚实 六郁病变,即气郁、血瘀、化火、食积、湿滞、痰结均 属实,而心、脾、肝的气血或阴精亏虚所导致的证候 则属虚。
中医内科学——郁病 14
中医内科学——郁病 17
3、血行郁滞 症状:精神抑郁,性情急躁,头痛,失眠,健忘,胸胁 疼痛,或身体某部有发冷或发热感,舌质紫暗,或有 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解郁。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中医内科学——郁病 18
4、痰气郁结 症状: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
中医内科学——郁病 20
6、心脾两虚 症状:多思善疑,头晕,心悸胆怯,失 眠,健忘, 神疲 ,纳差,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
中医内科学——郁病 21
7、心肾阴虚 症状:情绪不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 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养心肾。 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
,时作欠伸,不发如常。
病机
营阴暗耗,心神失养
痰气郁结
病情


中医内科学——郁病 11
Biblioteka Baidu
梅核气和噎膈鉴别
1
梅核气


病因
情志不畅
七情内伤,酒食不节
病机
痰气互结交阻于咽 痰结血瘀,交阻食道,食道狭窄或

干涩
病位

胃、肝、脾
进食特点
饮食如常
饮食难下,吞咽困难
呕吐特点
多无呕吐
食入呕吐
预后
好 中医内科学——郁病 差12
2、临床表现:以忧郁不畅,精神不振,胸闷胁胀,喜 太息,或不思饮食,失眠多梦,或易怒易哭,或咽中 如有炙脔为主症。
3、各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正常,除外器质性疾病。
中医内科学——郁病 8
二、鉴别诊断
1、梅核气与虚火喉痹的鉴别 2、脏躁与癫病 3、梅核气与噎膈鉴别
中医内科学——郁病 9
梅核气与虚火喉痹的鉴别
中医内科学——郁病 6
郁病病因病机示意图
郁怒不畅 肝失疏泄
肝气郁结
气郁化火 气滞血瘀
火盛伤阴
阴虚火旺
体 质
肝郁及脾 脾虚生湿
因 素
思虑不解 气滞痰阻
痰气互结 湿停食滞
郁 病
郁久伤脾 心脾两虚
生化乏源
悲哀忧愁 意愿不遂
忧思气结
忧郁伤神
中医内科学——郁病 7
【诊断】 一、诊断依据
1、病史:多发于青中年女性。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 、悲哀、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 狭义:即综合病征. • 又有脏躁、梅核气等病证。
中医内科学——郁病 2
二、源流
• 1.先秦时期,对自然界及人体内出现的一切积聚 、蓄积、失畅现象谓之郁.
• 2.《内经》将“郁”的概念引入对人体病理的 论述.
• 3.两汉和隋唐宋时期,对郁证的病因病机和临床 表现有详细论述,但无郁证病名.
• 4.金元时代将郁证作为独立的病征加以论述,朱 丹溪首倡六郁学说,并立越鞠丸治郁.
二、治疗原则
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病的基本原则。 实证,首应理气开郁,并需根据是否兼有血瘀、痰结、湿
滞、食积等而分别采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湿、消食 等法。虚证则应根据亏虚的不同情况而补之,或养心安 神,或补益心脾,或滋养肝肾。对于虚实夹杂者,则又 当视虚实的偏重而虚实兼顾。
中医内科学——郁病 15
中医内科学——郁病 22
8、肝阴亏虚 症状:情绪不宁,急躁易怒,眩晕,耳鸣,或头痛且胀 ,面红目赤, 目干畏光,视物不明,舌干红,脉弦细 或数。 治法:滋养阴精,补益肝肾。 方药:滋水清肝饮加减
中医内科学——郁病 23
【预防和调护】
郁证
中医内科学——郁病 1
【概述】
一、定义
• 定义: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以心情抑 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 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 一类病证。
• 郁字有积、滞、蕴等含义,它既是一个病因病 理学概念,又是一个综合病征.
• 广义:泛指外感、内伤引起的脏腑功能失和,导 致气血痰火湿食等病理产物滞塞和郁结.
1
梅核气
虚火喉痹
病因
青中年女性, 情志不畅
青中年男性感冒、 长期烟酒辛辣。
加重因素
情绪波动
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
症状特点
自觉咽中如有物梗,无 自觉咽中如有物梗,尚觉咽
咽痛及吞咽困难
干、灼热、咽痒
中医内科学——郁病 10
脏躁与癫证鉴别
1




主症 情绪不稳,烦躁不宁,易激易怒 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
总之,郁病的病因有内外两个方面,其外因为情志所伤,其
内因为脏气易郁。其病机主要为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
中医内科学——郁病 5
病机演变
1、气郁日久①气血失调___血郁 ②化火___火郁
2、病位:主要在肝,涉及心脾. 病性:初起为实,日久为虚. 病机特点:肝失疏泄、脾失健运 、心失所养 、脏腑气血阴阳失调.
• 5.明《医学正传》首先采用郁证这一病征名称. • 明清以后,对郁证辨证论治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
.
中医内科学——郁病 3
三、范围 见于西医学的神经衰弱、癔病及焦虑症 等。另外,也见于更年期综合征及反 应性精神病。
中医内科学——郁病 4
【病因病机】
一、情志失调
1、愤懑郁怒,肝气郁结 2、忧愁思虑,脾失健运 3、情志过极,心失所养 二、体质因素 脏气易郁,为郁内因.
三、证治分类
1、肝气郁结 证候: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 胁肋胀痛,痛 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 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中医内科学——郁病 16
2、气郁化火 症状: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
、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或见咳嗽有痰,或吐痰而不 咳嗽,或兼胸胁刺痛;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方药:半夏厚朴汤加减.
中医内科学——郁病 19
5、心神失养 症状: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 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詈喊叫等多种症状 ,舌质淡,脉弦。 此种证候多见于女性,常因精神刺激而诱发。称为“脏 躁”。 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方药:甘麦大枣汤加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