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2011-2015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2011-2015年)

第一章基本情况

第一节自然条件及资源概况

一、自然条件

绿塘乡距大方县城西面37公里,地处东径109°19'至109°29',北纬27°0'至27°06'之间。东邻高店,南接鼎新,西与毕节岔河镇相连,北抵文阁。

1、地形地貌

全乡地貌山高谷深,地势西高东低,西北有大方县最高峰龙昌坪,海拔2325米,东面群峰挺拔,全是山地。

2、气候条件

气候属中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最高气温36.8℃,最低气温-7.2℃,年平均气温

10.5℃,无霜期250至300天,年平均日照时间1060.7小时。

二、资源概况

1、土地资源

根据国土部门提供资料,绿塘乡国土面积77.5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360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1.7%;林地58500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0.3%;荒山草坡4420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8%。

全乡总面积77.54平方公里,林地占45.2%,耕地占11.7%,水域占2.8%,城镇建设用地占2.1%,荒山草坡占38。其它占0.2%。耕地总面积13605亩,其中基本农田3778亩,人均占有耕地0.83亩,人均基本农田0.23亩,境内耕地主要以坡耕地,没有水田。

2、水资源

绿塘乡水资源较为丰富,两条河流成“V”字形,河流均属雨源性河流,全乡年平均年降雨量962.3mm,水资源总量3203.26万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680万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950m3。

3、生物资源

全乡森林覆盖率45.2%,生物多样性突出,有野生动10多种,境内林地58500亩。植物种类丰富。

4、矿产资源

境内矿藏主要有煤矿、硫磺矿和铁矿,矿产分布在牛集片区和牛场村。

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人口、劳动力资源

绿塘乡辖7个行政村,101个村民组,全乡总户数4573户,总人口16427人,农业人口16117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8.11%,有劳动力10088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4106人。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经济发展现状。2009年绿塘乡农业总产值4878万元,人均农业总产值2970元,地方

财政支出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67元。全乡农业虽然经过结构调整,开始由传统型农业向效益农业、现代农业转变,但目前产业层次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尚处于较低阶段,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总体效益低等现状仍然客观存在。境内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马铃薯为主,2009年全乡粮食产量5749吨,人均占有粮食350公斤;养殖业以生猪为主,大牲畜存栏3215头,出栏653头,生猪存栏8232头,出栏7215头,山羊出栏560头,2009年畜牧业产值达1570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方面,乡内油路里程16公里,通村公路里程15公里,通组公路40公里,未通公路的组20个,交通状况非常落后,路面状况极差,多为晴通雨阻。水利方面,已解决人饮安全人数1155人,尚有15272人饮水困难,有小型水库2处,小水池110口,蓄水1.55万立方,。电力方面,农村电网全覆盖,实现户户通电。

社会事业方面。教育方面,全乡目前有初中1所,乡级完小1所,村级学校4个,村级教学点4个,中小学教师99人,在校学生226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5%。医疗卫生方面,有乡卫生院1间,村卫生室6个,从业医师17人,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社会保障方面,到2009年,农村尚无居民参加养老保险,农村五保、低保供养人口覆盖全乡7个村3296人。

第三节贫困状况及原因分析

一、贫困现状

绿塘乡属全省100个1类贫困乡镇之一,也是大方县4个1类贫困乡镇之一,有一类贫困村6个,二类贫困村1个。

从经济方面看,2009年末,从人均收入指标看,与全县总体水平相比,差距也是很明显的,农民人均纯收入2667元,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050元低383元,处于全县倒数第一。

从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方面看,基础设施非常薄弱,至目前,不通路的村组达20个。农田水利设施逐年老化,人畜饮水困难率居高不下,有效灌溉面积逐年降低,乡村教育、卫生医疗设施落后,每千人仅拥有病床不足1张,村小校舍有近三分之一是危房,全乡整体受教育程度较低,贫困人口文盲率为9%,比全县文盲率5%高出4个百分点。

按照国家贫困标准,绿塘乡还有贫困人口3296有(含农村五保供养、最低生活保障和残疾人口),占全乡总人口16427的20%,比全县贫困比例18%高出2个百分点,贫困人口一直居高不下,其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之深,在全县都是最为突出的,这些贫困人口主要聚居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的深山区和高寒山区,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科技文化落后,自我发展能力低,返贫率高,返贫的压力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扶贫的压力,要稳定地摆脱贫困,任务十分艰巨。

二、贫困原因分析

1、资源匮乏短缺,发展后劲不足。耕地面积较少,人均耕地面积仅0.83亩,且80以上的为25度以上坡耕地,土层薄,土壤质量差,旱涝不保收,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农民脱贫致富难。林地可利用资源不多,多年来农民对林地实行毁灭性采伐,传统的“马铃薯、玉米+养猪”模式是全乡群众的生活支柱,生产结构非常单一,群众经济收入来源较少,无经济作物。土地抗风险能力低,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往往造成生产受损、生活困难、农民减收、贫困加深,返贫突出。

2、区域位置约束,发展环境不优。绿塘乡地处大西南腹地,只有一条通乡油路进出,是交通的“盲肠”。由于交通条件差,造成经济发展缓慢。乡村公路路况差,政府和群众无力养护公路,大量生产生活资料难进入,农产品难运出。加上自然环境恶劣,气候条件差,农业生产仍实行广种薄收,靠天吃饭,致使多数群众生产难发展,贫困状况难以摆脱。

3、农民观念陈旧,难找致富门路。由于思想消极保守,主观脱贫意识差,没有危机感,思维观念仍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懒思考、怕困难、怕担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加上信息渠道狭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差、机会少,致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得不到大的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农业生产效益一直在低水平徘徊,没有发展动力。

4、劳动力文化素质低,生产效益难以提高。全乡共有劳动力10088人,户均有劳动力2.2人,劳动力仅占全乡总人口的61%,加上外出务工4106人,目前主要是“妇幼、老弱、病残”人口,致使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经营能力,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