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高原的石漠化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中学生地理第二届小论文评比
论文题目:云贵高原地区石漠化的原因分析
地区:铜仁地区
县、乡镇:思南县
学校:思南县塘头中学
组别:高中
姓名:卢维武
指导教师:赵金才
二○一○年五月一日
【论文摘要】云贵高原地区石漠化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云贵高原地区石漠化会呈现出加速的态势?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云贵高原地区石漠化过程中起了怎样的作用?这些问题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反复思考。
【论文关键词】云贵高原石漠化
石漠化即喀斯特荒漠化或石化,云贵高原地区原本就有大面积的碳酸岩分布,又由于不断地开荒种地,破坏了原有植被,需千万年才能形成的瘠薄土层经风吹雨打迅速流失,最后地表只剩下不能种任何植物的石块。石漠化以每年3%—6%的速度递增。石山地区不但形成“山光人穷,穷山恶水”的恶性循环,且由于土壤稀薄、缺水易旱,也是造林绿化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石漠化既是自然现象,又是社会现象,可以说是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结果。因此,我们在论述云贵高原地区石漠化的时候,必须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入手。
从自然方面来看,中国云贵高原地区存在着容易导致石漠化的条件。中国云贵高原地区是我国喀斯特地貌的集中分布地,许多石灰岩地形发育得非常典型。这里又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雨量充足,因此有“天无三日晴”的说法。从化学知识中我们知道,石灰岩很容易受流水的冲刷和侵蚀,经过多年不断的流水冲击,低的、有水流的地方就逐渐地被冲成峡谷。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冬季是低温少雨,缺水易旱也是云贵高原的一在特征,由于冬季缺水土层变干,土壤中的水份减少,而土壤水、地下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干旱缺水的后果是造成土壤水和地下水大量蒸发。而土壤水、地下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在降水量时间分布不均的云贵高原地区,土壤的含水量主要靠地下水毛管供给。当地下水位下降,毛管上升水不能达到地表或植物根系层时,植被开始衰退,覆盖度降低,受到石化的潜在威胁。如果地下水位进一步下降,土壤发育成干旱土时,植物便会干枯死亡。地下水位越深,石漠化的可能性越大,植被越少,石漠化等级越高。由于云贵高原地区土壤稀薄,而且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的直接后果是造成水土流失,而水土流失使稀薄的土壤被流失掉了,剩下的就只中光秃秃的石头山,这样意味着地力下降,开始向石漠化的方向发展。
云贵高原的地貌可以大致分为三级地形面:山原、盆地和峡谷。山原地区崇山峻岭,峰峦起伏,盆地分布在山间,被当地人称我坝子,是当地的主要农耕区,也是云贵高原地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峡谷地区山高谷深,石质地貌广布,总之在高原内部地表崎岖,地形地貌十分复杂,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从社会方面来看,人类活动对石漠化的影响过程是人类活动→林退、草毁→陡坡开荒→土壤冲刷→耕地减少→石山、半石山裸露,最后形成完全石漠化的发展模式。除了人口膨胀造成
对陡坡、原始林地和草地的开垦,极易造成水土流失之外,人口素质低形成的长期的粗放经营使地力消耗过大,从而降低土壤肥力;矿石资源的露天开采严重破坏了地表植被和地貌,形成土地荒芜、水土流失、基岩裸露的矿业荒漠化景观;农村基建工程和旅游行业也对石漠化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如雍正四年十二月,户部“遵旨议覆大学士朱轼条奏营田事例四款,一自营已田者,照田亩多寡,给与九品以上,五品以下顶带,以示优旌;一效力营田者,应酌量工程难易,顷亩多寡,分别录用;一误降调革职之员,效力营田者,准开复;一流徒以上人犯,效力营田者,准减等,俱应如所请,从之。”直接将营田数量与卖官、开罪及减刑等挂钩,使得营田对象不仅限于农民,而扩大到社会各种角色。此外,再次倡议,种植经济作物以尽地利,“至于各省地土,其不可以种植五谷之处,则不妨种他物以取利,其可以种植五谷之处,则当视之如宝,勤加垦治,树艺菽粟……”
如雍正五年,川陕总督岳钟琪疏奏,“湖广、江西、广东、广西等省之民,逃荒入川,不下数万户,请开招事例,给穷民牛具籽种,令其开垦荒地,方为有益。得旨。”雍正七年再次颁布优惠条件鼓励开垦,“(四月)戊子,谕户部,国家承平日久,户口日繁,凡属闲旷未耕之地,皆宜及时开垦,以裕养育万民之计。是以屡颁谕旨,劝民垦种……今思各省皆有未垦之地,即各省皆有愿垦之人,或以日用无资,力量不及,遂不能趋事赴功,徘徊中止,亦事势之所有者。著各督抚,各就本地情形,转饬有司,细加筹划,其情愿开垦而贫寒无力者,酌动存公银谷,确查借给,以为牛种口粮,俾得努力于南亩。俟成熟之后,分限三年,照数还项,五六年后,按则起科。”
如在贵州省乌江流域地区,1959年至1996年,耕地面积从22870.6公顷发展到37691.7公顷,增加14821.1公顷。滥伐主要发生于山坡,其结果也与水土流失联系在一起。如云贵高原的各大山区由于不合理的砍伐使其变成了的石头山,流域内的河流含沙量大增,每逢雨季就变成了“黄河”。这样的事例在史籍中俯拾即是,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