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的辩证施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素问·灵兰秘典》曰:肾者作强之官、伎巧 出焉。 肾藏精、为生殖之本、生髓、充骨、通 脑。《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肾藏骨髓之 气也。 肾主纳气。 肾藏精、内蕴元阴、元阳,一切生命活 动的发生与控制方式都归属于肾。
18

肺朝百脉。《素问·经脉别论》曰:脉气归 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 精、行气于府。《灵枢·刺节真邪》曰:宗 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之。 肺主宣发而外合皮毛。 肺性喜肃降、能通调水道。
懒言,乏力自汗, 脉细弱
面色无华,唇甲
淡白,心悸少寐
治法:补养气血 健运脾胃
方药:归脾汤
27
痰浊中阻
症状:
舌脉:
头晕目眩
视物旋转, 舌体胖大
头重如裹 边有齿印
胸闷作恶, 苔白腻
呕吐痰涎, 脉弦滑
脘腹痞满,
纳少神疲
治法:燥湿祛痰 健脾和胃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
28
陈皮、法夏----燥湿健脾、降逆化痰 茯苓、白术----健脾利湿 天麻----熄风止眩 生姜----和胃止呕 呕吐甚----竹茹 脘闷、腹胀、纳呆、肢重----藿香、苡仁、
40
穴位点按法
41
放松手法
42
右旋转扳法操作
43
左旋转扳法操作
44
推拿
治疗中旋转扳法治疗能使椎基底动脉系统血供恢复正 常,可能还达不到解除本体感受器和伤害感受器刺激 等其他致病因素的效果。 而穴位推拿根据中医经络学说选择督脉和足少阳胆经 的常用穴位施行手法治疗,达到疏通督脉、胆经及三 焦之气,解除颈背部肌肉痉挛、恢复颈椎的动态平衡, 从而减轻、消除对交感神经的刺激,缓解椎动脉的痉 挛状态使扩张血管,降低异常升高的椎动脉流速同时 增加血流量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所以我认为穴位推拿除具有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供外, 也可能具有解除病变因素对本体感受器和伤害感受器 的刺激作用,这很可能是穴位推拿优于旋转扳法的关 键所在,具体的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38
推拿
多应用于颈性眩晕。 在众多颈性眩晕的治疗方法中,传统特 色的中医手法治疗因其疗效肯定、安全、 经济受到患者的欢迎。符合患者要求无 创、安全、有效的治疗心理。手法通过 正骨理筋、疏通经络、放松肌肉、改善 颈椎动力平衡,缓解对椎动脉、交感神 经刺激,进而改善椎动脉血供。
39
推拿
旋转扳法、穴位推拿
《内经》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藏血、 人卧则血归于肝、肝藏魂。随神往来谓之魂、 并精出入谓之魄。 肝主疏泄、宜舒畅而协调、喜条达而恶抑郁。 肝属木、肝木应东、东升发而西沉降、肝气升 而肺气降。肝体阴而用阳、为阴中之少阳、主 人身升发之气。 肝木应风、平则宁静而生化、亢则风动而掉眩。
14

1,肝气郁结、则脉绌急、或络脉瘀阻、 脉沉细弦。 2,“肝为刚脏、内寄相火”。“气郁则 生热”,”气有余便是火”。实证是肝郁化 火、虚证是肝阴不足。 3,肝风:“肝为风木之脏”,“风善行而 数变” ,故肝多“风”病。常用凉肝熄 风、潜阳熄风、镇肝熄风、搜风熄风。
症状:
舌脉:
眩晕欲仆,耳鸣。 舌质红
头胀痛,面红目赤, 苔薄黄 急躁易怒,肢麻 脉弦细数
震颤,腰酸膝软, 心悸健忘,失眠
多梦,遇劳恼怒 加重。
治法:平肝潜阳 滋养肝肾
方药:天麻钩藤饮
24
天麻----祛风潜阳 钩藤----清热熄风降火 石决明----镇肝潜阳 黄芩、栀子----清肝泻火 牛膝、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 茯苓、夜交藤----养血安神 益母草----活血通经 眩晕伴手足麻木或震颤-----珍珠母、龙骨、
31
针灸治疗
头针 项针 体针 耳穴 水针 电针
32
头针
可选取晕听区 定位:耳尖直上1.5厘米,向前后各旁开 2厘米的水平线上,向下引平行于前后中 线的4厘米长直线处,沿头皮刺入,快速 捻转,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 眩晕伴耳鸣者
33
项针
哑门、风府、下脑户(在 枕骨粗隆下方取之,约风 府穴上1寸处)完骨。
19
治疗原则
虚补实泻,调整阴阳 补-----气血阴阳 泻-----风痰瘀
20
辩证论治
1、肝肾阴虚(多见于内耳性眩晕) 2、风火上扰(多见于高血压兼外感) 3、气血亏虚(多见于贫血、低血压) 4、痰浊中阻(脑动脉硬化、脑卒中) 5、瘀血内阻(多见于脑外伤,脑震荡)
21
肝肾阴虚
症状: 头晕目眩,耳鸣 如蝉,久发不已 健忘,目干,视 力减退,胁肋隐 痛,腰酸膝软, 咽干口燥,少寐 多梦。
5
宋代
严用和《重订严氏济生方·眩晕门》中指 出:“所谓眩晕者,眼花屋转,起则眩 倒是也,由此观之,六淫外感,七情内 伤,皆能导致”, 眩晕与外感相关。
6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7
元代
刘河间提出了风火学说 《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中 言:“ 所谓风气甚, 而头目眩运者, 由 风木旺, 必是金衰不能制木, 而木复生 火, 风火皆属阳, 多为兼化, 阳主乎动, 两动相搏, 则为之旋转。”
源流 祖国医学对眩晕的认识历 史悠久,源远流长。
1
内经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眩晕与肝相关。
2
内经
《灵枢·口问》曰:“上气不足,脑为 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 为之眩”。 《灵枢·海论》曰:“脑为髓海”,而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 《灵枢·卫气》曰:“上虚则眩” 眩晕与气、阳、肾三者相关。
8
元代
朱丹溪的痰水致眩学说: 《丹溪心法·头眩》“无痰不作
眩”
9
明清 对眩晕的认识日臻完善: 徐春莆提出以虚实分论的致 病学说。 虞抟提出血瘀致眩的观点
10
现代
限于历史条件,以上诸多医者,多从病 证推测其发病之因,不可避免其片面性; 现代中医学经过发展,既系统总结了前 人的经验,也普遍的采用了现代的科学 诊断技术,一般都运用病证和中西医结 合的诊断方法。
舌脉: 治法:滋补肝肾
舌红
养阴填精
苔少或无
脉细数 方药:左归丸
22
熟地、山萸肉、山药----补肝肾精 枸 子、菟丝子----补益肝肾、生精补髓 牛膝----强肾益精,引药入肾 龟板----滋阴降火,补肾壮骨
阴虚火旺-----鳖甲、知母、黄柏、丹皮 心肾不交-----夜交藤、阿胶、酸枣仁
23
风火上扰
牡蛎、羚羊角 便秘----大黄、芒硝
25
黄芪、当归、党参、白术、茯苓----建脾 益气
生血 龙眼肉----补血养心 枣仁、远志----养血安神 木香---调理气机
血虚甚----熟地、阿胶 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补中益气汤
26
气血亏虚
症状:
舌脉:
眩晕,动则加剧, 舌质淡嫩
遇劳则发。神疲 苔薄白
3
汉代
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发病的原因 之一,为后世“无痰不作眩”的论述提 供了理论基础。 《金匮要略》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 眩,泽泻汤主之”。
4
汉代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 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 身为阵阵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 之”。 眩晕与痰、饮、肺、脾、肾的关系
砂仁 耳鸣、重听----葱白、郁金、石菖蒲 痰热上扰-----黄连温胆汤
29
瘀血阻窍
症状:
舌脉: 治法:祛瘀生新
眩晕时作, 舌质紫暗
通窍活络
头痛如刺, 有瘀点瘀斑
面色黧黑, 脉弦涩或细涩 方药:通窍活血汤
口唇紫暗,
肌肤甲错,
心悸失眠,
耳鸣耳聋
30
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祛瘀 麝香----开窍散结止痛 老葱----通阳散结 黄酒----行气、活血 补气、温阳、祛风法
34
体针 曲池、太冲、三阴交
35
耳穴
肾区、脑干、神门
36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水针
选用肝俞、肾俞、曲池、足三里其中的 1-2个穴位,交替使用,用5%当归注射 液每天穴位注射0.5ml,每日或隔日一次 ,10次为一个疗程。
37
电针
上肢选取内关、手三里;下肢选取足三 里、丰隆等穴,均双侧,得气后连接电 针治疗仪,刺激量以患者耐受为度,留 针15-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 程。疗程间隔5天。
15

《灵枢·经脉》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 焦、 《素问·刺禁篇》“饮入于胃、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内经》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 为血。“营出中焦”;
16

《内经》曰:”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 其人夭“。李东垣在《胃气下溜五脏气 皆乱其为病互相出见论述》中说明谷气 下流时、” ………卫气逆行、清浊相干、 乱于胸中是为大悒、……乱于头则为厥 逆、头重眩仆“。
45
谢谢大家!
11
现代
如对眩晕的诊治,采用辨病辩证相结合 的方法,首先应用现代的诊断技术,确 诊眩晕是内耳性、中枢性、颅内占位性 、感染性和低血压贫血性等的病因,然 后再进行辩证施治,既提高了辩证的准 确性,也提高了临床疗效。 宏观辩证与微观辩证相结合
12
病因病机
风、痰、虚,瘀 与肝、脾、肾、肺关系密切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