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分层教学一年级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分层教学
一年级组
现行的教学方式大多为传统的“平行班”,由教师统一组织授课,然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今年我校实行分层教学。在校长和教导处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全组教师的积极努力和全体教师的密切配合,我们对分层教学有了自己的认识。
(一)学生主体分层次,实现人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性格,个性等差别把学生分为A、B、C、D四层。A层学生是知识掌握牢固、能力较高、性格开朗活泼、个性独特、有独创性的学生。B层学生为在各个方面都较突出,但有一个或两个方面稍差的学生。C层学生为某一方面较突出,其他方面稍差,和成绩不稳定的学生。D层学生为知识水平低,能力发展慢,性格、个性方面稍有缺陷的学生。然后由每层中抽出一位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在实验中给学生分层时,我们采用了“学生自我申报,老师指导建议,个别协商调整”的方法来给学生分层,分层结果从不在全班学生面前宣布,是一种模糊分层,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层次是动态的,对有些同学还可采用隐性分层或自主分层。教师应始终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目标,作为分层的出发点,给每个学生信心与自信,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发展潜能,确定奋斗目标,从而努力超层,达到递进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分层: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们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了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两个层次。
集体目标是大纲要求达到的基本目标,全体学生都应达到。
个人目标,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确定的层次目标,我们也把它分成三个层次: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
学生学习目标可以自我选择,每当完成上一层次教学目标时,将会有一种极大的成功感,因而,以动态观点来看待目标分层,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以下是我给学生设定的总体弹性目标体系,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自己能够达到的目标要求,也可根据掌握情况适时调整:
(三)课堂教学分层次,实现“因材施教”
分层施教是分层递进教学最重要环节,即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展有区别的合作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促进各层次学生发展,我每课时给学生3-8分钟小组讨论的时间,针对一个问题,人人有表达自己想法的“说”的心态,若是复习题,或一题多解题等,让低层学生先答,让他们选择自己能解的方法先答,留下较难的让高层次学生回答,使各层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也使知识点贯彻到实处,在学生小组讨论时,教师加强巡视指导,重视低层学生,适时点拨。学有困难的学生可以从其他学生的阐述中接受到许多信息,受到启示,从中得出结论或找到答案,使学生间学习水平的差距变得小,每个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和提高。
(四)练习分层次,让学生学得扎实稳固
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及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课堂练习可按三个层次设计。
1、模仿性练习。这种练习是一些基本的、简单的、与课堂例题相近的题目,其目的是通过新知识的再现,促使知识的内化,以达到“理解”的层次。这类练习可安排 D组学生。
2、发展性练习。这种练习是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达到“掌握”的层次,这类练习一般安排 B、C组同学。
3、综合性练习。这种练习可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深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达到“灵活”掌握的层次,只能安排A组同学。
教师对三组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在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应适当点拨,对于 D组学生应多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对于三类练习都应及时评讲,指出错误,提出合理解法,以达到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作业分层次,自选A、B、C
布置不同层次的课后作业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乏的环节。课后作业如果一刀切,往往会使A组学生吃不饱,D组学生吃不消。因此我们在课后设计四个层次的作业,即模仿性作业、发展性作业、综合性作业、提高性作业,要求D组学生完成第一层次作业,第二、三层次作业选做,C组学生完成第二层次作业,第三、四层次选做,B组
学生第三层次作业题必做,第四层次选做。A组学生第四层作业必做,其他习题选做。选做题由学生选择做与不做,这样作业量与难易程度与学生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分层次布置作业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对D组学生没有强迫性,不会产生抄袭现象,每组学生中还有人会去尝试着完成更高层次的习题,收到了令人惊喜的效果。
(六)评价分层次,建立自信心
小学生个性特征分化明显,进行学习创造的个性较为强烈,评价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其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确定和选用,要在保证达到最低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不能按统一的标准进行,可以根据分层目标来分层衡量:
1、认可不同起点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
2、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和创造性。
3、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为此,我们建立了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具体做法是为每一个学生设立成长记录袋,把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记录下来。记录袋中既有教师的评价,又有家长的评价,还有学生自己的评价。使学生逐渐学会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养成自省、自律、自为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