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发展水产品对外贸易的经验与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市发展水产品对外贸易的经验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1-10-31信息来源:中国渔业报

作者:农业部渔业局市场与加工处肖放

大连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和水产品集散地,改革开放以来,大连市水产品出口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轨道。为从深层次摸清水产品出口形势,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研究促进水产品出口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性思路和政策性措施,最近我们先后到大连金山水产有限公司、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大连绿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中联食品(大连)有限公司和大连河口水产有限公司等5家出口龙头企业考察调研,和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大连市裙带菜协会、大连市10家水产品出口企业的代表进行座谈、交流,充分听取有关意见和建议,深入分析大连市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特点。通过调研,了解到大连市在发展水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方面有许多好的做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水产品出口贸易特点显著

大连市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海域资源。历史上这个名叫青泥洼的小渔村,如今已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工业、贸易和旅游城市,是我国重要的海上门户,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有贸易运输往来。1985年,随着大连市被批准成为沿海开放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并赋予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大连市经济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同年,中央5号文件出台,更是推动了大连渔业发展和水产品出口贸易增长。

20多年来,大连凭借良好的水域环境、优越的地理条件、稳定的政策支持和渔业界的不懈努力,走出了一条水产养殖和来进料加工出口并举的外向型渔业发展道路。2004年水产品出口量29万吨,出口额6.95亿美元,出口额占全国水产品出口总额的11%,占大连市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7%。大连市水产品出口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国内资源产品出口比重占38%,主要依靠特色养殖产品,如虾夷扇贝、扇贝、鲍鱼、裙带菜、对虾、海胆、海参、螃蟹等,虽然比重不高,但却是大连水产品出口的中坚力量。二是进口国外原料加工再出口比重占60%,而同期全国为32%。来进料加工出口已成为大连水产品出口增长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一)养殖水产品出口。大连市水产品真正形成出口规模是从养殖品种开始的,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养殖品种就已呈现多样化、高档化,海带、贻贝、虾蟹、裙带菜、滩涂贝类、扇贝、牡蛎形成一定养殖规模,鲍鱼、海胆等海珍品养殖也已经出现。1990年大连市海水养殖产量达到47.9万吨,占全市水产品总产量的56.3%(同期全国海水养殖产量占海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仅为13.6%),养殖水产品出口6万吨,占养殖总量的12.5%。2004年,大连名特优海水养殖产量达到80万吨,产值60亿元,出口近28万吨,折合原料占养殖总量的40%,占大连一般贸易出口的80%。

(二)来进料加工出口。大连市水产品来进料加工贸易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是我国较早引进国际资源进行加工再出口的地区之一,目前已成为水产品出口的重要力量。2004年来进料加工出口量16.4万吨,价值4.2亿美元,自2000年起年均增幅接近30%。这种加工贸易不仅充分利用了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挖掘了企业加工生产能力,更带来世界先进加工和管理理念,扩大了水产加工产业的整体规模和影响。

凭借出口贸易加速渔业现代化进程

(一)外向型渔业产业化。尽管上世纪90年代大连水产品加工业比80年代有了明显发展,加工企业数量达到200多家,但那时企业规模小,厂房设备简陋,加工能力低,技术单一,且基本上是单一的加工企业,原料要外购,出口要通过外贸公司代理,企业与国际市场直接接触机会较少。10年后的今天,大连市从事水产品加工的企业有400家,其中以出口为主导的有120多家,加工从业人员1.8万人。大多数企业建立了自己的原料基地,集鱼贝藻类育苗、海水养殖、水产食品加工、国内国际贸易为一体,产业链基本形成。如大连河口水产公司拥有5家分公司,建有育苗场、贝类饵料间、海藻、鱼类养殖场、加工厂等,整体实力很强。

(二)企业装备现代化。与10年前相比,水产出口企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量社会资本投入渔业,仅2004年一年共吸引外来资本、工商资本、民营资本40亿元。近5年水产加工企业不断新建,加工厂房不断更新,厂房设计标准均按照现代国际加工潮流兴建;加工设备先进,生产工艺精湛,超低温冷藏设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今后一段时期,大连市水产品加工企业投资规模还要扩大,许多企业正准备增加生产线。

(三)加工技术高新化。近几年,生物分子加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品出口领域,使整体产品完全跳出传统的简单加工模式。2004年,大连市出口的水产品已扩展到对虾、裙带菜、扇贝、杂色蛤、赤贝、鲍鱼、海参、河鱼、黄鱼、加吉鱼等众多名特优水产品,除活品出口外,更以小包装、便利、即食产品占领国际市场。

(四)管理理念国际化。大连的水产出口企业在硬件设施突破的同时,企业的软件如管理水平和经营理念也紧跟上国际步伐,使整体产业具有了活力和竞争实力,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已是出口企业首先追求的目标。各企业相继建立了标准化、规范化的经营管理体制,有120多家通过了HACCP认证,有50多家通过了ISO9000和ISO2000认证,50多家获得欧盟注册,近20家通过或正在申报GNP认证。

(五)产学研一体化。一些出口企业与科研单位或大学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从水产品苗种选育到良种繁育,从贝类净化到水域环境保护,从研发精深加工技术到人员质量培训等,渔业科研人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獐子岛渔业公司积极倡导实施“龙头企业+金融部门+科研院所+地方政府+养殖业户”的“五合一”模式,分别与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所、中国海洋大学、大连水产学院、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院等国内一流水产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成为国家“863”计划项目试验基地、农业部重点开发实验室、中试基地。企业家纷纷表示,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不仅有利于水产品出口,而且有利于培养深入实际的科研人员,立足市场需求,不断研制开发优质产品,追求高的目标。这也是渔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立足两种资源促进出口贸易持续稳定发展

据FAO预测,今后相当长时期,全球水产品需求量和国际贸易仍将保持上升趋势。但随着各国对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力度的加大,捕捞水产品供给已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增长,世界对养殖水产品的需求正在迅速增加,水产品市场将越来越依赖水产养殖业。作为世界水产养殖大国,我国水产品出口要保持稳定和持续,避免出口的大起大落。

(一)立足养殖业,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围绕一个产品,确定一个发展思路,制定一套扶持措施,积极建设优势水产品产业带,为出口提供优质的原料,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大连市的成功经验。目前大连市已形成了鲍鱼底播增殖、筏式养殖、工厂化养殖示范基地,虾夷扇贝底播增殖和筏式养殖示范基地,海参底播增殖、港池养殖、围堰养殖、工厂化养殖示范基地,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