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营养与膳食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营养与膳食心得体会
篇一:中医饮食与健康心(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中药营养与膳食心得体会)得体会
中医饮食与健康心得体会
在我们的身边,饮食与健康与生活息息相关。人的一生总要吃喝,那怎样吃得健康喝得合理,都是营养学的范畴。
民以食为天,合理的膳食很重要。因为合理的膳食可以让你不胖不瘦,胆固醇不高也不低,血黏度不稠也不稀。那么怎么做到合理膳食呢?两句话,十个字:“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记住这两句话十字,就是科学合理的膳食了。
俗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人没有了健康,别的东西更没法谈了。现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在追求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希望本身拥有健康的身体。因此,人们对科学合理的膳食布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生活的质量也有所要求了。会注意生活上的一些细节。以前只要能吃饱就很好了,而现在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好,还会买点保健品补补。时常在广告上出现一些,像加钙加锌的保健品,什么减肥药,抗衰老药。它作用真的那么好吗?是否符合营养学呢?
食品与营养、营养与健康、营养与保健、营养与恢
复健康已成为社会新的需求,营养工作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美国,凡是住院病人的治疗都必需要有营养师的参与;
营养的核心是“合理”,就是“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合理营养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既要求通过膳食调配提供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又要考虑合理的膳食制度和烹调方法,以利于各种固体饮料卫生标准营养素的消化、吸收;除此之外,还应避免膳食构成的比例失调、某些营养素摄入过多,和在烹调过程中营养
素的丧失或有害物质的形成,因为这些都能影响身体健康。
要想获得合理的膳食营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合理的膳食调配:没有一种食物能提供给我们身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要害在于调配多种差别的食物,组成合理膳食,以提供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素。②合理的膳食制度:所谓膳食制度,是指把全天的食物定质、定量、定时地分配食用的一种制度。在一天内的时间差别,人的生理状态差别,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数量也不完全相同,因此,针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及学习环境差别,拟订出适合各自生理需要的膳食制度是极为重要的。
饮食与健康问题是一个人文化素质的表现,那么怎样利用食品,保持自己的健康,靠的就是自己的基本营养知识。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搭配不好的食物。
通过学习中医饮食与健康,我收获很多,并会从现在到今后开始坚持把这些知识点用于我的生活学习中,从而从总体上提高我对饮食与健康之道,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使自己更健康长寿。
篇二:浅谈中医药膳学学习体会
浅谈中医药膳学学习体会
姓名:许明贺学号:XX0132030 班级:11中西医结合
B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健康理念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病后求治转向未病先防,这种理念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相关行为,尤其反应在饮食文化上。这所谓“药补不如食补”,虽颇有偏激但亦说明一定的问题。王永炎教授曾经说过,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是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的研究领域,应当以人类和人群的健康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治未病”、“民以食为天”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积淀有着深厚的饮食文化底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膳学。所谓中医药膳,即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人体健康状况和药食同源的原理,将适当的有药用功效的食品和适当的中药相配伍,运用各种烹调技术制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和特定功效的食品。既有食品作用又有药品作用的美味佳肴,它比普通食品更有营养、保健、治疗作用。
据文献记载, 我国药膳食疗保健起源可以追溯到夏禹
时代。相传仪狄曾作酒献给夏禹品尝以健体。《诗经·风·七月》所谓“为此春酒, 以介寿眉” , 是说酒有延缓衰老、益寿强身的作用。至商代, 伊尹制汤液, 著《汤液经》, 以烹调之法疗疾。《吕氏春秋·本味篇》载有: “阳朴之姜, 招摇.之桂” , 姜和桂都是辛温之品, 有抵御风寒的作用, 又是烹调中常用的调味品。以此烹调成汤液, 既是食品, 又可是汤药, 说明商代已有朴素的饮食疗法, 这已经具有食疗药膳的雏型。周朝时, 《周礼·天官》所载的四种医中, 食医居于疾医、疮医、兽医之首。1973 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古医学帛
书, 相传是战国前的医学著作, 书中谈到了饮料保健的方法, 特别强调了酒和韭的延年益寿和滋补强身的作用, 其中云: “酒者, 五谷之精气也, 其人中散流, 其人理也, 彻而周” , 韭“春三月食之, 病疾不昌” ( 《十问》)。《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中医学典籍, 书中提出了系统的食疗学理论, 对我国的食养、食疗和药膳的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认为, 饮食的五味必须调和, 不能偏胜, 偏胜则会引起疾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 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气乃厚;味过于辛, 筋脉沮弛, 精神乃殃”、“是故谨和五味, 骨正筋柔, 气血以流, 腆理以密, 如实则筋骨以精。谨道如法, 长有天命”。在该书中还强调药治与食治相结合的重要, 《灵枢·营卫生会》说: “人
受气于谷, 谷人于胃, 以传于肺, 五脏六腑皆以受气, ”《素问·脏气法时论》所说: “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 气味合而服之, 以补益精气。”《素问·至真要大论》说: “夫五味人胃, 各归所喜, 故酸先人肝, 苦先人心, 甘先人脾, 辛先人肺, 咸先人肾”等论述。《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 共收载药物365 种, 其中载药用食物50 种左右, 如酸枣、橘袖、葡萄、大枣、海蛤、干姜、赤小豆、粟米、龙眼、蟹、杏仁、桃仁等, 包括米谷、菜蔬、虫鱼、禽、肉等“食药物”,并记载了这些药物有“轻身延年”的功效。说明当时对于一些食物的药用价值已经给予重视和肯定。东汉著名大医学家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不乏有食疗药膳的有关内容, 《金匾要略》著有“食禁”专篇, 列举了治少阴咽痛的猪肤汤和治产后腹痛的当归生姜羊
肉汤, 以及桂枝汤、百合鸡子黄汤等, 这些食疗方至今还被临床所常用。至于之后的发展与繁荣更是不计其数,总之中国古代对于药膳的研究可谓百花争鸣。建国以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药膳学也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提高而进人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尤其是现在,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健康观念在不断转变, 老龄社会的到来, 使得传统药膳对疾病的辅助治疗作用更加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运用其防病治病的疗效优势, 已广泛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