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外交课件 (20)[16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世纪国际政治系列教材
当代中国外交
第一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二、《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 通商和交通协定》的谈判及签订
1.印度就西藏问题向中国提出广泛要求。印度不断向中国政 府提出,要“沿用旧例”享受在西藏的特权。
2.《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 的签订。对于印度提出的上述要求,中国政府的立场是, 凡是特权必须取消,而一些不损害中国主权而又是西藏地 方所需的惯例,可以在互惠的基础上予以保留。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作为一个整体首次出现在国际文件中,一诞生就 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台湾当局制造了“克什米尔公主号”暗杀事件。
21世纪国际政治系列教材
当代中国外交
第三节 中国代表团为万隆会议成功所作的贡献
一、中国代表团“求同存异”方针的确定
1.中国对与会国情况的基本分析。
参加这次会议的国家依其政治立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以印度、印尼、缅甸为首的主张和平中立的国家,它 们反对参加任何军事同盟集团,反对东南亚被纳入“反共 军事条约”体系,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社会 主义国家和平共处;二是以伊拉克、土耳其、泰国、菲律 宾、巴基斯坦等国家为主体的西方盟国,它们把社会主义 国家视为对其安全的威胁,因而参加了美国策划的“反共 军事同盟条约”;三是中国和北越,这是受到邀请的仅有 的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与会各国中处于绝对少数。因此, 会议出现争论是不可避免的。
21世纪国际政治系列教材
当代中国外交
第二节 万隆会议的复杂背景
二、邀请中国与会问题上的曲折
1.邀请与会国问题非常复杂。
2.关于是否邀请中国与会问题的讨论。
21世纪国际政治系列教材
当代中国外交
第二节 万隆会议的复杂背景
三、美国与台湾当局对会议的敌视态度
美国媒体散布对会议的悲观情绪。
美国采取一系列外交行动试图影响亚非国家政策。
21世纪国际政治系列教材
当代中国外交
第三节 中国代表团为万隆会议成功所作的贡献
2.中国“求同存异”方针的内涵。
总方针:“我们在亚非会议的总方针应该是争取扩大 世界和平统一战线,促进民族独立运动,并为建立和加强 我国同若干亚非国家的事务和对外关系创造条件”。
在这一总方针下,中国政府确定了与会的最高方案和 最低方案。最高方案是争取缔结亚非国家和平公约或和平 宣言,主要内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殖民主义、要 求和平、反对战争;最低方案是争取发表一个带公约性质 的公报,作为亚非会议的具体成就之一。
21世纪国际政治系列教材
当代中国外交
第一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印关系的状况与中印 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印总体友好的关系中有不愉快的插曲。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印友好关系的主流中出现了一些不 愉快的插曲,而且也为后来中印两国在边界兵戎相见埋下 了祸根。
2.中国反对印度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的干涉。1951 年,西藏的和平解放,使得外国利用中国政局动荡、政府 更迭之机分裂中国的图谋彻底破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印度退而求其次,向中国正式提出交涉,希望中国政府承 认印度从英国继承下来的在西藏享有的种种特权。
21世纪国际政治系列教材
当代中国外交
第一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三、中印、中缅总理联合声明对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的推广
中印两国首创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亚洲国家的广泛 接受。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现代国际关系的 基本准则。
21世纪国际政治系列教材
当代中国外交
第二节 万隆会议的复杂背景
21世纪国际政治系列教材
当代中国外交
当代中国外交
曲星 钟龙彪 著
21世纪国际政治系列教材
当代中国外交
第四章 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亚非国家的 关系
重点问题
●1954年《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 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的谈判及签订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万隆会议的复杂背景 ●中国代表团为万隆会议成功所作的贡献
21世纪国际政治系列教材
当代中国外交
来自百度文库
第三节 中国代表团为万隆会议成功所作的贡献
二、中国代表团在会上力挽狂澜
1.部分国家发起意识形态论战。
2.周恩来的发言扭转了会场气氛。 周恩来的发言,求同但不模糊界限,存异但
不放弃斗争,而且强调了在反对殖民主义、继续 为完全独立而奋斗的共同基础上就主要问题达成 协议。
2.在1955年召开的第一次亚非首脑会议(万隆会议)上,中国根据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思想,合理地确定与会方针和对会议的构想,恰当地处 理了会议期间出现的复杂情况,使国际关系历史上首次由过去的被压 迫民族独自发起和召开的国际会议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新中国的 和平外交政策和周恩来娴熟的外交技巧得到了与会各国和世界舆论的 普遍赞誉。
21世纪国际政治系列教材
当代中国外交
第三节 中国代表团为万隆会议成功所作的贡献
三、新中国和平外交享誉万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万隆会议的成功, 使新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得到了广大亚非国家的 理解。万隆会议以后,中国外交史上出现了以与 亚非新独立国家建交为标志的第二次建交高潮。 中国对外关系也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新阶段。
21世纪国际政治系列教材
本章小结
当代中国外交
1.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接见参加中印谈判的印度代表团时,提出 了自成体系、言简意赅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谈判的原则,即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 处”。在1954年4月28日签订的《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 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这五项原则被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在同年7月发表的中印与中缅总理的两个联合声明中,三国领导人建 议将这些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此后,这五项原则以“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的美称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赞同。
一、会议发起者的不同动机
第一次亚非首脑会议是由所谓“科伦坡国家”发起的, 即锡兰、缅甸、印度、印尼、巴基斯坦五国。亚非会议的 最初动议是在1954年4月28日至5月2日举行的科伦坡会议 上提出来的。当时印度支那战火正酣,锡兰总理约翰•科 特拉瓦拉邀请缅甸、印度、印尼和巴基斯坦四国总理到科 伦坡举行五国总理会议,讨论印度支那战争形势,即所谓 “共产主义在亚洲扩张问题和核武器增长”等问题。科伦 坡会议后,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开始巡访各国,争取进一步 的理解与支持。这还仅仅是五个发起国之间的差异,如果 考虑到会议参与国的广泛性及其政治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 的多元性,会议确实有经过一番意识形态的论战不欢而散 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