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园林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私家园林赏析第一节私家园林概述
私家园林为官僚、地主、富商、士大夫等私人所属的园林。明清时私园更遍及全国。北方以北京为中心,江南以苏杭为典型,同时还有岭南风格园林。其中以江南园林最富代表性。私家园林多处于城市之中,多为第宅之延扩,一般面积较小,玲珑雅致,内容却包罗万象,融居住、聚友、读书、听戏、赏景等诸多功能于一园。其造园总特色是:在有限的空间内用人工的手法细致地模仿自然,浓缩再现出无限的自然山水之美,创造可游、可观、可居的城市山林,实现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审美思想,同时又刻意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意境,以满足风雅的生活情趣。
(一)私家园林的起源及发展
一、私家园林的起源
真正意义上的私家园林产生于汉代。秦以前,除帝王、诸侯、卿相等显贵外,一般的商民很少置较大的园林。到了汉代,由于国家的统一和实行体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生产力得以发展。再加上汉朔初期统治者实行了的新规定,使诸侯的财产不再归宗族所有,而变成了个人的私有财产。所以,这时候贵族们才具备了大规模修建园林的条件,纷纷仿效皇室修建私园。
不论贵族还是平民的私园,中国早期的私家园林均以皇家园林为蓝本,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布局更类似皇家的离宫别苑式园林,将山水、动植物和建筑都结合在园林内。所以,汉代的私家园林仍处于萌芽阶段,其功能和内容都未与皇家园林产生明显区别。
二、私家园林的转型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一词才出现于当时的诗文中。由于当时社会的动荡与隐逸之风的兴起,再加上山水画和山水诗等艺术门类的逐渐成熟,私家园林便作为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并奠定了其后世的发展基础。
此时期的私家园林开始分化出两种倾向,一类是世家大族或文人官僚所拥有的“士流园林”。它不仅满足园主奢侈的生活享受,更作为一种争奇斗富的载体,极力营造华靡炫目的园林景观。另一类则深受隐逸传统的影响,崇尚自燃质朴的风格,追求淡泊宁静、与世无争的园林意境。但真正的山水隐居其实足一种很困难和清苦的生存方式,所以要实现确实可行的“隐居”,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自己居住的深宅大院内建立自然山水花园,这样既能坐享山林田园之美,又可使心灵和生理获得双重满足。
不过在魏晋之前,私家园林还未真正成型,这类隐居型的园林更无从谈起。到了魏晋南北朝,这类园林开始分化出来,并根据选址的不同又分为城市私园和庄园、别墅。城市私园都与自家住宅结合,分布于城市的坊里之内。庄园、别墅则选在郊外依山傍水之地,多能因地制宜地体现自然之美,将自然山水与人的感情充分统一起来,营造一种宁静淡泊与世无争的意境。
南北朝时期,这类不尚奢华,追求林泉山石之美来怡性畅神的文人化自然山水园日渐流行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内容逐渐由粗放转为精致,造园手法由单纯写实过渡到写实与写意相结合。最终园林艺术产生了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飞跃。
三、私家园林的兴盛
隋、唐之际,山水文学更加兴旺发达,山水诗文的创作达到了高峰,文人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为文人园林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社会基础和文化艺术基础。此外,很多文人已开始亲自参与营造园林,使文人的立意通过工匠的具体操作直接得以实现。文人园林在唐代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与升华。如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人造园家白居易,他在《草堂记》中记叙了其在庐山修建的别墅园林——“草堂”,草堂的建筑与陈设极为朴素自然,不加雕琢,体现了园主崇尚简朴、追求静雅的审美情趣,同时开创了江南文人写意园的先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增加、城市土地减少,城市私园的规模逐渐缩小,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怡人的景观,自然物象开始被浓缩进园林,逐渐形成了文人园林精雅内敛、以小见大的风格。如王维的“辋川别业”就是此时期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还有杜甫的浣花溪流草堂、卢鸿的嵩山别业也都代表着文人园林特有的雅致内敛、淡泊宁静的风格。同时,文心画境的园林艺术在此时期基本形成了。
在造园思想上,园林还融入了文人的独立人格、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作为艺术灵魂,使园林成为文人们的精神寄托。同时,这种园林风格也对久在官场、标榜清高的贵族士人夫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再加上唐朔盛行文人士大夫间的“隐在留司官”——“中隐”思想,使官僚们的士流园林明显向文人园林靠拢。从此,私家园林真正成为人们寄托理想、陶冶情操、表现高洁隐逸的世外仙境。而隋、唐又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促进了文人园林的发展壮人,并为私家园林个面的文人化打下了基础。
四、私家园林的兴盛
宋、元、明、清是中国园林的成熟时期。私家的造园活动在两宋达到了高潮。
当朝者对文人画家的器重促使了山水画的兴盛和园林的普及,山水画中追求的“得意忘形”的创作思想与文学艺术中发展出来的“园记”这种文学体裁更加促进了写意山水园的创作。私家园林更加注重对“意境”的塑造,园林创作趋于精致、细腻和饱含寓意。文人情趣更成为私家园林的一种追求,尤其是小品景观的设计和题额点景文字的拟撰都表现了出不同以前的文人品味。
士流园林也受到文人趣味浸润而全面地“文人化”。这此都标志着文人园林已经占据了造园活动的主导地位,并深化了私家园林所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意境的涵蕴。可以说,宋代的园林艺术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
而元、明、清初的园林艺术只能沿袭宋代余韵,再没出现过这样的艺术高潮。清乾隆之后,私家园林更是盛极而衰。虽然此时期的文人园林风格几乎涵盖了所有私家园林,造园技艺也更加复杂精湛。但造园越来越拘泥于纤巧琐细的形式美。宋、明时期文人园林形成的简远、疏朗、雅致、天然的四大风格逐渐消融于流俗,大部分只注重技巧的追求而丧失了思想内涵。有关园林艺术的诗文也大都偏重于描述性的心领神会因而难免浮泛空洞。
(二)私家园林的三大风格
就全国而言,成熟后期的私家园林形成了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鼎峙的局面。它们分别代表了各地的精华和特色,也反映了民间造园艺术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一、江南园林
江南园林,通常指苏州、杭州、扬州、上海、无锡等江浙一带的文人园林。这里自古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经济发达,为园林的繁荣提供了绝佳条件。所以自古就有“江南园林甲天下”之说。
江南私家园林一般规模较小,但造园家善于叠山理水,尤以玲珑多姿的太湖石见长,如上海豫园的玉玲珑,苏州留园的冠云峰,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都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分利用“小中见大”的艺术原理,写意地造就出“咫尺山林,多方胜景”的园林杰作。园林的建筑布局也不拘泥于宫殿、庙堂和住宅的对称格局。往往以水景为中心,厅堂随宜布置,灵活白由。亭榭桥廊,宛转其间。且屋顶多采用卷棚式,使翼角向上翘起,形成向上的曲线,使建筑整体产生一种虽静犹动、轻灵飞翔的感觉。再加上黑、白、灰的素色基调,江南园林更显得清新洒脱、淡稚朴素。
二、北方园林
北方的私家园林主要集中在北京,且多为王府花园,如萃锦园、朗润园等。
为追求气派、显示政治地位,园林布局常运用较多的中轴线和对景线,有很强的整体感,突出了庄重、富丽的格调。这和江南园林追求超凡脱俗的意境有很大不同。
在园林空间上,北方私园也缺少了江南私园小巧多变的特点。
在造园技法上,北方私园汲取了江南园林的精华,但由于北方冬季寒冷、春季多风沙,园林建筑便多了一份封闭感,再加上庑殿式建筑形象,使园林整体厚重稳定、庄严肃穆。
叠山理水方面,受水资源缺乏的限制,北方私园多为“旱园”,水景面积较小。叠山用料主要就地取材,以青石和北太湖石为主。这类石材虽不如太湖石玲珑剔透,但形象更加凝重浑厚,与建筑风格十分协调。
这此都使北方私园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将南园林淡雅、轻灵的刚健美。
植物造景方面,北方以本土生长的暖温带的针阔叶树种及观赏植物为主,如海棠、石榴、丁香、榆叶梅、玉兰、枣树、槐树等,缺少南方那种四季如春的园林景致。但每到隆冬,花木凋零,冰冻三尺,北方园林也别有一番萧索寒林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