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乡土顺口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沛县乡土顺口溜
忙了一个暑假,跑了县图书馆,翻了能翻到的书,收集了以下顺口溜:
关于古代史方面的顺口溜:1、蛤蟆尿一尿,大豆水里泡
2、官府衙门。

朝南开,有理无钱难进来
3、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4、状元的爹,状元的娘,状元的大娘来送汤。

状元的大爷打得水,状元的大娘做的汤,不吃也要尝一尝。

5、吃个枣,添个小,吃个麦,添个妮,吃个花生,花着生。

6、红鸡蛋满脸串,今年喝喜酒,明年吃喜面。

7、进屋来,黑影影,一对小姑来点灯,帐内坐着、、小姐,后来跟着某相公。

8、初七不观火,观火死婆婆,初十不摸锅,摸锅死一窝;十五不观灯,观灯死公公。

三月三,死了丈夫,塌了天。

9、扫的扫,拥的拥,用不了三天下满坑。

10、不哭儿,不哭女,哭的老天爷下场雨。

近现代史方面的:
1、志士鲜血流成河,豺狼横行暗无天。

2、开过药铺打过铁,什么买卖都不热。

3、最可恨,李昭轩,进门来,带民团。

一句话没说完,就把私塾馆门封,逼俺硬把洋学办。

有朝一日真龙现,圣主现,毁学堂在把私塾办。

4、湖西咚咚鸣战鼓,前门逐狼后进虎,上天无路地有门,地下英雄我是主。

5、灯已暗,油已干,是谁强拉丈夫当壮丁,咬牙齿,骂蒋匪,一骂骂到大天明。

6、刘伯承,邓小平,带领大军往前冲,越过陇海线,一直打到大别山。

7、说不平,道不平,封建社会理不通,有富贵,有贫穷,地主专把穷人坑,借一升,还四升,都叫地主剥干净。

想翻身,把军参,跟着刘邓闯江山。

8、天地动,春雷响,来了救星共产党。

9、出工听敲钟,出勤一窝蜂,好坏都一样,都记10分工。

10、联产如联心,谁联谁关心。

11、深翻一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

12、肥料堆儿大又尖,好似座座大雪山。

若要抬头往上看,帽子挂到脑后边。

人拉要用三个月,车运也要四十天,明年增产有保障,亩产定会翻两番。

13、早上工,晚下工,月亮底下比英雄,谁英雄,谁好汉,水利工地比比看(50、60、年代兴修水利)
14、天不怕,地不怕,淹点庄家算个啥,艰苦奋斗强时种,争取来年补上他。

(57、58年水灾)
15、一天四两饿不着事务长。

队长见队长票子哗哗响。

会计见会计洋烟比着吸。

(文革时期贪污现象)
16、大队长他妈的,有钱不买拖拉机,吃喝玩乐不能提,还叫社员拉犁子,拉他娘的老鼻子。

17、学井庄,赶竹楼,不会作诗瞎胡诌,光蹦蹦跳跳,说说唱唱,田里不收庄家,工厂不冒烟,叫我们喝西北风。

(70年代讽刺乱搞文化)
18、50年代住草房,60年代住瓦房,80年代住浑清。

19、的确良,毛哔叽,胡子拉碴也愿意。

20、一工、二干、三教员,宁死不给老农缠。

21、嫁工人掌钱柜,嫁军人盖花被,加了农民活受罪。

22、三转一响,十身衣裳,外加四间房。

23、农村实行联产制,真是家家梁满仓,油满缸,衣满箱,欢声笑语满村子。

24、小小月牙两头翘,二胡一拉唱小调。

歌唱生产责任制,民家生活乐陶陶。

25、俱乐部买了电视机,又看新闻又听戏,喜坏姑娘小伙子,看了热闹忘了而肚皮。

26、大街小巷好热闹,武术练功惹人潮。

27、小豆渣,咯、咯、蹦,俺上老娘家过一冬。

沛县狗肉
“古沛千载名吃,中华食品一绝”。

提到狗肉,天南地北的人都知道,这是我们沛县的地方特产。

沛县狗肉,即樊氏狗肉,亦名鼋汁狗肉历史悠久,距今已两千多年。

秦朝末年的沛县城里有个卖狗肉的樊哙,生意很不错。

年轻时的刘邦穷困不堪,喜吃他的狗肉却从不给钱。

于是樊哙看见他就躲。

有一天,刘邦找遍全城,却不见樊哙。

无意中发现他还在河对岸卖狗肉。

只见河上无桥,心中焦急。

有道是天老爷怜见,忽然从河中间游过来一只大鼋,驮刘邦到了北岸,又吃上了樊哙的狗肉。

后来樊哙想法捉住了巨鼋,并且下锅与狗肉同煮。

哪知鼋汁加狗肉锦上添花,味道更加鲜美。

刘邦做泗水亭长后,得知樊哙杀了老鼋,非常气愤,将樊哙切狗肉之刀全部收走,且令他今后不准用刀。

樊哙无奈,只好把狗肉用手撕碎出售。

故“沛县狗肉不用刀”的吃法一直流传至今。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乱,途经故里沛县,宴请乡亲,以狗肉作饮,酒酣,赋《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校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今守四方!”今天,沛县狗肉伴随《大风歌》名扬四海。

煮好的沛县狗肉呈棕红色,色泽鲜亮,气味浓香,味道鲜美,入口韧而不挺,烂而不腻,既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又有助消化的药用功能。

沛县狗肉和外地的相比,有着独具一格的色、香、味,历代名人,如北周庾信、南宋文天祥、明武宗朱厚照等过沛,皆以品尝“狗肉佐美酒”为乐事。

外地旅游或探亲的人,只要到沛县,准要品偿一下沛县的鼋汁狗肉,临行时还要带上几包,回去让家人亲朋品偿,否则是要引为遗憾。

在沛县,农民式的蹲在地上喝酒吃狗肉的镜头虽没有了,但是,在城乡众多的酒馆饭店中,那菜桌上,一盘狗肉,一壶老酒,朋友对桌而饮,这画面却比比皆是。

中国有句老话:狗肉不能入席。

但在沛县却恰恰相反:无狗肉不能成席。

今日沛县,煮狗卖肉的店铺有一百多家。

狗肉制品厂把狗肉进行真空包装,销往全国各地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年产3000多吨,大大促进了家乡经济的发展。

阅读全文(26) | 回复(0) | 引用通告(0)武术之乡
“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

家乡沛县自古武林豪杰奋兴,人才蔚起,向以“汉汤沐邑,明光世家,汉高故里,武术之乡”而闻名于世。

1992年11月被评为全国首批武术之乡,沛县武术是江苏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沛县人自古崇文尚武,这与汉高祖故里、汉文化的发祥地有着直接关系,项羽、刘邦能在秦王朝的暴政下率领农民起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刘邦自身武艺高强,又依靠他军中大批的豪勇之士为骨干,包括以后
《沛县志》载:“沛人尚武力,挟意气”,“民喜佩剑以自卫。

”《民的楚汉相争,也是靠武士的强悍建立了汉室江山。

国新志》也说:“沛人富有胆略……虽妇女也多不知畏惧。

”从汉朝至明清历代沛人尚武的记载,沿袭至今,始终不衰。

每逢月下日中,尤其是农闲、节日,在树林、田头、场院,练武号子不绝于耳,器械搏击之声相闻,男女老少各逞英姿。

每年春节,还举行全县武术比赛,大大促进了沛县武术运动的发展和提高。

一双拳头也能“打”出一份产业。

沛县一直把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加以继承和发展,沛县的武术已打破以前那种集体习武、强身健体的简单模式,而是转变为一种新兴的产业。

近年来,沛县目前有各类正规武馆、武校126家,其中有26所面向全国招生,大型的武术院校有5所,每年培养武术专业人才8000多人,学员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他们给沛县带来300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加上海外武馆,一年赚了将近5000万元。

随着武术教学的兴盛,体育服装及体育器材、餐饮等也随之发展,经营十分红火,成为武术产业的亮点。

此外沛县人还将武艺带到世界各地,把中华武术的精神和技巧带到了五洲四海,让中华文明之光传遍世界。

沛县武术团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1200多场演
出,同国内外影视单位合作拍片100多次。

目前沛县武林高手已在全球开设70多家武馆,门下洋弟子超过7000人。

据粗略统计,沛县武术产业年创经济效益近亿元。

沛县汉文化遗存是一笔巨大财富
马培封
沛县的汉文化资源丰富,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遗迹、遗物,如泗水亭碑、高祖原庙、歌风台、歌风碑、吕公墓、射戟台、琉璃井、汉画像石、樊井、泗水故道、周田、安国寺、灌婴寺、刘邦店、上马台等等。

二是文献资料的记载,特别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汉纪》、《东观汉记》、《西京杂记》、《楚汉春秋》、《三辅黄图》的相关记载,还有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经学家们的相关评述论说,另外地方志书如明清两代的《徐州府志》、《沛县志》等也有不少资料。

三是历代文人墨客对沛县和沛县文物古迹的题咏。

四是沛县人世代相传的大量的有关汉代的民间传说,对汉代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作了生动的补充,并反映了民众对这些人物和事件的评价。

所有这些遗迹遗存、文献资料、历代题咏和民间传说,对于沛县来说堪称厚重可观的一笔文化财富。

2000多年来,沛县人对此是极其重视的,元代诗曰:“至今沛父老,能说汉君王。

”高庙、歌风台、歌风碑、泗水亭及碑铭、吕
公墓、射戟台屡经兵燹水患,但屡毁屡修,直到19世纪中叶的咸丰年间。

唯有如此,从南北朝至清代,历朝历代著名文人墨客对这些名胜古迹才能吟咏不绝。

公元1861年,这些历史遗迹、遗存被洪水淹没冲毁,当时正值内忧外患,民生凋弊,无力进行修复。

20世纪50年代初,县人民政府从荒草乱石中将歌风碑扒出并建亭保护。

60年代又将栖山汉墓出土的文物和画像石加以保护。

80年代初,重建了歌风台,珍藏歌风碑;镌刻了鸿鹄歌碑,并建鸿鹄轩加以保护;找到了射戟台,建亭安放。

90年代中期县委、县政府,在经济转型并有所发展的前提下,积极筹措资金,精心策划设计,大力建设汉城景区。

建起了歌风台,再现了“巍巍高台”的雄姿,将汉白玉刘邦雕塑像移上高台,把大风歌碑、元代摹刻碑、甲子碑一并搬到台上,并于台上重建了诗词碑廊。

二楼辟为数千件文物陈列室。

底层精心制作了“高祖刘邦胜迹展”。

重建了高祖原庙,巨大的描金高祖塑像立于“乐沛殿”正中,汉代24帝画像列左右配享。

建起了仿汉步行商业街——汉街,其南为文化广场,紧靠汤沐路南建起占地500余亩的汉城公园。

公园以汉魂宫为核心,四面有200余亩的水面,另有少儿、青年、老年活动区,碧水蓝天,绿草红花,垂柳拂面,苍松掩映。

1996年5月18日沛县举办了第一届刘邦文化节暨经贸洽谈会。

节会期间,在县委、县政府支持下成立了沛县汉文化研究会并举行汉文化研讨会,会后出版了《沛县汉文化研究》论文集。

这大大提升了全县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激情,大大提升了沛城建设的档次和品位,大大提升了沛县作为历史文化名县的知名度。

目前,沛县正在规划实施五里三诸侯纪念馆的建设、吕公墓的修复、龙飞桥和龙飞公园的建设等。

这一系列举措,对沛县汉文化的开发利用,对和谐文化的建设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品狗肉记
大凡沛县人招待来沛的客人,必会推荐沛县狗肉,沛县狗肉因刘邦和樊哙的传说而久负盛名。

沛县煮狗肉的人家不下几百家,上规模的食品厂也有几十家,这些厂家的货绝大数是供外地商场销售而流出沛县。

盒装真空的东西沛县人是不屑谈起的,那些东西是经过高温处理的,加入了**剂、**剂,沛县人自古就懂得养生,才不会去吃那东西。

对沛县人而言,真正吃狗肉还要到狗肉摊上去吃热的,沛县城乡到处可以找到狗肉摊,当然要早上去才好,在锅里闷了一夜的狗肉出锅后已经烂熟,加上烧饼、大蒜、粥或鸡蛋茶,满嘴流油,满头
冒汗,那才吃出北方人的豪气。

沛县有很多家的狗肉味道都不错,新正路的张吉亮,正阳路的房家等,但最有名的还是王摊的热狗肉。

有一天傍晚,我被几个朋友带去王摊。

我们骑着摩托车出了城,七拐八拐,好久才到地方。

我一路抱怨,为了吃这两口,犯得着这么远跑来?朋友说,走啊,你只听说,没尝过,这回让你尝正宗的王摊狗肉。

中间停下一次,朋友下车到路边的商店买了沛公酒、一个凉菜和烧饼,他一边开车一边给我解释,人家只卖狗肉,不卖烧饼。

我是地地道道的沛县人,从小就吃狗肉,小时狗肉是用干荷叶包的,村上人也不时有煮食狗肉的,一家煮肉,满村飘香,半个村子里的人或多或少都可以品尝到,但自己煮的味道远没有专业人士的水平,这是公认的。

谁家孩子出水痘,一定会让他吃狗肉。

现在,我常吃狗肉,凉的、热的、火锅、红烧、还有中西合璧的狗肉汉堡,今天莫非能吃出什么花样来?
到了王摊,下了车,夜幕已经笼罩,这是一个很普通的村子,高高的门厅,大大的院落坐落在村子的东边,再往东就是大片的稻田,院内高高的楼房,标准的四合院,透出主人生活的殷实,也有一份安逸与闲适。

接待我们的估计是女主人,一位70岁左右的老太太。

她用铁钩捞出一块块的狗肉让我们自己选,然后把狗肉放在笊篱上控去汤水,控水时,她问我们是否就在她家吃?几个人?最好称多少,称哪个位置的。

一边聊,一边让我们自己去堂屋拿蒜。

剥着蒜,看着天上的星星,听着老太太的唠叨,闻着弥漫的香气,仿佛我们这群食客是来享受过程,而不是果腹的。

我突然发现,酒店里精致的装修,考
究的盘子、脸上带有职业微笑的服务生和这种食物是多么地不协调。

狗肉原本是老百姓们的解馋的东西,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到了这里才算找到狗肉这种饮食文化的根。

肉里已无汤水,老太太这才给我们称狗肉,价格和集市上一样,童叟无欺。

其间又有几拨人来,或买了带走,或就地消灭。

朋友用大托盘拖出狗肉,到一间小屋里,放到八仙桌上即开吃,一人一碗酒,倒到白瓷碗里,桌上没有七碟八碗,只有大盘狗肉,一个凉拌花生米,几头大蒜,几碗白酒,还有几个满嘴留油,大叫“喝完”、“满上”的醉酒人。

我很纳闷,这家人卖狗肉却不卖酒和烧饼,要客人自己带来,他们为何不捎带买些酒菜?生意岂不可以搞得更大?朋友说,也得让别人赚一点呀。

后来一想,自有道理。

老头每天早上到崔寨(小镇)卖狗肉,尽管他的摊子缩在后面,但老头的狗肉不卖完,别的摊子就无法开张!这一点毫无夸张,所以王摊的狗肉每天都是“限量供应”,起大早,到崔寨,吃王摊狗肉成了沛县饮食文化的一大景致。

每天煮定量的狗肉、不买酒菜,也是他们家处世一个标准,让别人也生活的路可走,据说旁边卖烧饼的摊子每月收入好几千。

自己有路可走,也给别人留一条生活的路,这也是处世的学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