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2讲初一相交线与平行线动点提高题压轴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相交线与平行线动点提高题

知识点:

1、平行线的判定:

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推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性质:

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4、平移:①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不变,位置改变。②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动点型问题是最近几年中考的一个热点题型,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典型例题

例1.(1)如图(1),EF⊥GF,垂足为F,∠AEF=150°,∠DGF=60°.试判断AB和CD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AB∥DE,∠ABC=70°,∠CDE=147°,∠C=______.(直接给出答案)(3)如图(3),CD∥BE,则∠2+∠3-∠1=______.(直接给出答案)

(4)如图(4),AB∥CD,∠ABE=∠DCF,求证:BE∥CF.

解(1):AB∥CD.

理由:如答图,过点F作FH∥AB,则∠AEF+∠EFH=180°.

∵∠AEF=150°,

∴∠EFH=30°,

又∵EF⊥GF,

∴∠HFG=90°-30°=60°.

又∵∠DGF=60°,

∴∠HFG=∠DGF,

∴HF∥CD,

则AB∥CD;

(2)延长ED交BC于点F.

∵AB∥DE,

∴∠BFE=∠ABC=70°,则∠CFE=180°-∠BFD=110°,

∴∠C=∠CDE-∠CFE=147°-110°=37°,

故答案是:37°;

(3)延长DC交AB于点F,作△ACF的外角∠4.

∵CD∥BE,

∴∠DFB=∠3,

又∵∠DFB+∠2+∠4=360°,

∴∠2+∠3+∠4=360°,即∠2+∠3=360°-∠4.

∴∠2+∠3-∠1=360°-∠4-∠1=360°-180°=180°,

故答案是:180°;

(4)延长BE交直线CD于点G.

∵AB∥CD,

∴∠ABE=∠BGD,

又∵∠ABE=∠DCF,

∴∠BGF=∠DCF,

∴BE∥CF.

例2.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

(1)如图1若AB∥CD点P在AB、CD外部求证:∠BPD=∠B-∠D;

(2)将点P移到AB、CD内部如图2(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说明理由:若不成立则∠BPD、∠B、∠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不必说明理由;

(3)在图2中将直线AB绕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交直线CD于点Q如图3则∠BPD、∠B、∠D、∠BQ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4)在图4中若∠A+∠B+∠C+∠D+∠E+∠F+∠G=n×90°则n=______.解(1)∵AB∥CD,

∴∠B=∠BOD,

而∠BOD=∠BPD+∠D,

∴∠B=∠BPD+∠D,

即∠BPD=∠B-∠D;

(2)(1)中的结论不成立,∠BPD=∠B+∠D.

作PQ∥AB,如图2,

∵AB∥CD,

∴AB∥PQ∥CD,

∴∠1=∠B ,∠2=∠D ,

∴∠BPD=∠B+∠D ;

(3)∠BPD=∠B+∠D+∠BQD .理由如下:

连结QP 并延长到E ,如图3,

∵∠1=∠B+∠BQP ,∠2=∠D+∠DQP ,

∴∠1+∠2=∠B+∠BQP+∠D+∠DQP ,

∴∠BPD=∠B+∠D+∠BQD ;

(4)连结AG ,如图4,

∵∠B+∠F=∠BGA+∠FAG ,

∴∠A+∠B+∠C+∠D+∠E+∠F+∠G=∠A+∠FAG+∠C+∠D+∠E+∠BAG+∠G=(5-2)×180°=6×90°,

∴n=6.

故答案为6.

例3.如图,直线AC ∥BD ,连结AB ,直线AC 、BD 及线段AB 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

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P 落在某个部分时,连结PA 、PB ,构成∠PAC 、∠APB 、∠PBD 三个角。(提示:有公共端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0°)

(1)当动点P 落在第①部分时,求证:∠APB =∠PAC +∠PBD ;

(2)当动点P 落在第②部分时,∠APB =∠PAC +∠PBD 是否成立(直接回答成立或不成立)?

(3)当动点P 落在第③部分时,全面探究∠PAC 、∠APB 、∠PBD 之间的关系,并写出动点P 的具体位置和相应的结论。选择其中一种结论加以证明。

(1)解法一:如图9-1

延长BP 交直线AC 于点E

∵ AC∥BD , ∴ ∠PEA = ∠PBD .

∵ ∠APB = ∠PAE + ∠PEA ,

∴ ∠APB = ∠PAC + ∠PBD .

解法二:如图9-2

过点P 作FP∥AC ,

∴ ∠PAC = ∠APF .

∵ AC∥BD , ∴FP∥BD .

∴ ∠FPB =∠PBD .

∴ ∠APB =∠APF +∠FPB =∠PAC + ∠PBD .

解法三:如图9-3,

∵ AC ∥BD , ∴ ∠CAB +∠ABD = 180°

即 ∠PAC +∠PAB +∠PBA +∠PBD = 180°.

又∠APB +∠PBA +∠PAB = 180°,

∴ ∠APB =∠PAC +∠PBD .

(2)不成立.

(3)(a )当动点P 在射线BA 的右侧时,结论是

∠PBD=∠PAC+∠APB .

(b )当动点P 在射线BA 上,

结论是∠PBD =∠PAC +∠APB .

或∠PAC =∠PBD +∠APB 或 ∠APB = 0°,

∠PAC =∠PBD (任写一个即可).

(c ) 当动点P 在射线BA 的左侧时,

A B ① ② ③ ④ A B ① ② ③ ④ A B ① ② ③ ④

P (第5题图) C D C D C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