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策略的运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策略的使用

几何图形的知识点具有紧密的联系,当然小学几何图形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公理化体系,还属于经验几何或实验几何的范畴。其主要的内容包括简单的几何图形的理解、变换(平移、旋转、对称)、位置、方向、周长、面积、体积及坐标的初步理解。对此,基于几何图形这些性质,如何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几何直觉、图形的设计与推理的水平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本文就个人的一些经验谈谈自己的做法和策略。

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用多种方法协助学生理解实现生活中的几何图形特征、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描述生活空间并对几何图形实行有效的交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理解简单的几何图形,感受平移、变换、对称等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并引导学生实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一些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理解简单的几何图形知识。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中,发展他们的空间观点。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组织引导学生实行表达与交流。同时,也要避免对周长、面积等繁杂的计算。总的说来,我认为,几何教学要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一、生活经验素材,真正地落实数学源于生活的理念。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中引人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学习《三角形》一课中,我拿着他们平时玩过的三角形纸片,问:“这是什么形状?””你还见过哪些三角形?”这时学生马上会说他们自己用的三角板,脖子上戴的红领巾,住房的屋顶架等等。从生活的角度直接而有效。又如,我在引入“圆”的概念时,首先能够问学生这样的问题:“你们见过车轮吗?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其实,学生学习的几何图形在生活中都有它的原形,学生在生活中也能见到很多几何现象。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生活基础,进而把这些生活中的原形抽象成我们的几何图形的知识实行教学。

二、多样的观察活动,真正地学习几何图形的特征。

观察是小学生利用感观了解外部世界的一种活动。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离不开观察活动,组织多种多样的观察活动,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空间观点的主要方式。进入小学后,小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实行观察呢?其实学生观察的效果如何和教师提供图形的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提供标准的几何图形,利用标准几何图形的“稳定性”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某些特征。提供一些变式的图形,能够协助学生在观察中实行思考,进一步掌握几何概念。当然在观察活动中,还要培养学生全面认真的观察习惯,学生观察水平才会得到有效地提升和进步。我在讲到《圆柱体的理解》一课时,我拿出几个圆柱体模型让大家观察,问:“圆柱体有什么特点?”绝大部分学生能说出上下两底都是圆的,而且圆的面积相等。学生的观察得可真仔细啊。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自然一下子高涨起来。

三、简单的几何推理,真正的实现空间观点的发展。

引导小学生实行几何推理是一个重要的教学还节。几何推理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活动中:

第一:在观察中思考。例如:理解三角形,能够出示形状不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大小不同的、方位不同的甚至颜色和用料不同的各种三角形,然后学生在观察中悟出:像这样的三条边围成的封闭图形叫三角形,与其他的因素都没相关系。

第二:在对比中判断。这种方式能够协助学生从相似的图形中精确的辨别出图形的本质,印象更加清晰。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和四边形时就能够出示这样的图形来对比判断,最后总结出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概念和特征。

第三:在想象实行推理。有时多为学生创造想象的时间和空间,把绘画上的布白艺术利用到数学课堂上来。例如能够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学生就能够利用这样的时间,在这样设置的情境中,利用空间想象实行几何推理。

第四:在活动中思考。我在听《左右》这堂课时,老师很好的组织学生实行模拟活动,真正的体会左右的相对性。又如,教学《有趣的七巧板》活动课时,老师先请学生选择七巧板中的两块,拼成一个正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正方形,而且要把三角形中同样长的两条边(最长边)拼在一起。再让学生思考:用两块完

全一样的三角形,还能拼成什么图形?学生通过自主操作,找到了一种或几种答案,再组织学生实行合作交流,分享同伴的想法,互相学习、启发。最后老师趁热打铁地追问:“你能有次序地一下子拼出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吗?与你的小伙伴一起,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学生们立刻行动起来,在尝试操作、小组讨论中,他们发现,只要按住1个三角形,让另一个三角形移动(平移或旋转)就行了。在合作交流中,学生真正加深了对图形变换的理解,学会了有序思考的方法,学生的空间观点也自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四、有效的实验操作,真正地经历数学演绎和论证的过程。

学生的亲手操作实验是最有效果的,能够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上协同参与,空间几何观点真正地形成和巩固。在实验的操作中,学生通过丰富的图形、符号来感知、操作、参与探究活动,初步的产生演绎和论证的演示。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知识时,能够用量的方法。不过量的过程中有误差,为何不引导学生实行探究实验呢?能够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起来,学生一下子就活起来了,学生开始拿起剪刀把三个角剪下来,并把三个角拼在一起,自然得到了数学结论。又如,在教学《体积》概念时,我把两个盛有水且相同大小的玻璃杯中放进两个大小不同的石头,让学生来观察水位的变化;当石块取出来之后,再来比较水多,学生生动而具体地理解到体积的含义和概念。当然,在实验的操作中,我们还能够引导学生通过摆、折、剪、制作、绘画、实地操作等实验活动来加以理解。

五、有趣的图形变式,真正地避免学生理解的局限。

为了克服学生的理解的局限性,我们提供的材料要有变式。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先让学生来观察标准的“等腰三角形”图形,然后出示几种变式的“等腰三角形”图形。在教学的过程中,争论起来了,学生在这样的变式图形中如何来把握图形的本质呢?

学生很快的在比较中,概括出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接着把非等腰的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同时出示,再让学生来判断、辨别。利用这样有趣的变式图形,能够抓住几何图形的本质和属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