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免疫细胞的分化及发育

第11章 免疫细胞的分化及发育
第11章 免疫细胞的分化及发育

T Cell

B Cell

NK Cell

这些细胞从哪里来? Stem Cells

全能> 多能> 定向> 前体Hemopoietic stem cell, HSC HSC

淋巴样干细胞

髓样干细胞

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

1.功能性的TCR

2.CD3+

3.CD4+

4.CD8+

95-99%

αβ-MHC

T 细胞

抗原递呈细胞(TCR 基因重排意义:

产生各种各样TCR的T细胞克隆,赋予免疫系统可识别周围环境中几乎所有抗原的潜力。

(1) TCR 基因重排, TCR多样性

(2) 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

CD3+CD4-CD8+ CD3+CD4+CD8-

(3) 阴性选择,中枢免疫耐受

T细胞在胸腺中的分化发育

TCR -MHC

T细胞在胸腺中的分化发育

T细胞在外周淋巴器官中的发育讨论题

B细胞的发育与BCR的表达

BCR

T

NK

B 细胞发育的阴性选择

B 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中的分化发育

CD20 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

B CELL 表面标记

特异性抗体与B淋巴细胞瘤的CD20结合 CDC

ADCC

二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第二章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一、造血器官与造血微环境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称为造血器官。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称为造血。 1. 胚胎期造血胚胎期可相继分成三个不同的造血期. (1) 中胚叶造血期此期造血大约在人胚发育第2 周末开始,到人胚第9 周时止。卵黄囊壁上的胚外中胚层细胞是一些未分化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聚集成团称血岛。血岛是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 (2) 肝脏造血期始于胚胎第6 周,至胚胎第7 个月逐渐退化。肝脏造血的发生是由 卵黄囊血岛产生的造血干细胞随血流迁移到肝脏后种植到肝脏而引起造血的。3个月?6个 月的胎肝是体内主要的造血场所。 (3) 骨髓造血期在胚胎第3 个月长骨髓已开始造血,随胚胎发育,骨髓造血日趋发 育。第8 个月时,骨髓造血已高度发育,髓腔中呈现密集的造血细胞灶且各系造血细胞均 可见到,缺乏脂肪,这时骨髓成为造血中心,从此肝、脾造血功能减退,骨髓造血迅速增加。 胚胎时三个造血阶段不是截然分开,而是互相交替此消彼长的,各类血细胞形成的顺 序分别是:红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2.出生后造血器官 (1)骨髓造血出生后在正常情况下,骨髓是唯一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场所, 也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是有活跃造血功能的骨髓。从出生至4 岁,全身骨髓的髓腔内均为红骨髓。5 岁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红骨髓脂肪化有远心端向近心端发展。至18 岁时,红骨髓仅存在 于扁平骨、短骨及长管状骨的近心端,如颅骨、胸骨、脊椎骨、肋骨、髂骨以及肱骨和股 骨的近心端。 黄骨髓脂肪化的骨髓称为黄骨髓,主要由脂肪细胞组成。健康成人黄骨髓约占骨髓 总量的50 %。黄骨髓仍然保持有造血的潜能,当机体需要时,又可重新转变为红骨髓参与造血,因此正常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教案1(苏教版七年级上)

4-1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教学目标 1、说出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描述动植物细胞的分化过程以及通过分化形成组织的过程。 3、识别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和人体的基本组织。 教学重点 1、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描述生物的生长现象与细胞数目睥增多、体积的增大有关。 3、描述细胞的分化现象。 4、描述组织的概念和类型。 教学难点 1、说出细胞分化过程中染色体的大致变化。 2、描述细胞的分化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课件,点击一个鸭蛋,蛋壳破碎后出现一只小鸭。并点击水面上的鸭群,伴随着配乐童谣:“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说:“生物体可以从小长大。” 师:生物体的生长现象与哪些方面有关? 生:与细胞的数目增多,细胞的体积增大有关。 师: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体积增大是怎样造成的? 二、探究过程

(一)细胞的分裂(学生2人一组) 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分裂的玻片标本。并结合教科书中的示意图,划出细胞分裂的区域,并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大致变 化。 2、画出细胞分裂过程中1-2个典型的图像。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同观察、讨论细胞分列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你能给细胞分裂过程分几个时期?如何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细胞分裂与生物体长大有什么关系?细胞分裂形成的两个形态、结构相似吗? (二)细胞生长 教师演示细胞生长过程图解。 引导学生说出细胞生长过程中的主要变化(许多小液泡逐渐长大,全并为一个大液泡,细胞长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生长了),导致整个细胞体积增大。 学生讨论:细胞体积越大,需从外界吸收的营养物质越多。根据你平时的经验,说出植物生长在什么环境下,细胞体积会明显增大?细胞体积增大,细胞体积增多与生物体的生长有什么关系?细胞由小长大的过程,叫做细胞生长。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内蛋白质等成分不断积累,而使细胞体积增大。 生物体的生长则指生物体内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体积的增大以及细胞间质的增加。生物体的生长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细胞的分化和形态建成。生物体或其器官的生长速度呈"S"形曲线,开始时生长缓慢,继而生长加快直至高峰,以后生长停滞,至衰老期,由于分解作用超过合成作用,生物体或其器官甚至萎缩。 (三)细胞分化与组织形成 细胞分化是细胞分裂产生的许多新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结构和功能发生专一化的过程。高等动、植物一般都从一个受精卵开始发育,经多次细胞分裂与分化,产生各种不同的特殊结构和专一功能的细胞,如植物茎中上下相通的导管、筛管,叶

05-细胞分裂和分化

05-细胞分裂和分化

05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一、单项选择题: 1.细胞周期的正确顺序是: A.G l—S—G2—M B.G1—G2—M—S C.G1—M—G2—S D.G1—M—S—G2 2.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其间期的特点是:A.细胞没有变化B.核膜解体,核仁逐渐消失 C.染色质隐约可见D.细胞内进行着DNA复制和组蛋白的合成 3.各对染色单体上的着丝粒彼此分开,染色单体分别移向细胞两级,是_______的特点。 A.前期B.中期C.后期D.末期 4.染色体端粒的作用是: A.防止DNA从端粒处降解B.降解DNA复制后余留的RNA引物 C.防止DNA因为复制过程而变短D.合成RNA引物 5.当细胞开始分裂时,它有N个染色体和Q个DNA。经过有丝分裂后,每一子细胞中的DNA量和染色体数目应为多少? A.N和Q B.N/2和Q/2 C.N

A 线粒体 B 叶绿体 C 高尔基体 D 液泡 12.在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出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 A.间期和分裂前期B.间期和分裂中期C.间期和分裂前期及中期D.分裂前期和分裂中期 13.在细胞分裂中,既有同源染色体,又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时期是: A.有丝分裂前期B.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C.有丝分裂后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14.细胞分裂时,DNA复制发生在______期。A.G1B.G2C.S D.M 15.皮肤癌一般发生于哪一层皮肤细胞的哪一时期? A.表皮细胞有丝分裂期B.生发层细胞有丝分裂S期 C.真皮细胞有丝分裂G1期D.生发层细胞有丝分裂G2期 16.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三者的数量比是1︰2︰2时,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是:A.前期和中期B.末期和前期C.中期和后期D.后期和末期 17.下列四组人体细胞中,能够通过细胞分裂使组织得以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杨集中学丁军) [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重点描述了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以及细胞生长使生物体由小长大;并解析了生物体组织的形成——细胞的分化,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植物体的四种主要组织以及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类型的结构、形态和功能以及它们的分布。学生对生物体能够从小长大的现象,并不陌生。但生物体为什么能够从小长大,学生只知道外因是摄取了营养,对内因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不清楚。同时本节由分化的概念引出组织的概念和类型,为下节课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作了铺垫。 [教学目标] (一)认知探索目标 1、生物体的生长与什么有关? 2、细胞是怎样进行分裂、分化的? 3、细胞分裂过程中是怎样保持前、后代细胞遗传物质稳定的? 4、识别人体的几种组织和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 5、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二)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的意识。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识图,并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1、描述生物的生长现象与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有关。 2、掌握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3、描述细胞分化、组织的概念和组织的类型。 [难点] 1、说明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大致变化。 2、描述细胞的分化现象。 [教法设计]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主要指导思想,以“抛锚式”教学法为主要的教学方法。采用五环节教学:创设情景—确定问题一自主学习一讨论协商一效果评价。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本节内容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进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大屏幕播放动画: 1、人的生长发育过程: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成年人。 2、出示:一个成年人大约拥有100 万亿个细胞资料(多媒体出示这一数字)并与学生共同用数学表示法进行板书为100000000000000(学生惊叹),这些细胞都源自一个受精卵细胞。 学生观看动画整个单元的情景创设:用形象生动的实际事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把学生带入到要学习的内容中去。完成建构主义的第一大要素:创设情景。 在学生进入情景后,提示学生打开教学网l,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先从整体上了解,并首先阅读教学目标和提出的问题,然后再逐步深入分析学习的教学思想。 1、生物体的生长与什么有关? 2、细胞是怎样进行分裂、分化的?

细胞分化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过程大致是:细胞分裂所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后来除了一小部分细胞仍然保持着分裂能力以外,大部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在生长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结果就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分化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是各式各样的,可以是诱导作用,也可以是抑制作用。就作用方式来说,有的作用需要细胞的直接接触,另一些所需要的可能是间隔一定距离的化学物质的扩散。 ①诱导作用。两栖类胚胎背部的外胚层细胞,在脊索中胚层的作用下,分化为神经细胞,以后发育为神经系统。这种中轴器官的诱导作用在脊椎动物具有普遍性,一般认为,脊索中胚层细胞释放某种物质,诱导外胚层细胞分化为神经组织。 诱导不但在中轴器官的形成中起作用,也在以后器官的发生中起作用。例如间质细胞的存在对体内腺体上皮的形成和分化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腺体包括甲状腺、胸腺、唾腺和胰腺,它们对间质细胞的依赖程度有很大差异。在离体条件下,胰腺原基只要有间质细胞存在就可以继续发育。 ②抑制作用。如在蝾螈幼虫或成体摘除水晶体后,可以从背部的虹彩再生出一个新的。进一步的分析指出,再生水晶体的能力局限在虹彩背部的边缘层。如把这部分组织移到另一个摘除水晶体的眼睛,不是位于背部,而是使它位于腹部,仍旧可以由它再生出水晶体。 既然这部分细胞有生长水晶体的能力,为什么在正常的眼睛里不表现?如把虹彩的背部移到另一只未摘除水晶体的眼睛里,不管使它位于那一部位,都长不出水晶体。如在摘除水晶体的眼睛里,经常注射完整的(带有水晶体的)眼腔液体,在注射期间,虹彩背部的细胞也长不出水晶体。由此可见,虹彩背部的细胞本来具有产生水晶体的能力,正常水晶体会产生一种物质,对此起抑制作用。 细胞分化中基因表达的调节控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在蛋白质合成的各个水平,从mRNA的转录、加工到翻译,都会有调控的机制。在DNA水平也存在调控机制(如基因的丢失、放大、移位重组、修筛以及染色质结构的变化等)。不同的细胞在其发育中的基因表达的调节控制不同;相同的细胞在其发育的各阶段中,调节控制的机制不同。

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单项选择题] 1、干细胞因子的英文缩写是(). A.SCF B.TNF-β C.ILS D.TGF-β E.CSF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干细胞因子的英文缩写是SCF;转化生长因子β的英文缩写是TCF-β;集落刺激因子的英文缩写是CSF;白细胞介素的英文缩写是ILS;肿瘤坏死因子β的英文缩写是TNF-β。 [单项选择题] 2、肿瘤坏死因子β的英文缩写是(). A.SCF B.TNF-β C.ILS D.TGF-β E.CSF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干细胞因子的英文缩写是SCF;转化生长因子β的英文缩写是TCF-β;集落刺激因子的英文缩写是CSF;白细胞介素的英文缩写是ILS;肿瘤坏死因子β的英文缩写是TNF-β。 [单项选择题] 3、自我复制能力最强的细胞是() A.网织红细胞 B.定向祖细胞 C.前体细胞 D.造血干细胞 E.淋巴细胞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造血干细胞是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并有进一步分化能力的最早的造血细胞。

[单项选择题] 4、中胚叶造血期首先形成血岛的是以下哪个组织() A.骨髓 B.胸腺 C.卵黄囊 D.肝 E.脾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中胚叶造血期:此期造血大约在人胚发育第2周末开始,到人胚第9周时止。卵黄囊壁上的胚外中胚层细胞是一些未分化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聚集成团称血岛。血岛是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 [单项选择题] 5、红细胞破坏后,受何者吞噬() A.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B.单核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脾 E.肝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120天。当红细胞逐渐衰老时,细胞变形能力减退而脆性增加,在血流湍急处可因机械冲击而破损,在通过微小孔隙时也发生困难,因而特别容易停滞在脾和骨髓中被巨噬细胞所吞噬。 [单项选择题] 6、干细胞培养中常将40个或40个以上细胞组成的细胞团称为() A.集落 B.微丛 C.小丛 D.大丛 E.集团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干细胞培养中常将40个或40个以上细胞组成的细胞团称为集落。 [单项选择题] 7、造血微环境不包括() A.微血管系统 B.基质 C.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D.网状细胞 E.成熟红细胞

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题库1-1-8

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题库1-1-8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髓外造血可发生于下列哪些情况() A.慢性再障 B.婴幼儿严重贫血 C.多发性骨髓瘤 D.严重感染 E.血友病 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2个月后,骨髓以外的组织,如肝、脾、淋巴结等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但是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性疾病及某些恶性贫血,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中胚叶造血期首先形成血岛的是以下哪个组织() A.骨髓 B.胸腺 C.卵黄囊 D.肝 E.脾 中胚叶造血期:此期造血大约在人胚发育第2周末开始,到人胚第9周时止。卵黄囊壁上的胚外中胚层细胞是一些未分化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聚集成团称血岛。血岛是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人体内具分化能力的最早的造血细胞是() A.T淋巴系祖细胞 B.红系祖细胞 C.粒系祖细胞 D.造血干细胞 E.巨核系祖细胞 造血干细胞是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并有进一步分化能力的最早的造血细胞(ag电子竞技 https://www.360docs.net/doc/d06810518.html,/)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造血微环境不包括() A.微血管系统 B.基质 C.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D.网状细胞 E.成熟红细胞 造血微环境是指造血器官实质细胞四周的支架细胞和组织。它包括微血管系统、末梢神经、网状细胞、基质以及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属于集落刺激因子的是() A.TPO B.IGF C.CSF-GM D.HGF E.PDGF 在进行造血细胞的体外研究中,发现一些细胞因子可刺激不同的造血干细胞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细胞集落,这类因子被命名为集落刺激因子(CSF)。根据它们的作用范围,分别命名为粒细胞CSF(G-CSF)、单核细胞CSF(M-CSF)、粒,单细胞和细胞CSF(GM-CSF)和多集落刺激因子 (multi-CSF,又称IL-3)。不同发育阶段的造血干细胞起促增殖分化的作用,是血细胞发生必不可少的刺激因子。

《细胞分裂与分化》教学反思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教学反思 生物闫楠楠在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学生上课表现的很好,知识点记忆的非常准确,甚至考试中也能拿到不错的成绩,但是,到了现实生活中却很难用课堂上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经过了暑假为期五天的培训和学期初在滨州听得市优质课的收获,这学期我在尝试给同学们更多的探究机会和思考时间,帮助学生在获得书本知识外,提高自己的素养。 这次上课我选择的是《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一节。我觉得这节课并不成功。原因有很多,现在我从头说起。 一、备课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已经知道了生物有一些器官,而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理解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备了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知识基础。我希望经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帮助同学们把这两方面知识联系起来,同时,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能继续强化学生自己提出假设的意识,不怕出错不怕失败的科学韧性。 所以,在课程设计上我设计了一些比较有思考难度的问题,有一些甚至是希望学生给出错误答案。同时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的兴趣,我设计了两个整体引导的问题。 第一个,你是怎么从一个小婴儿长大的?我希望通过这个问题,学生们能够了解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意义。

第二个,叶子的不同部位的细胞不同,细胞为什么会不同?从而引出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 二、上课 这节课我觉得有两个明显不流畅的地方。第一个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分裂区别时,学生的回答明显的不着边际。评课的时候老师们给我指出了,应该是因为问题问得不够明确,引导不够及时造成了学生思路的混乱。这一点我需要注意。另外就是教学材料的选择,我希望用植物的叶子帮助学生了解细胞的不同是由细胞分化造成的。但是学生被叶子吸引去了注意力。到了真正需要用叶子来思考问题的时候,我发现,没有这个实物,看多媒体展示的图片反而效果更好。这片叶子的作用,只有在学生撕裂叶片,感受叶脉不好撕破,从而得出里面有支持的结构,也就是机械组织的时候才真正有所体现! 上课时,我想简单知识,书本上有明确答案的问题我就不讲了,只讲重点就好了。但是,我发现学生自学意识不够,把时间给了他们,很多同学就在抠手指甲中度过了。针对这个问题,我觉得课程导学的问题设计,需要更明确更有针对性同时也应该能引起学生兴趣! 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继续尝试只讲重点,把课堂交给学生,同时,我希望能够在材料选择上有所突破!成长过程中破茧而出是最痛苦的,但是活着出来的都是胜利者!

细胞的分化练习题(附答案)

“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第2节《细胞分化》练习题 1.下列细胞中不能合成蛋白质的是() A.胰腺细胞B.肠黏膜细胞C.成熟红细胞D.白细胞 2.在生物的个体发育中,一个受精卵能形成复杂的生物体,主要是下列哪一生理过程起作用() A.细胞分裂B.细胞生长C.细胞成熟D.细胞分化 3.下列人体细胞中分化程度最低的是() A.胚胎干细胞B.造血干细胞C.胰腺细胞D.肌肉细胞 4.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结果 B.生物体通过细胞分化,细胞之间逐渐发生了稳定的差异 C.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D.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种类发生变化 5.动物体内各种类型的细胞中具有高全能性的细胞是() A.体细胞B.生殖细C.受精卵D.肝脏细胞 6.以下能证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生产实践是() A.从一粒菜豆种子长成一棵植株B.用植物激素培育无子果实 C.用一小片土豆叶片,培养成一株完整的植株D.杂交育种 7.对于细胞全能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B.未脱离植株的幼叶,在适当的情况下能表现出全能性 C.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由于细胞内基因发生变化,导致细胞不能表现出全能性 D.脱离了植株的芽,一定能表现出全能性 8.绵羊的乳腺细胞是高度特化的细胞,但用乳腺细胞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质融合成一个细胞后,这个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这主要是因为() A.细胞核内含有保持物种发育所需要的全套遗传物质 B.卵细胞的细胞质内含有物种发育所需要的全套遗传物质 C.卵细胞的细胞质为细胞核提供营养物质D.细胞核与细胞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9.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 B.细胞分化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C.细胞分化仅发生在胚胎时期 D.细胞分化是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10.高度分化的细胞仍然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的全能性。目前能够从体细胞培育成完整生物体的生物种类是( ) A.所有生物体细胞 B.动物细胞 C.植物细胞 D.尚无发现 11.细胞分化与细胞增殖的主要不同是( ) A、细胞数量增多 B、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C、细胞在生理功能上相似 D、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性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影响因素

影响细胞分化的因素细胞分化是生物发生中的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其中基因差别表达是细胞分化过程的关键环节,但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专一基因群的稳定开放或关闭。 事实是调节细胞分化过程的环节要涉及到基因表达的各个水平和细胞生命活动的许多方面。 一、细胞质在细胞分化中的决定作用胚胎正常发育是起始于卵母细胞贮存信息(因源于母本又称母本信息)表达,此信息在细胞中定位分布,通过各种途径调节蛋白质合成并进一步调节晚期基因表达。 1.L母本信息又称决定子,决定细胞分化方向,其本质是mRNA卵母细胞阶段已合成大量mRNA。 动物的卵母细胞中约含有2~5万种不同核苷酸序列的mRNA,每种有600拷贝之多,且定位分布,并随卵裂进入不同子细胞,指导细胞分化方向。 例如果蝇性细胞决定子: 果蝇受精卵后端有一部分称为生殖质的细胞质,决定生殖细胞分化。 果蝇卵在受精后2小时内,只进行核分裂,细胞质不分裂,随后核向卵边缘迁移并包上细胞质。 每个核都具有全能性,既可分化为性细胞,也可指导分化为体细胞,其分化命运决定于核迁入的细胞质区。 如移入生殖质最终分化为生殖细胞;如用紫外线破坏生殖质,则发育成无生殖细胞的不育个体;如把生殖质注入卵前端,则前端细胞也可分化为生殖细胞。 且无母本信息受精激活与翻译调控机制卵母细胞阶段只有少量mRNA被激活,多数mRNA处于非活状态,而受精可激活大量mRNA,使受精卵的发育在翻译水平上受调控。

如隐蔽mRNA(与专一性蛋白结合不能被核糖体识别的mRNA)在受精后几分钟则开始翻译。 二、晚期基因的差别表达各种特化细胞的核含有该物种的完整基因组,具全能性。 担任何时间细胞基因组中只有少数基因在活动,单一顺序基因进行表达的只占基因组中5%~10%。 这些基因可分为持家基因(维持细胞生存必需)与奢侈基因(不同细胞中差别表达的基因)。 细胞分化关键是细胞按照一定程序发生差别基因表达,开放某些基因,关闭某些基因,真核生物差别基因表达要在基因表达链各个水平受到调节。 1.DNA水平调节DNA水平调控是真核生物基因差别表达的一个次要和辅助手段。 (1)以基因重排来调节不同基因表达例如哺乳动物免疫蛋白各编码区的连接。 免疫球蛋白包括两条相同轻链与重链,分别包括可变区、恒定区以及二者间连接区,重链还含一歧化区。 这些区域都由位于同一染色体不同位置DNA片段编码。 (2)DNA甲基化与去甲基化真核生物DNA大约2%~7%的胞嘧啶(C)存在甲基化修饰,甲基化的基因不表现活性,而未甲基化的表现出基因活性。 利用5-氮胞苷可人为造成去甲基化,用它处理细胞,可以改变基因表达与细胞分化状态。 2.转录水平调控基因差别表达的关键是合成专一mRNA从而合成专一蛋白质。

血液名词解释(1)(1)讲解学习

血液名词解释(1)(1)

名词解释 1、血液学(Haematology)是医学科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血液和造血组织。包括血液和造血组织的生理、病理基础和临床各个方面。 2、临床血液学(Clinical hematology)是以疾病为研究对象;研究疾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结合的综合临床学科。主要涉及源于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继发于其他组织器官原发病的继发性血液病。 3、临床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研究对象而创建的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且在临床实验中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的新兴学科。 1.造血(hematopoiesis):是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造血主要涉及造血器官、造血细胞、造血微环境、造血调节、和血细胞发育、成熟、释放等。人体造血器官主要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肝脾。 2.造血器官: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称为~。 3.淋巴组织或淋巴器官:系指机体内以淋巴细胞(包括浆细胞)为主要细胞成份的组织结果而言。 1.血岛:在人胚胎发育第二周末,胚外中胚层的间质细胞在内胚层细胞诱导下开始分化,这些具有自我更新功能的细胞,在卵黄囊壁上聚集形成细胞团,称为血岛。血岛是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是血管和原始造血发生的原基,血岛内不含粒细胞和巨核细胞。造血器官是能能够生成并支持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 2、造血微环境:由骨髓基质细胞微血管、神经和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构成,是造血干细胞赖以生存的场所。 3、胚胎干细胞ESC:是一种全能干细胞。是从早期胚胎的内细胞团中分离出来的有高度分化潜能的细胞系。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可以无限增值分化,称为人体各种细胞类型,从而可以近一步形成有机体的任何组织器官。 4、造血干细胞HSC:由胚胎干细胞发育而来,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在造血组织中含量极少,形态难以辨认和识别类似小淋巴细胞样的一群异质性细胞群。 造血: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称为造血器官。 造血祖细胞(HPC):是指一类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但部分或全部失去了自我更新能力的过渡性、增殖性细胞群。 胚胎期造血分为:中胚叶造血、肝脏造血和骨髓造血;出生后的造血分为骨髓造血和淋巴造血。 髓外造血(EH):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2个月后骨髓以外的组织如肝、脾、淋巴结等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性疾病及某些恶性贫血时,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无效造血:幼红细胞在骨髓内分裂成熟过程中发生的“原位溶血”,或红细胞进入循环后很快被破坏,称无效造血。

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题库1-0-8

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题库1-0-8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述不符合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规律的是()。 A.胞体南大到小 B.染色质由粗糙至细致 C.核仁有到无 D.颗粒从无至有 E.核膜由不明显到明显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规律的是核染色质由细致至粗糙。

问题: [单选,B型题]干细胞因子的英文缩写是(). A.SCF B.TNF-β C.ILS D.TGF-β E.CSF 干细胞因子的英文缩写是SCF;转化生长因子β的英文缩写是TCF-β;集落刺激因子的英文缩写是CSF;白细胞介素的英文缩写是ILS;肿瘤坏死因子β的英文缩写是TNF-β。

问题: [单选,B型题]白细胞介素的英文缩写是(). A.SCF B.TNF-β C.ILS D.TGF-β E.CSF 干细胞因子的英文缩写是SCF;转化生长因子β的英文缩写是TCF-β;集落刺激因子的英文缩写是CSF;白细胞介素的英文缩写是ILS;肿瘤坏死因子β的英文缩写是TNF-β。 (手游 https://www.360docs.net/doc/d06810518.html,/)

问题: [单选,B型题]肿瘤坏死因子β的英文缩写是(). A.SCF B.TNF-β C.ILS D.TGF-β E.CSF 干细胞因子的英文缩写是SCF;转化生长因子β的英文缩写是TCF-β;集落刺激因子的英文缩写是CSF;白细胞介素的英文缩写是ILS;肿瘤坏死因子β的英文缩写是TNF-β。

问题: [单选,B型题]转化生长因子β的英文缩写是(). A.SCF B.TNF-β C.ILS D.TGF-β E.CSF 干细胞因子的英文缩写是SCF;转化生长因子β的英文缩写是TCF-β;集落刺激因子的英文缩写是CSF;白细胞介素的英文缩写是ILS;肿瘤坏死因子β的英文缩写是TNF-β。

苏教初中生物七上《细胞的分裂与分化》word教案 (1)

第三节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教学目标 1.说出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描述动植物细胞的分化过程以及通过分化形成组织的过程。 3.识别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和人体的基本组织。 教学重点 1.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描述生物的生长现象与细胞数目睥增多、体积的增大有关。 3.描述细胞的分化现象。 4.描述组织的概念和类型。 教学难点 1.说出细胞分化过程中染色体的大致变化。 2.描述细胞的分化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课件,点击一个鸭蛋,蛋壳破碎后出现一只小鸭。并点击水面上的鸭群,伴随着配乐童谣:“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说:“生物体可以从小长大。” 师:生物体的生长现象与哪些方面有关? 生:与细胞的数目增多,细胞的体积增大有关。 师: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体积增大是怎样造成的? 二、探究过程 (一)细胞的分裂(学生2人一组) 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分裂的玻片标本。并结合教科书中的示意图,划出细胞分裂的区域,并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大致变化。 2.画出细胞分裂过程中1-2个典型的图像。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同观察、讨论细胞分列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你能给细胞分裂过程分几个时期?如何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细胞分裂与生物体长大有什么关系?细胞分裂形成的两个形态、结构相似吗? (二)细胞生长 教师演示细胞生长过程图解。 引导学生说出细胞生长过程中的主要变化(许多小液泡逐渐长大,全并为一个大液泡,细胞长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生长了),导致整个细胞体积增大。

学生讨论:细胞体积越大,需从外界吸收的营养物质越多。根据你平时的经验,说出植物生长在什么环境下,细胞体积会明显增大?细胞体积增大,细胞体积增多与生物体的生长有什么关系?细胞由小长大的过程,叫做细胞生长。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内蛋白质等成分不断积累,而使细胞体积增大。 生物体的生长则指生物体内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体积的增大以及细胞间质的增加。生物体的生长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细胞的分化和形态建成。生物体或其器官的生长速度呈"S"形曲线,开始时生长缓慢,继而生长加快直至高峰,以后生长停滞,至衰老期,由于分解作用超过合成作用,生物体或其器官甚至萎缩。 (三)细胞分化与组织形成 细胞分化是细胞分裂产生的许多新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结构和功能发生专一化的过程。高等动、植物一般都从一个受精卵开始发育,经多次细胞分裂与分化,产生各种不同的特殊结构和专一功能的细胞,如植物茎中上下相通的导管、筛管,叶的表皮等。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具有不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细胞群,即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1.植物组织通过分化形成了: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基本组织、分生组织等主要的组织。 保护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如叶的表皮。 输导组织:具有输导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作用。如导管和筛管。 基本组织:具有营养作用。如叶肉、果肉。 分生组织:具有分裂能力。如茎的顶端、根的尖端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 番茄的果皮与果肉,用手摸一摸,用牙咬一咬,尝一尝它们的区别何在?表皮具有什么功能?果肉具有什么功能? 2.利用显微镜分别观察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观察时,可对照教科书中插图辨认四种基本组织。 教师出示四种基本组织剪贴图。 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吸收的功能。 肌肉组织:具有运动的功能。 结缔组织:具有营养、连接、支持、保护的功能。 神经组织: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的功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完成下表: 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分化→组织形成;植物的四种组织,人体的四种组织的分布及其

初级检验技师《临床血液学检验》2017年练习题第二章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2017 第二章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一、A1 1、造血微环境不包括 A、微血管系统 B、基质 C、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D、网状细胞 E、成熟红细胞 2、下列哪一项不是人体的造血器官 A、卵黄囊 B、肝 C、肾 D、骨髓 E、淋巴 3、下列哪项不符合髓外造血 A、多见于儿童 B、是机体对血细胞的需求明显增高的一种代偿 C、是机体正常反应,不属于病理改变 D、造血部位可以累及到胸腺 E、可导致相应器官的肿大 4、红细胞破坏后,受何者吞噬 A、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B、单核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脾 E、肝 5、下列血细胞发育过程的一般规律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体积由小变大 B、核染色质结构由紧密粗糙到疏松细致 C、核仁由无到有 D、核浆比例由大到小 E、胞质颗粒从有到无 6、不符合原始细胞一般形态学规律的是 A、胞体大,但核浆比例小 B、细胞核内见明显的核仁 C、胞质中一般无颗粒 D、核染色细致均匀 E、核膜不明显

7、关于血细胞的增殖,错误的是 A、血细胞的增殖又称为对称性增殖 B、母细胞有丝分裂后形成子细胞 C、子细胞还可进一步增殖 D、子细胞是成熟细胞 E、原始红细胞经4~5次增殖,成为成熟红细胞 8、红细胞起源于 A、原始红细胞 B、肝 C、骨髓造血干细胞 D、巨噬细胞 E、早幼红细胞 9、造血干细胞的主要分子标志是 A、CD3 B、CD25 C、CD34 D、CD38 E、CD90 10、属于集落刺激因子的是 A、TPO B、IGF C、CSF-GM D、HGF E、PDGF 11、干细胞培养中常将40个或40个以上细胞组成的细胞团称为 A、集落 B、微丛 C、小丛 D、大丛 E、集团 12、就造血多能干细胞而言,下属概念错误的是 A、存在于骨髓和血液中,其形态和淋巴细胞相似 B、在特定情况下,可在脾内形成造血结节 C、既能产生骨髓干细胞,又能产生淋巴细胞干细胞 D、其增殖形式为对称性增殖 E、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 13、人体内具有分化能力的最早的造血细胞是 A、红系祖细胞 B、造血干细胞

细胞分裂与分化教案

第1节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张家港市凤凰中学顾伟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分化过程,对初中生来讲比较抽象。因此,教材本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变形虫分裂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细胞的分裂是由一个细胞变成了两个细胞的过程。接着,再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变化认识细胞分裂的结果大致过程,了解细胞的分裂对生物体的生长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 (2)说出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与生物体生长的关系。 (3)说出组织的概念,并知道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过程与方法 本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变形虫分裂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细胞的分裂是由一个细胞变成了两个细胞的过程。对于细胞的分化安排了大量的观察,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通过积极地思考、交流和讨论,总结出细胞分化的一般过程,了解分化与其在生物体内执行的功能相适应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懂得珍爱生命。初步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 出示图片(种子萌发成幼苗,小鸡逐渐长大;受精卵形成胚胎,胚胎发育成婴儿,婴儿逐渐长大……)生物世界充满了生机,大家想过没有,生物体为什么能由小长大呢?生物体的这种生长现象与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又有什么关系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细胞的分裂、生长和细胞的分化。 指导:学生观察图7—9和图7—10,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一个细胞变成了多个细胞,这是个什么过程呢? 思考: 1.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和细胞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观看:图片,思考提出的问题 观察:图7—9和图7—10 回答:细胞分裂 讨论: 1.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分

细胞分化的教学设计教案

《细胞分化》的教学设计 (浙江省湖州中学全刚313000) 一、设计思路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一是通过对基本生物学知识、生物学观点、生物学情感的认知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二是生物学教育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细胞分化”一节,既有翔实的生物科学史实资料,还有现代生物技术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又不乏热点新闻、医疗健康这样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生活实例。教学中适当加入这些内容,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增强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更乐于探究新知识,并能认识许多社会问题的多方面性,进而获得自己独特的对生物学的理解、感受和体验。本节课对于师生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共同发展的平台。因此,案例设计中不仅关注学生在知识呈现过程中的状态,同样也展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真正角色和师生在交往互动中产生新知识,即师生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二、教材分析 《细胞分化》这一节内容是浙科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是在学生了解了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增殖的基础上,向学生展现了当今细胞生物学的重要研究课题――细胞的分化与癌变、细胞全能性、干细胞。本节内容中,细胞分化是核心内容,《标准》对此要求达到的层次为理解水平,而细胞癌变、全能性、干细胞都可由细胞分化的内容拓展而来。本节内容既是对细胞结构、功能、分裂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又为学习遗传、变异打下基础。同时,细胞全能性及干细胞的知识又是选修课本中克隆技术和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学习后面的有关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三、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由于此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的能力还不够,需要教师由浅入深,从生活中的事例入手,从学生身边常见的实例展开组织教学活动。同时,由于学生的心理特征存在个体差异,对新鲜知识的接收与认知程度不一,因此,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使生物科学知识有效地整合到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去,丰富和发展原有知识体系,在大脑中建构起新的知识、能力、价值观联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举例说明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说出细胞发生癌变的原因并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说出什么是细胞全能性并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理论在动植物克隆技术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干细胞的种类、特点和应用。 2、能力目标 通过公共信息资源(如图书馆、电视、互联网等)收集有关细胞分化、癌变及干细胞研究方面的资料,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形成评估有关信息科学性的意识和能力,并尝试科技小论文的写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人类的健康问题,认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树立内

细胞分裂与分化说课稿

细胞分裂与分化 一、说教材 (1)本课题的地位和作用 《细胞分裂与分化》是所属章的第三节,该章共有三节内容。第一节主要说明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节主要讲人和动物的结构与功能。这两节内容是为这节课做的铺垫,在学习上两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重点描述了细胞的重要生理活动——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的大致过程。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分裂、分化形成的。 3、识别动植物的几种基本组织。 / 情感目标: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使学生体会生命由小到大的过程,唤起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愿望。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细胞的分裂 教学难点:细胞分化 二、说学情 在日常生活中和前两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细胞已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组织学生自习,观察,讨论是学好本节课的重要方法,充分利用教材呈现的图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 三、说教法 (1)回顾旧知:要求学生说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目的是使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 (2)~ (3)细胞分裂。教师首先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思维,如 (4)如小树苗会长成参天大树,小鱼长成大鱼,那么,为什么我们能从小长大呢原来是由于细胞的分裂与生长!然后展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让学生 观察描述并小组讨论,再展示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让学生比较植物 与动物细胞分裂的异同,最后师生总结归纳出细胞分裂的特点和分裂的结 果 (5)提问:细胞分裂异常可能得不治之症,如癌细胞。关于癌细胞的相关知识学生可能会大惊失色、害怕、恐慌,老师及时安抚教育:激发他们养成良 好的生活习惯,唤起他们关注生命,热爱生活的原望。 (6)细胞分化:我打算用挂图来展示动植物的几种组织,目的是使生更好地理解分化的概念、意义,从而能顺利识别各种组织。 四、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理清思路) 细胞分裂——细胞成长——细胞分化——组织形成:植物的四种组织,动物的四种组织的分布及其功能;:1.细胞的分裂的概念;2.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3.细胞

初级检验士考试(临床血液学检验)练习题第2章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第二章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一、A1 1、就造血多能干细胞而言,下属概念错误的是 A、存在于骨髓和血液中,其形态和淋巴细胞相似 B、在特定情况下,可在脾内形成造血结节 C、既能产生骨髓干细胞,又能产生淋巴细胞干细胞 D、其增殖形式为对称性增殖 E、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 2、人体内具有分化能力的最早的造血细胞是 A、红系祖细胞 B、造血干细胞 C、粒系祖细胞 D、巨核系祖细胞 E、B淋巴系祖细胞 3、下述不符合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规律的是 A、胞体由大至小 B、核染色质由粗糙至细致 C、核仁从有至无 D、颗粒从无至有 E、核浆比例由大到小 4、下列哪一项不是人体的造血器官 A、卵黄囊 B、肝 C、肾 D、骨髓 E、淋巴 5、起正向调节作用的造血因子不包括 A、干细胞因子 B、“钢因子”(FL) C、集落刺激因子 D、转化生长因子(TGF) E、白细胞介素 6、下列哪项不符合髓外造血 A、多见于儿童 B、是机体对血细胞的需求明显增高的一种代偿 C、是机体正常反应,不属于病理改变 D、造血部位可以累及到胸腺 E、可导致相应器官的肿大 7、出生后,产生血细胞的骨髓为 A、黄髓 B、红髓

C、灰质 D、白质 E、以上都不是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一般认为正常的造血干细胞只进行不对称性有丝分裂。 【答疑编号100035901】 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造血干细胞是人体内具有分化能力最早的造血细胞。 【答疑编号100035900】 3、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形态演变规律一般为:细胞体积由大变小;核浆比例由大到小;核染色质结构由疏松细致到紧密粗糙;核仁由有到无;胞质颗粒从无到有。 【答疑编号100035899】 4、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造血器官是指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胚胎期造血首先在卵黄囊出现,然后在肝脏,最后在骨髓、胸腺及淋巴结等处。出生后主要是骨髓造血、淋巴器官造血和髓外造血。 【答疑编号100035898】 5、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造血正向调控的细胞因子包括:①干细胞因子。②芙来3(FLT-3)配体。③集落刺激因子。 ④白细胞介素。⑤红细胞生成素等。 【答疑编号100035897】 6、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生理情况下,出生2个月后,婴儿的肝、脾、淋巴结等已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但是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即为髓外造血。髓外造血部位也可累及胸腺、肾上腺、胃肠道、腹腔的脂肪等。 【答疑编号100035896】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