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1:肝外转移
Stage I = T1 + N0 + M0 Stage II = T2 + N0 + M0 Stage IIIA = T3 + N0 + M0 Stage IIIB = T1-3 + N1 + M0 Stage IVA = T4 + N0 + M0
Stage IVB = Tx + Nx + M1
微量元素:铜、锌 钼
一、病毒性肝炎
最主要病因 明确与肝癌有关:乙型、丙型和丁型 全球HBV感染者约4亿,慢性HBV感染使肝硬化
患者发生肝癌危险性升高1000倍 我国有1.2亿HBsAg阳性者,约90﹪肝癌患者有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背景 全球HCV感染者1.7亿,肝癌患者中HCV检出率
为10﹪~20﹪,是日本和欧洲最重要的肝癌病因
肝癌家庭聚集现象见于慢性乙肝患者,可能 与乙肝的垂直及水平传播有关
病理
大体形态分型 1979年全国肝癌病理协作会议
块状型
结节型
弥漫型
小癌型
孤立的直径≤3cm的癌结节或相邻两个 癌结节直径之和≤3cm者称为小肝癌
结节型 小癌型
直径2.5cm的原发性肝癌,周围肝实质硬化 明显,预后较差
病理
组织学分型
核素扫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SPECT)
如图所示为5×10cm低回声肿块 • 小肿瘤常表现为高回声区伴低回声边缘 • 随肿瘤增大,即表现为低回声区域
高回声团块:原发性肝癌
左图(普通CT扫描)示肝肿瘤不明显
右图(2周后增强CT扫描)示肝右叶后侧发 现仍有碘油积聚的小肝癌
MRI
DSA
肝动脉造影具侵入性,但诊 断性较高
130万
病因和发病机制
自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 病因尚未确定,可能因素有: 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 肝硬化:肝炎后、酒精性肝硬化,肝细胞恶变可能在肝细胞再生
过程中发生 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B1 饮用水污染:池塘中蓝绿藻产生的藻类毒素
沟溏水 遗传因素:a1-抗胰蛋白酶缺陷症 其他:酒精中毒;亚硝胺;有机磷;华枝睾吸虫
或原虫,补体结合试验阳性
鉴别诊断-其他AFP阳性的恶性肿瘤
生殖腺胚胎性肿瘤:多无肝硬化背 景,HBsAg阴性,睾丸和妇科检查可排除
胃癌、胰腺癌:出现AFP升高的几率是1 %,B超、CT和胃肠道内镜检查可明确诊 断
治疗
手术治疗:根治原发性肝癌的最好方法,适应证: ➢ 诊断明确,病变局限于一叶或半肝 ➢ 肝功能代偿良好,PT>正常50%,无明显黄疸、腹水或
恶病质之一者
临床分期(TNM)
了解
T1:肿块≤2cm,未侵犯血管 T2:肿块≤2cm,侵犯血管/多个肿块限于1叶肝内,
≤2cm,未侵犯血管/肿块>2cm,未侵犯血管 T3:肿块>2cm,侵犯血管/多个肿块限于1叶肝内,
侵犯血管 T4:多个肿块超过1个肝叶
N0:无淋巴结转移 N1:局部淋巴结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HBV分子致癌机制 了解
与生长调控基因相互作用 HBV-DNA与宿主DNA整合 通过病毒基因产物激活细胞生长调控基因
的转录 影响DNA修复
二、肝硬化
约70﹪的原发性肝癌发生在肝硬化基础上 多数是乙型、丙型肝炎所致大结节性肝硬
化 乙肝相关肝硬化平均每年有3﹪~6﹪发生肝
癌 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感染持续时间、男性、
酗酒及HBV、HCV重叠感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血吸虫病性、胆汁淤积性、淤血性肝硬化
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无关
三、环境和理化因素
黄曲霉毒素B1(AFB1) 池塘中蓝绿藻产生的藻类毒素 华支睾吸虫感染 亚硝胺类、偶氮芥类、有机氯农药、雄激
素、某些类固醇类药物以及酒精 长期持续接受辐射
四、遗 传
遗传性血色病、高酪氨酸血症、α1-抗胰蛋 白酶缺乏、毛细血管扩张性运动失调 肝硬 化 肝癌
鉴别诊断-活动型肝炎、肝硬化
监测AFP和ALT动态水平 检测AFP异质体和其他肝癌标志物 影像学检查:B超、CT、MRI
鉴别诊断-肝脓肿
急性细菌性肝脓肿常有发热、白细胞升高、 肝肿大触痛、右上腹肌紧张等表现
B超可见液性暗区,肝穿刺可抽得脓液 增强CT或MRI有诊断价值 诊断性抗感染治疗 阿米巴肝脓肿多有痢疾病史,粪便查见包囊
并发症
肝性脑病:终末期表现,占死因34.9% 上消化道出血: 占死因15.1% 肝癌结节破裂出血:发生率9%~14%,约占肝癌死因的
10% 继发感染:如肺炎、败血症、肠道感染等
实验室检查
(一)甲胎蛋白(AFP) 当前诊断肝癌最特异的标志物,阳性率为
70﹪~90﹪,广泛用于肝癌的普查、诊断、 疗效判断及复发预测
肝外:依次为肺、肾上腺、骨、肾、 皮肤肌肉、脑
临床表现
起病隐匿,一旦出现症状大多已进入中晚期 亚临床肝癌:无任何症状和体征,经AFP普查发现 自然病程:
过去认为3~6月 现在认为至少24个月 AFP亚临床临床症状晚期死亡
10月 8月 4月 2月
症状
肝区疼痛:多呈持续性胀痛或钝痛;如破裂出血,产 生急腹症
核苷酸磷酸二酯酶同工酶Ⅴ(5'NPDV)、碱性磷酸 酶同工酶Ⅰ(ALP-Ⅰ)
﹡γ-GTⅡ、 AP、 α-AFU不能取代AFP地位,如诊断有困难, 可联合检测2~3种标志物
影像学检查
B型超声波 CT平扫+增强
CT+血管造影 CTA(CT-Angiography):小于1cm小肝癌 CTAP(经动脉门静脉成像):<0.3cm MRI X线肝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肝动脉造影(DSA)
放射免疫法或AFP单克隆抗体酶免疫法测 定
AFP浓度与肝癌大小呈正相关 肝癌患者扁豆凝集素结合型AFP异质体比
值>25%
实验室检查
均具早期诊断价值
(二)γ-谷氨酰转移酶同工酶Ⅱ(γ-GTⅡ) (三)异常凝血酶原(AP) (四)α-L-岩藻糖苷酶(α-AFU) (五)酸性同工铁蛋白(AIF)、醛缩酶A(ALD-A)、5'
原发性肝癌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讲授目的和要求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肝癌的分型、分期、 并发症,AFP诊断肝癌的标准,鉴别诊断
2.熟悉肿瘤标记物、超声、CT、MRI、X线肝血管造影等 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3.了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防治原则
讲授主要内容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
增加则预后差 中晚期虽经多种综合治疗,预后差
预防
一级预防 防治病毒性肝炎 预防粮食霉变 改进饮水水质
二级预防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复习思考题
1.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如何诊断?应与哪些疾病鉴别? 2.AFP诊断本病的标准?诊断价值如何? 3.本病的分型、分期。 4.原发性肝癌的并发症有哪些? 5.肝癌的治疗原则、手术治疗适应证。
肝细胞型 90%
胆管细胞型 10%
混合型
胆管细胞癌
常无肝硬化背景,多在硬化性胆管炎、肝内胆管 结石、华支睾吸虫病、Caroli病等基础上引起 胆管反复炎症而发生
周边型-在疼痛和消瘦等症状出现前肿瘤往往 已长得很大
中央型-早期即引起胆道阻塞和黄疸
病理
转移途径
血行转移
淋巴转移
种植转移
肝内:先同侧、后对侧肝内播 散,可形成门静脉癌栓
远处转移 ➢ 心、肺、肾功能良好 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有很好的疗效,已成为肝
癌非手术疗法中的首选方法
物理治疗:无水酒精注射、冷冻、激光、微波、射频消融 放射治疗:不甚敏感,而临近肝的器官却易受放射损害;
近年由于定位方法的改进,疗效可显著提高 导向治疗、化疗、生物及免疫治疗、基因治疗 中医中药 综合治疗 并发症的治疗:破裂、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
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治疗
定义
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是指发生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 癌肿,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概述
恶性程度高,死亡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 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49岁最多 男 :女=2.5 :1(美国和西欧)/ 8 :1(亚洲) 常在发病后6个月内死亡 常发生于肝硬化(20~50年后)基础上,但25%
③具有肝癌的临床表现并有肯定的肝外转移病 灶(包括肉眼可见的血性腹水或在其中发现癌细 胞)并能排除转移性肝癌者
鉴别诊断
肝硬化、肝炎 继发性肝癌 肝脏良性肿瘤 肝脓肿
鉴别诊断-继发性肝癌
国外发生率为原发性肝癌的20倍以上,我国 为1.2倍,以消化道恶性肿瘤最常见
90%可找到原发癌灶 病情发展缓慢,症状较轻 常无肝病背景,HBsAg和AFP多为阴性 影像学检查常示肝内有多个散在结节
主要用于术前对肿瘤范围 和血供的评估
原发性肝癌诊断要点
①AFP>400μg/L,能排除活动性肝病、妊娠、 生殖腺胚胎瘤及转移性肝癌,并能触及坚硬及有 肿块的肝脏或影像学检查具有肝癌特征性占位 性病变者
②AFP≤400μg/L,有两种影像学检查具有肝癌 特征性占位性病变或有两种肝癌标志物(AFP异 质体、AP、γ-GT2及α-AFU等)阳性及一种影 像学检查具有肝癌特征性占位性病变者
患者没有肝硬化病史,也没有产生肝硬化的危险 因素 肝功能减退使治疗受限,患者常死于肝功能衰竭 HBV疫苗的应用及筛选献血者HCV对肝癌发生 率产生重大影响 75%为多灶性发生
发生率
在美国,肝癌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年发生 率为4/100,000(约5000~10000例)
亚洲、非洲地区年发生率>100/100,000 世界范围内,每年因肝癌死亡的人数高达
肝大: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大 小不等的结节
黄疸:肝细胞受损或癌压迫胆道 肝硬化征象 恶性肿瘤的全身表现:进行性消瘦、发热、食欲不振、
乏力、营养不良和恶病质 伴癌综合症:自发性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高血
钙、高血脂、类癌综合征 转移灶症状
肝癌临床分期
Ⅰ期:无明确肝癌症状和体征者 Ⅱ期:介于Ⅰ期和Ⅲ期之间者 Ⅲ期:有黄疸、腹水、远处转移、
预后
瘤体大小、治疗方法和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是影响预后的 重要因素
小肝癌根治性切除者5年存活率可达69.4% 姑息性切除术5年存活率12.5% 药物治疗很少见生存5年者 瘤体小(<5cm)、包膜完整、无癌栓形成者、分化好、
机体免疫状态好者预后好 合并肝硬化、转移者、并发出血、肝癌破裂、ALT显著
Stage I = T1 + N0 + M0 Stage II = T2 + N0 + M0 Stage IIIA = T3 + N0 + M0 Stage IIIB = T1-3 + N1 + M0 Stage IVA = T4 + N0 + M0
Stage IVB = Tx + Nx + M1
微量元素:铜、锌 钼
一、病毒性肝炎
最主要病因 明确与肝癌有关:乙型、丙型和丁型 全球HBV感染者约4亿,慢性HBV感染使肝硬化
患者发生肝癌危险性升高1000倍 我国有1.2亿HBsAg阳性者,约90﹪肝癌患者有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背景 全球HCV感染者1.7亿,肝癌患者中HCV检出率
为10﹪~20﹪,是日本和欧洲最重要的肝癌病因
肝癌家庭聚集现象见于慢性乙肝患者,可能 与乙肝的垂直及水平传播有关
病理
大体形态分型 1979年全国肝癌病理协作会议
块状型
结节型
弥漫型
小癌型
孤立的直径≤3cm的癌结节或相邻两个 癌结节直径之和≤3cm者称为小肝癌
结节型 小癌型
直径2.5cm的原发性肝癌,周围肝实质硬化 明显,预后较差
病理
组织学分型
核素扫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SPECT)
如图所示为5×10cm低回声肿块 • 小肿瘤常表现为高回声区伴低回声边缘 • 随肿瘤增大,即表现为低回声区域
高回声团块:原发性肝癌
左图(普通CT扫描)示肝肿瘤不明显
右图(2周后增强CT扫描)示肝右叶后侧发 现仍有碘油积聚的小肝癌
MRI
DSA
肝动脉造影具侵入性,但诊 断性较高
130万
病因和发病机制
自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 病因尚未确定,可能因素有: 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 肝硬化:肝炎后、酒精性肝硬化,肝细胞恶变可能在肝细胞再生
过程中发生 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B1 饮用水污染:池塘中蓝绿藻产生的藻类毒素
沟溏水 遗传因素:a1-抗胰蛋白酶缺陷症 其他:酒精中毒;亚硝胺;有机磷;华枝睾吸虫
或原虫,补体结合试验阳性
鉴别诊断-其他AFP阳性的恶性肿瘤
生殖腺胚胎性肿瘤:多无肝硬化背 景,HBsAg阴性,睾丸和妇科检查可排除
胃癌、胰腺癌:出现AFP升高的几率是1 %,B超、CT和胃肠道内镜检查可明确诊 断
治疗
手术治疗:根治原发性肝癌的最好方法,适应证: ➢ 诊断明确,病变局限于一叶或半肝 ➢ 肝功能代偿良好,PT>正常50%,无明显黄疸、腹水或
恶病质之一者
临床分期(TNM)
了解
T1:肿块≤2cm,未侵犯血管 T2:肿块≤2cm,侵犯血管/多个肿块限于1叶肝内,
≤2cm,未侵犯血管/肿块>2cm,未侵犯血管 T3:肿块>2cm,侵犯血管/多个肿块限于1叶肝内,
侵犯血管 T4:多个肿块超过1个肝叶
N0:无淋巴结转移 N1:局部淋巴结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HBV分子致癌机制 了解
与生长调控基因相互作用 HBV-DNA与宿主DNA整合 通过病毒基因产物激活细胞生长调控基因
的转录 影响DNA修复
二、肝硬化
约70﹪的原发性肝癌发生在肝硬化基础上 多数是乙型、丙型肝炎所致大结节性肝硬
化 乙肝相关肝硬化平均每年有3﹪~6﹪发生肝
癌 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感染持续时间、男性、
酗酒及HBV、HCV重叠感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血吸虫病性、胆汁淤积性、淤血性肝硬化
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无关
三、环境和理化因素
黄曲霉毒素B1(AFB1) 池塘中蓝绿藻产生的藻类毒素 华支睾吸虫感染 亚硝胺类、偶氮芥类、有机氯农药、雄激
素、某些类固醇类药物以及酒精 长期持续接受辐射
四、遗 传
遗传性血色病、高酪氨酸血症、α1-抗胰蛋 白酶缺乏、毛细血管扩张性运动失调 肝硬 化 肝癌
鉴别诊断-活动型肝炎、肝硬化
监测AFP和ALT动态水平 检测AFP异质体和其他肝癌标志物 影像学检查:B超、CT、MRI
鉴别诊断-肝脓肿
急性细菌性肝脓肿常有发热、白细胞升高、 肝肿大触痛、右上腹肌紧张等表现
B超可见液性暗区,肝穿刺可抽得脓液 增强CT或MRI有诊断价值 诊断性抗感染治疗 阿米巴肝脓肿多有痢疾病史,粪便查见包囊
并发症
肝性脑病:终末期表现,占死因34.9% 上消化道出血: 占死因15.1% 肝癌结节破裂出血:发生率9%~14%,约占肝癌死因的
10% 继发感染:如肺炎、败血症、肠道感染等
实验室检查
(一)甲胎蛋白(AFP) 当前诊断肝癌最特异的标志物,阳性率为
70﹪~90﹪,广泛用于肝癌的普查、诊断、 疗效判断及复发预测
肝外:依次为肺、肾上腺、骨、肾、 皮肤肌肉、脑
临床表现
起病隐匿,一旦出现症状大多已进入中晚期 亚临床肝癌:无任何症状和体征,经AFP普查发现 自然病程:
过去认为3~6月 现在认为至少24个月 AFP亚临床临床症状晚期死亡
10月 8月 4月 2月
症状
肝区疼痛:多呈持续性胀痛或钝痛;如破裂出血,产 生急腹症
核苷酸磷酸二酯酶同工酶Ⅴ(5'NPDV)、碱性磷酸 酶同工酶Ⅰ(ALP-Ⅰ)
﹡γ-GTⅡ、 AP、 α-AFU不能取代AFP地位,如诊断有困难, 可联合检测2~3种标志物
影像学检查
B型超声波 CT平扫+增强
CT+血管造影 CTA(CT-Angiography):小于1cm小肝癌 CTAP(经动脉门静脉成像):<0.3cm MRI X线肝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肝动脉造影(DSA)
放射免疫法或AFP单克隆抗体酶免疫法测 定
AFP浓度与肝癌大小呈正相关 肝癌患者扁豆凝集素结合型AFP异质体比
值>25%
实验室检查
均具早期诊断价值
(二)γ-谷氨酰转移酶同工酶Ⅱ(γ-GTⅡ) (三)异常凝血酶原(AP) (四)α-L-岩藻糖苷酶(α-AFU) (五)酸性同工铁蛋白(AIF)、醛缩酶A(ALD-A)、5'
原发性肝癌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讲授目的和要求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肝癌的分型、分期、 并发症,AFP诊断肝癌的标准,鉴别诊断
2.熟悉肿瘤标记物、超声、CT、MRI、X线肝血管造影等 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3.了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防治原则
讲授主要内容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
增加则预后差 中晚期虽经多种综合治疗,预后差
预防
一级预防 防治病毒性肝炎 预防粮食霉变 改进饮水水质
二级预防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复习思考题
1.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如何诊断?应与哪些疾病鉴别? 2.AFP诊断本病的标准?诊断价值如何? 3.本病的分型、分期。 4.原发性肝癌的并发症有哪些? 5.肝癌的治疗原则、手术治疗适应证。
肝细胞型 90%
胆管细胞型 10%
混合型
胆管细胞癌
常无肝硬化背景,多在硬化性胆管炎、肝内胆管 结石、华支睾吸虫病、Caroli病等基础上引起 胆管反复炎症而发生
周边型-在疼痛和消瘦等症状出现前肿瘤往往 已长得很大
中央型-早期即引起胆道阻塞和黄疸
病理
转移途径
血行转移
淋巴转移
种植转移
肝内:先同侧、后对侧肝内播 散,可形成门静脉癌栓
远处转移 ➢ 心、肺、肾功能良好 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有很好的疗效,已成为肝
癌非手术疗法中的首选方法
物理治疗:无水酒精注射、冷冻、激光、微波、射频消融 放射治疗:不甚敏感,而临近肝的器官却易受放射损害;
近年由于定位方法的改进,疗效可显著提高 导向治疗、化疗、生物及免疫治疗、基因治疗 中医中药 综合治疗 并发症的治疗:破裂、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
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治疗
定义
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是指发生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 癌肿,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概述
恶性程度高,死亡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 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49岁最多 男 :女=2.5 :1(美国和西欧)/ 8 :1(亚洲) 常在发病后6个月内死亡 常发生于肝硬化(20~50年后)基础上,但25%
③具有肝癌的临床表现并有肯定的肝外转移病 灶(包括肉眼可见的血性腹水或在其中发现癌细 胞)并能排除转移性肝癌者
鉴别诊断
肝硬化、肝炎 继发性肝癌 肝脏良性肿瘤 肝脓肿
鉴别诊断-继发性肝癌
国外发生率为原发性肝癌的20倍以上,我国 为1.2倍,以消化道恶性肿瘤最常见
90%可找到原发癌灶 病情发展缓慢,症状较轻 常无肝病背景,HBsAg和AFP多为阴性 影像学检查常示肝内有多个散在结节
主要用于术前对肿瘤范围 和血供的评估
原发性肝癌诊断要点
①AFP>400μg/L,能排除活动性肝病、妊娠、 生殖腺胚胎瘤及转移性肝癌,并能触及坚硬及有 肿块的肝脏或影像学检查具有肝癌特征性占位 性病变者
②AFP≤400μg/L,有两种影像学检查具有肝癌 特征性占位性病变或有两种肝癌标志物(AFP异 质体、AP、γ-GT2及α-AFU等)阳性及一种影 像学检查具有肝癌特征性占位性病变者
患者没有肝硬化病史,也没有产生肝硬化的危险 因素 肝功能减退使治疗受限,患者常死于肝功能衰竭 HBV疫苗的应用及筛选献血者HCV对肝癌发生 率产生重大影响 75%为多灶性发生
发生率
在美国,肝癌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年发生 率为4/100,000(约5000~10000例)
亚洲、非洲地区年发生率>100/100,000 世界范围内,每年因肝癌死亡的人数高达
肝大: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大 小不等的结节
黄疸:肝细胞受损或癌压迫胆道 肝硬化征象 恶性肿瘤的全身表现:进行性消瘦、发热、食欲不振、
乏力、营养不良和恶病质 伴癌综合症:自发性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高血
钙、高血脂、类癌综合征 转移灶症状
肝癌临床分期
Ⅰ期:无明确肝癌症状和体征者 Ⅱ期:介于Ⅰ期和Ⅲ期之间者 Ⅲ期:有黄疸、腹水、远处转移、
预后
瘤体大小、治疗方法和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是影响预后的 重要因素
小肝癌根治性切除者5年存活率可达69.4% 姑息性切除术5年存活率12.5% 药物治疗很少见生存5年者 瘤体小(<5cm)、包膜完整、无癌栓形成者、分化好、
机体免疫状态好者预后好 合并肝硬化、转移者、并发出血、肝癌破裂、ALT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