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封建时期城市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建时期重庆主城区发展演变
1.前言
重庆至建城开始,因地形限制,便不能像一般中原城市那样,采用中轴对称,宫城居中的建城方式,而是因地制宜的在沿嘉陵江和长江交汇处建市。城市形态从秦汉时期的南城北府,演变到三国时期城廓合一,城市发展慢慢走向正轨,到宋元时期,城市面积逐渐增大,重庆发展成为西四川东部的交通要道和商业贸易中心之一。到明清时期,江北县城重新得到发展,成为保护渝中主城区的军事堡垒(见附图1重庆历史复原图),重庆城也因为两江交汇的独特区位变为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等多功能的区域中心城市(演变图见图2)。清朝末年,重庆城码头林立,商贾云集,下半城因地势低平且沿长江,是商贸和官衙所在地,上半城地势较高,为普通居民居住地(见图1)。
图1 清江北县城及重庆主城图图2 重庆城市演变图
2.重庆主城区发展演变
巴人入川-城市萌芽
巴族,最早出现于陕南川北地区,后因战乱等各种原因,于战国时期迁入川东。由于战事频繁,巴国于百余年间迁五都。建都江州(也就是今天的重庆)后,两江地区得到开发,建立了一些作为军事据点和行政中心的城邑,出现了市集。在当时,中原已普遍建立城垣,而经济和技术条件落后的巴人,只能择山就势,于坡陡水急之地,以山为城,以水为池,建立城市。当时的江州(今重庆江北一带)背山面水,被视为风水宝地(如图3所示)。
职能:巴国政治军事中心城市,为基本的交换场所。
空间结构形态:受地形条件影响大,城市布局背山面水,大、小聚落散点布局,城市并没有固定的平面形态,以山水作为天然保护屏障。
城市特征:
①.城市处于初级阶段。此时的江州城,只能算作城市雏形,其功能和结构主要围绕军事堡垒来建造,作为工商业的“市”不稳定,市在城市功能中,所处地位也是“内逊于外”,因此以外贸为主,城内市场处于从属地位。
②.城址不定,形制不定。有学者
认为,“巴之江州非固定之处。疑以
江州之名,初只施于广德屿,渐移
于畜沮,及阳关,后至江北嘴。”(图
4),城市形制也没有固定平面形态,
而是顺应地形,或团或带。
③.城市规模较小。此时的江州城,
地处偏僻,经济实力较弱,城内许
多居民仍从事农业生产,城市形态
有城乡混合的特征。
秦汉时期-南城北府 图3 江州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资料来源《过去·历史·未来》胡煜辉博士论文
图4 江州地点变化 资料来源《过去·历史·未来》胡煜辉博士论文
秦灭巴国以后,武将张仪择江北嘴重建江州城,作为震慑西南的军事堡垒。随着秦对西南边地的开拓,巴蜀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形成了以蜀郡为中心,巴郡为辅佐,辐射整个西南地区。到了汉朝,由于地理条件优势,江州逐渐发展为繁华城邑,“重屋累居”,“结舫水居五百余家”。当时江北城小,居民市集逐渐移到南边的渝中半岛,并发展为经济中心,而江北城仍为官舍驻地,起到政治中心的控制作用,因此出现南城北府的格局(如图5),是当时“城廓分离”传统规划布局形式的最好体现。
图5城廓分离的江州城
资料来源《历史·现状·未来》胡煜辉博士论文
职能:军事城邑和区域政治统治中心,工商业不发达,城市主要功能在军事震慑和政治统治方面。
空间结构形态:南城北府,城廓分离。渝中半岛由于具有两江交汇的便利交通条件而形成商贸中心,城市依山沿江发展,城市尚未突破地理环境因素的限制。城市特征:
①.江州城逐渐演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
②.南城北府,官民分居。
③.城市依然无法突破地形限制。
三国至唐代-南兴北废
三国时期,蜀汉护都李严到任江州,利用渝中半岛易守难攻的地势,劈山凿
岩,在此建立“大城”,城廓并置,江北城至此荒废(如图6)。城址南移以后,既保持了江州城临水而置的特点,更方便了居民的生活,和水上交通。“大城”虽在“南城”基础上扩建,但是经过李严的规划,加固了城市防御性,并遵循了封建城市官民分居的功能布局,城市功能变得完整起来。同时,“大城”在地势高亢处设立仓城,确保城市供给和经济发展需要,城市商业也有所发展,商业网点由市扩大到了坊。到了唐代,随着手工业繁荣发展,城市的经济职能变得突出。
职能:蜀汉至唐代时期的重庆城手工业繁荣且商品经济显着发展,城市有了政治、经济双重职能,其军事职能相对弱化。
空间结构:城廓位于同一城内,重庆初具城市“雏形期”,其城市功能布局更加科学合理。
城市特征:
①.城廓统一,城市功能变得完整,奠定了宋末之前的城市形态特征。
②.城市逐渐突破地形限制,利用地形条件进行建设,有向半岛中心推进的趋势。宋元时代-城市扩大
宋代建立之后,重庆所属的川东地区,农业、手工业和矿业发展到了相当的规模。而因为这些产业的发展,也促使了商业的发展。重庆的城市功能开始发生改变,码头和经济功能开始显现,城墙外逐渐出现很多集市和居住地。南宋末年,重庆知府彭大雅为了加强军事防备,巩固西线防线,保护这些地段的臣民和活
图7宋元时期的重庆
资料来源《重庆渝中半岛碎片式历史环境与现代城市空间协同发展研究》胡域禹硕士论文
图6 功能统一的李严大城
资料来源《历史·现状·未来》胡煜辉博士论文
动,“披荆棘,冒矢石,竟筑重庆城。”城墙扩展至整个渝中半岛鹅岭以东的地段,面积为李严大城的2倍(如图7)。之后,受北方军事力量的威胁,重庆城成为所在政权西北的军事要塞,为了承担军事任务,先增筑卫城,其次再利用地势,使重庆城更加易守难攻。到元代,重庆成为四川东部的交通要道和商业贸易中心之一,但封建制度导致的农业占主导地位,使工商业发展不稳定。元末时期,明夏政权定都重庆,但城市规模没有较大发展,宫殿建筑沿用元朝旧有建筑,以元重庆路署为皇宫,以长安寺为为六卿府署,以罗汉寺为宾馆(如图6)。
职能:重庆成为四川东部的交通要道和商业贸易中心之一,同时也是政治中心,但仍具有很强的军事职能。
空间结构形态:城市规模比唐代扩大将近一倍,城市突破自然地势限制往高处发
展。城里已形成较为繁华的“三街六市”和沿江商业带,其中沿江商业带结合水运可能形成集散市场类型的专业街市。
城市特征:
①.重庆工商业兴盛和活跃,重庆开始走上“因商而兴”的经济化历程。
②.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形态和布局有了新的变化,
明清时期-功能转移
明初,重庆指挥使戴鼎在大夏国都的基础上对重庆城进行修整,在渝中半岛的重庆大城上依照山势修筑城墙,基
图8清道光时期江北城
资料来源百度图库
图9 清朝晚期重庆城
资料来源《重庆渝中半岛碎片式历史环境与现代城市空间协同发展研究》胡域禹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