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译之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译之浅析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的逐渐加快,全球性语言的习得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作为一位从事高校基础英语教学的工作者,尤感责任重大,现状堪忧。
本文将笔者在实际基础英语教学中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译现状分析的基本情况作了粗浅的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英语教学听说读写译现状分析总结
众所周知,听说读写译是学习任何一门语言的基本技能,也是语言学习在实际运用中的归宿。
当然,英语这门语言的学习也不例外,也要接受这五种基本技能的检验。
按照信息指向的不同,信息可以分成信息输入和信息输出这两种。
那么按照此种划分标准,听说读写译这几种技能可以大体上分成两组,一组为语言素材的输入,即听和读;另外一组为语言素材的加工处理后的输出,即说、写、译。
一、语言输入——听和读的教学理念
仔细回想我们自己母语的学习过程,自婴儿期开始,我们的耳朵就暴露在巨大的信息源里,每天接收来自各方的多元的语言信息,日复一日的刺激最终必然带来语言能力的获得,由此可见,听是信息获得量最大最快的一种途径。
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效仿母语学习的过程和规律,在实际的语言教学中使每个学习者恢复到最单纯“无知”的婴幼儿时期的状态,就像一块海绵一样,海量吸收记忆存储听到的各种语音和语意。
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进行了大量的听力的训练之后表达能力即输出能力仍然有限呢?笔者
就这个问题,结合自身的学习体会,究其原因,如下:第一,学生的听力目标不够明晰,只是单纯的求懂,忽略了表达方式本身,继而只是瞬间领会言者意思,缺少对所获得的语言材料进行分析、记忆和存储的过程。
自然,听得的那一部分语言素材就没办法合成转化成输出所需要的原料。
基于此种分析,在日常的语言操练中,提醒学生养成有意识地记忆存贮相关语料的习惯就显得至关重要。
第二,学生练习听力的时间累计量不够也是造成表达障碍的一个原因。
英语,毕竟有别于我们的母语,最大的区别就是所处的英语语言学习的自然环境缺失。
由于客观条件所限,使得同一语意的音、义反复刺激量不够大,导致对输入的语言素材记忆不够深刻。
既然如此,我们就要最大限度地在实际的教学中模拟出类似真实语言环境的一种学习方式,即时时使学生浸泡在目标语言当中,进行语音和语意的轰炸。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特别注意选取的听力材料要题材广泛,覆盖面大,文体、语汇多样,来源地道,使学生全方位地熟悉各个领域各种文体的语言表达习惯和体制。
通过母语习得的经验,我们知道阅读是书面表达惯例的范本,是学习者学习书面正式文体的重要路径。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学生在经过了长达6、7年的阅读实践之后,书面的表达能力仍然差强人意,甚至到令人忧心的地步。
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之后,不难发现,绝大部分的学生没有做好阅读这一环节的语料输入工作。
类似听力训练的处理方式有重要环节缺失一
样,学生将主要的矛盾放在了理解上,即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之后就此止步了,而漏下了在理解之后对语言现象的分析,对语言素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过程,从而致使很多有“养分”的词句从语汇存储的空间里流失掉了,进而在有需要对相应的信息进行语意输出的时候,出现了“零库存”的窘境。
由此,教师就要针对这一种学习习惯进行纠正。
即要求学生在正确理解字面字间含义的基础上,还要将表达地道精准的部分抽离出原篇章,进行重点体会和练习,从而达到熟记的效果。
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对于所谈到的听力和阅读的部分进行了实验性教学,基本达到预期的目的。
更加充分印证了哲学中“从量变到质变”的思想。
在确保信息输入数量和质量的前提下,创造性地输出——“说、写、译”,这已然不再是梦想。
二、语言输出——说、写、译
(一)口语表达
口头表达,这一日常生活工作的基本诉求,显然已成了检验语言学习成果的一大重要标准,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我们说“以听带说,以说促听”,两者相辅相成。
在实际的教学中,说能检验学生是否已经理解掌握某个语言点,能够自如驾驭语言进行思想表述,是对其自信心的极大培养。
同时,通过运用语言,学生自己就可以查漏补缺,进行相应的有的放矢的学习,从而实现“温故而知新”。
诚然,练习说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课堂练习,课下结成学习小组,还有自言自语式等方法。
(二)写作
在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写作似乎只在四、六级考试的时候才被学生提高到一个重视的高度,平时只是敷衍地完成日常的作业,所以写作呈现的品质不够理想,是令教师很头疼的一项。
为此,笔者从学生的角度分析了一下原因,大致如下:
第一,语法基础薄弱。
初高中时代对于语法的掌握不是很熟练和精准,造成了作文中低级语法错误层出不穷,严重干扰了意思表达的准确度。
第二,词义掌握不够准确。
这是学生中常见的问题,也是困扰最大的一方面。
这种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母语思维的干扰。
中学阶段的师生迫于升学压力,单纯追求做题的正确率,忽略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即缺失了运用英语这一目标语言进行思考的训练环节,故而出现了按照母语思维进行记忆而产生理解偏差的现象,直接导致用词不准确甚至是用词错误的问题。
第三,对于工具书使用的忽略。
学生在中学阶段多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进行学习的,进入到大学阶段,对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方式很不适应,仍然消极等待教师的灌输。
这一习惯也延伸到平时的写作习惯上来。
在完成写作作业的时候几乎没有查阅字典等工具书的习惯,只是凭借自己对于词汇基于母语基础上的理解而胡乱进行的语义组合。
造成语义表达的歧义和混乱。
这种练习写作的方式不仅对于提高其写作水平没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还会产生
负面的影响,即不断重复记忆错误的文法,同时对于自主学习能力
的提高也没有助益。
第四,正确地道的文法信息输入不够。
写作水平有限是该原因最直接的一个后果。
这个原因我们在前面的信息输入环节已经讨论过。
学生对于母语中一些语意的表达全凭临时拼凑的英语单词的堆积,无精准可言,更谈不上地道精湛。
基于对于造成上述写作问题原因的分析,教师就要利用现有的教材“因本施教”,查漏补缺。
通过精读课,细致地讲授个别具有典型语法现象的句子结构来帮助学生温习补习相应的语法知识,使其建立起对于语法的具象的认识,在实际应用中掌握语法要点,使其在硬性识记的同时了解其中的规律,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结合语境,课文内容,印象会更为深刻。
关于单词的掌握问题,要对学生进行双语教学,尽量用目标语言释义,然后找到相应的母语表达方式,此环节可设计成“听英语猜中文”的形式,既可以提高对于单词的正确理解,又可以锻炼听力,还可以使学生注意力不容易涣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与此同时,要督促学生提高字典等工具书的使用率,通过查阅和阅读字典,不断及时地学习缺漏的语言点。
通过学看工具书来培养自学的能力。
最后,也是最基础性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养成多读多记的习惯,把遇到的能读懂的而自己不会表达的表述方式积累起来,常读常记,通过量的累积最终达到质的飞跃。
(三)翻译
翻译是许多语言活动中的一种,它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
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
这一活动分口头的与书面的两种。
我们这里着重谈一下笔译这一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的翻译能力有限,究其原因,便是不具备一个译者应该具备的条件。
好的译者的第一个条件就是汉语功底要好。
好多学生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认为汉语就是自己的母语,凭着自己原来的底子,应付翻译中的问题,是绰绰有余的。
然而,在英汉翻译中,为一个词或一个句型,冥思苦想了半天也得不到一个满意的结果。
在汉英翻译中,对比较正规的汉语文体,常常出现理解上的偏差,从而影响了译文的正确性。
由此可见,汉语表达能力和对汉语的理解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翻译质量的好坏。
下功夫学好汉语、打好汉语基础,对于提高翻译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要学好汉语,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掌握汉语语法;另一方面,可阅读一些优美的文学作品,学习地道的汉语表达习惯。
第二个条件就是英语语言能力要强。
学生的现状是没有掌握全面的英语语法知识,另一方面是没有很大的词汇量。
而这两点对于翻译工作来说,缺一不可。
光有一点语法知识,没有一定的词汇量,这就会迫使译者不断查阅字典,打断正常的思路,这既大大降低了翻译速度,又影响了翻译的准确性。
如果只有大量的英语词汇,而没有较好的英语语法知识,那么在英汉翻译中,译者的理解肯定会错误百出,其汉语译文与原文一定会牛头不对马嘴;而在汉英翻译中,译者尽管理解了汉语原文,却无法组织像样的英语译文,更谈
不上地道的英语译文。
因此,教师要建议学生选一本权威而又全面的英语语法书,牢固地掌握英语语法,提高学生在英汉翻译中对于英语原文理解的准确性以及在汉英翻译中英语表达的准确性。
同时,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英语原著,经常做读书笔记,这一方法可以提高我们的英语词汇量,另一方面可使我们积累很多新的和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从而提高翻译能力。
第三个条件就是知识面要广。
要搞好翻译,无论是对原文的理解,还是译文的表达,译者都需有丰富的百科知识,对于天文地理,古今中外不说通晓,也要了解其中的常识。
译者知识面的宽窄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翻译质量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博览群书。
增加自己的百科知识。
知识面的扩大主要靠平时不断地积累,决不可忽视这一点。
综上所述,本文对于大学基础英语教学中学生听书读写译这几种基本技能的现实状况作了浅近的总结和分析,并结合语言学习的最基本规律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对提高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对实际的教学工作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douglas, brown h.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4th ed.)[m].white plains,ny:longman,2000.
[2]david gardner& lindsay miller.外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法丛书之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7.
[3]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第三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