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飞天的名称由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敦煌飞天的名称由来

敦煌飞天的名称由来:佛教中把化生到净土天界的神庆人物称为“天”,如“大梵天”、“功德天”、“善才天”、“三十三天”等。唐藏〈金光明经疏〉中云:“外国呼

神亦为天。”佛教中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壁画中,道教中把

羽化升天的神话人物称为“仙”,如“领先仙”、“天仙”、“赤脚大仙”等,把能在空

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仙。

在佛教初传不久的魏晋南北朝时,曾经把壁画中的飞天亦称为飞仙,是飞天、飞仙不分。后业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佛教的飞天、道教的飞仙虽然在艺术形象上互相融合,但在名称上,只把佛教石窟壁画中的空中飞神乐为飞天。敦煌飞天就是画在敦煌石窟

中的飞神,后来成为敦煌壁画艺术的一个专用名词。

敦煌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它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乾闼婆

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紧那罗是印度古

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乾闼婆和紧那罗原来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

歌舞神。神话传说中说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

后来被佛教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唐代慧琳〈音义〉上解释说:“真陀罗,古作紧那罗,间乐天,有微妙间响,能微妙音响,能作歌舞。男则马首人身,能歌;

女则端正,能舞。次此天女,多与乾闼婆为妻也。”乾闼婆与紧那罗被佛教列入天龙八部

神后,随着佛教理论和艺术审美以及艺术创作的发展需要,由原来的马头人峰的狰狞面目,逐渐演化为眉清目秀,体态俏丽,翩翩起舞,翱翔天空的天人飞仙了。乾闼婆和紧那罗

最初在佛教天龙八部众神中的职能中有区别的。乾闼婆---乐神的任务是在佛教净土世界

里散香气,为佛献花、供宝、作礼赞,栖身

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 歌神的任务是在佛国净土世界里,为佛陀、菩萨、众神、天人奏乐歌舞,居住在天宫,不能飞翔于去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的职能混为一体;乾闼婆亦演奏乐器,载歌载舞;紧那罗亦冲出天宫,飞翔云霄。乾闼婆和紧那罗男女

不分,合为一体,化为后世的敦煌飞天。莫高窟西魏时已出现了持乐歌舞的飞天。隋代以后,乾闼婆和紧那罗混为一体,已无法分辩了。只是音乐界、舞蹈界写文章时,为了把他

们和乐伎加以区别,把早期天宫奏乐的乾闼婆定名为天宫乐伎,把后来合为一体、持乐歌

舞的飞天定名为飞天伎乐。

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它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飞

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

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事融合为一,具有中国文

化特色的飞天。它是不长翅磅的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凭借

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敦煌飞天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是世

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编辑本段敦煌飞天的时代特点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怀洞窟创建

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时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

建而消逝。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

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艺术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和情趣,都

在不断地变化,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艺术家,为我们留下了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一千余

年间的敦煌飞天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演变发展的历史。其演变史同整个敦煌艺术发展史大体

一致,分为四个阶段:

兴起时期

从十六国北凉到北魏(公元366--535年),大约170余年,此时期的敦煌飞天深受

印度和西域飞天的影响,大体上是西域式飞天。其造型和艺术特点是:头有圆光、脸型椭圆,直鼻大眼,大嘴大耳、耳饰环孬,头束圆髻,或戴或蔓,或戴印度五珠宝冠,身材粗短,上体半裸,腰缠长裙,肩披大巾,由于晕染技法变色,成为白鼻梁、白眼珠,与西域

龟兹等石窟中的飞天,在造型、面容、姿态、色彩、绘画技艺上都十分相似。最具有北凉

风格特点的飞天,是第275窟北壁本微故事画主体人物上方的几身飞天灾几身飞天,莫

高窟北魏时期的飞天所画的范围扩大了。

最具有北魏风格的飞天,是画在第254窟北壁的《尸屁王本生》

敦煌飞天从西魏到隋代(公元535--618年),大约80余年。此时期的敦煌飞天,

处在佛教天人与道教羽人,西域飞天与中原飞仙相交流,相融合,创新变化的阶段,是中

西合璧的飞天。最大的变化是:作为香间神的乾闼婆,散花飞天抱起了各种乐器在空中飞翔;作为歌舞神的紧那罗,天宫伎乐,冲出了天空围栏,亦飞翔于天空。两位天神合为一体,成了后来的飞天,亦叫散花飞天和伎乐飞天。其代表作品如第249窟西壁佛龛内上方

的四身伎乐飞天。中原式飞天,是东阳王荣出任瓜州(古敦煌)刺史期间,从洛阳带来

的中原艺术画风在莫高窟里新创的一种飞天。这种飞天是中国道教飞仙和印度教飞天相融

合的飞天:中国的道教飞仙失去了羽翅,裸露上体,脖饰项链,腰系长裙,肩披彩带;印

度的佛教失去了头上的圆光和印度宝冠,束起了发髻,戴上了道冠。人物形象宣传是中原“秀骨清像”形,身材修长,面瘦颈长,额宽颐窄,直鼻秀眼,眉细疏朗,嘴角上翘,微

含笑意。其最具代表性的是第282窟南壁上层的十二身飞天。这十二身飞天,头束双髻,

上体裸露,腰系长裙,肩披彩带,身材修长,成大开口横弓字形,逆风飞翔,分别演奏

腰鼓、拍板、长笛、横箫、芦笙、琵琶、阮弦、箜篌等乐器。四周天花旋转,云气飘流,衬托着飞天迎风而飞翔,身轻如燕,互相照应,自由欢乐,漫游太空。

隋代是莫高窟绘画飞天最多的一个时代,也是莫高窟飞天种类最多,姿态最丰富的一

个时代。隋代的飞天除了画在北朝时期飞天的位置,主要画在窟顶藻井四周、窟内上层四

周和西壁佛龛内外两侧,多以群体出现,隋代飞天的风格,可以总结为四个不一样。区

域特点不一样。在隋代洞窟里,既有西域式飞天,也有中原式飞天,更锪是中西合璧式

的今天。脸型身材不一样,脸型有丰圆型,也有清秀型;身材有健壮型,也有修长型。

但大多数身材修长,比例适度,腰肢柔细,绰约多姿。衣冠服饰不一样,有上身半裸的,也有着像章支的;有穿无袖短裙的,也有穿宽袖长裙的;有头戴宝冠的,也有头束发髻的,还有秃发僧人式的飞天。飞行姿态不一样,有上飞的,也有下飞的,有顺风横飞的,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