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运动对员心脏影响的研究
拳击对于改善心肺功能的效果

拳击对于改善心肺功能的效果拳击是一项需要高度耐力和爆发力的运动,它不仅能够提升肌肉力量和协调性,还能有效改善心肺功能。
本文将探讨拳击对于改善心肺功能的效果,并介绍一些相关的科学研究。
1. 强化心肺系统拳击作为一项高强度的有氧运动,能够迅速提高心率和呼吸频率。
通过持续的连续爆发力训练,拳击运动可以增加心脏泵血量,加速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
科学研究表明,拳击运动能够增加肺活量和最大摄氧量,从而使身体更有效地吸取氧气和供应能量。
2. 提高耐力和速度拳击训练要求运动员进行高强度、持续时间较长的爆发性运动,这对心肺系统的耐力和速度提出了挑战。
拳击训练中的拳击组合、跳跃练习和踏步动作都能够锻炼心肺功能。
这些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和心脏之间的协调性,提高心肺系统的效能,使心肺系统能够更好地应对运动中的负荷。
3. 降低心脏病风险拳击训练不仅对于提高心肺功能有益,还能够降低心脏病和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研究表明,由于拳击运动的高强度和连续性,它可以提高心脏的耐力,并改善血液循环系统的工作效率。
此外,拳击运动还能够降低体重、减少体脂肪和控制胆固醇水平,减少心脏病的发病率。
4. 改善心理状态拳击运动不仅能够改善身体健康,还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拳击运动需要运动员集中注意力,调节情绪,并保持积极的心态。
这种心理状态的训练不仅能够改善心肺功能,还可以减轻压力和焦虑,提升运动员的自信心和自律性。
5. 提供全面的健身效果拳击运动是一项综合性的运动,它不仅可以改善心肺功能,还能够锻炼肌肉力量、灵活性和反应能力。
拳击训练包括速度训练、拳击力量训练、敏捷性训练等,能够全面提升身体素质。
科学研究证明,拳击运动产生的全身运动能量消耗比很多常见有氧运动更高,对于减脂和塑造身材也具有较好的效果。
结论拳击作为一项高强度、全面性的运动,具有显著的改善心肺功能效果。
通过提高心率和呼吸频率,拳击运动能够增加心肺能力,提高耐力和速度。
此外,拳击运动还能够降低心脏病风险、改善心理状态,并提供全面的健身效果。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适当的运动是心脏健康的必由之路,有规律的运动锻炼,可以减慢静怠时和锻炼时的心率,这就大大减少了心脏的工作时间,增加了心脏功能,保持了冠状动脉血流畅通,可更好的供给心肌所需要的营养,可使心脏病的危险率减少。
(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心肌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增加,心肌纤维增粗,使得心肌收缩力量增加,这样可使心脏在每次收缩时将更多的血液射入血管,导致心脏的每博输出量增加,长时间的体育锻炼可使心室容量增大。
(2)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血管壁的弹性,这对人健康的远期效果来说是十分有益的,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壁的弹性逐渐下降,应而可诱发高血压等退行性疾病,通过体育锻炼,可增加血管壁的弹性,可以预防或缓解退行性高血压症状。
(3)体育锻炼可以促使大量毛细血管开放,因此加快血液与组织液的交换,加快了新陈代谢的水平,增强机体能量物质的供应,和代谢物质的排出能力。
(4)体育锻炼可以显著降低血脂含量(胆固醇、b-蛋白质、三酰甘油等)、改变血脂质量,有效地防治冠心病,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5)体育锻炼还可以使安静时脉搏徐缓和血压降低。
人在进行运动时,由于体内能量消耗的增加,代谢产物增强,即收缩的力量加大,次数增加,血液循环量增加,从而保证体内较高的新陈代谢水平的需要。
活动时,心脏功能的变化就成为心脏功能改善的因素,长期坚持科学锻炼,能使心脏结构机能上得到改善、提高。
一般人的心容积为700毫升左右,而运动员为1000毫升以上,这在生理上称为工作性肥大。
心脏呈工作性肥大,就使心脏的收缩有力,每次搏动的心血输出量增加。
一般人每分钟心跳(心率)约为70次左右,运动员约为60次左右,优秀长跑运动员约为40次左右。
这样的心脏不容易疲劳,又有较大储备功能,这当然是很好的。
板鞋运动对心脏机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受试者组别
板 鞋 男受 试 者
研究板鞋运动对运动 员体态 和体 能影响有 : 蔡春华等 人 的《 大学生板鞋运动员身体形态及体能特征》 、 姜钊《 三人板 鞋 竞速 的运动损伤调查 分析》 等; 研究板 鞋运动 的价值 的有 : 佘 静芳 的《 壮族板鞋运动 的健身 价值 与文化特征研 究》 、 刘世 涛
张泽林 , 宋吉美
Z HAN G Z e—l i n,S O NG J i —me i
摘
要: 本研 究的实验对象为板鞋运动 员与非板鞋运动员的心率 , 通过 台阶实验 来测试板鞋运动 员与非板
鞋运动员的心率, 得 出不同组别受试者的心率, 利用统计 学的原理 , 计 算出他们运动前后之 间的差异性 , 结 果显示: 1 . 无论是 男生还是女生, 运 动前还是运动后 , 板鞋 受试 者的平均心率都是 比普通 受试 者的低 。2 . 男生运动前心率没有显著性差异性 , 运动后有显著差异。女生运动前心率有显著差异 , 运动后没有显著差 异。由于样本量太小, 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 究。
f o r e e x e r c i s e ,b u t h s a s i g n i f i c a n t ft a e r e x e r c i s e .F e ma l e s t u d e n t ’ S h e a r t r a t e c h a n g e s s i g n i i f c nt a l y b e f o r e e x e r c i s e, b u t n o s i ni g i f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ft a e r e x e r c i s e .B e c a u s e o f t h e s ma ll s a m p l e s i z e ,i t s me c h a n i s m n e e d s f u t r h e r s t u d y .
足球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与强化训练

足球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与强化训练足球运动作为一项全身性的运动项目,对于心肺功能的影响和强化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在足球比赛中,运动员需要持续不断地奔跑、冲刺、转身等动作,这些运动对心肺功能的锻炼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足球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
在比赛中,运动员需要不断地奔跑和冲刺,这种高强度的运动能够促使心脏加快跳动,增加血液的流动量,从而提高心肺功能。
长期坚持足球运动可以使心脏肌肉更加强健,提高心脏的泵血能力,增加肺部的氧气吸收量,从而使整个心肺系统更加健康。
其次,足球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强化训练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足球训练中,运动员需要进行大量的有氧运动,例如长跑、间歇跑等,这些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心肺耐力。
通过不断地进行有氧运动,运动员的心肺系统逐渐适应高强度的运动负荷,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比赛中的长时间奔跑和高强度的运动要求。
除了有氧运动,足球运动中的无氧运动也对心肺功能的强化训练起到了重要作用。
比如,足球比赛中的爆发力训练,例如短跑、冲刺等,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心肺爆发力。
这种训练方式可以通过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心脏的泵血能力,增加肺部的氧气吸收量,从而使运动员在比赛中更具爆发力和持久力。
此外,足球运动还可以通过提高运动员的肺活量来增强心肺功能。
在足球比赛中,运动员需要进行频繁的呼吸,肺活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呼吸效率和气体交换能力。
通过长期坚持足球运动,运动员的肺活量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增强心肺功能。
总结起来,足球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和强化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长期坚持足球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心脏的泵血能力,增加肺部的氧气吸收量,使整个心肺系统更加健康。
同时,足球运动中的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心肺耐力和爆发力,使其在比赛中更具竞争力。
此外,足球运动还可以通过增强运动员的肺活量来提高心肺功能。
因此,足球运动可以被视为一种有效的心肺功能强化训练方式,对于个体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表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体育运动对身体内脏器官的影响

体育运动对身体内脏器官的影响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而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参与各种体育运动活动,可以有效促进身体健康和内脏器官的功能。
本文将探讨体育运动对心脏、肺部、肝脏以及肾脏等内脏器官的影响。
一、心脏体育运动对心脏有着显著的影响。
首先,体育运动能够促进心肌的收缩和松弛,增强心脏的收缩能力。
持续而有规律的运动可以提高心脏的效能,增加心脏每分钟泵血量,增强心脏的耐力。
其次,体育运动可以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有氧运动,如慢跑和游泳,可以帮助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水平,减少冠心病和心脏病的发病风险。
因此,通过适量的体育运动,我们可以使心脏保持强健和健康。
二、肺部体育运动对呼吸系统尤其是肺部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体育运动能够增加肺活量。
有氧运动,如慢跑和骑自行车,可以加强呼吸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提高肺的吸气和呼气能力,从而增加肺活量。
其次,体育运动可以改善肺的通气功能。
有氧运动通过促进呼吸深度和频率的变化,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吸收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最后,体育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对缺氧的适应能力。
长期参与有氧运动的人,往往有更好的耐受缺氧的能力,这对于高原地区的居民和一些特殊职业来说尤为重要。
三、肝脏体育运动对肝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肝脏的解毒和代谢功能。
运动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增加肝脏的血流量,促进毒素的排除。
此外,体育运动还可以提高肝脏对葡萄糖的利用率,促进糖原的合成和储存,增强肝脏的能量储备,有助于维持血糖的平衡。
因此,适度的体育运动可以改善肝脏的功能,减轻肝脏负担,对保护肝脏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肾脏体育运动对肾脏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尿液的排泄,有效清除体内的废物和代谢产物。
运动时的出汗和频繁的尿液排泄,能够有效地减轻肾脏的负担,促进尿液中废物的排除,有助于保护肾脏健康。
其次,体育运动可以提高胃液的分泌和肠道蠕动,从而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减轻肾脏对肠道废物的负担。
因此,定期参与体育运动有利于促进肾脏的健康功能。
运动对心血管健康的长期影响

运动对心血管健康的长期影响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而心血管健康更是备受瞩目。
运动,作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式,对心血管健康有着深远的长期影响。
首先,我们要明白心血管系统的重要性。
心血管系统就像是身体的“运输大队”,心脏是这个大队的“核心引擎”,通过不断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而血管则是“运输通道”,负责把血液输送到每一个细胞。
当这个“运输大队”正常运作时,我们的身体才能保持健康和活力。
长期坚持适量的运动,能够显著增强心脏的功能。
就好比给心脏这个“引擎”进行了升级。
运动时,心脏需要更有力、更快速地跳动,以满足身体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
久而久之,心肌会变得更加强壮,每次收缩时能够泵出更多的血液。
这意味着心脏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即使在休息状态下,也能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
同时,运动有助于改善血管的弹性和内径。
想象一下血管是一根根有弹性的“橡皮管”,长期不运动,这些“橡皮管”可能会变得僵硬、狭窄。
而经常运动可以让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出一些有益的物质,使血管壁更加光滑、有弹性,血管内径也会相应增大。
这样一来,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就更加顺畅,减少了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降低了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另外,运动对于血脂的调节也起着关键作用。
血脂异常,如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过高,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运动,身体会消耗多余的能量,促进脂肪的分解和代谢。
这不仅能帮助我们控制体重,还能降低血液中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提高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
好胆固醇就像血管中的“清洁工”,能够将多余的胆固醇运送到肝脏进行代谢和排出,从而保持血管的清洁和通畅。
再者,运动对于血糖的控制也十分有益。
如今,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而糖尿病患者往往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这就像是给胰岛素这把“钥匙”做了保养,使其能够更轻松地打开细胞的“大门”,让葡萄糖进入细胞内提供能量,从而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有氧运动对普通人群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有氧运动对普通人群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有氧运动是指持续而缓慢的运动,比如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
它被广泛认为是改善身体健康和心血管功能的有效方式。
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则是指心脏跳动间隔的变化程度。
心率变异性是心血管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其长期低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增加相关。
因此,了解有氧运动对普通人群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对健康至关重要。
有氧运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心率变异性。
首先,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脏功能和心肺耐力,改善心脏供血和氧输送能力,从而促进心率的调节平稳。
其次,有氧运动可以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和增加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使心率的变化更具弹性和灵活性。
第三,有氧运动还可以降低应激水平和炎症反应,两者都与心率变异性降低相关。
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对普通人群心率变异性有积极的影响。
一项关于年轻健康成年人的研究发现,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以显著增加心率变异性。
另一项针对中老年健康成人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每周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心率变异性。
此外,有氧运动还被发现可以降低心率变异性的日变异性,提高心率与呼吸的协同性。
然而,研究也表明有氧运动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可能存在个体差异。
一项研究发现,有氧运动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在不同时间点可能有所不同。
在早晨进行有氧运动可以增加心率变异性,而在晚上进行有氧运动可能对心率变异性没有显著影响。
此外,其他个体因素如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等也可能对有氧运动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产生影响。
虽然有氧运动已被证明可以提高普通人群的心率变异性,但仍有一些未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首先,目前对有氧运动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健康成人群体上,对其他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患有心脏疾病的人群等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其次,对于有氧运动的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的最佳选择仍存在争议,需要更多研究来明确。
综上所述,有氧运动对普通人群心率变异性有正面的影响。
体育锻炼对于健康的影响研究

体育锻炼对于健康的影响研究体育锻炼是一种很好的健康习惯,能够带给我们许多的好处。
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选择了体育锻炼。
那么,体育锻炼对于健康的影响有哪些呢?一、对心脏的好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血管系统处于良好的状态,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心肺功能,改善心脏供血、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脂、血糖及其他负面物质的堆积,降低心脏疾病发病率。
二、对呼吸器官的好处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肺活量、加强呼吸肌肉的活动,扩张气管、食管的管腔,预防疾病、加强机体免疫力。
三、对骨骼的好处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加骨密度、强化骨骼,对于老年人尤为重要,不仅可以预防骨质疏松,还能防止骨折、腰痛等骨骼问题。
四、对肌肉的好处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肌肉量、强化肌肉,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力量、速度、耐力等生理素质,同时还可以改善人们的外观等。
而长期缺乏锻炼的人,往往容易缺少肌肉,导致身体虚弱,失去体力。
五、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适当的体育锻炼也会对人的心理健康带来良好的影响。
体育运动有时会让人感到精神舒畅,缓解情绪压力,增强自信心,降低忧郁、焦虑等心理疾病的发生率。
但是,适度的体育锻炼对于健康的贡献是非常明显的,如果进行不当,对身体反而是不利的。
过度的运动会让身体长期处于亢奋状态,引起免疫力下降,对身体的肌肉、骨骼等组织造成损害,甚至会引起运动损伤等问题。
因此,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不要过度和突然改变锻炼量,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逐步增加运动量。
二、合理休息,不要过度疲劳。
三、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摄入,尤其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摄入,否则无法支持身体运动所需的基本代谢。
四、注意锻炼环境,确保安全。
总之,适度的体育锻炼是对身体健康很好的投资。
只有在科学合理锻炼的基础上,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保持健康,增强免疫力,降低患病的几率,提高身体素质,从而拥有更为丰富、健康的人生。
《复方阿胶浆对橄榄球运动员心脏功能的影响》

《复方阿胶浆对橄榄球运动员心脏功能的影响》一、引言橄榄球是一项激烈而富有对抗性的运动,对于运动员的心脏功能要求极高。
复方阿胶浆是一种传统中药制剂,以其滋阴养血、调养身体等功效在中医界被广泛运用。
本文将就复方阿胶浆对橄榄球运动员心脏功能的影响进行探讨,通过实验数据和实际案例分析,揭示其作用机制和效果。
二、复方阿胶浆的成分与作用复方阿胶浆主要由阿胶、枸杞子、龙眼肉等中药材组成。
其中,阿胶具有滋阴养血、润燥止渴的功效,枸杞子则可补肾益精、养肝明目,龙眼肉则能补心安神、益气养血。
这些成分共同作用,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脏功能等。
三、实验设计与方法为了研究复方阿胶浆对橄榄球运动员心脏功能的影响,我们选取了一支专业橄榄球队作为实验对象。
在实验开始前,对所有运动员进行身体检查和心脏功能测试,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随后,将运动员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运动员在训练之余服用复方阿胶浆,对照组则不进行任何特殊处理。
实验周期为一个月,期间对两组运动员进行定期的心脏功能检测和身体状况评估。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心脏功能指标变化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的心脏功能指标,发现实验组运动员的心率、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
这说明复方阿胶浆能够改善运动员的心脏功能,提高心脏的泵血能力。
2. 运动表现与恢复实验组运动员在服用复方阿胶浆后,体力恢复速度明显加快,运动表现也更加稳定。
在比赛中,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高强度的对抗和快速的跑动,降低了因体力透支而导致的运动损伤风险。
3. 血液指标变化血液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运动员在服用复方阿胶浆后,血红蛋白、红细胞等指标均有明显提升,说明复方阿胶浆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
五、讨论与结论复方阿胶浆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制剂,其滋阴养血、调养身体的作用在橄榄球运动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通过实验数据和实际案例分析,我们发现复方阿胶浆能够改善橄榄球运动员的心脏功能,提高心脏的泵血能力,降低运动损伤风险。
力竭性运动对心脏影响作用的研究进展

运 动将 导 致健 康 受 试 者左 心 室 功能 降低 。ne g儿 研究 了年 龄
和 心 肌 缺 血 对 立 式 自行 车 功 量 计 运 动 时 左 室 反 应 的 影 响 , 研 究 显 示 , 力运 动时 , 室 舒 张末 期 容 积 指 数 老年 缺 血 组 中最 竭 心
高 , 次 是 老年 对 照 组 , 轻 对 照组 中最 少 。相 反 左 室 射血 分 其 年
21 力 竭 性 运 动 对心 脏 生 理 功 能 的 影 响 .
Tb i F研 究 指 ib sG t
出 力 竭性 运 动 时 心 搏量 减 少 的原 因是 由于 静 脉 回 心血 量 的 减 少 和 心肌 收缩 能力 的 降低 l Sa R研 究得 出长 时 间力 竭性 8 el D l 。 s
均 为可 逆 性改 变1 2 ' 1 。
1 力竭性 运动 对心脏 的心 肌结构 的影 响
力 竭 性 运 动使 心肌 细 胞 的结 构 发 生 变 化 。L cn MC对 uea 力竭 性 运 动 的 大 鼠心 室 影 响 进 行研 究 指 出 ,力 竭 性 运 动会 导 致 心 肌细 胞 与 问值 之 间 的 比质 降低 ,认 为这 种 降 低是 由 于细 胞 间 质 水 肿所 致 , 肿在 运 动 的第 - 4 时最 明显 ; 竭 性运 动 水 , 力 即刻 大 鼠 心室 肌 形 态 发 生 退 行性 变 化 , 主要 表 现 在 : 小节 中 肌 的肌 原纤 维 从 极 度 收 缩 的 有 组 织状 态 变 为 肌原 纤 维 失 去方 向 和 Z线 模 糊 的 无组 织 状 态 、线 粒体 表 现 为 肿 胀并 伴 有 嵴 的 瓦 解 和 线粒 体 膜 之 间 的间 隙 变 窄 、细 胞 核 表现 为 异 染 色 质 的数 量增 加 1 hm sD 5 。T o a P对 急 性 和慢 性 运 动 至 力 竭 的 心 肌进 行 了组 织学 和超 微 结 构 的 研 究 , 究 发 现 , 次 急性 力 竭性 运 动 研 一 后 , 肌 肌 浆 网 和 横管 膨 胀 。在 慢性 力 竭 性 运 动 中 , 心 主要 表 现 在对 心脏 血 管 的影 响 ,表 现为 大 冠 状 动 脉 的直 径 增加 及毛 细 血 管 数量 的增 加 ;一 次性 或反 复 的力 竭性 运 动 使 肌小 管 肿 胀 和 间 隙增 加 ,反 复 力 竭性 运动 所 致 心 肌 肌浆 网的 减少 和线 粒 体 钙 吸收 提 供 了 结构 基 础M 。 期 的 研究 发 现 , 次性 运 动后 近 一
运动对心脑血管健康的益处

运动对心脑血管健康的益处健康是人类追求的一种宝贵财富,而运动作为保持身体健康的有效手段之一,对心脑血管健康有着重要的益处。
无论是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适度的运动能够改善心脑血管系统的功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并有助于提高生命质量。
本文将以运动对心脑血管健康的益处为主题,探讨其具体的影响。
首先,适度的运动能够提高心脏功能,减轻心脏病的风险。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其功能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转。
经常参与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行等,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心排血量,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心脏供血能力。
此外,运动还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从而减少心脏病的风险。
其次,运动对保护血管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血管是心脑血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弹性和通畅程度直接关系到心脑血液供应的质量。
长期缺乏运动的人往往容易出现血管功能下降,血管壁弹性减弱,导致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而适度的运动可以提高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加速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壁弹性,降低血压,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因此,定期参与适度运动的人往往血管健康状况较好。
此外,运动还可以改善心脑血液供应,提高大脑功能。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求量较大。
运动可以促进心脏的有效供血,增加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大脑,提高大脑功能。
研究发现,经常参与运动的人记忆力和注意力更好,思维敏捷,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的挑战。
此外,运动还可以增加大脑中多巴胺的释放,促进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除了直接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影响外,运动还可以通过调节代谢和体重控制来改善心脑血管健康。
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脂肪燃烧,减少体内脂肪储存,从而减轻体重,降低肥胖的发生。
过量的体重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脏承受过重,易患心脏病和中风。
此外,运动还可以调节血糖和胰岛素水平,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运动与改善心肺功能的关系

运动与改善心肺功能的关系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不仅可以强健肌肉、增加体力,还能改善心肺功能。
心肺功能是指心脏和肺部的协同工作,在人体的氧气供应和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运动与改善心肺功能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常见的运动方式。
一、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1. 提高心脏功能运动会使心脏收缩更有力,增加心脏的排血量,从而提高心脏的功能。
长期坚持运动可以使心脏变得更加强大和灵活,减少心脏负荷,降低心脏病的发病风险。
2. 增强肺功能通过运动,我们会加快呼吸和吸入更多的氧气,这对于肺部而言是一种锻炼,可以增强肺活量和肺功能。
此外,运动还可以促进肺部的气体交换,将新鲜的氧气输送到全身组织,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3. 促进血液循环运动可以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度和频率,使血液更快地流动,从而促进血液循环。
充足的血液供应可以让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获得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快速清除代谢产物,有利于心肺功能的改善。
4. 降低血压和心率适度的运动可以降低血压和心率,特别是有氧运动对于降低高血压和心脏负荷有明显的效果。
稳定的心率和正常的血压水平有助于心肺系统的平稳运行。
二、改善心肺功能的常见运动方式1. 快走/慢跑快走和慢跑是一种简单且容易实施的有氧运动,可以通过增加心率和呼吸频率来改善心肺功能。
这种运动方式适合人群广泛,可以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和舒适度来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
2. 游泳游泳是一种全身性运动,对心肺功能改善有显著效果。
水的浮力可以降低对关节的压力,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同时,水中运动还可以增加呼吸频率和肺活量,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
3. 有氧健身操有氧健身操融合了舞蹈、健身和音乐,通过快节奏的动作和连续的运动来锻炼身体。
这种运动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心肺功能,还可以增强全身肌肉的耐力和协调性。
4. 骑自行车骑自行车是一种有氧运动,对心肺功能的改善有一定的帮助。
可以选择室内或室外骑行,根据个人需求和条件来确定运动的强度和时间。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二)体育运动与冠心病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祥硬 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胆固醇 和甘油三酯增高,是产生动脉粥样 硬化的主要原因。由于动脉粥样硬 化,可使血管腔变小,影响心脏供 血,故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当冠 状血管某些部分堵塞时,它所供血 的区域就断绝了血液供应,该部分 的心肌细胞就会因缺氧而死亡,医 学上称心肌梗塞。
2007年,美国运动医学和美国医学学会提出
2010年,美国运动医学运动测试和运动处方指南 中明确提出,运动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运动风险概述
风险,即危险因素。 运动风险(广义),是指运动对人的健康、生存与发展
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健康风险:指原有疾病和危险因素可导致问题,如
心血管事件、中凤、低血糖等 损伤风险:指可能引起腰损伤、骨折、关节扭伤等。
被西方尊称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医生
希波克拉底曾这样说过:“身体 的每一个部分都具有功能,如果这些 功能得到适度的使用并有一定的运动, 机体就能保持健康,发育良好,延缓 衰老。但如果这些功能未得到利用的 话,机体就会易于患病,有生长发育 缺陷,加速衰老。
完满生活 (wellness)
心理平衡 合理饮食
因 吸烟 素 高血压
在一级亲属中(父母、兄弟姐妹及子女) ,男性亲属在55岁 之前,女性亲属在65岁之前发生心血管事件
现行吸烟者或戒烟6个月以内
SBP ≥140mmHg 或/ 和DBP ≥90 mmHg ,至少在两个不同 时间测量后确定
糖调节受损 空腹血糖≥6. 1mmol/ L (110mg/ dl) ,或者餐后2 小时血糖≥7. 8mmol/ L (140mg/ dl) ,分别在两个不同的时间测试后确定
测定血压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运动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分析及阐述

运动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分析及阐述作者:薛姣董文慧白怡然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8年第24期摘要:心率变异性在临床医学中主要用来评判自主神经功能,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常见慢性病紧密相关。
持续的运动健身能够优化自主神经功能,防控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常见。
为强化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之间的研究,本文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通过文献综述法基于心率变异概念、影响展开了论述。
实践探究表明,因运动强度、方式和运动者自身机能状态的差异,HRV各参数也表现出差异性。
慢性运动能够调整自主神经的状态,HRV于疾病运动防治而言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运动平心率变异性影响阐述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8(c)-0020-02近些年,心电监测愈发重视心率变异性指标,这一指标主要指代窦性心率于特定时间所发生的周期性改变。
心率变异指标提取研究能够定量评判迷走神经与心交感神经的有效性,具有巨大的价值。
为此,本文关于运动和心率变异性问题的分析具有重要价值。
1 心率变异性简析1.1 基本认识心率变化代表着交感神经之间的相互作用,且这两者的协调能够保障心脏的常规活动,而心脏变异性主要指代在窦性心率特定时期,各心动周期对应的时间变异数,引发心率波动的因素主要包含脑神经活动与中枢神经自主有规律性活动等,上述因素导致心脏脉搏间期之间存在差异,大约几十毫秒[1]。
1978年,专家学者对HRV还进行了如下报道:急性心梗患者自身的死亡率和HRV降低存在关联,HRV为此在临床医学领域得到了重视,并成为心血管领域的重要探究内容,还被全面应用于生理心理活动中,特别是和自主神经功能存在关联的心理活动中。
HRV代表着心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的内部平衡,这是一项测评自主神经功能的基本指标。
1.2 临床应用1.2.1 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应用第一,高血压。
高血压发病体系相对复杂,然而,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属于其中重要内容。
运动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研究

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0):1374.[14]尹俊雄,张尧,王娟,等.31例成人脑膜癌病的临床及脑脊液细胞学特点研究[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8,10(5):300-303.[15]MA N L E Y S,K E E N A N R,C AM P B E L L H,e ta l.N o e v i d e n c e f o r r o u t i n e c e r eb r o s p i n a l f l u i dc y t o l o g y i nde t e c t i n g a s y m p t o m a t i c c e n t r a ln e r v o u s s y s t e m r e l a p s e i n c h i l d r e n w i t h a c u t e l y m p h o b l a s t i c l e u k a e m i a:20y e a r s'e x p e r i e n c eo f a U K p r i m a r y t r e a t m e n t c e n t r e[J].B r JH a e m a t o l,2014,164(3):462-464.[16]G I U L I N O-R O T H L,A B L A O,B A T C H E L O RT T.M a n a g e m e n t o f p r i m a r y c e n t r a l n e r v o u s s y s t e m l y m p h o m a i n c h i l d r e n[J].H e m a t o l o g yA m S o c H e m a t o l E d u c P r o g r a m,2016,2016(1):386-389.(收稿日期:2021-05-16修回日期:2021-09-20)㊃临床研究㊃运动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研究*沈静,钮黎剑,于费,马勇翔,张靖,黄文军ә(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苏州215200) [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动脉硬化程度㊁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㊂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该院心内科的冠心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运动康复组(52例)和常规治疗组(58例),比较2组干预前后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 F-P WV)㊁心内膜下心肌活力率(S E V R)㊁左心房内径(L A D)㊁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 V E D D)㊁左心室射血分数(L V E F)水平㊂结果2组干预前C F-P WV㊁S E V R㊁L A D㊁L V E D D㊁L V E 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常规治疗组干预后C F-P WV㊁S E V R㊁L A D㊁L V E D D㊁L V E F水平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干预后,运动康复组C F-P WV(干预后3个月除外)㊁S E V R㊁L A D(干预后3个月除外)㊁L V E D D㊁L V E F水平优于干预前,且干预后6个月各指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运动康复训练可改善冠心病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及心脏结构和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㊂[关键词]运动康复训练;动脉硬化;心脏结构;心脏功能D O I:10.3969/j.i s s n.1009-5519.2022.02.025中图法分类号:R541.4文章编号:1009-5519(2022)02-0283-03文献标识码:B‘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我国冠心病患者数量呈增加趋势,其病死率也呈上升态势[1]㊂目前,对于冠心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㊁介入治疗为主,其可使冠心病患者结局得到很大改善,但并非治疗终点,因为支架内血栓形成㊁再狭窄㊁心力衰竭㊁心律失常㊁猝死等风险依然存在㊂梁祥文等[2]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虽能开通冠状动脉血管,改善缺血缺氧症状,但发生支架内狭窄的概率超过20%㊂冠心病患者反复发病㊁反复入院,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㊂因此,冠心病二级预防工作尤为重要㊂国外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进行长期㊁规律的运动康复训练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再入院率等[3]㊂目前关于运动康复训练的研究较少见㊂本研究探讨了运动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动脉僵硬度㊁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本院心内科的冠心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运动康复组(52例)和常规治疗组(58例)㊂纳入标准:单支或一支以上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大于或等于50%㊂排除标准:急性心肌梗死(1个月内)㊁严重心律失常㊁主动脉狭窄㊁急慢性血栓性静脉炎㊁严重肝肾功能不全㊁恶性肿瘤㊁肢体活动障碍㊂2组性别㊁年龄㊁体重指数(B M 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1㊂1.2方法1.2.1治疗方法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㊁他汀类药物或降压降糖药)或支架治疗,运动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长期运动康复训练㊂首先对患者一般状况进行评估,初始运动平地步行3~5m i n,速度由慢逐渐加快㊂以患者靶心率(心率增加10~20次/分)作为衡量方式,逐渐增加活动强度,循序渐进,30~60分/次,3次/周㊂患者活动时需家属陪伴以防突发事件发生,患者出院后通㊃382㊃现代医药卫生2022年1月第38卷第2期J M o d M e d H e a l t h,J a n u a r y2022,V o l.38,N o.2*基金项目: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科教兴卫 项目(w w k201710);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医学专家团队引进项目(W J Y J T D201704)㊂ә通信作者,E-m a i l:h w j d o c@y e a h.n e t㊂过电话㊁门诊随访等方式指导患者进行运动康复训练㊂当出现下列情况暂停运动:运动过程中出现胸痛㊁胸闷㊁心悸㊁头晕等症状;心电图下移大于或等于0.1m V 或S T 段上升大于或等于0.1m V ;出现严重心律失常㊂待医生具体评估病情后恢复上一级运动量㊂若无上述表现,增加运动量㊂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运动康复组(n =52)常规治疗组(n =58)P性别(男/女,n /n )36/1638/200.690年龄(x ʃs ,岁)65.38ʃ12.1869.21ʃ10.330.078B M I (x ʃs ,k g /m 2)25.06ʃ3.8324.73ʃ2.660.597合并高血压(n )42450.815合并糖尿病(n )25190.121合并高脂血症(n )16220.547有介入治疗史(n )28220.1251.2.2 观察指标 于干预前和干预后3㊁6个月检测动脉硬化及心脏功能相关指标㊂采用c o m pl i o r 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 F -P WV )㊁心内膜下心肌活力率(S E V R );采用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左心房内径(L A D )㊁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 V E D D )㊁左心室射血分数(L V E F )㊂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 P S 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㊂计量资料以x ʃ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或M a n n -W h i t n e y U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㊂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 果2.1 2组C F -P WV ㊁S E V R 水平比较 2组干预前C F -P WV ㊁S E V R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常规治疗组干预后C F -P WV ㊁S E V R 水平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干预后,运动康复组C F -P WV (干预后3个月除外)㊁S E V R 水平优于干预前,且干预后6个月各指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2㊂表2 2组C F -P WV ㊁S E V R 水平比较(x ʃs )组别C F -P WV (m /s )S E V R运动康复组(n =52) 干预前10.44ʃ2.56129.53ʃ73.04 干预后3个月10.14ʃ2.22142.81ʃ46.15a 干预后6个月9.56ʃ2.09a b148.76ʃ36.85a b常规治疗组(n =58) 干预前10.03ʃ2.99134.74ʃ67.44 干预后3个月10.32ʃ3.33128.91ʃ40.28 干预后6个月10.39ʃ2.43129.52ʃ36.18注:与干预前比较,aP <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bP <0.05㊂2.2 2组L A D ㊁L V E D D ㊁L V E F 水平比较 2组干预前L A D ㊁L V E D D ㊁L V E F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常规治疗组干预后L A D ㊁L V E D D ㊁L V E F 水平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干预后,运动康复组L A D (干预后3个月除外)㊁L V E D D ㊁L V E F 水平优于干预前,且干预后6个月各指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3㊂表3 2组L A D ㊁L V E D D ㊁L V E F 水平比较(x ʃs )组别L A D (m m )L V E D D (m m )L V E F (%)运动康复组(n =52) 干预前41.35ʃ6.2948.83ʃ5.9959.87ʃ7.87 干预后3个月40.58ʃ5.3947.96ʃ5.43a 61.69ʃ4.86a 干预后6个月38.69ʃ6.70a b46.81ʃ5.50a b62.60ʃ5.36a b常规治疗组(n =58) 干预前41.03ʃ6.1149.22ʃ5.6459.78ʃ7.27 干预后3个月41.00ʃ5.5249.05ʃ4.8560.41ʃ5.69 干预后6个月41.22ʃ5.2548.83ʃ4.9760.09ʃ5.72注:与干预前比较,aP <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bP <0.05㊂3 讨 论运动康复训练是心脏康复的核心内容,其通过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增加肌力,延缓或逆转冠状动脉硬化,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增加葡糖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等多个环节发生作用㊂运动康复训练可降低冠心病患者再住院率和病死率㊂与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相比,体育锻炼可使心血管病死率降低35%,全因病死率降低33%[4]㊂运动康复训练可改善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如体重㊁血压和血脂等),同时可对血管顺应性㊁心肌重构等产生影响㊂C F -P WV 通过测量颈动脉与股动脉间的传播速度,反映动脉僵硬度,是衡量动脉硬化的早期㊁敏感指标㊂S E V R 由舒张期和收缩期的压力-时间积分比组成,可有效反映心肌灌注,预测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情况㊂本研究结果显示,为期3个月的运动康复训练对C F -P WV 无明显影响(P >0.05),当训练坚持6个月以上时,患者C F -P WV 水平明显下降(P <0.05),而S E V R 在训练3㊁6个月时均得到了明显提高(P <0.05)㊂提示与短期运动康复训练相比,长期的运动康复训练能更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动脉僵硬度,提高冠状动脉血流储备㊂刘顺民等[5]研究发现,与短期运动康复训练患者相比,长期运动康复训练能更有效地改善心肺功能㊂血管壁的结构主要由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构成,而血管的功能变化主要取决于血管平滑肌的张力㊂弹性蛋白的断裂㊁胶原蛋白的沉积及平滑肌的增殖是持续暴露于自由基和炎性细胞因子的结果[6]㊂一氧化氮的减少,前列腺素㊁内皮素等因子的增加会加剧动脉的僵硬度㊂动物和临床研究均表明,运动康复训练对血管顺应性和重塑具有有益作用[7]㊂与不运动的动物相比,进行运动康复训练的动物具有更高的弹性蛋白和更低的胶原蛋白[8]㊂此外,规律的运动康复训练可增加一氧化氮水平,降低血管收缩因子(内皮素Ⅰ㊁血管紧张素Ⅱ),从而改善内皮功能㊂有研究表明,C F -P WV 每升高1m /s,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12%~14%,死亡风险增加13%~15%[9]㊂本研究结果显示,进行6个月运动康复训练后,C F -P WV 降低了0.88m /s,其可能使心血管事件发生率㊃482㊃现代医药卫生2022年1月第38卷第2期 J M o d M e d H e a l t h ,J a n u a r y 2022,V o l .38,N o .2降低10%,心血管病死率降低11%㊂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运动康复组L A D(干预后3个月除外)㊁L V E D D㊁L V E F水平优于治疗前,且干预后6个月各指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有研究表明,运动可有效逆转心肌重构,从而改善心脏功能㊂一项纳入15项随机对照试验荟萃分析显示,运动康复训练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射血分数,且长期训练(>6个月)可带来最大受益,提示其与运动后外周阻力降低㊁心脏后负荷减少有关[10]㊂H AM B R E C H T等[11]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中等强度持续有氧训练治疗6个月后,静息和运动的外周阻力明显降低,静息外周阻力的变化与L V E D D变化呈正相关㊂运动康复训练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升高,可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通路阻断病理性心肌肥厚[12]㊂运动可诱导C C A A T增强子结合蛋白β表达减少,减轻羧基末端结构域-4(C i t e d4)的抑制作用㊂C i t e d4过表达可增加心肌质量,防止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13]㊂此外,运动康复训练可增强L型C a2+通道介导的内流C a2+和内质网钙通道蛋白的耦合率,以及肌质网内C a2+-A T P酶和钠-钙交换的表达和活性,使细胞内C a2+瞬间升高,从而增强心肌收缩舒张的速度和力量[14]㊂一项大型涉及55000例参与者的纵向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全因病死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分别降低了30%和45%[15]㊂综上所述,运动康复训练可改善冠心病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及心脏结构和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㊂因此,在平时的治疗过程中,应积极指导冠心病患者早期开始运动康复训练,从而使患者获益㊂参考文献[1]马丽媛,吴亚哲,陈伟伟.‘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要点介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9,27(8):712-716.[2]梁祥文,李平,甘剑挺,等.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危险因素的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4,22(3):283-286.[3]V A N D AM V A N I S S E L T E F,V A N W I J N-G A A R D E N J,L O K D J A,e t a l.G e r i a t r i c r e h a-b i l i t a t i o n i n o l d e r p a t i e n t s w i t hc a rd i o v a s c u l a rd i se a s e:af e a s i b i l i t y s t u d y[J].E u r o p e a ng e r i a t-r i c m e d i c i n e,2018,9(6):853-861.[4]A N D E R S O N L,O L D R I D G E N,T HOM P S O ND R,e t a l.E x e r c i s e-b a s e d c a r d i a c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f o r c o r o n a r y h e a r t d i s e a s e[J].J A m C o l l C a r d i-o l,2016,67(1):1-12.[5]刘顺民,王顺楷,徐顺霖.心脏康复运动训练持续时间对介入治疗后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㊁运动能力及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27(02):115-118.[6]C O R R E I A M L G,H A Y N E S W G.A r t e r i a lc o m p l i a n c e a nde n d o t h e l i a lf u n c t i o n[J].C u r rD i a b R e p,2007,7(4):269-275.[7]G I E L E N S,S C HU L E R G,A D AM S V.C a r d i o-v a s c u l a r e f f e c t s o f e x e r c i s e t r a i n i n g:m o l e c u l a rm e c h a n i s m s.[J].C i r c u l a t i o n,2010,122(12): 1221-1238.[8]R O Q U E F R,B R I O N E S A M,G A R CÍA-R E-D O N D O B,e t a l.A e r o b i c e x e r c i s e r e d u c e s o x i-d a t i ve s t r e s s a n d i m p r o v e s v a s c u l a r c h a n g e s o fs m a l l m e s e n t e r i c a n d c o r o n a r y a r t e r i e s i n h y-p e r t e n s i o n[J].B r J P h a r m a c o l,2014,168(3): 686-703.[9]V L A C HO P O U L O S C,A Z N A O U R I D I S K,S TE F A N A D I S C.P r e d i c t i o n o f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e v e n t s a n d a l l-c a u s e m o r t a l i t y w i t h a r t e r i a l s t i f f n e s s: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 a n d m e t a-a n a l y-s i s.[J].J A m C o l l C a r d i o l,2010,55(13):1318-1327.[10]C H E N Y M,L I Z B,Z HU M,e t a l.E f f e c t s o fe x e r c i s e t r a i n i n g o n l ef t v e n t r i c u l a r r e m o d e l l i ng i nh e a r t f ai l u r e p a t i e n t s:a n u p d a t e d m e t a-a n a l-y s i s o f r a n d o m i s e d 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 s[J].I n t e r JC l i n P r a c t,2012,66(8):782-791.[11]H AM B R E C H T R,G I E L E N S,L I N K E A,e ta l.E f f e c t s o f e x e r c i s e t r a i n i n g o n l e f t v e n t r i c u-l a r f u n c t i o n a n d p e r i p h e r a l r e s i s t a n c e i n p a-t i e n t s w i t h c h r o n i c h e a r t f a i l u r e:a r a n d o m i z e dt r i a l[J].J AMA,2000,20(23):3095-3101.[12]G I B B A A,E P S T E I N P N,U C H I D A S,e t a l.E x e r c i s e-i n d u c e d c h a n g e s i n g l u c o s e m e t a b o-l i s m p r o m o t e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c a r d i a c g r o w t h[J].C i r c u l a t i o n,2017,136(22):2144-2157.[13]B O S T RÖM P,M A N N N,WU J,e t a l.C/E B Pβc o n t r o l s e x e r c i s e-i nd u ce d c a r d i a c g r o w t h a n dp r o t e c t s a g a i n s t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c a r d i a c r e m o d e-l i n g.[J].C e l l,2010,143(7):1072-1083.[14]K E M I O J,W I S L O F F U.M e c h a n i s m s o f e x e r-c i s e-i nd u ce d i m p r o v e m e n t s i n t h e c o n t r a c t i l e a p p a r a t u s of t h e m a mm a l i a n m y o c a r d i u m[J].A c t a P h y s i o l o g i c a,2010,199(4):425-439.[15]L E E D C,P A T E R R,L A V I E C J,e t a l.L e i s-u r e-t i m e r u n n i n g r e d u c e s a l l-c a u s e a n d c a r d i o-v a s c u l a r m o r t a l i t y r i s k[J].J A m C o l l C a r d i o l, 2014,64(5):472-481.(收稿日期:2021-05-22修回日期:2021-09-13)㊃582㊃现代医药卫生2022年1月第38卷第2期J M o d M e d H e a l t h,J a n u a r y2022,V o l.38,N o.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期运动对员心脏影响的研究
发表时间:
2019-06-21T15:02:39.063Z 来源:《药物与人》2019年3月 作者: 覃倩
[导读] 心脏作为人体器官中最重要的器官,其相应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运动训练的影响。
成都体育学院 覃倩
摘要:心脏作为人体器官中最重要的器官,其相应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运动训练的影响。专业运动员的长期高强度系统运动训练使
心脏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长期运动将改变运动员心脏形态结构、心电和功能发生适应性重塑
,在这一系列心脏重构的基础上,心脏功能
(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及心肌耗氧)也随之发生改变,此时我们称其为
"运动员心脏",它是运动员高水平竞技能力的保障。运动员
心脏泵血功能显著高于普通人
,具有较强的心功能储备。
关键词:结构运动员;心脏;大强度运动
[
中图分类号]G80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3-ZPC
瑞典医学家汉森首次提出“运动员心脏”这一概念,其通过叩诊证实运动员因长期训练,心脏体积增大,系统性运动训练可引起运动员
心脏重构,心脏的体积增大、室壁增厚、室腔扩大,主要体现在左心室的重构。摩根罗思等发现
,力量型运动员的心脏改变表现为左室壁增
厚与左室重量增加
(向心性肥厚),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在正常范围内;耐力型运动员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左室重量相比于非运动员有所增加,
而左室壁厚度正常
(离心性肥厚)等。运动对心脏的影响已经可以证明。
1
非运动员心脏的解剖结构
心脏是脊椎动物身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人类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
偏左下方,体积约相当于一个拳头大小,重量约
250克。女性的心脏通常要比男性的体积小且重量轻,位于横膈之上,两肺间而偏左。心脏
由心肌构成,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个腔组成,其中左心室内壁是最厚的。左右心房之间和左右心室之间均由间隔隔开,故
互不相通,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房室瓣),这些瓣膜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入心室,而不能倒流。
2
运动性心脏的诱发机制
血液动力学超负荷的发生是引起的细胞及相应细胞结构改变,以及神经内分泌机制调控下结构、功能及代谢方面改变的心脏重塑过程
的原因。中等强度的训练可激活心脏自律细胞和交感神经,增强了细胞的传导性和跨膜转运能力;一次力竭训练可导致自律细胞的兴奋
性、窦房传导以及房室传导的速度下降,而心房肌细胞与心室肌细胞的除极和复极化的时间延长,细胞结构可产生适应性改变。运动可引
起心肌肥大
,心肌MHC含ATPase活性高的α-MHC同型异构体比例增加,心肌收缩性提高,被认为是“生理性心脏重塑”。运动可提高心脏心肌细
胞肌质网受体释放钙离子和钙离子
-ATP酶的摄取钙离子的能力,从而引起心肌功能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心脏生理性肥大、窦性心动过缓[
]
。长期规律的有氧运动能有效降低Ca N/NFAT信号通路的活性,幵同时增加AKAP150 的表达,抑制 Ca N 的活性,改善心脏功能。
3
内外研究形状对比
3.1
国外文献研究
相关研究表明,运动可诱发轻微心肌损伤发生的可能性,但是属于生理学。有规律运动运动对左室形态和功能有影响,有规律运动后
会使左室心肌肥厚。运动的两大类,耐力和力量,决定了对心脏重构的不同影响。即使大多数运动包括力量和耐力的锻炼,决定不同的情
况下心脏适应运动。剧烈运动可能导致心脏重塑,通过增加肌肉质量来补偿血压或体积的增加,心脏变化不只是涉及左心室,而是涉及所
有的心脏室,运动员的心脏是一种生理状态,不需要特殊的治疗。有研究表明,运动的生理适应引起的心脏的电、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在男
女运动员中有所不同。女性似乎比男性更少地受到心房颤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有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有耐力的
老运动员都存在心肌重塑,而无局灶性作为一种生理适应现象。
3.2
国内文献研究
在经历短期训练后,不论是力量组的运动员还是耐力组的运动员,其心脏功能都产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运动员
的每搏输出量。有相关的研究表明长期大强度耐力运动通常会伴随有心脏结构、功能以及生理的诸多变化
.长期大强度耐力运动会造成心脏
腔室容积增大
,心室壁增厚,心室质量增加。有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后心脏肌力增强,循环系统通畅,外周机械效率增高,心肌的泵血功能也
大大增强,有助于运动。关于力竭性运动,心脏血容量及供氧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肌收缩能力下降,心脏每搏输出量减少,引起
心脏缺血、使心肌心钠素表达减少,阻碍心钠素内分泌功能的发挥,引起心肌细胞缺氧,从而对心肌结构、功能、生化产生不同程度的不
良影响。无论是短期训练,还是有氧耐力训练,或是一次竭力运动,对心脏都有不一样的影响,可在激素分泌、心脏的解剖结构上改变调
整,适应运动的发生。
4
总结
运动可引起心脏发生重塑,长期适量强度的运动可引起心脏发生良性的生理性重塑。由于运动所引起的心脏结构改变是生理性的改
变,是正常的,所以不需要治疗。但是需要同病理性的心脏结构改变进行区别把握,例如:高血压等疾病也会造成心脏结构异常。病理性
的心脏结构还有可能在运动过程中引起运动性猝死,因此还需要对运动员的心脏进行间隔性测试,以预防运动带来的不良影响。
[
参考文献]
[1]
王虹,梁华伟.运动员心脏重构及与猝死的关系[J].运动,2018,(5).
[2]
常芸.运动性心律失常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5,(1):59-68.
[3]
廖红娟,孙娟,李吉如,官凌菊,张援.男子赛艇运动员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特征[J].湖北体育科技,2018,(9):785-787.
[4]
付升旗,游言文,汪永锋著.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系统解剖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社
,2017.01.
[5]
李昭波,高云秋,唐朝枢.运动对高血压性肥大心脏心肌肌球蛋白重链基因表达的影响[6].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9,(4).
[7]
马继政,孙飙,牛洁.有氧运动和左室的舒张功能[J].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