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学习目标] 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2.认识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掌握湿地综合治理的措施。

一、湿地的含义

1.湿地的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3.湿地的特点

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4.我国湿地的分布

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

判断

1.有水的地方就是湿地。(×)

2.湿地只存在于湿润、半湿润平原地区。(×)

3.稻田、水库、池塘属于人工湿地。(√)

二、“地球之肾”

1.湿地的价值

2.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

思考

1.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有哪些作用?答案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城市气候;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净化水质等。

三、湿地资源问题

1.原因:人类对于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

2.表现:天然湿地数量不断减少,质量逐渐下降。

3.危害: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明显降低。4.萎缩的洞庭湖

四、保护湿地

1.破坏湿地的后果: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保护湿地的意义: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3.保护措施

(1)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

(2)退耕还林、还草。

(3)防止水污染。

(4)保护野生动植物等。

思考

2.湿地只能保护不能开发吗?

答案湿地的保护与开发是相辅相成的。因为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具有产出功能,应在发挥湿地产出功能的同时又不丧失其环境保护功能。

探究点一湿地的功能

材料2019年2月2日是第二十一个“世界湿地日”,宣传主题是“湿地减少灾害风险”。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由于兼具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特点,湿地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特殊生态类型,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联合国环境署2019年的权威研究数据显示,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湿地的美称包括“资源的宝库”“生命的摇篮”“天然空调机”“天然水库”“地球之肾”“鸟类的乐园”等。

1.如果失去湿地,鸟类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答案如果失去湿地,鸟类将失去生长、栖息和繁衍的场所,促使鸟类迁徙,破坏本地的生态平衡,甚至导致鸟类失去食物而死亡。

2.有人说:“湿地水分的蒸发,可在附近地区形成降雨,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你赞成这种说法吗?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湿地水分的蒸发,能增加湿地附近的空气湿度,可在附近地区形成降水,减小气温日较差,具有调节区域小气候的作用。

3.结合材料探究:湿地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将探究结果填入下表。

答案

3.

湿地的作用和效益

(1)湿地的作用

(2)湿地的三大效益

“三看法”判断湿地

一看水位,湿地水位应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如海洋不属于湿地,但滩涂等属于湿地。

二看水体,湿地水体应为液态水,属水陆之间的过渡带,如青藏高原上的冰川不属于湿地。三看成因,湿地可以人工形成,如三峡水库、长江中下游的稻田。

陕西千阳县境内的千湖湿地,是目前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内陆湿地,今年欲投资3 200多万元,新栽水生植物苗木83万株,栽植芦苇190亩,花叶芦苇50亩,香蒲、菖蒲70亩,使千湖河滩形成千亩芦苇荡。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A.保护生物多样性

B.消除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物

C.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控制污染

2.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因为湿地具有()

A.提供水资源的作用

B.调节气候的作用

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D.净化水体、降解环境污染的作用

答案 1.A 2.D

解析第1题,湿地在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污染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并不能消除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物,

也不能控制污染和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第2题,要从“地球之肾”这一称号的特有功能去考虑,明确其净化水体、降解环境污染的作用。

探究点二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措施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宋代开始,人们就开始对洞庭湖湿地围垦。20世纪50~80年代,人口的迅速增长,诱发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洞庭湖由一个完整的部分被分割成西、东、南三部分。

材料二2019年1月1日《福建省湿地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条例严控占用湿地行为,强调在重要湿地保护范围内禁止开(围)垦、填埋、养殖,擅自采砂、开矿,盲目引进外来物种等非法行为。

1.洞庭湖区为什么会出现围湖造田现象?

答案(洞庭湖区20世纪50~80年代,人口迅速增长,诱发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人口增长快,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围湖造田能增加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故出现围湖造田现象。

2.围湖造田对湖区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答案影响:增加了粮食产量和收入;围湖造田使湖泊湿地面积减少,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洪涝灾害日益严重;航道断航时有发生;湖区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了洪涝灾害,恶化了生态环境,从而不利于社会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3.福建省为什么要施行《福建省湿地保护条例》?

答案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资源遭到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在下降。4.保护湿地资源,除建立法规外,其他具体措施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答案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水污染、保护野生动物、禁止滥捕滥猎。1.洞庭湖萎缩的原因和危害

2.湿地问题产生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