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娱乐过度,弘扬先进文化

防止娱乐过度,弘扬先进文化
防止娱乐过度,弘扬先进文化

内容提要

现如今很多现象让我们深感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正在或已经“泛娱乐化”了。无底线的全民娱乐,让社会陷入一种唯娱乐至上的扭曲价值观中,媒体的随波逐流让三俗文化盛行。过多过滥的婚恋交友类、才艺竞秀类、游戏竞技类、综艺娱乐类、访谈脱口秀、真人秀等纯娱乐节目迷失的是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而作为媒体,首先,坚守“品质、品位与品格”,提高娱乐传播的文化内涵。

今年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统领全局,起了一个表率的作用。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不应该是制造大量“精神麻醉剂”的工厂,不应该用“娱乐鸦片”来麻醉大众。而是有责任有义务为公众构建一个良好的媒介文化氛围。本文旨在从现当下的电视节目类型中发掘其现象,然后再从中找出这种泛娱乐化现象的本质,最后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解决这些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为我们着眼于理解和落实《意见》而提供更好的方向。

关键词娱乐化限娱令传播媒介收视率

目录

前言(引言)

一、过度娱乐化的表现 (1)

(一)在综艺节目方面 (1)

(二)在情感类节目方面 (1)

(三)在法制节目方面 (2)

(四)在新闻节目方面 (2)

二、过度娱乐化的原因 (3)

(一)经济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4)

(二)影视市场秩序浮躁是根本 (5)

(三)媒介的自律性不强 (6)

三、过度娱乐化的控制和措施 (6)

(一)必须完善节目评价标准 (6)

(二)必须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7)

(三)旨在建设主流文化 (8)

结语 (9)

注释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前言(引言)

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①(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从2012年1月1日起,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这其中主要包括婚恋交友类,才艺竞秀类,情感故事类,游戏竞技类,综艺娱乐类,访谈脱口秀等。

谈到娱乐化,尼尔.波兹曼②的名言似乎将要成为一种预言,我们一定要阻止其变成电视发展最终的命运。他说,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座监狱,另一种就是把文化变成一场娱乐至死的舞台。眼下,一部分媒体对于花边新闻的追逐趋势呈现出一种热衷沉迷的状态,竭力制造出种种娱乐的噱头来哗众取宠,靠播发一些离奇古怪的绯闻来吸引大众的眼球,满足部分人的猎奇心理。甚至有电视台原生态播出境外节目。一些道德约束和视觉冲击力超过了大众能接受的底线。

娱乐节目的过量与过度甚至泛滥,只会让观众对电视节目的收视行为和心理预期造成很大程度上的伤害。大众媒体从业人员都应该懂得,媒介即信息,即娱乐,但媒介最重要的却应该是教育功能。甚至有的学者认为任何在电视媒体上播出的节目都可以成为“教育片”。大众媒介能够提供给大众准确真实的信息,解疑释惑,也可以给大众提供娱乐。媒介或多或少都会有娱乐性。所以说观众参与选秀节目也许反映了中国民主进程的一种表现,观众看着也觉得新鲜,参与的热情度高涨,兴奋感增强,对电视娱乐节目的盼望度提高了。也有人指控说,观众每天工作了八个小时后,在疲惫不堪的状态下,需要的仅仅是放松与欢乐。这是一种单纯的娱乐。他们认为限娱令③不应该剥夺人们放松娱乐的权利。但是这里我们

谈的则是娱乐化的过度过量行为。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④认为,上世纪50年代电视及电视节目刚刚问世时,电视人和公众关注的是文化,大家一致追求的是有文化意义的产品并力求于培养公众的文化品位。而从90年代开始,从广告的介入开始,电视台和电视节目开始迎合观众,从开始引进的脱口秀到各种娱乐节目的兴起,满足了不少人的偷窥欲和暴露癖。其实对于这种低级趣味的东西,目前西方主流媒体也并非一味宣扬,他们甚至将传媒娱乐化看作是人类审美生活的一种灾难,标榜为“边缘化”的东西。

一、过度娱乐化的表现

我们从现象看本质,看节目是否过度娱乐化,就要先看这个节目最终的传播效果,是不是主题积极,是不是格调健康,是不是能够让人们振奋精神,是不是能够愉悦人们的身心,还是只能够凭借吸引眼球和提高收视率甚至是盈利的目的来追求这些浅层次的情感宣泄和一时间的快感满足感。

首先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一下,有哪些方面的电视节目存在或者潜在的有过度娱乐化的倾向,在百姓眼中,电视为亿万观众提供的是一种艺术享受,当下,大屏幕却让人眼花缭乱,内容让人惊奇无限。我们必须着眼于现实情况,这样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办法》会有一个典型化的认识。

(一)在综艺节目方面

现如今国际综艺娱乐节目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朝着“真人秀”发展。“真人秀”是集真实,娱乐和竞技于一身的新兴的大众娱乐节目。但是有一些电视台利用人们的猎奇心理,用低俗,哗众取众,装腔作势,捧名人臭脚等不择手段的方式来展现和演绎。这种现象时而出现。特别是在一些婚恋和选秀节目中,反传统而宣扬拜金主义,唯利是图,把婚姻和感情当儿戏、当商品来交换和贩卖的情况常常发生。这样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就被严重误导了。

(二)在情感类节目方面

情感类节目是近年来兴起的贴近人们内心世界的节目,这似乎成了一道特别的景观,但有些媒体不惜夸大事实,弄虚作假甚至欺骗愚弄观众,把观众当傻子,愚弄了观众的智商。比如,前不久国家广电总局处罚了河北省某个电视台,将其影视频道停播了30天,是因为这个频道的一档情感类故事栏目《情感密码》其中

1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基本内涵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基本内涵: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健康向上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文明。 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方针。 二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是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四是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升华夏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五是要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没有创新就不会有发展。 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代表中国共产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强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同时更鲜明地指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就是说,发展不仅仅是为了GDP数位的攀升,不仅仅是为了综合国力的增强,更是为了“民生”福祉。发展的高速度,不能以牺牲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为代价。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为了造福人民大众。可见,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其实质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从本质上讲是以人为目的的,是以人类的彻底解放为目标的。马克思主义把促进每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所谓以为人本,说到底就是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在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普遍把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尺度、一种原则、一种要求,作为维护人的利益的一种需要、一种追求、一种目的。这种理念思想内涵深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以人为本具有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所谓认识论,是指关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的学说。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就是历史的剧作者和剧中人。”换言之,世界是人的世界,社会是人的社会。我们认识社会,要从人出发来观察;我们认识实践,要从人出发来研究。忽视了这一点,就会舍本求末,难以形成正确的认识。所谓方法论,是指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的一切发展,离开人就无从谈起;社会的一切进步,离开人都无法实现。我们办任何事情,都要首先考虑人的因素,想方设法发挥人的能动性,挖掘人的创造力,调动人的积极性。以人为本既回答了为了谁的问题,又回答了依靠谁的问题。为了谁的问题,是关乎执政党立党之本的问题;依靠谁的问题,是关乎执政党力量之源的问题。审视天下大势,纵观古往今来,没有哪一个政党的命运不是由人民来主宰的,没有哪一个民族的伟业不是由人民来推动的。我们党历来重视人、关心人,把人民作为自己的皇天后土,把人民作为自己的衣食父母。我们党的历史证明,什么时候重视人、关心人,前进的道路上就有强大的力量;什么时候忽视人的思想、忽视人的利益和需要,党的事业就要遭受挫折。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是执政规律中最根本的规律。 以人为本既回答了价值观的问题,又回答了政绩观的问题。以人为本关注的正是人的价值,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现实的、适时的需要作为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就要让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生活过得更加殷实;就要深切关注人的发展状况和人的价值,把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与人的发展的合理性统一起来,坚持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整体推进中向更高层次的社会主义文明迈进。所谓政绩观,就是对政绩所持的态度,包括为谁创政绩、怎样创政绩、如何评价政绩等等。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政绩观,就是要在尊重人的利益和权力的前提下,创造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政绩,创造“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绩。

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教案

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教案 一、@综合探究设计的意图 .@探究活动目的 @本单元的综合探究旨在帮助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理解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品质,懂得在当代中国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先进文化。 2.@践行体验重点 @通过深人我国社会生活,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甄别哪些是先进文化,哪些是落后文化、腐朽文化? @结合当今时代特点,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表现。 @结合我国实际,领会“三个面向”是如何体现先进文化与时俱进的品质的? @结合我国实际,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 二、@探究活动建议 .@探究指导 @探究过程建议。 @本单元综合探究可分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社会调查或资料收集 @可按4~人分成小组,深入社会生活,考察文化现象,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收集不同性质文化及其表现的有关材料。对调查的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整理成文字汇报材料。

@利用报刊、图书、网络查阅相关资料。 @第二步:全班性交流。 @第三步:对交流的内容进行再次整理,以专栏、墙报、专题讲座等不同形式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 @背景资料处理建议。 〇背景资料解析。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旗帜。为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教材从六个角度给予了提示。 @在“‘三个面向’的呼唤”部分,指出“三个面向”体现了先进文化与时俱进的品质,并从三个方面、九个不同的角度给予提示。 @在“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号角”部分,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〇思考题提示。 @问题l:为什么说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要点提示。 @第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代表先进的经济、政治力量,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旗帜。 @第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2011-11-07 08:16:44来源: 光明网(北京)有0人参与手机看新闻转发到微博(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这个论断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了两者的辩证关系,集中突出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范畴,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精髓是体现事物本质的、最重要的精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它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南。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题内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当代中国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 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动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已熔铸于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和民族气质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 第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道德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倡导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国民判断行为好坏、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行为准则。它既有先进性导向,又有广泛性要求,是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和规范,有利于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道德风尚和先进文化。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的精神旗帜,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是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的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和基本道德规范等方面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向、性质、目的、任务、内容、动力、要求和标准,从而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稿)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学习高中新课标“文化生活”札记之十四 湖北张爱群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江泽民不仅运用毛泽东提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的概念,赋予时代新意,科学地揭示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而且运用邓小平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概念,注入新的内涵,将其从对教育发展方向的概括提升为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表达,反复强调,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要面向现代化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要面向现代化的命题指明了努力实现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任务。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既有赋予中华民族无限生机与活力的精华,也有羁绊着中华民族前进步伐的糟粕。传统来自于过去,但是传统绝对不等于过去。传统就是现实,就存在于现实之中,并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影响着我们新的创造和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要面向现代化,客观地包含着努力实现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任务。“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也必须符合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本身也应现代化。”①(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72页。)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强调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其重要的内涵就在于强调中国文化要具有现代化的性质和现代化的形态。 第一,现代化的中国文化是反映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现代化的文化。江泽民反复强调要构筑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就是根据现代化的要求提出的思想道德体系现代化的任务。第二,现代化的中国文化是体现现代科学文化发展特点和规律的文化。如谈到科学技术这一重要的文化内容时,江泽民就指出:“世纪之交,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一趋势的主要特点,一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革命来势迅猛,高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二是经济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国际间科技、经济的交流合作不断扩大,产业技术升级加快,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科技、经济越来越趋于全球化;三是科技革命创造了新的技术经济体系,产生了新的生产管理和组织形式,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茂;四是各国更加重视科技人才,教育的基础作用愈益突出。面对这样的形势,各国特别是大国都在抓紧制定面向对世纪的发展战略,抢占科技和产业的制高点。”②(江泽民:《论科学技术》,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00-101页。)在这里,江泽民精辟地概括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也正是基于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与特点的把握,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并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和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工程。这一战略和工程,所要发展的,正是立足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前沿的、体现现代科学文化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现代化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知识整合(最新版)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一、当代我国文化生活得现状 (一)原因:1、根本原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2、直接原因:现代科学技术得发展,大众传媒得影响。 (二)表现: 1、色彩斑斓: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市场活跃; 2、喜忧并存:(文化市场对文化生活得影响) ①喜得表现及原因:见课本P87; ②忧得表现及原因:见课本P87(还有其她原因:政府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当前人们思想空虚、健康向上文化作品得缺乏…、、) 3、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得特点。 4、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含义、危害、态度以及存在得原因。见课本P9092 5、价值取向多元,各种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 6、在急剧变化得社会生活中,人们常面临着思想道德得多种选择。 二、面对当前文化生活得现状,应该采取得措施(文化选择): 1、国家(1)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2)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得大众文化 ①、我们所倡导大众文化含义:面向广大人民(特点就是贴近大众),反映人民得利益与呼声(内容健康),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形式活泼)得社会主义文化(性质)。 ◆大众文化不一定就是先进文化(大众,科学得、先进得) ◆人民大众需要不等于人民大众真正需要(大众,科学得、先进得) ②、原因:人们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得特点,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得精神生活需求,丰富文化生活。 ③、怎么办?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得文化产品;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得原则;坚持以科学得理论武装人,以正确得舆论引导人,以高尚得精神塑造人,以优秀得作品鼓舞人;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3)奏响主旋律,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有力得导向与示范作用。(P93) ①、主旋律就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②、原因:各种思想文化、价值取向呈现出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③、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得理论武装人,以正确得舆论引导人,以高尚得精神塑造人,以优秀得作品鼓舞人,无论思想还就是内容还就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得导向与示范作用。 ④、地位:在人民大众得文化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4)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5)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其她: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法制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树立高度得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等) 2、企业(1)诚信经营,不断提高自身得职业道德素质。 (2)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统一,增强社会责任感。 (3)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得文化产品。 3、个人(1)提高辨别得眼力,增强抵御得能力,拒绝污染。 (2)不断提高自身得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素质。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党的十六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路。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建设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党的十七大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要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其引导性和主导性作用,使中华文化更加具有吸引力、感召力,更加多姿多彩。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部署“文化兴国”战略 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将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按照公开议程,此次会议将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问题。 一、关于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的基本考虑 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重点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并作出决定,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 第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二五”时期奋斗目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需要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 第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需要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 第四,切实解决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 总之,中央政治局认为,深入研究我国文化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关于《决定》总体框架和布局 在确定总体框架和布局时,我们注意把握以下3个方面。 第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外延非常宽泛,可以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也可以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 第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抓紧推进当前紧迫的工作,又要对长期战略目标作出谋划。 第三,文化改革发展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问题,既要注重从理论上阐明文化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内容摘要]:在世纪之交的今天,高校人文素质教育面临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乃当务之急。本文围绕这一主题,分析了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紧迫性,探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加强大学生先进文化教育,提高人文素质的几个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人文素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和思想观念的变化,社会文化领域出现了价值取向的复杂化和多元化。在多元价值并存的社会环境下,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大学生科学地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不断提升综合修养与人文素质,是重大而紧迫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一、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紧迫性 (一)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乃当务之急 文化主题的多元化造成了对峙文化的存在。当今世界文化、经济和政治的交融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国际政治的战略态势,各种不同的文化随着经济、政治活动而渗透到世界各地,并影响着当地的本土文化。比如美国随着好莱坞、迪斯尼、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等风靡全球,不仅为它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而且作为美国文化的符号,到处消解着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成为推行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软武器。我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遭受着不动声色而颇具杀伤力的冲击。当代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富有生气和活力的社会群体,在价值观的多元格局中,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仍居于主导地位。但由于他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处在国内外复杂环境里,在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冲突与碰撞中,他们的思想容易发生变化,心理容易出现矛盾,往往陷入苦恼和困惑之中。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最根本的是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核心部分。它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基本内容。 (二)受到腐朽文化的冲击,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乃当务之急 当前,我国处在改革攻坚阶段,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日益活跃。从社会主义文化本身来看,由于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这给发展先进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文化,主要指封建等级、特权思想,专制、宗法、行帮观念和男尊女卑观念,“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伦理,以及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的遗风。传统文化中的官本位文化,把官僚作为整个社会的核心阶层,这些必然会导致推崇“人治”,忽略法治,排斥民主,这会影响我们对体制制度的根本改革。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集中表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在一

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主题:人类历史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任命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升华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党的十六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路。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正文: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励的复杂局面,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怎样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谐文化,这是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先进文化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它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是否拥有先进文化,是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决定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能力和兴衰。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极端重要性。 其次,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引起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展开了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但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吸取世界其它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关于文化建设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的深刻揭示,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了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 再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

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

综合能力训练 一、选择 1. 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色情、淫 秽、暴力书刊,毒害少年,这表明文化市场的 A.盲目性 B 超前性 C. 时代性 D.群众性 2. 有些媒体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这表明 A.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始终是健康的 B.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大众传媒快捷化 C.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D.传媒的商业性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若干建议》指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想承接的原则。回答3-6 题。 3.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与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这说明 A.道德有利于社会进步 B.道德决定市场经济的性质和方向 C.道德建设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D.市场经济滋生个人主义、拜金主义 4.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这表明 A.法制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B.思想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的着眼点不同 C.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缺陷与法制建设并无关系 D.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无法从思想道德建设中找到原因

5.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这意味着青少年思想 道德建设必须 A.即体现优良传统,又反映时代特特点 B.完全继承古代文化 C.照搬世界各国思想道德建设的传统 D.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6. 从2020年开始,每年9月确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弘扬和培 育民族精神,有利于 ①使人们树立起崇高理想和信念,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②激发主人翁的创造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④推动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全面进步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传统相承接的社会思想道德体系,是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回答7-9题。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展,越需要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内容。这是因为 ①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是衡量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唯一标准 ②加快文化建设,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③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利用市场经济的弱点,严重腐蚀人们的灵魂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了许多富有时代气息的思想道德观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体系应该与社会法律规范相适应,这就要求 ①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结合起来 ②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弘扬先进文化 建设文化强国

弘扬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国 【热点点击】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追求自强的必然选择,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必然选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201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优秀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要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努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守诚信、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中央财政加大对文化惠民工程的支持,各地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显著增加。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服务面逐步拓展。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取得重要进展。大力加强群众体育设施建设,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 【考点聚焦】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远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4、文化的力量,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 5、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7、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宣传、弘扬中华文化。对待外来文化:要善于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8、我们青少年要树立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自觉学习和吸收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培养自己的文化创新能力;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善于辨别各种落后文化和腐配文化并自觉地加以抵制;等等。 【跟踪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理想,弘扬以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A.爱国主义改革创新 B.改革创新爱国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始终不渝地面向广大人民群众。这是由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决定的,也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要求。文化建设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的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充分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满足人民不同层次的、多方面的、丰富的、健康的精神需要,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我们的文化必须充分表现我们人民的优秀品质,赞美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胜利。我们的文学家、艺术家应当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着力塑造社会主义的新人,要塑造社会主义建设的创业者,表现他们那种有革命理想和科学态度、有高尚情操和创造能力、有宽阔眼界和求实精神的崭新面貌。我们的文学家和艺术家要深入生活,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中吸取思想营养,使其创作获得真正的艺术生命。 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不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双百”方针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要努力创造一种勇于探讨和创新的气氛,增进不同学术和艺术观点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借鉴。“双百”方针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正确方针。科学的进步、理论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和艺术的创新,都必须长期坚持“双百”方针。要把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既反映时代精神,又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第三,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利用、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继承和发扬我国各民族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成果。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发扬民族文化,不仅是指古代文化,而且重点是发扬近代以来,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发扬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在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使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无论是其内容还是形式,既要体现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又要充满着鲜活的时代气息,并以民族的形式、科学的内容和大众的方向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力量。只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能创造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同样也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坚持洋为中用,博采众长,积极吸收、借鉴和利用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把它熔铸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同时,还

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发展文化的中心环节,主要知识包括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知识文化修养的含义;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特别需要掌握的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性;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要求;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要求。常见考点如下: 1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小编为大家整理整理了高中语数外、政史地、物化生九科知识点,各科知识点都包含了知识专题、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等内容。更多2016年高考各科复习知识点请查看>>,高考知识点频道有你想要的珍贵复习资料。欢迎访问,高考生的专属网站。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内容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族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2)“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特征。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3)“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专题试题参考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5 DABDA 6-10 ADBCA 二、多项选择题: 1 AE 2 BCD 3 ABCDE 4 ABCDE 5 BCD 6 ABD 7 ABDE 8 ABCDE 9 ABCDE 10 ABCDE 三、辨析题: 1.“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1)这句古汉语的意思是:只要米仓充实,衣食丰足,人们物质生活好了,就会讲究礼节,知道荣辱,重视精神道德。 (2)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它说明精神文明是以物质文明为基础的。但是,有了一定的物质文明并不意味着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精神文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这就是说,无论从社会或者是从个人来说,物质生活好了,如果不抓精神生活、社会风气,它不会自然而然就好起来的。 (3)当前在改革开放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条件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同时也要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2.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产生了消极影响。 本命题错误。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有利于提高广大群众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同时,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会反映到精神生活中来,给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因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共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关系,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是多元文化,与此相适应,其指导思想也是多元的。 本命题错误。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但在这种多元文化中,必须保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而决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这个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这种多元文化的主心骨。有了这个主心骨,就能保证我国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我国文化始终沿着进步的方向前进。 (3)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巩固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真正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4.培育有文化的公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本命题不全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十课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案

第十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面积修改) 考点一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认识——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2)作用: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培育文明风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考点二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1.理清——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1)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 (3)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4)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10.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为什么)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1)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政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2、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怎么办)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 10.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一、为什么? 1)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2)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有前途,民族有希望。

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综合探究4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全国通用版)必修3

综合探究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即时检测 1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宣传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推动力量。要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坚定自觉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严肃认真地考虑社会效果,不断提升新闻舆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关键在于( )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②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③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④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故①③符合题意,答案选B项。 2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把人民群众的丰富实践作为新闻工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把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简称“三

贴近”)原则与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简称“走转改”)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经常化、机制化的途径和办法,充分反映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反映社会生活的崭新变化,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进一步拉近新闻报道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增强新闻报道的实际效果,使新闻宣传工作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人民服务。对新闻工作者的这一要求的理论基础是( )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③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④人民群众是文化艺术作品的直接创造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④观点错误,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强调的是文化创造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并不是说人民群众是文化艺术作品的直接创造者。从文化创造实际看,大多数文艺作品出自文艺工作者。故含④的选项应排除,答案选A项。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是( ) ①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②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