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

【摘要】本论文旨在阐述“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具体可分为:①全面理解大纲教学目的中各要素间的关系;②系统把握、使用教材;③认真搞好劳动实践;④广泛开展课外活动;⑤完善劳动课考核办法;

⑥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习惯;劳动习惯;培养

众所周知,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它对于人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养成良好习惯,直到终身由之的程度,是一条规律。”(《叶圣陶序跋集》第307页)小学是学校教育的起始阶段,对于人生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从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可以使人受益终生。如果形成了不良习惯,要想改过来则谈何容易,会让人一辈子吃亏。特别是现在的小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特殊的身份使得这些“小太阳”、“小公主”倍受宠爱,简直爬上了“贵族”地位。

一、全面理解大纲教学目的中各要素间的关系

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规定必须达到的教学目的包括多项,其中良好的劳动习惯与劳动知识和技能、正确的劳动观念、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之间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学生一旦初步学会了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逐步具备了劳动观念、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就会更有利于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而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就必然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二、系统把握、使用教材

循序渐进既是学习的一般规律,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必由之路。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经过一个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的渐进过程。我们中原油田所用的小学劳动课本是由河南省教委教研室依据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编写的。课本把大纲规定的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简单的生产劳动等内容有计划地分别编进了各册课本中,把课本中的同类内容按照年级由低到高的顺序综合排列,就分别构成了上述四项内容的教育和实践的序列。按此教材教学是有利于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培养的。教师在使用小学劳动教材时,要注意瞻前顾后,系统地整体地驾驭教材,发挥教材所具有的训练序列优势,使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培养具有连续性、渐近性。

三、认真搞好劳动实践

劳动实践是形成良好劳动习惯的基础和前提,良好的劳动习惯只能成之于长期的经常不断的劳动实践的磨练和积淀,仅凭纸上谈兵的说教是无济于事的。小学劳动课教学

大纲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指出:“在劳动课教学中,劳动实践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基础,劳动课要以劳动实践为主,寓思想教育于劳动实践之中……”

因此,我们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必须重视搞好劳动实践。小学劳动课教师在劳动课教学中,要注意讲明每次劳动实践的目的和意义,以增强小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兴趣和自觉性。必须坚决杜绝像进行语文教学那样只让学生读课文、背课文的现象,切实组织指导小学生搞好劳动实践。

四、广泛开展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小学劳动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将更加有利于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指出,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要在课外组织劳动项目兴趣小组,如编织、刺绣、烹饪、种植、饲养、小木工、缝纫、科技制作和科学小实验等。”应注意“加强与社会和学生家长的联系。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工厂、商店、农村参观,开阔学生的视野。

五、完善劳动课考核办法

劳动课考核是把握劳动课教学质量,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提供客观依据的重要手段,对教学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指

出:“劳动课要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学生的劳动态度、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情况,以及劳动成果的质量等方面。劳动表现应写进操作评语,劳动课成绩应记入学生成绩册。”这些办法对考核学生学会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诸内容应该说是可行的,但是,却难以把握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情况。

这样,劳动课教师就可以大致了解小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的情况。当前有些小学生在学校劳动表现很积极,如扫地、拖地等不怕脏、不怕累,虽然是同样的活而在家里却视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事,自己绝对不肯干。

因此,让家庭甚至社会参与一定的劳动课内容考核是非常必要的。

六、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

一是要树立小学生中具有良好劳动习惯的典型,宣传他们的事迹,热情地予以表彰,让榜样带动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是教师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实际上是一种无声的影响,其力量比有声的说教不知要大多少倍。因此,就要求教师自身首先要有良好的劳动习惯,以收到让学生耳濡目染,近朱者赤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劳技课程标准》(实验稿).

[2]李晓东.小学生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