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品种试验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作物品种试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农作物品种试验是品种审定、推广和结构调整的最主要依据。
为了提高品种试验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准确性,使试验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农业部《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和《广东省农业厅农作物品种审定与登记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农作物品种试验,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品种试验包括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区域试验对品种丰产性、适应性、抗病性、抗逆性、光温敏感性和品质等农艺性状进行鉴定。
每一个品种的区域试验不少于两个生产周期。
生产试验在接近大田生产的条件下,对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病性、抗逆性等进一步验证,同时总结栽培技术要点。
每一个品种的生产试验时间为一个生产周期。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四条省级品种试验由省种子管理机构组织。
省种子管理机构根据需要,可指定相关科研、教学、推广或管理等单位具体主持经省种子管理机构指定的农作物品种试验工作。
第五条品种试验由有区域代表性、具备试验条件、技术力量较强的单位承担。
品种试验承担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严格按本办法规定进行试验,并采取措施改善试验条件,提高试验质量;
(二)指定具有农学或相近专业的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以上文化水平的技术人员专职负责试验工作,并保持试验人员相对稳定;
(三)对参试品种作出公正、准确、科学的评价,按时完成试验总结报告,并对试验结果的真实性负责。
第六条市、县种子管理机构应当协助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省级品种试验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章试验设置
第七条品种试验点应根据农业生态条件、生产条件、耕作制度等因素设置。
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试验点根据不同作物设定。
试验点应当保持相对稳定。
第八条试验田应当选择地势平坦,地力中上、均匀,前茬作物一致,排灌方便,无畜禽干扰,交通便利的田块。
第九条区域试验田间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
小区长方形,长边与肥力变化最大的方向平行,统一小区面积和种植规格。
同组试验须安排在同一田块进行,具体按附录1执行。
生产试验采用大区随机排列。
大区面积为0.5亩,不设重复。
同组试验原则上安排在同一田块进行,如品种太多,可安排在相邻且地力相当的两块以上田种植,但每块田均需设置对照品种。
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试验田四周均应设4行以上的保护行。
保护行品种采用同品种延伸。
第十条抗病性、抗逆性、光温敏感性鉴定和品质检测单位由省种子管理机构指定,并统一提供测试所需样品。
第四章参试品种
第十一条参加试验的同类型作物品种按生育期分组,每组设一个对照品种。
对照品种由省品审委确定并保持相对稳定。
对照品种种子由省种子管理机构指定单位提供。
第十二条区域试验每组为5~12个品种(含对照品种)。
各试验点不得自行增、减试验品种。
经第一个生产周期区域试验,表现优良的品种安排第二个生产周期复试,同时进行生产试验。
第十三条申请品种试验的条件和提交材料,分别按《广东省农业厅农作物品种审定与登记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执行。
申请品种试验截止时间,早造(春季)为上年10月30日,晚造(秋季)为当年4月30日。
第十四条受理试验的品种,其申请者应当无偿提供试验用种子。
提供试验用种子应无包衣、无检疫性病虫害,达到国家原种或一级良种标准。
包装袋有明显的内、外标签。
外标签及邮件包裹单上注明品种名称,内标签注明申请单位、作物种类、试验组别、种子净度、纯度、发芽率、水分等内容。
凡种子质量未达到规定标准,或数量不足,或未及时供种者,视为自动放弃试验。
第五章试验操作及田间管理
第十五条品种试验承担单位应当认真做好播种前各项准备,详细掌握试验目的和要求,绘制田间种植图。
收到试验种子后及时核对品种名称、种子数量等,并进行种子发芽试验,发现问
题及时与供种单位联系,同时报告试验主持单位和省种子管理机构。
第十六条试验地的田间操作质量应当均匀一致。
同一重复的同项工作应当在一天内完成。
第十七条品种试验田间操作由专人负责。
区域试验田间操作要求如下:
(一)整地的时间、深浅和匀细度力求一致。
(二)种子在浸种催芽前应进行消毒处理。
播种密度均匀,深浅一致。
播种后要复查,发现错误及时改正并注明。
(三)移植密度均匀、一致,移植后应及早进行查苗、补苗。
(四)肥水管理标准一致;施肥水平中等偏上,分区定量,用量准确,施用均匀。
(五)及时中耕、除草、整枝,不得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六)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防虫不防病;防止鼠、鸟、禽、畜等危害;试验中遇到自然灾害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七)适时收获,保证收获质量。
(八)干产量测定要将收获物充分晾晒,达到规定含水量,切忌曝晒。
生产试验施肥水平中等偏上,其它操作按当地生产水平进行。
第十八条试验的调查和记载应由专人负责,调查记载标准按附录2执行。
同一重复、同一项目的同次记载应一天内完成。
记载资料作为品种档案应当妥善保存。
区域试验产量进行生物统计分析。
第六章试验总结
第十九条品种试验承担单位应当于作物收获后2个月内将本生产周期的试验总结报告及相关记载表一式三份,加盖公章后分别报送省种子管理机构、试验主持单位和所在地级以上市种子管理机构,同时报送电子文本。
品种试验总结报告包括参试品种、试验方法、栽培方式、管理措施、产量、熟期、抗病性、抗逆性、品质、品种评述等内容,以及土壤、前茬、特殊天气等情况。
品种评述必须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品种种性,并重点说明其优缺点。
生产试验还应当总结品种栽培技术要点。
第二十条品种试验主持单位应当在作物收获后3个月内完成试验材料的整理、汇总和总结工作,提出品种处理意见,报省种子管理机构。
省种子管理机构审查后及时通知申请者。
第二十一条因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影响试验正常进行的,品种试验承担单位应当在事后2天内报告省种子管理机构和试验主持单位,并在15天内提交书面报告。
第二十二条因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造成试验误差过大或缺2个以上小区数据的,该试验组别的试验数据不列入汇总。
第七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省品审委每三年组织一次品种试验工作总结,表彰品种试验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第二十四条试验承担单位弄虚作假的,按照农业部《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五条从事品种试验工作的人员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按照农业部《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第三十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六条品种试验申请者弄虚作假或者干预品种试验、影响试验公正性的,其新品种两年内不得参加省区试,并通报批评。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下列品种试验可以缩短试验周期、减少试验点数和重复次数,但试验点数不少于5个点:
(一)省未统一组织试验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特殊用途品种、特殊类型品种的多点比较试验。
(二)原申请者对其审定通过品种进行个别性状改良的品种的验证试验。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由省品审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录1
(规范性附录)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田间设计表
附录2
(规范性附录)
农作物品种试验调查记载标准
一、水稻 (9)
二、普通玉米 (14)
三、甜、糯玉米 (18)
四、花生 (21)
五、甘薯 (24)
六、甘蔗 (28)
七、苦瓜 (30)
八、黄瓜 (32)
九、丝瓜 (34)
十、节瓜 (36)
十一、番茄 (38)
十二、茄子 (40)
十三、辣椒 (42)
十四、豇豆 (44)
一、水稻
(一)生育期
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月/日,下同)。
2、移植期:实际移植日期,并注明秧苗期(天),行株距,每科苗数,亩基本苗(回青后调查)。
3、始穗期、齐穗期:分别指有10%和80%的稻穗顶露出剑叶叶鞘时的日期。
4、成熟期:早造常规稻90%以上,杂交稻85%以上实粒黄熟的日期;晚造常规稻95%以上,杂交稻90%以上实粒黄熟的日期。
要求成熟期收割。
5、全生育期:指播种到成熟的天数。
(二)形态特征
1、叶片形态和颜色:分蘖盛期观察(作原始记录,不上报)。
(1)叶色:分浓、中、淡三级。
(2)叶姿:根据叶片生长情况分直、中、弯三级。
(3)剑叶长度:分长、中、短三级。
大于35厘米为长;25~35厘米为中;小于25厘米为短。
(4)剑叶宽度:分宽、中、窄三级。
早造2厘米以上,晚造1.5厘米以上为宽;早造1.5-2厘米,晚造1.2-1.5厘米为中;早造1.5厘米以下,晚造1.2厘米下为窄。
(5)剑叶角度:剑叶基部与穗颈基部形成的角度,分大、中、小三级。
大于45度为大;小于30度为小;介于两者之间为中。
2、科高:乳熟期调查,随机取样10科,测量自土面至最高穗尖(不连芒) 的高度,分三级。
110厘米以上为高秆;90~110厘米为中秆;90厘米以下矮秆。
3、茎集散:分蘖盛期目测,分集、中、散三级。
斜出15度以下为集;45度以上为散;介于两者之间为中。
4、穗长:同一重复内取样,每品种5科,测量每穗穗颈节至穗顶(不连芒)的长度,取平均数。
5、抽穗整齐度:始穗至齐穗时间,常规稻不超过5天为整齐,杂交稻不超过7天为整齐。
6、熟色:根据水稻成熟期的茎叶转色情况、剑叶枯萎程度及谷粒色泽,分好、中、差三级。
7、谷色:指谷粒完熟时的颖壳的颜色。
(三)生物学特性
1、最高苗数:包括主茎在内的每亩最高总苗数。
在分蘖高峰前后调查,区试每小区连续调查10科生长正常植株,两次重复。
生产试验每品种5点取样,每点5科,共调查25科。
调查结果折算成每亩最高总苗数。
2、有效穗数:凡抽穗后结实10粒以上的称有效穗(螟害白穗及穗颈瘟病株应作为有效穗),收割前调查。
区试每小区固定调查10科,两次重复;生产试验每品种调查20科。
调查结果折算成亩有效穗数。
3、成穗率:成穗率(%)=(每亩有效穗数/每亩最高总苗数)×100
4、每穗粒数:同一重复内取样,每品种5科,调查每穗总粒数、结实粒数(充实程度1/3以上的谷粒,含落粒)。
5、结实率:结实率(%)= (结实粒数/总粒数)×100
6、落粒性:手轻搓稻穗,分三级。
不落粒或少落粒为难;部分落粒为中;落粒较多或田间落粒为易。
(作原始记录,不上报)
7、千粒重:去除空、秕谷,晒至含水率低于13.5%,随机数谷粒1000粒,三次重复,分别称重,取其相近两次的平均数,以克表示。
8、着粒密度:(作原始记录,不上报)。
着粒密度=(平均每穗粒数/平均穗长(厘米))×100
9、实际产量:小区晒干风净后的实际产量,折算亩产,以公斤表示。
10、日产量:实际产量除以全生育期。
(四)抗逆性
1、耐寒性:早造苗期在寒潮过后,观察植株叶色变化,叶片凋萎程度,烂秧、死秧情况,分三级。
生长正常,苗色不变为强;苗呈黄至白色为中;苗呈褐色至死亡为弱。
晚造孕穗期至抽穗扬花期遇低温冷害后,调查结实率降低和减产程度,按结实率降低幅度,将品种耐寒性分为1~5级:1级为强,结实率降低5个百分点以内;2级为中强,结实率降低5~10个百分点;3级为中,结实率降低10~20个百分点;4级为中弱,结实率降低20~30个百分点;5级为弱,结实率降低30个百分点以上。
2、抗倒性:记载倒伏原因,倒伏时间(注明发育阶段),倒伏面积(目测倒伏面积占试验区面积百分率)。
倒伏程度分三级:茎秆直立或基本直立(倾斜度不超过15度者)为直;茎秆倾斜度大于15度但小于45度为斜;茎秆倾斜度大于45度为倒。
3、田间抗病性:分别在苗期,本田苗峰期,乳熟期调查白叶枯病、纹枯病、叶瘟、穗颈瘟等病害。
病情分级标准见表1-1,抗性评价标准见表1-2:
(五)指定的测试机构测定项目:稻米品质分析定级,稻瘟病、白叶枯病等主要病害抗性鉴定,晚造品种耐寒性鉴定等。
表1-1、水稻主要病害田间病情分级标准
表1-2、水稻主要病害田间抗性评价标准
二、普通玉米
(一)生育期
1、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月/日,下同)。
2、出苗期:全区有50%的幼芽出土达2厘米高时的日期。
3、苗势:幼苗健壮程度,分强、中、弱三级。
4、抽雄期:小区50%以上的植株雄穗顶端露出顶叶的日期。
5、散粉期:小区50%以上的雄穗主轴散粉的日期。
6、抽丝期:小区50%以上的雌穗己抽出花丝的日期。
7、成熟期:90%以上籽粒出现成熟黑层的日期。
8、全生育期:从出苗到成熟日的总天数。
(二)植株性状
1、芽鞘色:展开2叶前,目测幼苗第一叶鞘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等色。
2、株形: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3、株高:乳熟期连续取小区内生育正常的10株,测量由地表到雄穗顶端的长度,取平均值,以厘米表示。
4、穗位:植株从地表到果穗柄着生节的高度,调查上述10株,取平均值,以厘米表示。
5、保绿度:目测成熟后茎叶呈绿色的百分率。
6、空秆率:果穗结实20粒以下的秆为空秆,以%表示。
7、双穗株率:成熟期调查有双穗(第二穗结实20粒以上)的株数,以%表示。
(三)果穗性状
1、穗长:连续取10个正常穗,测定从穗基部到顶端的长度,取平均值,以厘米表示。
2、穗粗:将上述10个果穗头尾相间排成一行,测果穗直径,取平均值,以厘米表示。
3、秃顶:上述10个果穗,测其秃尖长度,取其平均值,以厘米表示。
4、穗行数:上述10个果穗中部的籽粒行数,取其平均值。
5、粒型:分硬粒型、半硬粒型、半马齿型、马齿型四种。
6、粒色:分黄、白、红、黄白。
7、穗粒重:上述10个果穗脱粒,求其平均数,以克表示。
8、千粒重:随机取1000粒籽粒称重,重复取样3次,取相近两个数的平均数,以克表示。
9、出籽率:上述10个果穗的干籽粒重/干果穗重×100%,以%表示。
10、产量:全小区果穗脱粒晒干称其重量,记载小区产量的同时,折算成亩产量,以公斤表示。
每小区缺株数超过10%的,本小区作报废处理。
(四)抗逆性
1、倒伏率(根倒):倒伏倾斜度大于45度者为倒伏指标,以%表示。
2、倒折率(茎折):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蜡熟期调查。
3、田间抗病性:主要调查大、小斑病,茎腐病,矮花叶病,纹枯病。
病情分级标准见表2-1,抗性评价标准见表2-2。
(五)指定的测试机构测定项目:品质分析(淀粉、脂肪、蛋白质、赖氨酸等物质含量),大、小斑病、纹枯病及其它主要病害抗性鉴定等。
附表2-1 玉米主要病害田间病情分级标准
附表2-2 玉米主要病害田间抗性评价标准
三、甜、糯玉米
(一)生育期
1、播种期:指播种的日期(月/日,下同)。
2、出苗期:全区有50%的幼芽出土达2厘米高时的日期。
3、苗势:幼苗健壮程度,分强、中、弱三级。
4、抽雄期:全区50%植株的雄穗顶端露出顶叶的日期。
5、散粉期:全区有50%植株雄穗主枝开始散粉的日期。
6、吐丝期:全区有50%的植株雌穗花丝抽出苞叶3厘米的日期。
7、鲜果穗采收适期:甜玉米在吐丝后18~21天,糯玉米吐丝后20~23天采收并记载。
8、全生育期:从出苗到鲜果穗采收适期的总天数。
(二)植株性状
1、芽鞘色:展开2叶前,目测幼苗第一叶鞘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等色。
2、株高:在乳熟期选有代表性的植株10株,从地面量至雄穗顶端的高度,取平均值,以厘米表示。
3、株形:抽雄后目测,分紧凑、半紧凑、平展型记载。
4、植株整齐度:与目测株型同时进行,观察植株形态、高矮、粗细和穗位高度是否一致。
分好、中、差记载。
5、穗位高:与测株高同时进行,从地面量至第一果穗着生节的高度,取平均值,以厘米表示。
6、茎粗:与量株高、穗位高同时进行,量植株中段茎秆直径,取平均值,以厘米表示。
7、双穗株率:采收期调查植株结有双穗(第二穗为成品穗)的株数占全小区植株数的百分率,以%表示。
8、空秆率:采收期调查不结果穗,或有果穗但结籽粒20粒以下的株数占全小区植株数的百分率,以%表示。
(三)果穗性状(连续取样10穗测量)
1、穗长:量穗基部至穗顶端长度,取平均植,以厘米表示。
2、穗粗:果穗头尾相间排成一行,量果穗中间的直径,取平均值,以厘米表示。
3、秃尖长:量果穗顶端不结实部分的长度,取平均值,以厘米表示。
4、露尖率:田间调查果穗苞叶包裹是否完整,露出穗尖的果穗占调查总果穗数的百分率,以%表示。
5、穗形:分筒形(果穗头尾粗细均匀一致)、锥形(果穗头尾粗细不均)记载。
6、穗行数:计算果穗中部的籽粒行数,取平均值。
7、行粒数:每穗对称数2行再除以2,为每行粒数,然后取平均值。
8、粒色:分黄、白、红、紫、黑等色。
9、单穗净重:除去全部穗柄、苞叶的鲜穗重量,以克表示。
10、单穗鲜重:指带苞叶不露顶,穗柄长度不超过1厘米的鲜苞重量,以克表示。
11、单穗鲜粒重:剥去全部籽粒称穗轴求得穗粒重,以克表示。
12、千粒重:取鲜籽粒1000粒称重,重复2次,取平均值,以克表示。
13、出籽率:以10穗的(鲜籽粒重/鲜果穗净重)×100%.
(四)产量
1、小区产量:称取样区的鲜果穗重量,以公斤表示。
2、折合亩产量:将小区产量折算成亩产量,以公斤表示。
(五)品质性状
1、一级果穗率:指除去苞叶后的果穗长≥18厘米、穗粗≥4厘米、单穗净重≥180克,穗型美观,籽粒饱满且排列整齐,色泽光润,秃顶长≤2厘米的果穗,以百分率表示。
2、适口性:总分为100分。
甜玉米适口性评定包括皮渣度(25分)、甜度(30分)、脆嫩度(25分)、香味(20分)四项。
糯玉米适口性评定包括糯性(20分)、甜度(10分)、皮渣度(25分)、软滑度(25分)、香味(20分)五项。
分四级,≥90分为好,≥80分为较好,≥60分为中等,<60分为差。
3、籽粒皮厚:分四级,甜玉米≤65微米为薄,≤75微米为较薄,≤85微米为中等,>85微米为厚;糯玉米≤75微米为薄,≤85微米为较薄,≤95微米为中等,>95微米为厚,采用显微测微尺测定法测定。
4、甜玉米籽粒甜度:按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分四级,≥20.0%为高甜,≥18.0%为甜,≥16.0%为中甜,<16.0%为低甜。
5、糯玉米糯性:按干籽粒的直链淀粉占总淀粉的百分率,分三级,≤1%为一级,≤3%为二级,≤5%为三级。
(六)抗逆性
1、抗倒性:大风雨后记载倒伏日期,植株倾斜度大于45度的株数占全小区总株数的百分率,并注明茎倒或根倒。
2、田间抗病性:主要调查大、小斑病,茎腐病,矮花叶病,纹枯病,调查方法、病情分级标准和抗性评价标准参照普通玉米。
(七)指定的测试机构测定项目:品质(适口性、籽粒皮厚、甜玉米可溶性糖含量、糯玉米直链淀粉/总淀粉等),纹枯病、小斑病等主要病害抗性,耐热性、耐寒性等。
四、花生
(一)生育期
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月/日,下同)。
2、出苗期:以第一片真叶露出地面的幼苗数占播种粒数的50%为标准。
3、开花期:开花株数达10%为始花期,达50%为开花期,达75%以上时为盛花期。
4、成熟期:茎蔓和残存叶变黄绿色,多数荚果饱满,网纹清晰的日期。
5、收获期:实际收获的日期。
(二)形态特征
1、株型:植株封行前调查,根据第一对侧枝与主茎的角度大小,分三个类型:
直立型:第一对侧枝与主茎之间的角度小于45度;
半蔓生型:第一对侧枝与主茎之间呈60度角,匍匐状,以后背地直立向上生长,这一部分大于匍匐范围或等长;
蔓生型:第一侧枝与主茎近似90度角,侧枝就地匍匐或前端翘起。
2、主茎高:从第一次侧枝分生处到顶张开叶叶节的长度,每品种调查10株,取平均值。
3、侧枝长度:调查上述10株第一对侧枝中最长一个侧枝的长度,取平均值。
4、出苗率:在出苗期后10~20天内调查。
出苗率(%)=(出苗株数/实播粒数)×100
5、分枝数:全株超过5厘米的分枝的总数。
6、有效分枝数:有结果的分枝数量。
7、种皮色泽:分粉红色、淡粉红色、紫红色。
8、饱果数:粒仁充实饱满的荚果数。
(三)生物学特性
1、单仁果率:从收获的荚果中随机抽取100个荚果,计算单仁果占的比率。
2、双仁果率:从收获的荚果中随机抽取100个荚果,计算双仁果占的比率。
3、秕果数:粒仁不饱满的荚果数(包括两室中有一室饱满,另一室不饱满)。
4、烂果数:霉烂的荚果数。
5、出芽果数:从收获的荚果中随机抽取100个荚果,计算出芽果的比率。
6、百果重:取有代表性的饱满干荚果100个称重,重复二次平均。
重复间差异大于5%者,则另取样重测(下同)。
7、百仁重:取有代表性的饱满干籽仁100粒称重,重复两次平均。
8、千克果数:随机称取荚果500克,计算果数,重复两次平均,折算成千克果数。
9、出仁率:随机称取饱满干荚果500克,剥壳后再称籽仁重量,重复两次平均。
出仁率(%)
=(籽仁重/果重)×100
10、小区产量:小区实收的干荚产量。
11、折亩产量:由小区换算成亩产量,单位公斤/亩。
(四)抗逆性
1、抗旱性:在干旱期间,根据中午植株萎蔫程度和早晚恢复快慢,分强(萎蔫轻,恢复快),弱(萎蔫重,恢复慢),中(介于两者之间)三级。
2、耐涝性:在土壤过湿情况下,根据叶片变黄程度及烂果多少,分强、中、弱三级。
3、田间抗病性:主要调查锈病、叶斑病、青枯病。
调查记载标准见表3。
(五)指定的测试机构测定项目:品质分析(含油率、蛋白质含量等)、青枯病及其它主要病害抗性鉴定等。
表3、花生主要病害田间调查记载标准
五、甘薯
(一)生育期
1、排种期:记载实际排种的日期(月/日,下同)。
2、出苗期:幼苗出土10%时(接照苗数、面积目测计数)为出苗始期,70%为出苗盛期或齐苗期。
3、栽插期:记载实际栽插日期。
4、收获期:记载实际收获的日期。
5、生育期:从栽插至收获的天数。
(二)形态特征
1、茎叶生长势:分别于前期(定植后45天内)、中期(45~90天)、后期(90天以后)调查三次,以茎叶繁茂程度和生长速度为标准,分强、中、弱三级。
2、顶叶色:分淡绿、绿、淡紫、紫、褐或绿带褐等色。
3、叶色:分谈绿、绿、浓绿、紫绿、褐绿等色。
4、叶脉色:分绿、淡紫、紫、浓紫、主脉紫等色(调查主蔓顶叶以下第6~10片叶为准)。
5、茎色:分绿、节紫、紫、紫红、绿带褐、褐等色。
6、叶形:按叶的基部形态结合叶缘的缺刻程度进行划分。
(1)全缘叶:分心脏形、肾脏形、三角形、尖心形。
(2)齿状叶:分心齿形、肾齿形、心带齿、肾带齿、尖心带齿等。
即叶缘有齿四个以上为齿形,1~3个为带齿。
(3)缺刻叶:分浅裂单缺刻,深裂单缺刻,浅裂复缺刻和深裂复缺刻。
凡叶片缺口的深度等于或大于主脉1/2的为深裂,小于主脉1/2为的浅裂。
如属特殊形态则另加说明,如鸡爪形、掌状形、七爪形或叶面邹缩、多茸毛等。
7、株型:根据茎叶在空间的分布状况分为匍匐、半直立、直立三种。
8、蔓长:分长(1.5米以上)、中(1.0~1.5米)、短(1.0米以内)。
9、茎粗细:分粗、中、细三种。
10、薯形:测量上述薯块切面长及横径。
基本薯形分为球形(长/径1.4以内),长纺锤形(长/径3.1以上),纺锤形(长/径2.0~2.9),短纺锤形(长/径1.5~1.9),圆筒形(各点直径略同),上膨纺锤形、下膨纺锤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