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最新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农业部修订《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4 对 策
4 . 1加大 适宜 机采 品种研 发培 育 力度 研 发培 育纤 维长 度较 长 的 品种 , 纤 维长 度 最 好
在 2 9 mm 以 上 , 以 减 少 机 械 采 收 纤 维 长 度 缩 短 的
每 6 6 7 m 机 械 采 摘 较 人 工 拾 花 多 投 入 近
了品 种 审定 需要 进 行 品种特 异性 ( D i s t i n c t n e s s ) 、 一
致性 ( Un i f o r mi t y ) 和稳 定性测试 ( S t a b i l i t y ) , 简 称
他 1至 2种 农 作 物 。其 次 , 分别对品种 审定委 员
会、 申请和 受理 、 品种 试验 、 审定 与公 告 、 品种 退 出 、 监督 管理 进 行 了规 范 。 办法进 一 步 明 确 规 定 , 稻、
农业部修订《 主 要 农 作 物 品种 审定 办 法
2 0 1 3年 1 2月 2 7日, 农 业部部 长 韩长赋 签 署农 业部令 2 0 1 3年 第 4号 , 公布 修 订后 的《 主要 农 作 物
品种 审定 办法》 , 自2 0 1 4年 2月 1 日起 施 行 。 农 业 部 2 0 0 1年 2月 2 6 日发 布 、 2 0 0 7年 】 1月 8 日修 订
5 6 0兀 。
收, 适 宜 小 型采 棉 机 ; 但 目前 尚无 采 收 效 果好 的小 型采 棉 机 。二是 机采棉 必 须实 行 等行 种 植 , 原 来 的 播种、 耘 地 及前 期 喷 药 设 备 需 要 改 进 , 又 增 加 了 机
采棉 的推广难 度 。
2 . 3结 论
合方 式 上 , 既 可 以让 农 艺 适应 农 机 , 也 可 以考 虑 农 机去 适应 农艺 。在 生产 实践 中 , 逐 步探 索 农 机农 艺
2014年国家审定水稻玉米棉花等作物品种介绍最新2014.10
第三届国家品审会第四次审定会议初审通过品种的公示一、初审通过品种目录(一)稻品种二、初审通过品种简介(一)稻品种名称:陵两优7717申请者:湖南亚华种业科学院育种者:湖南亚华种业科学院品种来源:H750S×HY717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
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11.5天,比对照株两优819长2.8天。
株高82.1厘米,穗长18.7厘米,亩有效穗数22.7万穗,穗粒数105.0粒,结实率85.8%,千粒重26.9克。
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6,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7级;白背飞虱7级;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和白背飞虱。
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1.5%,长宽比2.6,垩白粒率96%,垩白度21.6%,胶稠度8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5.1%。
产量表现:2011年参加早籼早中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6.5千克,比对照株两优819增产5.2%;2012年续试,平均亩产498.9千克,比株两优819增产10.7%;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2.7千克,比株两优819增产7.9%;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3.1千克,比株两优819增产4.2%。
栽培技术要点:1.软盘旱育抛秧3月25日左右播种、水育秧3月底前后播种,大田亩用种量2~2.5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
2.软盘抛秧3.1~3.5叶抛栽,水育秧5叶期移栽,栽插密度16.5厘米×20厘米,每穴栽插2~3粒种子苗。
3.需肥水平中等偏上,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后期严控氮肥,中等肥力田块亩施25%水稻专用复混肥35千克作底肥,移栽后5~7天结合施用除草剂亩追施尿素7.5千克,幼穗分化初期亩施氯化钾7.5千克,后期看苗适当补施穗肥。
4.分蘖期干湿相间促分蘖,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以湿为主,抽穗期保持田间有浅水,灌浆期以润为主,干干湿湿,切忌断水过早。
5.播种前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自2014年2月1日起施行
2 0 0 8 ( 9 ) : 6 2 — 6 3
, —r HT — … —…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1 1 . 0 8)
—’ 一 —t 一”—r 一 — ' 一 。十 。十 “— t 一 “十 — r一 十 ”、
: 一 ・ _ - ‘ ^町
I ‘
主要表现为空心、 白穗 、 小穗不孕和受冻植株基部生出
新蘖 】 。 晚霜冻害既降低单位面积穗数 , 又减少穗粒数 , 般幼穗冻死株率为 5 %~ 1 0 %, 严重的达 2 0 % 左右 , 抽 穗后 期半 截穗率 5 %~ 1 0 %[ 8 】 。
一
研究表明 , 小麦受冻后 , 叶面喷肥或喷施植物生长
著 增加 了成 穗数 。
【 9 】 张德忠, 杨焕来 , 张冬梅 . 硅钾肥在减轻冬小麦晚霜冻害及创建高产稳
产 田中的作用 . 山东农业科学, 2 0 1 1( 2 ) : 7 l 一 7 3 [ 1 0 ] 王到 I i , 孔庆涛, 刘金 良. 小麦遭遇倒春寒的防御与补救措施 . 中国种业 ,
8 — 9
表明, 三 因素 中, 郯麦 9 8 和 良星 9 9的成 穗数 与产量 都达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 , 分别 为 0 . 6 2 和0 . 5 9 ) , 穗
粒数与产量达显著正相关 ( 相关 系数 分别为 O . 6 0 和
0 . 7 3 ) 。通径分析表明 , 产量构成 因素中作用最大为成 穗数 , 其次是穗粒数 , 然后是千粒重。以上结果表 明, 在本试验条件下 , 补救措施 能够增产 的主要原因是显
j
} T +
; { _
主要农作物 品种 审定 办法 自2 0 1 4 年2 月1 日 起施行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续)
2014年第12期———————————————————————————————————————————————————————一/览/种/业尽/在/大/观1.普通品种1.1丰产性、稳产性常规品种,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常规对照增产≥5.0%,且每年增产≥3.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比常规对照增产≥3.0%。
杂交品种,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常规品种对照增产≥10.0%,且每年增产≥6.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比常规品种对照增产≥6.0%。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60%。
1.2品质每年区域试验,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之和≥59.0%。
1.3抗病性1.3.1 花叶病毒病人工接种鉴定,流行株系感病和高感品种,强致病株系高感品种,不予审定。
1.3.2 灰斑病人工接种鉴定,北方春大豆区早熟和中早熟感病或高感品种,不予审定。
1.3.3 炭疽病人工接种鉴定,高感炭疽病的鲜食品种,不予审定。
1.4生育期两年区域试验平均结果,北方春大豆区比对照品种晚熟≤4.0天,黄淮海夏大豆区、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比对照品种晚熟≤7.0天,鲜食大豆比对照品种晚熟≤10.0天。
2.高油品种、高蛋白品种2.1丰产性、稳产性常规品种,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比常规对照品种增产≥0.0%;杂交品种,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比常规对照品种增产≥4.0%。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55%。
2.2品质2.2.1 高油品种两年区域试验平均结果,粗脂肪平均含量≥21.5%,且每年≥21.0%,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之和≥59.0%。
2.2.2 高蛋白品种两年区域试验平均结果,粗蛋白质含量≥45.0%,且每年≥44.0%。
2.3抗病性2.3.1 花叶病毒病人工接种鉴定,流行株系感病和高感品种,强致病株系高感品种,不予审定。
2.3.2 灰斑病人工接种鉴定,北方春大豆区早熟和中早熟感病或高感品种,不予审定。
2.3.3 炭疽病人工接种鉴定,高感炭疽病的鲜食品种,不予审定。
2014年黑龙江省最新审定玉米品种(表6)
黑审玉 2 0 1 4 0 4 4
黑审玉 2 0 1 4 0 4 5 黑审玉 2 0 1 4 0 4 6
佳 1 1 3 x 佳0 6 9 — 3
兴垦 自4 9 7  ̄ 兴 垦 自矮 1 1 3 4 H A 2 5 x K L 4 5
黑 龙 江 省农 垦科 学 院农 作 物 开 发研 究所
ur十gi曰取羽i甲小日日供u品种名称审定编号品种来源选育单位个人伊单9黑审玉20140411009x甸m17吉林省稷裱种业有限公司东农257黑审玉2014042kl3xdn一12东北农业大学瑞福尔1号黑审玉2014043a110xb201黑龙江瑞福尔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垦单24黑审玉2014044佳113x佳0693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作物开发研究所兴垦9号黑审玉2014045兴垦自497兴垦自矮1134内蒙古丰垦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克玉17黑审玉2014046ha25xkl45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cs5101黑审玉2014047227v600x227v539x11ib791法国科萨德有限公司caussadesemences龙育s号黑审t2014s9gy36s耄篁公司212
内蒙 古 丰 垦 种业 有 限责 任 公 司 黑 龙 江 省农 业 科 学 院克 山分 院
C S 5 1 0 1
黑审玉 2 0 1 4 0 4 7
( 2 2 7 V 6 0 0 x 2 2 7 V 5 3 9 ) x 1 1 I B 7 9 1
法国科萨德有 限公 司( C a u s s a d e S e m e n c e s )
和质 量 。
‘u ● _ r十
∞
g , , , - 曰 取 I
羽 I甲
小
日日
~供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内容解读
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简称《种子法》)规定,结合品种试验审定工作的实际要求,农业 部对《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简称《审定办法》)进行了修订。《审定办法》修订的指导思想是:开放思想、 公开透明、明晰责任、强化监督。《审定办法》修订以解决品种试验审定中出现的问题为导向,拓宽试验渠道、 简化试验程序、缩短试验审定时间、明确主体责任、强化社会监督,充分体现了公正、公开、科学、效率的原则, 有利于产量、品质、抗性等的提高与协调,有利于适应市场和生活消费需要的品种的推广。
一、拓宽品种试验渠道
品种试验过去主要由国家和省两级种子管理机构组织实施,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的绿色通道试验只是在国 家级品种试验中试行。随着以企业为主体的现代种业发展,品种审定申请者由过去以科研单位为主,逐步转变到 以种子企业为主。目前,种子企业申请审定品种数量超过科研单位,加上个人等其他育种者,每年申请审定品种 数量成倍甚至数倍增加,国家和省级试验点都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如东北、黄淮海区域玉米品种试验,每个试 验点每年承担同一组别试验的品种数量,由过去的15—30个,普遍增加到60—80个,有些试验点试验品种数量已 超过百个,人力、物力、财力已难以承受,试验质量更难以保障。即使如此,能参加试验的品种数量仍只占申请 总量的1/5到1/3,试验容量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品种试验审定工作的瓶颈。新修订《审定办法》在充分利用现有国 家和省级品种试验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利用社会品种试验资源,扩大试验容量。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20xx年2月1日起施行的办法
01 发布信息
03 政策全文
目录
Hale Waihona Puke 02 修订信息 04 内容解读《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是为科学、公正、及时地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制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于2013年12月27日发布,自2014年2月1日起施行。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非主要(zhǔyào)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zǒngzé)第一条为科学、公正、及时地登记(dēngjì)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规范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管理(guǎnl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证消费安全和用种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规定,制定(zhìdìng)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非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五种主要农作物以外的其他农作物。
第三条国家对部分非主要农作物实行品种登记制度。
列入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的品种登记,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农业部制定和调整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发布列入登记目录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申请表,建立全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品种登记平台)。
第五条农业部负责全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具体工作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承担。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品种登记受理、申请文件审查,具体工作由省级种子管理机构承担。
第二章申请、受理(shòulǐ)与审查第六条品种登记申请实行属地管理,单位在注册地、个人在户口(hùkǒu)所在地,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提出登记申请。
申请品种登记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申请者),应当在品种登记平台上实名注册。
一个非主要农作物品种(pǐnzhǒng)只能在一地申请登记。
第七条一个品种由两个(liǎnɡ ɡè)以上申请者分别提出(tí chū)品种登记申请的,最先申请的为申请者;同时申请的,最先完成该品种育种的人为申请者;具有植物新品种权的品种,还应当经过品种权人的同意。
第八条在中国境内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场所的境外机构、个人在境内申请品种登记的,应当委托具有法人资格的境内种子企业代理。
第九条申请登记的品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二)具备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三)具有符合《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的品种名称。
2014审定玉米种介绍
附件1山东省第四十九批农作物审定品种介绍——主要农作物品种一、玉米(16个)1.济玉901审定编号:鲁农审2014001号。
育种者:济南永丰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YF9031/YF904。
母本YF9031选自国外杂交种,父本YF904是LX9801/昌7-2//昌7-2为基础材料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夏播生育期105天,比郑单958短1天,全株叶片19~21片,幼苗叶鞘紫色,花丝红色,花药紫色,雄穗分枝3~5个。
区域试验结果:株高287厘米,穗位116厘米,倒伏率3.7%、倒折率0.7%。
果穗筒形,穗长18.2厘米,穗粗4.8厘米,秃顶1.1厘米,穗行数平均15.2行,穗粒数533粒,红轴,黄粒、半马齿型,出籽率86.2%,千粒重361克,容重740克/升。
2012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高感大斑病,中抗弯孢叶斑病,感茎腐病,高感瘤黑粉病,抗矮花叶病。
2012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品质分析:粗蛋白含量10.0%,粗脂肪3.9%,赖氨酸0.34%,粗淀粉73.0%。
产量表现:在2011~2012年全省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693.3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9%,19处试点17点增产2点减产;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5.2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7%。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4500株左右,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适宜范围: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夏玉米品种种植利用,大斑病和瘤黑粉病高发区慎用。
2.士海916审定编号:鲁农审2014002号。
育种者:山东士海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H20/H30。
母本H20是瑞德骨干系248/国外材料为基础材料自交选育,父本H30是LX9801/昌7-2为基础材料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夏播生育期106天,与郑单958相当,全株叶片21片,幼苗叶鞘紫色,花丝浅红色,花药粉红色,雄穗分枝6~10个。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续)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续)小麦品种主要指标(续)1.6生育期生育期不超过安全生产和耕作制度允许范围。
2.强筋品种、弱筋品种2.1丰产性、稳产性2.1.1常规小麦2.1.1.1同类型对照品种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同类型对照品种增产≥3.0%,且每年增产≥2.5%;生产试验比同类型对照品种增产≥0.0%。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60%。
2.1.1.2中筋对照品种每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中筋对照品种增产或减产不显著;生产试验比中筋对照品种减产不超过3.0%。
每年区域试验增产及减产不显著试验点比例≥60%,生产试验增产及减产不超过3.0%试点比例≥60%。
2.1.2杂交小麦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常规中筋对照品种增产≥5.0%,且每年增产≥3.0%;生产试验比常规中筋对照品种增产≥3.0%。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60%。
2.2抗病性长江上游冬麦区高感条锈病、长江中下游冬麦区高感赤霉病、东北春麦早熟区高感秆锈病、东北春麦晚熟区中感和高感秆锈病的品种,不予审定。
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性水地品种、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性水地品种、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品种、北部春麦区品种、西北春麦区水地品种,对鉴定病害均高感的,不予审定。
2.3抗寒性冬小麦抗寒性鉴定,越冬死茎率>25.0%且超过抗寒性鉴定对照的品种,不予审定。
2.4抗旱性旱地品种,抗旱性鉴定等级为极弱的品种,不予审定。
2.5抗倒性倒伏程度≥4级且倒伏面积≥40.0%的试验点超过当年汇总试验点30%的品种,不予审定。
2.6生育期生育期不超过安全生产和耕作制度允许范围。
附录A:小麦品种类型A.1强筋品种籽粒容重≥770克/升、籽粒蛋白质含量(干基)≥14.0%或面粉湿面筋含量(14.0%水分基)≥30.0%、面团稳定时间≥8.0分钟,且每年不低于7.0分钟。
A.2中筋品种籽粒容重≥770克/升、籽粒蛋白质含量(干基)≥12.5%或面粉湿面筋含量(14.0%水分基)≥26.0%、面团稳定时间≥3.0分钟。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是农作物品种审定的基本准则,旨在保证农作物品种的适应性、产量、品质和抗性等符合农业生产的要求。
以下是对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的详细阐述:一、品种的适应性主要农作物品种的适应性是审定的重要指标之一。
品种的适应性包括对不同生态区域的适应性和对不同种植条件的适应性。
1.生态区域适应性:主要农作物品种应适合不同生态区域的种植,包括平原、山区、干旱区等。
在各个生态区域中,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产量和品质表现应保持稳定。
2.种植条件适应性:主要农作物品种应能在不同的种植条件下保持良好的适应性。
这包括对土壤类型、肥力水平、灌溉条件、种植密度等因素的适应性。
品种应能够在各种种植条件下保持较高的产量和优良的品质。
二、产量主要农作物品种的产量是品种审定的核心指标之一。
品种的产量应达到或超过当地主推品种的平均水平,且产量潜力应具备较高的提升空间。
1.当前产量水平: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当前产量水平应达到或超过当地主推品种的平均水平。
这是保证品种在农业生产中具有竞争力的基本要求。
2.产量潜力:主要农作物品种应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能够在未来通过栽培措施和育种技术的改进实现产量的进一步提升。
这有助于保证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长期适应性。
三、品质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品质是审定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等。
1.外观品质: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外观品质应符合市场需求,如粒型、色泽、粒重等。
优良的外观品质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营养品质:主要农作物品种的营养品质应符合人体健康需求,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优良的营养品质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食用价值。
3.加工品质: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加工品质应符合工业生产的要求,如面粉加工品质、榨油加工品质等。
优良的加工品质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工业应用价值。
四、抗性主要农作物品种的抗性是审定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对病虫害的抗性和对不良环境的抗逆性等。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是指对农作物品种进行审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定。
农作物品种审定是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新育成的农作物品种进行审定,以确定其适应性、稳定性和优良性,为农业生产提供良种。
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的制定对于促进农作物良种的选育和推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应当明确农作物品种的适应性要求。
适应性是指农作物品种对生长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审定标准中,应当对农作物品种的耐逆性、抗病虫害能力、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具体要求,以确保审定的农作物品种能够适应不同地区的种植条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其次,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应当规定农作物品种的稳定性要求。
稳定性是指农作物品种在遗传性状上的稳定性。
在审定标准中,应当对农作物品种的遗传稳定性、杂种优势等方面进行具体要求,以确保审定的农作物品种在繁育和种植过程中能够保持其稳定的遗传性状,提高农作物的遗传纯度和一致性。
最后,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应当明确农作物品种的优良性要求。
优良性是指农作物品种在产量、品质、抗逆性等方面的优良表现。
在审定标准中,应当对农作物品种的产量、品质、抗逆性等方面进行具体要求,以确保审定的农作物品种能够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其优良特性,提高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农作物的适应性、稳定性和优良性要求,以确保审定的农作物品种能够适应不同的种植条件,保持其遗传稳定性,发挥其优良特性,为农业生产提供良种,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的制定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调整,以适应农业生产的发展需求,推动农作物良种的选育和推广,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附件1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总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品种审定的术语与定义、内容与依据、审定指标和评判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品种审定。
2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品种variety品种是指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2.2 对照品种control variety对照品种是同一生态类型区同期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已审定品种,具备良好的代表性。
2.3 特征特性character品种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包括基本特征特性、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等。
2.4 丰产性yield ability品种的产量表现,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的百分率及差异显著性表示。
当区域试验对照品种产量低于所有品种产量平均值时,应逐点采用相应点的参试品种(含对照)平均值进行产量比较。
2.5 稳产性yield stability品种产量的稳定性,即品种在地点间和年际间试验中相对于对照品种产量的变化程度。
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点次占汇总试验点总数的比例进行评价。
2.6 适应性adaptability品种对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试验点的比例进行评价。
2.7 抗逆性stress resistance品种对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抵御或忍耐能力,包括抗病性、抗虫性、抗旱性、抗寒性、抗倒性等。
2.8 品质quality品种的营养品质、商品品质以及与加工品质有关的性状。
2.9 生育期maturity品种从出苗到成熟的时间。
2.10 特异性distinctness申请审定品种应当明显区别于已受理或审定通过的品种。
2.11 一致性uniformity申请审定品种经过繁殖,除可以预见的变异外,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一致。
2.12 稳定性stability申请审定品种经过反复繁殖后或者在特定繁殖周期结束时,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保持不变。
2014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
附件1:主要农作物品种1、水稻⑴蓉18优609 编号:川审稻2014 001⑵全优357 编号:川审稻2014 002⑶乐优808 编号:川审稻2014 003⑷德优4727 编号:川审稻2014 004⑸乐优709 编号:川审稻2014 005⑹川谷优642 编号:川审稻2014 006⑺福伊优188 编号:川审稻2014 007⑻内5优979 编号:川审稻2014 008⑼B优268 编号:川审稻2014 009⑽乐优5号编号:川审稻2014 010 ⑾旌优727 编号:川审稻2014 011 ⑿中1优188 编号:川审稻2014 012 ⒀泸香优177 编号:川审稻2014 013 ⒁广优66 编号:川审稻2014 014 ⒂泸优137 编号:川审稻2014 015⒃川作优619 编号:川审稻2014 016 ⒄泸香优104 编号:川审稻2014 017 ⒅赣香优510 编号:川审稻2014 018 ⒆糯优962 编号:川审稻2014 019 2、玉米2.1普通玉米⑴资玉22 编号:川审玉2014 001⑵仲玉518 编号:川审玉2014 002⑶必胜116 编号:川审玉2014 003⑷瑞玉13 编号:川审玉2014 004⑸巨龙998 编号:川审玉2014 005⑹仲玉5788 编号:川审玉2014 006⑺路单819 编号:川审玉2014 007⑻万德1号编号:川审玉2014 008⑼陵玉13 编号:川审玉2014 009 ⑽雅玉33 编号:川审玉2014 010 ⑾天晟5号编号:川审玉2014 011 ⑿神龙玉5号编号:川审玉2014 012 ⒀邑单747 编号:川审玉2014 013⒁熟地3000 编号:川审玉2014 0142.2糯玉米⑴黑糯270 编号:川审玉2014 015⑵川玉糯7号编号:川审玉2014 0163、棉花⑴川杂棉36 编号:川审棉2014 001⑵川杂棉37 编号:川审棉2014 002⑶川杂棉38 编号:川审棉2014 0034、大豆⑴南春豆28 编号:川审豆2014 001⑵川豆16 编号:川审豆2014 0025、马铃薯⑴西芋2号编号:川审薯2014 001⑵川芋16 编号:川审薯2014 002⑶蓉紫芋5号编号:川审薯2014 0036、甘薯⑴绵渝紫11 编号:川审薯2014 004⑵南紫薯015 编号:川审薯2014 005⑶川薯219 编号:川审薯2014 006非主要农作物1、高粱川糯粱2号编号:川审粱2014 001 2、芸豆西白芸5号编号:川审豆2014 003 3、蚕豆成胡20 编号:川审豆2014 004 4、苎麻川苎16 编号:川审苎2014 001 5、药用植物5.1红花川红花3号编号:川审药2014 001 5.2川芎新绿芎1号编号:川审药2014 002 5.3射干川射干1号编号:川审药2014 003 5.4附子中附3号编号:川审药2014 0046、蔬菜6.1辣椒⑴川腾9号编号:川审蔬2014 001⑵川腾10号编号:川审蔬2014 002⑶雄风818 编号:川审蔬2014 003⑷福诚先红编号:川审蔬2014 004⑸金大椒编号:川审蔬2014 0056.2番茄⑴川科8号编号:川审蔬2014 006⑵川科9号编号:川审蔬2014 007⑶种都518 编号:川审蔬2014 008⑷种都红蓓编号:川审蔬2014 0096.3茄子⑴墨凯龙编号:川审蔬2014 010⑵墨娇编号:川审蔬2014 011⑶普纳金编号:川审蔬2014 0126.4豇豆⑴绵豇7号编号:川审蔬2014 013⑵绵豇8号编号:川审蔬2014 0146.5苦瓜冠春5号编号:川审蔬2014 015 6.6黄瓜夏秀编号:川审蔬2014 0166.7西瓜⑴川蜜5号编号:川审蔬2014 017⑵川蜜无籽8号编号:川审蔬2014 0186.8南瓜⑴川甜2号编号:川审蔬2014 019⑵红运2号编号:川审蔬2014 0206.9洋葱科威白1号编号:川审蔬2014 0216.10甘兰⑴科兴7号编号:川审蔬2014 022⑵科兴8号编号:川审蔬2014 023⑶甘杂8号编号:川审蔬2014 024⑷甘杂新1号编号:川审蔬2014 025附件2:通过审定的农作物品种简介主要农作物品种通过审定的农作物品种简介主要农作物品种一、水稻1、蓉18优609⑴选育单位:仲衍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⑵品种来源:仲衍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不育系蓉18A与自育恢复系蓉恢609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优质杂交水稻品种。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
附件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稻1 基本条件1.1抗性(病、虫、冷、热)每年南方稻区(不含武陵山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年度≤6.5,同时,长江上游稻区品种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每年武陵山稻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每年北方稻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
且稻瘟病抗性(稻瘟损失率最高级)不低于对照。
南方稻区的单季晚粳品种、北方稻区的黄淮海粳稻、京津唐粳稻品种的条纹叶枯病抗性最高级≤5级。
除达到上述要求外,不同稻区还应对以下抗逆性状进行鉴定。
南方华南稻区:白叶枯病、白背飞虱(早籼)、褐飞虱(晚籼)。
南方长江上游稻区:褐飞虱、耐冷性、耐热性。
南方长江中下游稻区: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晚粳)、白背飞虱(早籼)、褐飞虱(不含早籼)、耐冷性(晚籼)、耐热性(中籼)。
南方武陵山区:耐冷性。
北方早粳区:耐冷性。
北方华北中粳区:条纹叶枯病。
1.2生育期不超过安全生产和耕作制度允许范围。
长江中下游早籼早中熟和晚籼早熟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其他类型早籼和晚籼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3.0天;长江上游中籼、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华南晚籼和黄淮海中熟中粳、东北中熟早粳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5.0天;其他类型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7.0天。
当国家区试对照品种进行更换时,由稻专业委员会对相应生育期指标作出调整。
1.3结实率中稻品种年度结实率<70%的区域试验点≤3个,晚稻品种年度结实率<65%的区域试验点≤3个。
1.4旱稻品种抗旱性抗旱级别≤5级。
2 分类品种条件2.1高产稳产品种审定品种与对照同为常规稻或杂交稻,与对照同等级品质,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同类型对照品种增产≥3.0%,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1.0%,每年区域试验增产、生产试验≥0.0%试验点比例均≥65%。
或比对照品质差的品种,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5.0%,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2.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点比例≥75%。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总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品种审定的术语与定义、内容与依据、审定指标和评判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品种审定。
2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品种(v a rie ty)品种是指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2.2对照品种(c o n tro l v a rie ty)对照品种是同一生态类型区同期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已审定品种,具备良好的代表性。
2.3特征特性(c h a ra c te r)品种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包括基本特征特性、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等。
2.4丰产性(y ie ld a b ility)品种的产量表现,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的百分率及差异显著性表示。
当区域试验对照品种产量低于所有品种产量平均值时,应逐点采用相应点的参试品种(含对照)平均值进行产量比较。
2.5稳产性(y ie ld s ta b ility)品种产量的稳定性,即品种在地点间和年际间试验中相对于对照品种产量的变化程度。
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点次占汇总试验点总数的比例进行评价。
2.6适应性(a d a p ta b ility)品种对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试验点的比例进行评价。
2.7抗逆性(s tre s s re s is ta n c e)品种对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抵御或忍耐能力,包括抗病性、抗虫性、抗旱性、抗寒性、抗倒性等。
2.8品质(q u a lity)品种的营养品质、商品品质以及与加工品质有关的性状。
2.9生育期(m a tu rity)品种从出苗到成熟的时间。
2.10特异性(d is tin c tn e s s)申请审定品种应当明显区别于已受理或审定通过的品种。
2.11一致性(u n ifo rm ity)申请审定品种经过繁殖,除可以预见的变异外,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一致。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科学、公正、及时地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以及各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1至2种农作物。
第二章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条农业部设立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
第五条品种审定委员会由科研、教学、生产、推广、管理、使用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
委员应当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处级以上职务,年龄一般在55岁以下。
每届任期5年。
品种审定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2-5名。
第六条品种审定委员会设立办公室,负责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设主任1名,副主任1-2名。
第七条品种审定委员会按作物种类设立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由11-23人组成,设主任1名,副主任1-2名。
第八条品种审定委员会设立主任委员会,由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办公室主任组成。
第三章申请和受理第九条申请品种审定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申请者),可以直接向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或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提出申请。
在中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场所的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其他组织在中国申请品种审定的,应当委托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国种子科研、生产、经营机构代理。
第十条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品种实行国家级或省级审定。
申请者可以单独申请国家级审定或省级审定,也可以同时申请国家级审定和省级审定,还可以同时向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申请审定。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实行省级审定。
第十一条申请审定的品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二)与现有品种(已审定通过或本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已受理的其他品种)有明显区别;(三)遗传性状稳定;(四)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五)具有符合《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的名称;(六)已完成同一生态类型区2年以上、多点的品种比较试验。
2014年福建省主要农作物初审通过品种初审意见.doc
2014年福建省主要农作物初审通过品种初审意见一、水稻1.品种名称:闽标优1095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品种来源:闽标1A×福恢1095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专业委员会初审意见:闽标优1095属早籼三系杂交稻品种。
全生育期129天左右,比对照威优77迟熟2天;产量高;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其中南平农科所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一般。
适宜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栽培上中后期应控氮防倒伏,注意防治稻瘟病。
2.品种名称:民优5338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民源A×福恢5338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专业委员会初审意见:民优5338属早籼三系杂交稻品种。
全生育期129天左右,比对照威优77迟熟2天;产量高;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米质一般。
适宜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注意防治稻瘟病。
3.品种名称:京福8优77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亚丰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京福8A×明恢77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专业委员会初审意见:京福8优77属早籼三系杂交稻品种。
全生育期129天左右,比对照威优77迟熟2天;产量高;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米质一般。
适宜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注意防治稻瘟病。
4.品种名称:全优1093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全丰A×福恢1093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专业委员会初审意见:全优1093属早籼三系杂交稻品种。
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比对照威优77迟熟3天;产量高;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米质一般。
适宜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注意防治稻瘟病。
5.品种名称:福两优2155选育单位:福建旺穗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86315S×明恢2155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专业委员会初审意见:福两优2155属早籼两系杂交稻品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最新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附件1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总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品种审定的术语与定义、内容与依据、审定指标和评判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品种审定。
2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品种variety品种是指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2.2 对照品种control variety对照品种是同一生态类型区同期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已审定品种,具备良好的代表性。
2.3 特征特性character品种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包括基本特征特性、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等。
2.4 丰产性yield ability品种的产量表现,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的百分率及差异显著性表示。
当区域试验对照品种产量低于所有品种产量平均值时,应逐点采用相应点的参试品种(含对照)平均值进行产量比较。
2.5 稳产性yield stability品种产量的稳定性,即品种在地点间和年际间试验中相对于对照品种产量的变化程度。
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点次占汇总试验点总数的比例进行评价。
2.6 适应性adaptability品种对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试验点的比例进行评价。
2.7 抗逆性stress resistance品种对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抵御或忍耐能力,包括抗病性、抗虫性、抗旱性、抗寒性、抗倒性等。
2.8 品质quality品种的营养品质、商品品质以及与加工品质有关的性状。
2.9 生育期maturity品种从出苗到成熟的时间。
2.10 特异性distinctness申请审定品种应当明显区别于已受理或审定通过的品种。
2.11 一致性uniformity申请审定品种经过繁殖,除可以预见的变异外,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一致。
2.12 稳定性stability申请审定品种经过反复繁殖后或者在特定繁殖周期结束时,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保持不变。
3 内容与依据3.1 审定内容品种的特征特性、生育期、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等。
3.2 审定依据3.2.1 特征特性、生育期以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调查记载结果和DUS测试结果为主要依据,并参考申请审定时提供的材料。
3.2.2 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以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结果为主要依据。
3.2.3 抗逆性、品质以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机构的鉴定、检测结果为主要依据。
3.2.4 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以DUS测试结果和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机构DNA指纹鉴定结果为主要依据。
3.2.5 品种田间试验表现申请审定品种在区域试验、生产试验、DUS测试田间表现,包括田间抗逆性、一致性、特征特性等。
4 评判规则4.1 符合审定标准,且经品种审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投票表决,赞成票数达到法定票数的品种通过初审。
4.2 特殊类型品种,由各专业委员会参照本标准进行初审。
4.3 品种审定委员会认为有重大缺陷的品种不予审定。
5 其他5.1 根据主要农作物生产、育种、种业发展变化等实际情况,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可适时对本标准进行修订。
5.2 本标准由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解释。
5.3 本标准自2014年8月28日起实施。
稻品种主要指标1 优质品种1.1 丰产性、稳产性1.1.1 对照为同等级优质品种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同类型对照品种增产≥3.0%,且不低于同组品种产量平均值,增产试验点比例≥65%;以杂交稻为对照品种的常规稻品种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2.0%,且不低于同组品种产量平均值,增产试验点比例≥60%;以常规稻为对照品种的杂交稻品种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5.0%,且不低于同组品种产量平均值,增产试验点比例≥75%。
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增产≥0.0%,增产试验点比例≥50%。
1.1.2 对照为非同等级品种品质比对照品种优1、2、3个等级,每年区域试验产量相应比对照品种减产≤0.0%、≤3.0%、≤5.0%;生产试验产量不低于相应区域试验产量水平。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不低于相应减产幅度试验点比例≥50%。
品质差于对照品种,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5.0%,且不低于同组品种产量平均值,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增产≥0.0%。
每年区域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75%,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50%。
1.2 抗病性每年南方稻区(不含武陵山区,下同)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6.5,同时,长江上游稻区品种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0级,条纹叶枯病抗性最高级≤5.0级; 每年北方稻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5.0,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0级,条纹叶枯病抗性最高级≤5.0级; 每年武陵山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5.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0级,且稻瘟病抗性(指稻瘟损失率最高级,下同)不差于对照品种。
1.3 品质品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
1.4 生育期生育期不超过安全生产和耕作制度允许范围。
长江中下游早籼早中熟和晚籼早熟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0.0天,其他类型早籼和晚籼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3.0天。
中早粳早熟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3.0天。
长江上游中籼、华南晚籼、黄淮海中粳和南方单季晚粳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5.0天。
其他类型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7.0天。
1.5 抗旱性旱稻品种抗旱性良好,抗旱级别≤5级。
2 普通品种2.1 丰产性、稳产性2.1.1 对照为优质品种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5.0%,且不低于同组品种产量平均值,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增产≥0.0%。
每年区域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75%,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50%。
2.1.2 对照为普通品种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同类型对照品种增产≥3.0%,且不低于同组品种产量平均值,增产试验点比例≥65%;以杂交稻为对照品种的常规稻品种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2.0%,且不低于同组品种产量平均值,增产试验点比例≥60%;以常规稻为对照品种的杂交稻品种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5.0%,且不低于同组品种产量平均值,增产试验点比例≥75%。
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增产≥0.0%,增产试验点比例≥50%。
2.2 抗病性每年南方稻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6.5,同时,长江上游稻区品种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0级, 条纹叶枯病抗性最高级≤5.0级; 每年北方稻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5.0,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0级,条纹叶枯病抗性最高级≤5.0级; 每年武陵山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5.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0级。
且稻瘟病抗性不差于对照品种。
2.3 品质品质不差于对照品种。
2.4 生育期生育期不超过安全生产和耕作制度允许范围。
长江中下游早籼早中熟和晚籼早熟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0.0天,其他类型早籼和晚籼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3.0天。
中早粳早熟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3.0天。
长江上游中籼、华南晚籼、黄淮海中粳和南方单季晚粳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5.0天。
其他类型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7.0天。
2.5 抗旱性旱稻品种抗旱性良好,抗旱级别≤5级。
3 抗病品种3.1 丰产性、稳产性3.1.1 南方稻区稻瘟病抗性达到中抗及以上、北方稻区和武陵山区稻瘟病抗性达到抗及以上,同时优于对照一个及以上等级, 条纹叶枯病抗性最高级≤5.0级的品种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0.0%,增产试验点比例≥50%,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增产≥0.0%,增产试验点比例≥50%。
3.1.2 稻瘟病抗性≤3.0级,条纹叶枯病抗性最高级≤5.0级的品种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5.0%,且不低于同组品种产量平均值,增产试验点比例≥75%,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增产≥0.0%,增产试验点比例≥50%。
品质优于对照1、2、3个等级,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3.0%、0.0%、-2.0%。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不低于相应增减产幅度试验点比例≥50%。
3.2 品质品质不差于对照品种。
3.3 生育期生育期不超过安全生产和耕作制度允许范围。
长江中下游早籼早中熟和晚籼早熟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0.0天,其他类型早籼和晚籼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3.0天。
中早粳早熟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3.0天。
长江上游中籼、华南晚籼、黄淮海中粳和南方单季晚粳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5.0天。
其他类型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7.0天。
3.4 抗旱性旱稻品种抗旱性良好,抗旱级别≤5级。
小麦品种主要指标1 中筋品种1.1 丰产性、稳产性1.1.1 常规小麦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同类型对照品种增产≥3.0%,且每年增产≥2.5%;生产试验比同类型对照品种增产≥0.0%。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60%。
1.1.2 杂交小麦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常规对照品种增产≥10.0%,且每年增产≥8.0%;生产试验比常规对照品种增产≥8.0%。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60%。
1.2 抗病性长江上游冬麦区高感条锈病、长江中下游冬麦区高感赤霉病、东北春麦早熟区高感秆锈病、东北春麦晚熟区中感和高感秆锈病的品种,不予审定。
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性水地品种、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性水地品种、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品种、北部春麦区品种、西北春麦区水地品种,对鉴定病害均高感的,不予审定。
1.3 抗寒性冬小麦抗寒性鉴定,越冬死茎率>25.0%且超过抗寒性鉴定对照的品种,不予审定。
1.4 抗旱性旱地品种,抗旱性鉴定等级为极弱的品种,不予审定。
1.5 抗倒性倒伏程度≥4级且倒伏面积≥40.0%的试验点超过当年汇总试验点30%的品种,不予审定。
1.6 生育期生育期不超过安全生产和耕作制度允许范围。
2 强筋品种、弱筋品种2.1 丰产性、稳产性2.1.1 常规小麦2.1.1.1 同类型对照品种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同类型对照品种增产≥3.0%,且每年增产≥2.5%;生产试验比同类型对照品种增产≥0.0%。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60%。
2.1.1.2 中筋对照品种每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中筋对照品种增产或减产不显著;生产试验比中筋对照品种减产不超过3.0%。
每年区域试验增产及减产不显著试验点比例≥60%,生产试验增产及减产不超过3.0%试点比例≥60%。
2.1.2 杂交小麦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常规中筋对照品种增产≥5.0%,且每年增产≥3.0%;生产试验比常规中筋对照品种增产≥3.0%。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60%。
2.2 抗病性长江上游冬麦区高感条锈病、长江中下游冬麦区高感赤霉病、东北春麦早熟区高感秆锈病、东北春麦晚熟区中感和高感秆锈病的品种,不予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