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印刷技术的发展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印刷技术的发展过程

【天意数字快印】目前,人类进入多种传播媒体并存的信息时代时,科技发展不仅推动了印刷复制技术的进步,更新了印刷工艺,而且拓展了印刷复制研究的空间。回顾近20年印刷复制技术的研究,每一次突破性的进展都有着深厚的技术背景,是综合应用和发展多学科研究成果的结果。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可变印刷技术及设备日趋完善,印刷技术的系统化、标准化、流程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

一、印前系统的不同输出过程

图文合一拼版技术的发展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彩色电子整页拼版系统,二是简易拼版系统,三是彩色桌面出版系统(以下简称DTP)。前两者以电子分色机为基础,主要用于处理图像,它们一般都具有逼真的彩色显示,更高的计算机运算速度和处理能力。简易拼版系统指具有一般的拼版功能,如蒙版、修版功能等,而层次校正、彩色校正、像素编辑等功能,则需在高档系统中才比较完备。在彩色印前处理中,电分机和彩色整页拼版系统一直占统治地位,但是他们对文字与彩图的混排却无能为力。随着彩色印刷的普及,对印刷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彩色整页拼版系统来满足发展需要,DTP的优势也就显露出来。

1、彩色桌面出版系统(DTP)

DTP (Desk-top Publishing) 一词出现在1985年,它实质上就是通过个人计算机进行文字图像综合处理的整页拼版系统。由于桌面出版软件具有汉字处理功能,加上汉字PS库的建立,使我国具备了应用桌面出版系统的技术条件。1994

年以后,桌面出版技术首先在我国广告制作与设计领域推广应用,并广泛应用于报业、书刊及包装印刷业。

2、计算机直接制版(CTP)技术

CTP(Computer To Plate)是指经过计算机将图文直接输出到印刷版材上的

工艺过程。传统的制版工艺中,印版的制作要经过激光照排输出软片和人工拼、晒版两个工艺过程。CTP技术不用制作软片,不依靠手工制版,输出印版重复精度高,网点还原性好,可以根据完善的套印精度缩短印刷准备时间。

CTP技术实际上是印刷产业技术数字化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CTP已经不再是一个孤立的设备或器材,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需要配套的数字化环境、控制管理技术和设备器材之间的协调作用才能发挥所具有的潜能和优势。

CTP工作流程所覆盖的范围已经从前端设备一直延伸到印刷机,甚至要延伸到印后工序,实现了印刷生产系统的高度整合和生产流程的综合管理和控制。在这种高度整合的生产系统中,传统的印前、印刷和印后工序由计算机网络(+数字媒体)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系统的无缝连接),各种设备和器材都作为整合系统的组件在系统级别上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和控制,所有生产信息和产品资源在系统各个组件实现无缝传输,交换和共享。数字化工作流程及管理将成为CTP技术运行的必要条件和关键。

(1)数字化工作流程

由于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人们采用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技术管理印前过程。工作流程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具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大多数企业都以实现CTP输出为目标,从实现数字化折手开始,逐步实现数码

摄影、数码打样、PDF输出、色彩管理、数字工序管理、网络传送,最终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在数字化工作流程的技术发展过程中,以下几个技术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PDF

作为全球标准的Adobe系统的图像模式,PDF是Adobe公司研究开发的能进行可靠的、连贯的图形、图像和文字混排技术的一种记录格式。

在印前领域,Post Script Extreme和PDF结合在一起优化了文件工作流程。作为页面描述语言,PostScript描述了印刷页面的格式,RIP则能把信息转换成像素,从而在输出媒介上成像。PDF的结构很稳定和精确,因此它可以很容易被读懂,而且页面独立。PDF格式非常适合于数字页面的传送,而且这种传送以及传送结果不依赖生成这些数字页面的软件和硬件平台。PDF文件可以随时更新,在处理过程中,可以把陷印和折手等一些与设备相关的信息也包含在文件里,而不用重建整个文件。它对任何特定打印机都适用,未来的打印设备将是以PDF 工作流程为核心的完美环境。PDF成为一个标准将推动未来印刷工业向高度集成和高度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CIP3

1995年,世界上26个印前、印刷及印后企业联合成立了致力于实现印前、印刷及印后工艺流程综合计算机控制的国际性合作组织。该组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制定一些标准格式,以数据化工艺流程的概念提高印品的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符合该组织标准格式的工艺流程称为CIP3(Computer Integrated of Prepress、Press、Postpress)工作流程。在印前,CIP3可实现文件的色彩管理、补漏白、字体、文稿、图像的管理、拼大版及生成ICC Profile以及用数字打样机打样。在印刷中,CIP3在印刷机上实现油墨量的控制(油墨扩大和转换曲线)、套准控制、颜色质量控制(颜色色彩和密度测量)。在印后,通过传送裁切和装订的参数和信息,实现对印刷品的裁切控制和装订控制。

2000年,JDF联盟与原CIP3联盟达成协议,加盟CIP3,加入“Process”一词。JDF格式的出现是一股新生力,它促使CIP3向CIP4过渡。

●RIP

为了满足数字化印前高速高效处理数据的要求,栅格图像处理器(RIP)驱动着各种输出设备,承担着繁重的生产任务,如补漏白、组版、加网、图像自动替换(OPI)。目前,RIP已经变成了印前生产的核心,它影响到从色彩和文件管理到印刷的整个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

●色彩管理

色彩管理力求使印刷复制工艺流程中多种设备(如扫描仪、彩色显示器、数码打样机和印刷机等)输出的色彩保持一致。为了在整个印刷复制工艺流程中实现多种设备间一致的色彩转换,1993年由八大电脑及电子音像发展商组成了国际色彩联盟(International Color Consortium/ICC)。ICC决定建立基于电脑作业系统之内的色彩管理,并利用“ICC Profile”(色彩描述档案)完成不同设备间的色彩转换,任何输入或输出设备支持这种格式的话,它们之间便可作准确的色彩转换。每个设备只须建立一个ICC Profile,系统便可方便地管理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