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训练(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重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训练(二)

审题,就是细读提供的材料、题目或话题,弄清写作的基本要求,包括写作内容范围,有何强调或深层意含,文体要求,是否自己拟题等。这是决定写作成败的第一步。

立意与构思,就是考生在把准题意及要求和限制之后,自己作文找到恰当的起点、角度,确定所写的中心和行文大体脉络和重点。当然,其中也包括选材。这是决胜的关键。

备考的方法,由老师从几类题型中精选有意蕴的陌生题,着重引发思考如何审题立意构思,进行思维训练。并选取相应例文,研读感悟,开拓文思。以话题作文为主。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风景幽美的地方,这便是“曲径通幽”。它是画家笔下渲染的景致,是射影爱好者不断寻找的目标,是园林设计师着力创造的效果,也是文人墨客一直崇尚的意境,更是生活中人们处理问题常采用的态度和方法……因为“幽”也许在这“曲径”之中,“美”可能源于这回转之间。

请以“曲径通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审题。曲径,弯弯曲曲的小路。幽(静,深),风景幽美的地方。在画家、射影爱好者、园林设计师和文人墨客眼里,“径”与“幽”是联成一体的,都是“景致”、“意境”、“效果”、“目标”。“幽”“美”“也许”在曲径中。“幽”的地方(目的地)是美好的,“过程”(通幽的心态、态度等)也是美好的。退一步,倘若写要达到美的目标、境地必须付出艰辛代价,那么“付出”的过程也是“美”的;而不是一般理解成“必须艰难曲折走许多弯路才达到目的地”。因为是话题作文,写时,所供材料可不用,更不必对材料作分析。

例文1. 曲径通幽,中华之美

婉曲比直捷来得更美,这已成为了中国人的共识。

体现在建筑上,故宫是宏大的,整齐的房舍不容许有一丝偏倚弯曲。但真正的美丽在于视线之上,檐牙高啄,流线型的瓦檐延伸出流线的美;瓦缝参差,房梁上的斗拱勾心斗角,构筑起细致精巧的美。来到野外,长城是雄伟的,每一块磬石都让人震撼。但雄壮有力的直线之外,更使人陶醉的,是长城在崇山峻岭或是无边大漠间蜿蜒的那条曲线。这条曲线,像草书般遒劲的一笔,体现出中华民族那不乏力量,而且富有曲线般婉约的柔美。

苏州的园林更是将曲线的建筑美发挥得淋漓尽致,从每个角度观赏,游人都能发现新的景致。因为建筑中的曲线,把那原来死的景物分割得恰到好处。美,在这曲径通幽的景致中争妍斗丽地展现出来。

建筑与环境,是身居其中的人们塑造出来的。反过来,这处处充满曲线美的环境又能影响,陶冶中国人的心灵。

楚怀王不像商纣,他没有将正直的屈原像比干一般剖心处死。但空有抱负的屈原正道直行,直言上谏,最终不免落得个贬谪蛮荒的下场。空有爱国之心的他,选择了曲线救国的方式——诗篇。用诗句表达了屈原盼望美好环境的愿望,但却没有像从前进谏般直来直往,而是先言他物。以鲜花香草比喻君王贤人,用虫兽来类比奸邪小人,通过先言他物曲折的表达方式,《楚辞》将比兴的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借此崇高的艺术成就,屈原的一片爱国之心 1

才得以在这婉曲的文字中流芳百世。

千年以后,又一大文豪遭遇不幸。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但这正是他艺术巅峰的

开始。因为,你来我往单刀直入的官场不适合他。通过文意曲折的篇章,委婉地表达乐观,豁达的志向,才是他的用武之地。请看《赤壁赋》吧,篇中对湖光水色的曲折婉约的描写,丝毫不阻碍篇末他对豁达志向的抒怀。

更多的文人,如王维,陶潜,选择了那弯曲的山径小路,隐居起来。因为,他们知道:国都内那笔直的康庄大道不适合他们。

曾有人建议以梅花作为中国的国花。梅花与白杨等树相比,少一份挺拔,更多的却是婉曲的美。也许,这更能体现中国人那坚强以外,那富有婉约曲线美的物质吧。

简评。文题“曲径通幽,中华之美”点明主旨,甚合题意。首段更开门见山,提出“婉曲比直捷来得美”的观点,为下文张本。

文章首先以极具标志性的民族瑰宝——长城与苏州园林为例,展现了中华民族建筑史上的婉曲美,接着,作者把笔触转向文学与人情。屈原以委婉含蓄的形式表达幽愤,苏轼以曲折婉约的描写,抒发乐观豁达的心志。正是这种对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热爱和鉴赏,正是对“曲径通幽”这一民族文化精华的咀嚼和玩味,渗透于文章的字里行间,展示出作者平时阅读与写作的积淀。

例文2. 绕一绕,别有一番天地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清晨古寺,日照高林,抛开尘世的污浊,诗人轻轻地踏上带着幽幽魅惑的曲折小径,于深邃处,于无尽处,寻觅心灵的净世。转弯,绕道,四顾,探索,那么弯弯曲曲,崎岖难行,但人却找到了生命的寂静之美、归真之美,在万籁俱寂之中感情隐逸的快乐。世界之美也是如此,需要“曲径”来引领。绕一绕,你会发现,又是一番风景。

“曲径”通向视觉之美。

闻名于世的苏州园林,有着它不可抵挡的独特魅力。亭台楼阁,奇花异石,一山一水,全都不会自动整齐地展现于眼前。最是那不起眼的小路和长廊,一路蜿蜒曲折,让游人如坠雾中,却又充满了急切而好奇的心情,仿佛飘拂于眼前的神秘轻纱,让人想揭又不敢惊动。忽然路到尽头,豁然开朗,一片令人惊叹的清秀景致跃然眼前,让人满足而愉悦。若不是那顽皮的小路长廊给了人们无尽的悬念与波折,一幅山水又何来如此惊人的力量呢?曲径虽“曲”,却于“曲”中蕴藏了无数视觉的盛宴。

“曲径”引向思想之美。

裴潾一首描写白牡丹的诗,开头便从别处落笔,“争赏街西紫牡丹。”他以“曲折”的手法,用人们争相观赏紫牡丹的盛况衬出白牡丹的落寞,这是一“曲”。然后又用白牡丹的“无人月中看”,绕着弯子暗喻自己无人赏识,这是另一“曲”。白居易也曾用诗“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来表达希望得到重用的心情。诗文中的“曲径”,那么含蓄委婉地流露出作者的心意,显得意蕴深远,读来回味无穷,展现了无穷的智慧与才气。

“曲径”成就战略之美。

强盛一时的大秦国,仅仅是靠强大的武力来征服别国的吗?不是。当六国“合从缔交,相与为一”时,秦国巧妙地通过各种“旁门左道”,各个击破,毁灭了合从的计划。毛泽东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通路,避敌主力,侧面攻入,最终夺取城市,在革命的进程上又迈出了胜利的一步。战略上的“曲径”,不仅避免了下面交锋可能带来的冲突与损失,还能以出其不意之势,迅速夺取胜利。

“曲径”引领美丽。没有X道的宽广平坦,却有包含着无尽的惊喜;没有大路的一览无 2

遗,却蕴含了无尽的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