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因重排的分子机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基因重排的分子机制
早在50年代,人们就认识到抗体分子的每一条链都是由高度多变的V区和相对不变的C区组成的,V区赋予抗体分子对抗原的特异性。
抗体分子V区的多样性和C区的稳定性显然是矛盾的。
Dreyer和Bennett 于1965年首次提出假设,认为每条抗体链实际上至少由两个基因所编码,其中一个是恒定的,一个是可变的。
1983年,Tonegawa (Nature, 302:575-581)在对产生抗体的骨髓瘤及浆细胞瘤进行研究时发现,产生抗体的细胞中Ig基因结构与其它不合成抗体分子的细胞中的结构不一样。
在所有物种中,胚系Ig基因的构成基本上相同。
Ig重链和轻链(λ和κ链)基因座都由多个编码V区和C区蛋白质的基因组成,并被非编码的DNA所分隔。
抗体分子由4条(两对)多肽链组成,包括两条相同的轻链(L-chain)和两条相同的重链(H-chain)。
轻链和重链在相对分子质量上有较大差别,前者约2.3x104,后者则介于5.3x104-7.0x104之间。
所有Ig分子都含有两类轻链中的一类,即κ型或λ型。
Κ型和λ型轻链的恒定区和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是不同的。
在小鼠中,95%的抗体轻链是κ型,而人类抗体轻链中,κ型和λ型各占50%左右。
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DNA重排以后,大量间隔序列被切除,使位于J-Cμ之间的增强子序列得以发挥作用,增强基因转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