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新闻发布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提升大湘西旅游国际竞争力
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旅游局《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总
体规划》新闻发布会
大湘西位于湖南省西部,是武陵山经济协作区主体区域和中部地区唯一享受西部大开发配套政策的地区,也是湖南省生态文化旅游资源赋存最高的区域,湖南建设“旅游强省”的三大支撑板块之一,旅游业的地位举足轻重。
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和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引下,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一带一圈”(“一带”是指湘江旅游经济带,“一圈”是指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新构想,希望充分发挥好大湘西的生态、文化和资源优势,通过打造“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提升大湘西地区的旅游产业竞争力,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带动湖南西部区域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
同时,把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成为湖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试点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示范区,保护民族地区文化生态的最佳实践区。
一、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发展背景
1、优越的资源禀赋是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良好基础
这是一方有着奇山秀水的旅游胜地,这是一块有着浓郁民族风情的神秘土地,这里是湖南省武陵、雪峰两大山脉和沅水、澧水两大水系的汇聚之地。
大湘西,一个美不胜收让人心驰神往的地方,曾经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如今借着国家武陵山片区整体开发和湖南省深入实施湘西地区开发战略,迎来了新一轮旅游开发热潮,展示了无穷的魅力和诱人的前景,吸引着广大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打开一张湖南地图,大湘西地区(包括湘西自治州、怀化市、张家界市、邵阳市、常德市五个市州以及永州市江华、江永两县)国土面积占湖南省的45.5%,达9.64万平方公里;人口占全省的1/3强,达2219.85万人。
大湘西地区是湖南经济社会发展
新的增长极,可以说没有大湘西的后发赶超就难以实现湖南的富民强省的宏伟目标。
大湘西地区优势、希望和潜力在旅游。
目前,大湘西区包括文化旅游资源在内的各类旅游资源总量占湖南省的41%,有70余处被评为国家级和世界级旅游资源,占湖南省的43%,有张家界、崀山两处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天门山2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15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彰显湖南生态旅游文化首要品牌的张家界是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龙头,凤凰古城、洪江古商城等古城文化旅游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常德桃花源的世外桃源休闲文化旅游是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品牌。
长沙—常德桃花源-张家界-凤凰古城成为湖南省在境内外都具有很强影响力的知名黄金旅游线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大湘西地区基于旅游资源优势,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张家界、凤凰、崀山、桃花源、洪江古商城等景区驰名中外。
2010年,大湘西地区接待境外游客54.61万人次,占湖南省的28.76%,创汇2.41亿元,占湖南省的27.26%;接待游客总量6941.22万人次,占湖南省的34.03%;实现旅游收入390.78亿元,占湖南省的26.29%,相当于该地区GDP的11.14%,旅游业成为了大湘西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
2、五大历史性机遇为大湘西旅游插上腾飞翅膀
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是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开发的重要组成。
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地处我国中西部交接地带,面临国家新十年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机遇、国家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合作机遇、国家扶贫开发集中连片扶持机遇、张家界国家旅游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机遇和全省湘西地区新一轮开发等五大历史性机遇。
地理区位和政策区位优势显著。
大湘西占据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半壁江山,属于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有条件整体融入并成为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核心先导区和改革试验区。
2011年11月15日,国务院在湖南吉首市召开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启动会,下发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
在国家确定的武陵山片区71个县(市、区)中,湖南占了37个;规划的五大旅游组团中,湖南占了2个;12条精品旅游线路中,有8条是以张家界为出发地或目的地。
11月30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要在武陵山片区率先开展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
随着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的实施,大湘西地区旅游业又迎来了一次难得
的发展机遇。
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深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为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重大决策,深入推进湘西地区开发,2010年11月,湖南召开了全省湘西地区开发工作会议,湖南省委、省政府先后连续出台了《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湘西地区发展的决定》、《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湘西地区开发的意见》、《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继续推进湘西地区开发的若干意见》和《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湘西地区开发战略的意见》,提出打造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将湘西地区建设成为中外驰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为深入推进实施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并出台了《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张家界市开展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从总体思路、加快旅游产业转型提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坚持旅游带动战略、加强组织领导等
六方面明晰27条措施支持张家界开展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推动张家界市加快旅游产业转型提质,加快大湘西世界旅游精品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了具体的政策支持。
湖南省旅游局将“一带一圈”(“一带”是指湘江旅游经济带,“一圈”是指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作为工作三大抓手之一,并争取省委、省政府成立协调机构,出台支持大湘西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文件。
3、丰硕的区域合作成果推动大湘西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
近年来,围绕打造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目标,大湘西地区各市州深入推进旅游区域合作,合作活动开展的风生水起,区域旅游合作深入人心。
2009年3月30日,是常德桃花源桃花盛开最美的一天,首届中国·常德桃花源旅游节开幕了,中央电视台大型综艺节目《欢乐中国行》走进大湘西地区。
在开幕式上,常德、张家界、湘西自治州、怀化、邵阳5市州政府主要负责人,身着桃花图案的服饰,第一次携起手来,现场签署了大湘西旅游经济协作区合作协议书。
湖南省旅游局局长杨光荣宣布大湘西旅游经济协作区正式成立。
从此,大湘西旅游经济协作区横空出世,区域旅游协作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了起来,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精彩大戏。
3年多来,大湘西经济协作区先后确立了机构和工作制度,湖南省旅游局和5市州政府都安排了专门经费,建立了联席会议等有关制度。
2009年、2010年、2011年
分别由常德市、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任轮值地主席,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建成了大湘西旅游经济协作区专网,编印了宣传画册和宣传折页,完成了主题口号和形象标识征集活动,在长沙、天津、北京等地成功举办了大湘西旅游产品推介会等。
也是以大湘西的名义,5个市州集体出现在湖南省国际旅游节、昆明国际旅游交易会及各种大型推介会上。
大湘西旅游已经走进了世人视野,强力吸引着海内外广大游客的眼球。
4、制定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行动纲领
旅游发展规划先行。
正是在大湘西区域旅游合作达成广泛共识和蓬勃开展的情况下,湖南省旅游局启动了《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最终确定国内著名甲级单位北京博雅方略旅游景观规划设计院承担项目的编制任务。
编制方先后两次组织国内专家和工作人员参与现场考察一月以上,创下湖南旅游单次考察时间最长记录。
前后组织了5次论证会,汲取了专家和地方代表的宝贵意见。
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数易其稿,2011年12月28日,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终于通过了国内知名专家评审。
这部历经一年,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规划》,充分吸收了国内外相关规划的经验,全面梳理了大湘西旅游发展时代背景,透彻分析了大湘西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及未来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新环境和新形势,站在国际旅游业发展的前沿,围绕“一体化”创新提出了认知共同体下的未来十年大湘西旅游业的发展目标、总体布局、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具有前瞻性,是指导未来十年大湘西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二、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重要意义
1、继续引领中国旅游改革创新
建设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大湘西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关系全国旅游改革大局,关系民族团结稳定、生态文明安全、文化繁荣发展,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战略之举。
《规划》中提出以张家界旅游综合改革为契机,深化旅游业改革创新,在旅游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走出一条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市
场化为导向、以高端发展为目标的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新路子,引领中国旅游改革创新。
2、对接大武陵开辟武陵山经济区开发新天地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是跨越渝鄂湘黔四省市地区的国家级战略发展区域,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囊括湖南西部六个市州,是湖南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
两者具有以下三重关系:协同关系、叠加关系和竞合关系。
协同关系包括政策协同制定、区域协同开发和经济协同发展。
叠加关系包括开发区域叠加、政策制度叠加和资源叠加。
竞合关系包括开发主体竞合和开发市场竞合。
此外,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与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存在双向作用关系。
首先,大湘西在创新发展思路、区域产业发展和区域合作机制方面为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提供积极的示范作用;与此同时,武陵山经济协作区也在发展方向、政策制度等方面对大湘西起到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没有大湘西的大发展,大武陵经济经济协作区就不可能实现整体上脱贫。
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与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在地缘关系、交通组织、文化传承、资源构成、经济合作等方面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使得两个地区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市场拓展、旅游线路设计、旅游产品策划、旅游品牌营建和旅游形象塑造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协同性和整体性,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融入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将创造有利于两大经济区协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大湘西的开发有利于武陵山民族地区统筹发展,将为整个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发展提供新经验和新思路。
大湘西的开发作为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整体开发的一部分,在区域旅游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将成为沟通鄂西、渝黔、桂北地区整体发展的融合通道,并以区域极核的形式进一步将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开发战略推向深入,为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带头示范作用。
3、构造“一带一圈”推动湖南省旅游业科学布局
大湘西与大湘南、大长沙互为犄角,构成湖南三大旅游板块,又与湘江旅游经济带构成“一圈一带”的战略新格局。
因此,大湘西是湖南省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旅游开发和建设的热点区域,是湖南实现旅游强省的战略支柱,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和上
升空间,建设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将有力地统筹湖南省旅游业科学布局和区域分工发展。
此外,《规划》的编制还将进一步确立大湘西旅游跨越式发展的整体思路,并着力破解大湘西旅游业合作发展的核心问题,全面提升大湘西旅游产业竞争力。
牢牢把握大湘西旅游发展的新时代、新阶段、新任务,凸显大湘西旅游的新使命、新格局、新气象。
4、构建“双核驱动” 提供湖南区域均衡发展新支点
除常德市外,大湘西圈中其它市州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是湖南省主要的欠发达地区。
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需要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并制定相关的产业发展政策,借助旅游业产业关联度高的特点,在旅游业的发展基础上带动大湘西整体经济的发展。
并与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一道,构建“双核驱动”的湖南经济发展新格局,推动湖南经济的均衡与协调发展。
5、开创区域合作新局面提升大湘西区域旅游业的竞争力
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包括湖南西部5个市州及江华江永两个县,区内旅游资源等级和旅游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行政区划阻力明显,严重影响了大湘西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为此,本规划站在大湘西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统筹区域内各市州的旅游业发展,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打造旅游线路、建设旅游交通、完善旅游合作机制,通过大湘西区域内旅游发展制度一体化合作、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化发展的合作、区域旅游交通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的合作,大力提升“两山一城”,建设世界级旅游精品;明显改善大湘西“南部凹地”现象和“北优、中弱、南劣”的区域竞争格局,促进大湘西区域旅游竞争力全面升级。
三、《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核心内容
1、总体战略目标
(一)近期目标
《规划》力争到到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超1.5亿人次,年均增长18%;入境过
夜游客人数达360万人次,年均增长16%。
旅游消费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2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2%。
经济社会效益更加明显,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25%,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15%以上。
(二)远期目标
到2020年大湘西建成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大湘西年接待游客量预计达2.8亿人次,旅游产业总收入超过3000亿元。
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带动大湘西经济发展的增长型主导产业,最终形成大湘西战略性支柱产业。
最终使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成为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文化考察、健身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圈,生态保护良好、生态旅游发达、生态经济繁荣的生态文明圈,集神秘文化、土苗侗瑶民俗文化、山水文化、宗教文化等为一体的特色文化圈,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特色鲜明、城乡统筹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科学发展圈。
大湘西地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富裕,人均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中部地区平均水平,其中张家界市、常德市、吉首市、怀化市、邵阳市五个区域中心城市居中西部同等城市前列。
2、发展战略
(一)品牌化战略
大湘西旅游业在新的历史机遇期,需要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建设和维护良好的世界级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品牌大区的历史性跨越。
倾力构建大湘西旅游整体品牌体系,加强旅游形象整合;强化旅游产品精品意识,重点打造“两山一城”(张家界、崀山、凤凰古城)国际旅游品牌;策划一批品牌旅游项目;培育一批品牌旅游线路。
切实保障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
(二)国际化战略
立足高级别旅游资源,培育国际旅游精品,加快大湘西旅游国际化步伐。
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产品开发理念、旅游目的地管理经验,实现发展理念国际化、产品国际化、品牌形象国际化、市场营销国际化、服务国际化,并通过市场的国际接轨将大湘西旅游推向世界,使之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
坚持发展理念国际化就是指要有国际的视野和思维,旅游开发要高起点、高标准、
大手笔。
坚持旅游产品国际化就是指产品的策划规划、开发建设、营销管理等方面应具有国际化的理念、国际化的眼光、国际化的标准和国际化规范。
坚持品牌形象国际化就是要提炼出最能代表大湘西地域文化和生态,又符合目前国际游客对大湘西整体认知的品牌、宣传口号、标识等。
坚持市场营销国际化就是指发展外向型的旅游营销策略,将休闲度假及新业态旅游产品作为向海外市场宣传促销的重点,以满足国际化旅游者消费需求。
坚持服务国际化就是要把国际化标准作为一种提高大湘西旅游竞争力的标尺和手段,千方百计实行“软旅游”的发展战略,着眼于细节和软性打造,实行“软性对接”。
(三)一体化战略
大湘西要打造成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必须破解影响和制约进一步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各自为战问题、交通问题、南北旅游失衡问题,改变北热南冷的旅游发展格局,这必然要求湖南省政府要主导大湘西旅游一体化开发。
只有通过政府部门制定一体化的发展政策,调节利益分配格局和竞争机制,创造好的投资环境,落实一体化的政策保障才能调动地方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三个层面构建一体化的协调体系;并通过市场化运作,从而真正实现发展政策一体化、规划开发一体化、交通网络一体化、品牌形象一体化、宣传促销一体化、市场经营一体化、人才保障一体化、资源保护一体化等8个一体化,最终把大湘西旅游发展推上新的台阶。
(四)精品化战略
深入推进大湘西旅游目的地管理与服务创新,构筑大湘西精品化旅游服务体系,强化旅游业现代服务功能,提升大湘西旅游服务水平。
加强景区精品化建设和管理,推动景区创优和旅游服务标准化;加快精品酒店、特色餐饮、绿色交通、精品购物等旅游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精品旅游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大湘西”,提升旅游服务科技含量;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文化旅游精品工程建设;深入开展精品社区创建工作,优化旅游目的地社会环境;把大湘西打造成“宜食、宜居、宜旅、宜游、宜购、宜娱”的便捷化、精品化综合旅游服务高地。
3、产业布局
(一)一个龙头:张家界
将张家界打造为大湘西区域旅游发展的“极核”和带动大湘西旅游板块快速成长的发动机。
其主要建设目标是构建大湘西旅游集散中心;大湘西旅游创意策源地和旅游人才培养基地;武陵山区的国际旅游精品城市;湖南旅游的龙头;湖南遗产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的发动机;中国品牌遗产旅游地;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面向国际的大湘西新型山水旅游城市。
(二)二个中心:凤凰旅游中心、崀山旅游中心
“两个中心”指以凤凰为核心的大湘西中部旅游中心和以崀山为核心的大湘西南部旅游中心,是大湘西旅游规模和质量提升的重要依托地区。
凤凰旅游中心主要功能是构建大湘西中部地区旅游发展要素集聚和辐射的高地、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心、区域游客集散中心。
崀山旅游中心依托崀山世界遗产和新宁县、武冈市。
其主要功能是构建大湘西南部地区旅游发展要素集聚和辐射的高地、世界遗产旅游品牌培育地、国际精品旅游目的地、大湘西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中心。
(三)五大支撑城市
重点完善常德市、张家界市、吉首市、怀化市、邵阳市五大城市旅游服务功能。
常德市:充分发挥大湘西北部“门户”优势和水陆空立体交通优势,建成大湘西北部旅游集散中心;依托经济优势和美观大气的城市环境,建成大湘西地区的休闲服务中心和会议会展中心。
围绕“三个中心”建设,持续打造高端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做大做强“桃花源”品牌,打造“桃花源里的城市”。
张家界市:进一步完善城市旅游集散功能,建设游客集散服务系统,提升张家界的旅游辐射、集散和聚集功能,形成辐射武陵山经济区带动大湘西旅游发展的区域旅游中心城市。
大力发展旅游交通,完善城市旅游功能。
大力发展综合配套和休闲产业,提升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完善旅游产业管理体制,健全旅游配套设施,强化城市形象宣传,积极推进旅游综合配套改革,尽快把张家界建成中国境内最重要的国际游客集散地之一,世界一流的旅游精品,全球著名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之一。
吉首市:通过持续、大规模的交通建设,加快与凤凰的同城化步伐,进一步强化在大湘西中部地区的旅游集散功能。
大力发展观光游览、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旅游,建设连接大湘西、渝东、黔东南的区域旅游中心城市。
怀化市:依托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把鹤城、中方、芷江融为一体,构建完善的城
市旅游和乡村旅游体系。
立足生态文化特色,建成大湘西中南部旅游集散中心和游客中转地、大湘西和武陵山区文化旅游商品集散中心、湘鄂渝黔桂五省物流中心、独具特色的山水旅游城市、大湘西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民俗文化展示窗口和活动中心。
邵阳市:进一步完善城市旅游功能和集散网络结构,建成湘西、湘南、桂北、粤北地区的旅游枢纽城市及大湘西东南部旅游集散中心。
(四)一条廊道: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黄金走廊
以常张高速和规划期内建成的张花高速、包茂高速为依托,连接常德、张家界、湘西州、怀化、邵阳,并进一步向外延伸到桂林、柳州、武隆、大足和长江三峡等知名旅游地,形成以世界遗产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为特色的黄金旅游带状区域。
与豫西、鄂西、渝东、黔东南、桂北共同构建一个生态与民俗旅游走廊,打造未来中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与民俗旅游带。
(五)四条精品旅游带
大湘西世界遗产旅游带:以张家界、崀山二大世界遗产为核心,以未来建成的张崀桂高速为轴线,打造世界自然遗产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有机融合的遗产旅游集聚带。
沅水山水民俗景观带:依托沅水,打造以傩文化为代表的集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土苗风情和自然山水为特征的山水民俗景观带。
沪昆高铁民俗生态旅游带:以未来建成的沪昆高铁为轴,以古城古镇古村落文化、抗战文化、夜郎文化、稻作文化、生态旅游为鲜明特色的带状区域。
规划打造一条大湘西重要的民俗和生态旅游走廊。
原生态自然风光旅游带:从通道龙底,经过绥宁黄桑、城步南山、老山界,到新宁崀山,并经永州延伸至江华、江永两县,是著名的原生态旅游资源分布带。
规划立足保存完好的原生态资源与环境,辅以侗、苗、瑶原生态民俗文化,打造原汁原味的大湘西原生态自然风光旅游带。
(六)六大旅游板块
张家界奇山异水遗产旅游板块:该板块以张家界市为主体区域,以世界遗产武陵源为核心资源,以天门山、永定城区、张家界大峡谷、江垭温泉、万福温泉、八大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