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投资银行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06年1月24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大鹏证券破产 ,破产清算由此成为被处置公司依法有序退出市场的主要 模式。 • 2006年7月,《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颁布, 于2006年11月1日实施。 • 2006年9月,证监会召开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座谈会, 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 • 2006年10月31日,历史遗留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挪用 客户债券、违规理财等违法违规行为全部解决。 • 2006年11月1日,证监会将净资本概念具体量化为指标体 系,正式用于对证券公司的风险预警与动态监控。 • 2006年12月,全部证券公司完成基本信息披露工作。 • 2007年3月,证券公司历史遗留风险全部化解。 • 2007年8月,证监会开始实行证券公司分类监管办法。
(2)20世纪20年代的繁荣
• • • • • 一战后,国民银行开始涉足证券市场: 主营业务是证券承销和分销(主要是债券) 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处于混业经营 1927年《麦克法登法》(The Mcfadden Act)使商业 银行的分支机构涉足承销领域 商业银行主要开展经纪人业务和向客户提供保证金 贷款,大量商业银行资金进入股市。 1928年,219家国民银行中有150家经营证券业务, 342家州银行中有310家经营证券业务。
3、六七十年代的投资银行
• 二战期间发行大量国债;战后,投资基金快速发展。 • 1956年颁布《银行持股公司法》(Bank Holding Company Acts)对《1933年银行法》相关条款进行解释。 • 60年代,帮助新成立公司首次发行证券的小经纪商号 (Boutique)出现,大投资银行进入并购领域,掀起了第三 次企业并购浪潮:混合兼并。 • 1975年,固定佣金制度取消,折扣经纪商出现,佣金折扣盛 行,风险套利工具不断开发,如金融期货、期权、资产证券 化业务等。 • 新成立一些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芝加哥期权交易所, NASDAQ等。 • 欧洲债券市场迅猛发展。
4、80年代以来的投资银行
(1)业务多元化发展,“防火墙”逐渐消失: • 放松对市场和机构的管制:《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 货币控制法》(1980)、《存款机构法》(1982)、 《金融机构重组、复兴和强化法》(1989) • 削弱欧洲债券对美国本土资本的效力:《证券交易 委员会415条款)(1983)、 415 1983 • 《金融现代化法案》(1999):允许金融领域混业 经营,银行可通过金融控股公司从事任何类型的金 融业务 (2)金融创新和金融工程逐渐兴起: • 为防范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各种衍生工具不断创 新
西方投资银行的发展阶段
• 早期的自然分业阶段 发行证券和票据的承销 •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自然混业阶段 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在业务上没有界限 •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后的现代创业分业阶段 美国:《1933年银行法》 日本:1948年《证券交易法》 •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现代混业阶段 各国放松管制,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是商 业银行和投资银行高级融合阶段
(3)次贷危机后的美国五大投行
• 2008年3月和8月,贝尔斯登、美林证券相继被摩 根大通和美国银行收购。 • 2008年8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 • 2008年9月21日,美联储批准高盛、摩根斯坦利改 组为银行控股公司。 • 上述事件意味着美国独立投行高杠杆、高盈利、 自由扩张时代宣告终结。
• 2005年7月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证券公司综合治理 工作方案》。 • 2005年8月30日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注册成立。 • 2005年9月 最高法院召开证券公司破产专题会议,明确了 被处置公司进入破产清算的8个条件。 • 2005年10月 南京证券等7家公司首批通过规范类证券公司 评审,“分类监管、区别对待”的监管政策开始向纵深方 向推进。 • 2005年11月,证监会严令整肃券商自营业务,规定证券公 司不得将自营业务与资产管理业务、经纪业务混合操作; 不得以他人名义开立自营账户;不得使用非自营席位从事 证券自营业务;不得超比例持仓或操纵市场。 • 2005年12月,全部证券公司实现了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独立 存管。
第二章 国际投资银行业的演化 及发展趋势
学习内容: • 投资银行的历史演进过程 • 国际投资银行核心业务结构的演化 和发展 • 投资银行业务的国际化
一、投资银行的历史演进过程
• 投资银行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 欧洲和日本投资银行的发展历程 • 美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历程 • 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历程 • 投资银行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
(2)里程碑式的改革
大危机后,美国在银行业和证券业设立防火墙: • 1933年《证券法》: 确立了信息披露制度:证券发行公司在销售证券前需 在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登记注册;承销商承担见证 责任。 确立了“申请禁止期”注册方法:证券发行登记需经3 3 个月的观察。 • 1933年《银行法》(《格拉斯·斯蒂格尔法》): 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开始分离,禁止商业银行从事投 资银行业务; 实行混业经营的银行必须在经营证券业务或经营存贷 业务之间做出选择:JP·摩根分家,雷曼亲兄弟公司放弃 商业银行业务; 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一)投资银行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 债券的产生和发展 银行承销国债 • 股份制的产生和发展 股票的发行和流通
(二)欧洲及日本投行的发展历程
1、欧洲的商人银行 • 15世纪,通过承兑贸易商汇票为其进行短期资金融通 • 19世纪,将业务扩展到为公司筹集股本金,进行资产 管理,协助公司融资 • 20世纪,商人银行业务中证券承销、自营、债券交易 等业务占比才有所增大,业务重心逐步转移到二级市 场。 • 英国:从15世纪开始一直是分业经营,商业银行负责 短期融资,商人银行负责长期融资;20世纪70年代后 英国商业银行开始涉足投资银行领域;1986年大爆炸 法案。 • 德国、瑞士:一直实行混业经营制度,全能银行。
分业制度和混业制度的选择
• 在金融市场主导型国家,为满足客户的不 同需求提供各种不同服务的金融专业机构 应运而生,分业经营制度自然形成。 强调风险控制和金融监管。 • 在银行主导型国家,各种金融服务由商业 银行提供,混业经营制度不可避免。 强调竞争和效率
(四)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历程
1、探索萌芽阶段(1981~1990年) (1)投资银行主体 • 投资银行业务由四家专业银行和一些大的信 托投资公司下设的营业网点和经营机构承办 ,兼营证券业务的信托投资公司是投资银行 主体。 • 1987年9月,第一家投资银行——深圳经济 特区证券公司成立。 • 1988年7月,首家股份制投资银行——上海 万国证券公司成立。
(2)业务品种和结构
• 债券的发行和承销:国债、企业债和金融债; • 进行股票发行和交易的初步尝试: 内部集资的极不规范的发展时期: 公开发行但不规范发展时期:1984年11月14日, 上海飞乐音响股票首次公开发行;1986年9月26日,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部首次办理 股票交易,标志着股票交易柜台成立。 股票开始向规范化方向过渡,股票交易市场尚未 真正形成。 上海和深圳作为股票试点城市,股票发行初具规 模。
• 未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主体; • 业务局限在债券(主要是国债)的发行 和承销; • 没有股票交易所。
2、扩大试验阶段(1990~1992年)
(1)投资银行主体: • 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1991年7月深圳证券 交易所成立 • 投资银行机构:中银国际、华夏证券、南方证券 等相继成立 (2)业务品种和结构: • 由场外交易进入场内交易; • 1991年引入国债承购包销方式; • 开始发行人民币特种股票(B股) • 开始金融创新:投资基金类受益券;认股权证
(3)政府“无为而治”下证券 市场的违法行为
• • • • 虚售(Wash Sales) 垄断(Comers),又称囤积 大进大出(Churning) 联手(Pools)
思考:你认为我国证券市场存在哪些内幕交易或 思考 操纵价格行为?
2、《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之后的投资银行
(1)投资银行的萧条 • “永远繁荣”--股市的崩盘 • 1929年10月24日,“多米诺骨牌”效应 • 经济学解释: 混业经营; 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彼此渗透造成的连 锁反应; 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
里程碑式的改革
• 1934年《证券交易法》: 对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进行进一步规范 证券交易委员会负责证券发行注册,并管 理证券交易所。 • 1937年成立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NASD), 规定交易所规则和手续适用于场外市场。
(3)对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深远影响
• 在信息披露方面:一级市场上承销商必 须就其所知保证发行公司在注册时已披 露了全部财务信息; • 证券发行方式的变革:协议承销,竞价 承销的兴起 • 二级市场的规范化: • 二战时期投资银行业务重点:国库券发 行
(3)市场规模 • 上市公司家数: • 股票和债券交易额迅猛增长。 (4)收入和利润 • 证券二级市场交易的手续费较高; • 自营业务收入占较大比重。 (5)存在的问题 • 是探索的试验田; • 投资银行对经济建设所起的作用远未发挥; • 法规制度极不健全。
3、规范发展阶段(1992年至今)
• 投资银行主体: 证券业务专营机构:证券公司 证券业务兼营机构:信托投资公司 1995年,首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 融有限公司(中金国际)成立。 • 业务品种和结构:证券承销、证券经纪交易、管理 投资基金 • 市场环境: 1996年要积极发展债券和股票融资,十五大充分 肯定股份制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形式 1999年7月1日,《证券法》实施:分业经营; 2003年8月,证监会召开“证券公司规范发展座谈 会”,会上对券商提出“三大铁律”,由此开始长 达4年券商治理整顿
2、日本的证券公司
• 萌芽(从明治到二战):日本银行是标准的全能 银行;证券公司大多隶属于财团,业务单一。 • 复苏和发展(战后到1965年):确立分业经营 • 提高质量,扩大规模(1965到1980s):放宽银行 对经营证券业务的限制 • 业务创新与规模扩大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 业务发展主要表现在介入二级市场的日元大额存 单及证券回购协议;混业经营步伐明显加快。 • 1998年,日本通过《金融系统改革法》,分业经 营限制被彻底取消。
我国券商的规范发展
• 数量扩张阶段 1992年9月,工行、建行和农行分别发起成立华夏、国 泰和南方三大全国性证券公司,到1995年底,全国证券 公司近90家。 • 分业重组阶段 1995年颁布的《商业银行法》确立了我国分业经营制来自百度文库度,银证分业和信证分业导致证券公司之间的兼并和重 组 • 增资扩股阶段 1998年颁布《证券法》,将证券公司分为综合类证券 公司和经纪类证券公司 中外合资券商快速发展 • 2003-2007年券商治理整顿
(3)市场环境 • 形成了相当的国债市场规模; • 经批准的企业发行股票的筹资规模很小,审批严 格。 (4)收入和利润 • 收入和利润主要是债券的发行和承销费用,且占 所发行和承销的债券总金额的比例很小; • 发行和承销的股票规模不大,交易量有限,手续 费比例受到严格控制,投资银行的利润率不高。
(5)存在的问题
券商综合治理大事记
• 2003年8月,证监会召开“证券公司规范发展座谈会”,会上 对券商提出“三大铁律”,即严禁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 严禁挪用客户委托管理的资产,严禁挪用客户托管的债券。 • 2003年12月,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旨在 强化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机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 2004年1月2日 南方证券被行政接管,拉开证券公司综合治理 序幕。 • 2004年8月,证监会召开专题性的全国证券监管工作座谈会, 在证监会系统内全面部署和启动了综合治理工作;开始推行 对证券公司的分类监管,全国130多家券商被分为4类,高度 风险类和处置类被列为证监会综合治理的重点对象。 • 2004年8月,证券公司摸底工作启动。 2005年6月,证券公司 摸底工作基本结束。 • 2004年8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出台《关于从事相关创新活动证 券公司评审暂行办法》。2004年10月中信证券、光大证券、 中金公司成为首批创新试点类证券公司。
(三)美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历程
1、《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之前的投资银行 (1)现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 • 投资银行兴起的原因: 内战期间发行的大量政府债券; 兴建铁路发行的铁路债券 股份制的发展 • 自然混业经营阶段: 商业银行特别是州银行和私人银行都兼营银行 和投资银行业务; 1864年颁布的《国民银行法》(National Banking Act)禁止国民银行进入证券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