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发酵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谷氨酸发酵 通常谷氨酸发酵用于生产味精,即谷氨酸钠。 工艺过程: ①淀粉制糖 :淀粉在高温加酸或酶的作用下,其分子结构 被破坏,α -l,4-糖苷键及α -1,6-糖苷键被切断,先分 解为糊状,再分解成麦芽糖,最后成葡萄糖。 ②接种发酵 :接种谷氨酸发酵菌→通气培养→经30h左右发 酵→制成谷氨酸发酵液。 ③谷氨酸提取 :发酵液中除含有溶解的谷氨酸外,还其他 发酵副产物。用等电点法、离子交换法和锌盐法等,提取 谷氨酸。 ④中和反应 :谷氨酸与碱进行中和反应可制成谷氨酸钠。
1、发酵食品中细菌的利用
(1)乳酸菌发酵 乳酸菌:凡是能产生乳酸的微生物都可成为乳酸菌。 一般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6~30℃。 ①如酸奶:由优质鲜乳经脱脂、消毒后,加入乳酸发酵菌, 经过发酵而制成。 常见的菌种有: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乳链球菌、 嗜热链球菌、双歧杆菌等。 一般采用两种以上的混合菌种,在一定的温度下,经过 12~48h的发酵过程后,形成均匀糊状液体,酸度可达1% 左右,并具有特殊的风味。
实际上发酵食品本质上常是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等同时变化后的复杂混 合物,或在各种微生物和酶作用下形成的复杂混合物。所以发酵制品的 发酵过程事实上是包括了发酵、阮解、脂解等多种变化的综合作用。
二、发酵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1、提高营养价值 (1)通过发酵,有些人体不易消化吸收的大分子物质发生 降解,提高其消化吸收率。(如蛋白质、脂肪、多糖的分 解等) (2)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产物有许多是营养性的物质,如氨 基酸、有机酸等 。 (3)有些人体不易消化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类似的物质, 在发酵时也被适当地分解为人类能够消化吸收的成分。特 别是霉菌,能将食品组织细胞壁分解,使细胞内的营养物 质更容易直接地被人体吸收。 (4)发酵过程中,一些益生菌的生长繁殖能抑制病原菌、 腐败菌的生长繁殖,促进人体消化酶的分泌和肠道蠕动, 促进人体正常代谢。
氨基酸与糖结合产生褐色物质。
五、食品发酵时有关因素的控制
控制食品发酵过程中的温度、酸度、盐浓度、氧的供应量 等因素,可以促使生产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如果不加控 制或控制不当,不但不能制成理想的发酵食品,还会造成 微生物的污染,使食品腐败变质。 1、温度 • 发酵所需的温度依微生物的种类而异,各种微生物都有自 己最适生长温度,控制温度,可控制发酵效果。 • 在混合菌种发酵时,可以通过调节发酵温度使不同类型的 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得以控制,达到有目的发酵的效果。 如:卷心菜腌制过程中有三种菌参与发酵 • 发酵初期:温度可以低点→利于肠膜状明串珠菌的生长→ 将糖转化成醋酸、乳酸、酒精和CO2→使酸度↑→然后肠 膜状明串珠菌逐渐消失 。
②干酪:主要成分是酪蛋白和脂肪。 是用优质鲜乳经过消毒后,加入乳酸菌或凝乳酶,先使乳 液凝块,脱去乳清,压成块状,然后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 下,逐渐成熟而制成(乳酸菌能使乳糖转化而产生乳酸, 促使乳液凝块;同时,乳酸菌对蛋白质的分解产生特殊的 风味)。 ③泡菜(也称酸菜):主要是利用乳酸菌在低浓度食盐溶液 中进行乳酸发酵制成 。 只要乳酸含量达到一定的浓度(0.4 %~0.6%)并使产品与 空气隔离就可以久贮不坏,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
2、发酵酒和面包中酵母菌的利用
(1)酵母菌用于生产饮料酒
• 酵母是生产酒类的重要微生物。不同的酒用不同的酵母, 甚至于同种但不同品牌的酒要用不同的酵母,这也是为什 么酒的种类繁多、风味各异的主要原因。 • 酿酒的原料一般都是含淀粉较多的谷物,和含糖分较多的 水果 。 • 供酿酒用的淀粉原料,先经过糊化及酶的糖化,然后再加 入一定的酵母菌种进行酒精发酵。
蔬菜的乳酸发酵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 • 初期发酵:有乳酸菌、酵母菌和大肠杆菌同时活动,占优 势的是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将糖分解成乳酸、醋酸、琥珀 酸、乙醇、二氧化碳和氢气等,因此在初期会有大量的气 体向外逸出。 发酵初期乳酸的生成量不高,大致在0.3%~0.4%。 • 中期发酵 :当乳酸的含量达到0.3%以上时,大肠杆菌、 丁酸菌以及其他腐败细菌均不能够生存。霉菌虽然抗酸性 很强,但因坛内缺氧也无法活动。只有乳酸菌继续生长。 中期所生成的乳酸含量在0.4%~0.8% 。(产酸但不产气)
4、食盐 各种微生物对盐的耐受性不同,乳酸菌、酵母和霉菌对盐 有一定程度的耐受性。 如蔬菜腌制:乳酸菌一般能忍受10%~18%的盐液浓度→乳 酸菌生长→产生乳酸;而一些腐败菌不能忍受2.5%以上的 盐液浓度。 酸和盐的互补作用,加强了对腐败菌的抑制作用。 5、乙醇 乙醇的防腐作用 ,取决于浓度。 如按容积计12%~15%的酒精能抑制酵母的生长。 • 一般发酵饮料酒的酒精含量为8%~13%,缺少防腐能力,还 需进行巴氏杀菌。 • 如果饮料酒中加入酒精,使其含量达到20%(按容积计), 无需杀菌,能长期贮存。
第四章:发酵技术和酶技术
第一节:发酵技术
一、发酵的概念
发酵的概念来源于酿酒的过程。“发酵”最初来原于拉丁语 “发泡” 。是指酵母与果汁作用而引起表面发泡现象(产 生CO2) 从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角度来看,发酵应正确理解为在缺氧 状态下糖类的分解。
在发酵工业上发酵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通过生物催化 剂(微生物细胞或酶)将有机物质转化为产品的过程。
产毒:肉毒杆菌产生毒素,应防止。 发酵 发酵菌作用对象,大部分是糖类及其衍生物,并将 其转化成乙醇、酸和CO2。 发酵保藏的原理 发酵保藏就是利用发酵菌的生长产酸和酒精来抑制其它微 生物的生长。 – 有利菌一旦能大批生长,在它们所产生的酒精和酸的 影响下,原来有可能被腐败菌所利用的食物成分将被 发酵菌所利用。 – 有利菌的产物如酸和酒精等对有害菌Hale Waihona Puke Baidu抑制作用,从 而使得有害菌的生长不能大量进行,而保持食品不腐 败。
2、改善食品的风味 适当的微生物发酵,会产生许多风味物质。如: • 蔬菜类(如泡菜中的乳酸) • 酒类:产生醇、酯等 • 肉类:蛋白质水解产生多肽和氨基酸;脂肪水解产生香味 物质(如多脂鱼腌制后的风味胜过少脂鱼);分解物成为 成熟腌制品风味的来源(如发酵香肠、火腿 )。 3、改变食品组织质构 (1)蔬菜脆性的变化; (2)发软:豆腐乳; (3)疏松:面包、干酪。 4、色泽的变化 • 肉发红色; • 蔬菜变色(绿色或黄色)。
三、重要的微生物作用类型
食品中微生物种类很多,根据微生物作用对象不同,可分为: 阮解 阮解菌主要是通过分泌蛋白酶来分解蛋白质及其含氮 物质。如: (1)蛋白质+变形杆菌等 → 胺 +NH3↑(腐败); (2)蛋白质降解有时也被利用,比如酱和酱油的生产、腐 乳的生产等。 脂解 脂解菌主要是通过分泌脂肪酶来分解脂肪、磷脂及类 脂物质。如: (1)脂肪+产碱杆菌→脂肪酸→醛类等 (酸败变质); (2)脂肪降解也有好的一面,在腐乳、肉制品生产中,部 分降解形成香味。
辅助因子 辅基-与酶蛋白结合得比较牢固,不易分开的辅 助因子。 辅酶-容易分开的称辅酶。辅酶能与不同的酶蛋 白结合,形成不同的酶(如乙醇脱氢酶与 乳酸脱氢酶的辅酶均为NAD(烟酰胺腺嘌呤 二核苷酸),前者使乙醇脱氢,后者使乳 酸脱氢。 酶的催化特性 高效 专一: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或一类化 合物 食品中常用的酶制剂有:蛋白质分解酶,脂肪分解酶,糖 类分解酶,氧化还原酶及其它酶类。
• 末期发酵 :泡菜的酸度继续升高,甚至乳酸含量达到 1.2%以上时,乳酸菌群也逐渐不能适应,发酵活动也就 停止了。 • 据经验:泡菜在发酵中期品质最佳乳酸含量达0.6%风味最 佳,当乳酸含量>1%时,便失去良好风味。
(2)醋酸菌发酵 是利用醋酸杆菌进行的有氧发酵,可用于生产食醋 。 酒精+醋酸菌+O2 → 醋酸+ H2O 在醋酸杆菌进行发酵时,发酵液一般保持在30℃左右的温 度,醋酸杆菌有氧发酵 →使发酵液中乙醇转化为醋酸→ 含量可达10%→ 发酵原液经过过滤→蒸煮杀菌→再稀释至 2%~3%的醋酸浓度→调味后,即为食用醋。
酶活性表示方法: 国际单位(IU)-1min转化1μ mol底物的酶量称为1个酶活 力单位。 比活力单位-指单位质量蛋白质的催化能力。 有U/mg蛋白, U/g蛋白, U/ml蛋白。 比活力单位越高→酶越强。 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化学法-将酶和底物反应一定时间后,中止反应,测定底 物的减少或增加量。 分光光度法-利用产物和其它试剂反应的化合物对光的吸 收性来测定酶活性。
• 原料有 蛋白质性质的,如豆饼、葵花子饼; 淀粉性质的,如麸皮、小麦。 原料经过润水、蒸煮,接种米曲霉制成曲,然后发酵。酱 酯制成后进行过滤,滤液消毒即为酱油。 • 原料中淀粉首先经米曲霉的作用转化为糖,糖再经曲酶、 酵母和细菌所产生的酶的作用生成乙醇、有机酸、醛等, 乙醇与有机酸化合而生成酯,产生香味。 • 原料中的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为氨基酸及其盐类,
2、酸度 • 不同微生物各自都有自己适宜的pH范围,对大多数的微生 物来说,当pH<2时,便受到抑制不能生长。 ∴酸有抑制微生物生长作用,即含酸食品有一定的防腐能力。 • 但有时一些耐酸的微生物生长繁殖→可使pH↑ 如霉菌:在有氧存在时,食品表面会有霉菌生长(霉菌耐 酸、需氧)→将酸消耗掉。 酵母菌:耐酸使蛋白质分解→产生氨类物质→将酸消耗掉。 以致食品失去了防腐能力→导致在这类食品表面会发生脂 肪分解和其他降解活动→导致食品腐败。 • 控制好发酵酸度对生产合格产品至关重要。
6、发酵剂的使用 • 发酵开始时如有大量预期菌种存在,即能迅速生长繁殖并 抑制其他杂菌生长,促使发酵向着预定的方向发展。 如:馒头、酿酒、酸乳生产。 • 许多发酵食品都常用专门培养的菌种进行发酵,以便获得 品质良好的发酵食品。
第二节:酶技术
一、酶的性质
酶是一种具有催化活性蛋白质,同其它蛋白质一样,由氨 基酸组成,具有两性电解质性质,并具有一、二、三、四 级结构。 酶按其分子组成可分为: 单纯酶-基本组成只是氨基酸(如蛋白酶、淀粉酶)它的 催化活性仅取决于蛋白质的结构。 结合酶 酶蛋白 两者结合形成的复合物称全酶。 非蛋白部分 这两部分对酶的催化活性 (称辅助因子) 缺一不可。
(2)用酵母菌制造面包
面包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经面团调节、发酵、整形,通 过烘烤而制成。 在发酵过程中,面团中的酵母菌首先利用面粉中原来含有 的少量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发酵,同时面粉中的淀粉酶使 淀粉转化成麦芽糖,使酵母连续发酵分解糖,产生二氧化 碳、醇、醛和一些有机酸等产物。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 蓬松。
• 发酵中期:黄瓜发酵乳杆菌→继续产生乳酸→使酸度↑→ 然后黄瓜发酵乳杆菌消失。 • 发酵后期:温度可高些→利于短乳杆菌的生长→继续增添 乳酸。 乳酸发酵顺序见图:
发酵时产生的一些产物 间可发生反应,生成腌 制品特有风味。
如果在发酵初期温度较 高(超过21℃),则乳杆菌 生长很快,同时抑制了 肠膜状明串珠菌的生长, 不利于风味物质的产生 。
重要的发酵类型 1.酒精发酵 糖+ 酵母 → 酒精+ CO2 2.醋酸发酵 酒精+醋酸菌+O2 → 醋酸+ H2O 3.乳酸发酵 糖+乳酸菌 → 乳酸 4.丁酸发酵 乳酸或糖+ 酪酸梭状芽孢杆菌→丁酸+ 副产物 (这是不期望出现的发酵类型) 5.产气发酵 糖+大肠杆菌等→CO2+H2
四、食品发酵中微生物的利用
3、发酵食品中霉菌的利用
(1)霉菌制造腐乳
腐乳又名豆腐乳。 按色泽可分为 红腐乳(俗称红方) 白腐乳(俗称糟方) 青腐乳(俗称青方或臭豆腐) 工艺过程: 大豆经浸泡、制浆、煮浆、点浆、养浆、成型、杀菌和发 酵(接种霉菌自然发酵)制成腐乳。 • 腐乳的特殊香味和鲜味来自于蛋白质和糖等的分解产物。
(2)酱油制造中霉菌的利用
3、氧的供应 微生物可分 需氧微生物:霉菌是需氧性的,在缺氧条件下不能生长 。 • 生产腐乳、酱油等要有充足的氧气,以保证发酵的进行。 • 醋酸菌是需氧菌,酿醋时要先让酵母在缺氧条件下将糖转 化成酒精→再在通气条件下由醋酸菌将酒精氧化生成醋酸 →但通气量过大,醋酸会进一步氧化 ,此时如有霉菌也 能生长并将醋酸消耗掉。所以通气量应当适当,以减少霉 菌生长的可能性。 厌氧微生物:如肉毒杆菌为专性厌氧菌 兼性厌氧微生物 :如酵母菌 • 有氧时酵母大量繁殖(鲜酵母的生产) • 无氧时进行酒精发酵将糖分转化成酒精。 适当地提供或切断氧气的供应可以促进或抑制(发酵)菌的 生长,引导生产向预期方向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