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诗歌的精神华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沉重而执着前行的真实个体形象

王吉鹏曹克

下面,我们就鲁迅诗歌中所展现出的他的不屈战斗的精神、正直高洁品格、沉郁悲壮的灵魂三方面给予分别的论述。

一、不屈战斗的精神

读鲁迅的诗歌,我们常常可以感受到一股强烈的扑面而来的英雄豪情,而这股豪情又是通过诗行间尖锐的战斗精神体现出来的。有人认为,在鲁迅的生命体内存在着“无意识的英雄情结”。⑤这种英雄情结恰是鲁迅战斗精神的内在动因,战斗精神则是英雄情结的一个重要外化特征。如果在鲁迅的无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不是英雄情结,而是权力情结、金钱情结、艺术情结等,他就不会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正是伴随着这英雄情结下的战斗精神,使鲁迅成为一名“真的猛士”。循着诗歌这一线索,去把握鲁迅的生命轨迹,我们发现在不同时期、不同心态下的鲁迅,其战斗精神也体现出不同的特征来。

青少年时期所作的《自题小像》进射出一股意气风发的献身斗志:“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是以诗的形式将鲁迅心中的英雄情结尽现出来,包含着所向披靡的战斗豪情与义无反顾的献身壮志。鲁迅从小便秉承了祖父的刚直、倔强,尽管家庭多变故,屡受白眼与冷落,然而这更激起了他心中的反抗与斗争意识。无论是“灵台无计逃神矢”中难逃包办婚姻的个人痛苦或难逃爱国之心的内心重荷,还是“风雨如磐暗故园”的对故士的不满与愤感,或者是“寄意寒星荃不察”的一腔热情无人理解的孤独,鲁迅最终发出的仍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呐喊与誓言。这时的鲁迅有着无视困难与失败的豪情与勇气,激荡在其心中的是勇往直前的战斗欲望与决心。在拒俄斗争中撰写的《斯巴达之魂》,热烈推崇“彼等曾临敌而笑,结怒欲冲冠之长发,以示一螟不视之决志”的精神;在护矿斗争中撰写的《中国地质略论》中痛斥清统治者“引盗入室”,发出了“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可容外族之研究,不容外族之探捡;可容外族之赞叹,不容外族之凯靓”的严正宣言,坚信有“豪侠之士,奋袂而起者”。撰写《摩罗诗力说》时,他异常推崇摩罗诗人“刚健抗拒破坏挑战之声”。鲁迅自己在与同学谈话中反复强调自己誓作“革命党之晓将”的决心。及至同学们都因他的顽强苦学、惊人毅力而称他“有卧薪尝胆之遗风”。事实上,鲁迅在当时的一系列反清活动中也总是冲在前头,主动剪去了头上的辫子,参加了光复会。总之,在《自题小像》的时代,鲁迅身上的战斗精神明显地带有青年人的冲劲与义气,充满着强烈的情绪色彩,是一个不畏困难,不惧牺牲的青年闯将。

之后,回国的鲁迅经历了辛亥革命的失败与五四运动的退潮,他的战斗精神在这些革命与运动中屡屡受到挫折和打击,这给原本满腔热情与豪情的鲁迅陡然浇了盆无情的冷水,鲁迅在失望仿徨之中加深了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并转而进行“绝望地抗战”。这种反抗绝望的斗争精神成了鲁迅一生所坚持的人生哲学。它在诗歌《题<仿徨)》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仿徨。”这时的鲁迅尝尽了“失望”与“寂寞”的滋味,原本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已冷冷清清,原本同封建文化进行激烈抗争的文学战场也杳然无事了,原本志同道合的战友“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只剩下鲁迅自己这么一个布不成阵的散兵游勇“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⑧“我不过一个影,要别你而沉没在黑暗里了,然而黑暗不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我独自远行,不但没有你,并且再没有别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黑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⑦这时的鲁迅否定了希望的存在,揭示出其虚妄的一面,绝望之虚妄,正与希望相同。⑧然而,即使在鲁迅认定了“绝望”这一残酷的生存真理后,他生命意识中的英雄情结、斗争意识仍没有消沉下去,“荷戟独傍徨”在心绪最低沉绝望的时刻仍不忘拿着手中战斗的武器。鲁迅谈出了这样的人生哲学:“我常觉得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却偏要向这些作绝望的抗战”⑨“即是虽然明知前路是坟而偏要走,就是反抗绝望,因为我的为绝望而反抗者难,比因希望而战

斗者更勇猛,更悲壮。”⑩在这绝望之中还包含着虚无,“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这也许是个连对手都难以找到的抗争,恰如进入了“无物之阵”,虽然他们“只有一件外套,其中无物”,“在这样的境地里,谁也不闻战叫:太平。”然而鲁迅依然“举起了投枪”。@这种绝望的抗战,体现出鲁迅生命意识中进射出的强大斗争力量,它是鲁迅对生命的珍惜及对压抑生命的罪恶力量进行的坚韧抗争,是超越了人主体能力的昂扬精神。正因为这种抗争正视了生命的荒凉与绝望,并且不为他们所压倒,而是高扬起生命的意志力量作出了无畏的抗拒,更显出了这种斗争勇猛、悲壮的色彩,这也是鲁迅一生中最具有震撼人们灵魂力量的一种斗争方式。

1932年,已年届半百的鲁迅在对人生与社会有了深刻充分的体悟与感受后,又写下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着甘为孺子牛”这样充满战斗豪情的诗句。这作为鲁迅硬骨头精神写照的诗句,与其内在的英雄情结一样富于力度与亮度,跃动着他生命力中强的斗争火焰。然而,这时的鲁迅对于斗争也有了更为成熟的思索,诗中的“横眉冷对”绝不是不计后果地莽撞行事,而是一种更深沉的韧战精神。这种韧战,首先应讲究战略战斗,因为“中国多暗箭,挺身而出的勇士容易丧命”.就不能对狡诈阴险的敌人展开“拳来拳去,刀来刀当”的硬战方法,而应提倡“壕堑战”,“战士伏在壕中有时吸烟,也唱歌,打纸牌,喝酒,也在壕内开美术展览会,但有时忽向敌人开他几枪”。⑩这是鲁迅目睹了诸多青年学生运动流血失败后新总结出的更深长的战斗方法。同时,在韧战精神的另一面,鲁迅还提倡战斗要有彻底性。这便是痛打“落水狗”的精神,“倘是咬人之狗,我觉得都在可打之列,无论它在岩上或在水中。”⑩即使是在水中,这狗儿还可能浮上岩来,甩你一身一脸的脏水,因此即使是落水狗也必须痛打之。在鲁迅后所主张与坚持的这种韧性斗争精神是鲁迅总结一生斗争经验后得出的科学结论,它充满了鲁迅战斗中的血和泪、失败与成功。正因伴随着这痛苦而坚定的斗争历程,鲁迅成就为一名真正的伟大斗士。鲁迅身后无论人们给予他何样的评价,但仍然改不了他是一名战士的事实,正如鲁迅所言:“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⑩

二、正直高洁的品格

鲁迅是一个有着浓郁的诗人气质的人。他个性强烈、爱憎分明,在是非黑白之间有着坚定的立场。对于他所鄙视与憎恶的丑恶现象他会报以“怒目金刚”式的面孔,而决不会低下头作唯唯诺诺的卑恭状。许广平曾评价鲁迅说:“性情太特别,一有所憎,即刻不可耐,坐立不安。”⑩“对有些人过于深恶痛绝,简直不愿同在一地呼吸。”⑩因其如此,便有人说鲁迅“不够宽容”、“刻薄”、“恶毒”,而鲁迅自己深知对丑恶力量的宽容就意味着妥协,丧失自己美好正直的人格,所以他宁肯背负着他人对自己不理解送来的骂名,也仍要保持住自己认定的正确立场。在诗歌中,鲁迅把对自己生命质量与人生品格的真普美的追求尽情抒展。其中既有自我人格的自然流露,还有对自身洁白的坦然肯定,更有对庸俗人格的率然否定。透过鲁迅的诗歌,我们不仅能发现他高洁品格显而易见的展示,更能挖掘到他思想深处关于“人格”思索的灵性闪光。

诗歌中,我们首先能感受到鲁迅对自己自身洁白品格的明白昭示。这种昭示中既有鲁迅不与丑恶同流合污的清高,又有他蔑视馅媚奴性的自尊,更有他对回复人类自身健全人格的要求。1900年秋,不到二十岁的鲁迅写下了《莲蓬人》一诗,“菱裳若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鹭影不来秋瑟瑟,苇花伴宿露宁刹襄。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镰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此诗以莲蓬喻人。首句用“菱裳”、“待带”、“仙乡”、“碧玉香”等写出人品格的高洁。紧接又进一步写出这高洁的三层表现:“秋瑟瑟”里“鹭影不来”,“露攘攘”中“苇花伴宿”,既有纯洁的伴侣衬托出其清纯,又有忍受住萧索的傲人风骨。同时莲蓬人还要“扫除腻粉”,“褪却红衣”,显出其追求淡泊与纯真的本质.最后莲蓬人自勉道:要保持住亭亭净立的风姿,不要跟着零落的荷叶掉到泥塘中去同流合污。诗中的“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