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练习:第2部分 2 专题二 4 2 高考命题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

高考语文练习:第2部分 2 专题二 4 2 高考命题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
高考语文练习:第2部分 2 专题二 4 2 高考命题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

高考命题点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古诗词鉴赏对诗歌语言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是出现率较高的命题形式。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用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品评诗歌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2)结合词语对诗歌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进行理解分析;(3)总体上对诗歌语言特色、风格进行概括评析。

考向一炼字型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生动的效果。诗歌炼字主要是锤炼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和叠词等。这种题型是高考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题型之一。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某一联中最精练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

2.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这首诗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4.请对某句中某字的妙处加以赏析。

5.某句中的某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6.某字另一版作另一字,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一)聚焦动词

动词往往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鉴赏古代诗歌时要反复咀嚼品味,体悟含蓄蕴藉、深刻隽永的动词。动词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巴尔扎克语)的特点,同时动词在勾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动词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能够给鉴赏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一个“厌”字,将多少“沉痛伤乱”包蕴其中。

动词,尤其是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即时小练]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第一句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答:

答案:“怨”字用得最好。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这两句中分别是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答:

答案:“溅”“惊”二字用得好。运用拟人手法,寓情于物,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痛苦。

(二)聚焦形容词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这些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我国古代诗歌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特别值得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即时小练]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这两句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试简要分析。

答:

答案:“直”“圆”用得好。“直”字点出沙漠无风,“圆”字写残照如轮,可以直视。两字准确描绘了傍晚时分沙漠苍凉静穆的壮美景象,意境雄浑开阔。诗人巧妙地将自己孤寂的情绪融合在景物描写中,感受真切自然。

(三)聚焦副词

副词是对动词、形容词进行修饰限制的词语。副词运用恰到好处,可以起到使诗句悠扬婉转、情韵丰富,化呆板为活泼的表达效果。

[即时小练]

4.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这两句诗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表意上有何作用?

答:

答案:“尽”字用得好。写出了戍边将士无一例外的不尽的乡愁。

(四)掂掂“数量”之重

经优秀诗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然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

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平添韵味。

[即时小练]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答:

答案:“一”字用得好。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开已久,不能算是“早梅”了。

(五)听听“叠词”效果

叠词之妙首先在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其次是加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除此之外,叠词还可以模拟各种声音,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孔雀东南飞并序》中“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用“隐隐”“甸甸”模拟车马声,非常确切,渲染了刘兰芝被遣归家时的悲凉气氛,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

[即时小练]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联系词的内容,分析上阕中叠词的妙处。

答:

答案:“寻寻觅觅”,写词人内心空虚,如有所失;“冷冷清清”,写处境的孤独,形

单影只,无人相伴;“凄凄惨惨戚戚”,则极言心情之悲怆。

(六)追“彩”逐“色”:色彩词

色彩词,即表示颜色的词。诗词中使用色彩词,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表现心情。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作者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如“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怜惜的情愫尽在“绿”中。

[即时小练]

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答:

解析:“雪”比喻的是白发,“朱”代指容颜。两相对比,表现出容颜过早衰老,诗人所表达的哀叹感情自然流露出来。

答案:“雪”隐喻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

(七)赏虚词

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在古代诗歌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婉转、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唐朝诗人善于运用虚词,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方”“始”

两个虚词表现出的是生命尽头透出的一股执着与坚韧的精神力量。

[即时小练]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有人说“忽见”的“忽”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细读却耐人寻味,为什么这样说?请作简要赏析。

答:

解析:这是一首描写闺中女子形象的诗。女主人公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忽见”惹起一腔幽怨。理解“忽”字的含义,不能只局限于此句,而应从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找出其内在的联系。

答案:从全诗来看,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杨柳色”虽然在很多场合下可以作为“春色”的代称,但也可以联想起蒲柳先衰,青春易逝;联想起千里相隔的夫婿和当年折柳赠别的情形。所以,“忽”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细读却极富神韵,极其准确地表现了潜藏在女主人公内心的某种情感,平时并不觉得,一旦为外物所触发,瞬间便不可自已地发生变化。

三、规范答题——三步骤

[即时小练]

9.(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4分)

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答题时先解释“斗”“攒”的意思,“斗”“攒”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崖、山峰人格化。阐释时注意突出“斗”“攒”这两个字的意思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最后指出运用这两个字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①“斗”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对立,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考向二鉴赏诗眼型

所谓“诗眼”是指诗词中最关键或最精彩的字句,是读者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是“诗眼”;李白的《行路难》,“行路难”是“诗眼”。诗眼分为两种类型:“句中眼”和“篇中眼”。

1.句中眼。就是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一般是动词、形容词。鉴赏的方法是由字及句,由景及情。具体来说就是从字意、表现手法、景物的特点、诗人的情感等角度来体味。例: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分析:“惊”字用得好,用鸟儿的惊动反衬春涧的幽静。体现了诗人心境的宁静。

2.篇中眼。一般是指全诗中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性词或句子。篇中眼是作者感情的喷发口,它能更好地显示诗歌的意境,它往往熔铸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出情和景或者是景和理的有机统一。例:李清照的《醉花阴》,这首重阳词,结尾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从高考命题形式来看,有的让先找出“诗眼”然后分析,有的是指出“诗眼”要求分析。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2.有人说,本诗“诗眼”是××字,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找出全诗的“诗眼”,并简要分析其妙处。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一)如何确定“诗眼”

1.内容上:最能体现诗人强烈感情的词语往往是“诗眼”。

2.修辞上:妙用修辞(尤其是拟人)的地方往往是“诗眼”。

3.词类上: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

4.位置上: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五个字。

(二)多重意识鉴赏诗眼

1.要有多要素意识

(1)最生动,最具活力。(2)最能营造意境。(3)最易统摄全篇。(4)最能表现作者感情和主旨。抓住这些要素分析“诗眼”(关键词),是最有效的。

2.要有多层级意识

“诗眼”与重点字词在句子中、上下阕中、全篇中乃至作者情感中,分别有着不同的特点、意义或作用。固然,作者的情感与句子、上下阕、全篇密不可分,但是,不妨碍我们分析“诗眼”与重点字词在这些层级中的不同表现。

3.要有多角度意识

鉴赏“诗眼”与重点字词,不宜笼统解说,也不宜从一个角度分析,应该有多角度意识。主要角度有两个:一是内容角度,二是艺术角度。内容角度,主要是从句子意思、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歌标题、全诗意境与诗人感情等方面来理解“诗眼”与重点字词。艺术角度又分为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方法等方面。

三、规范答题——三步骤

[即时小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日长简仲咸[注]

王禹偁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

【注】本诗作于诗人因有志改革反被诬告而获罪被贬谪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时。

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第二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解析:考生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指出其诗眼,然后结合注释和全诗内容进行具体说明。诗人口中说“闲”,正是心中不肯闲之故。结合诗歌注释可知,他为官清正,有志改革,然而因为被人诬陷而获罪,被贬谪商州。故一“闲”字,凝聚着诗人满腔的不满和惆怅以及苦闷和孤独。另外,诗歌中“郡僻”“昼掩门”对“闲”字做了进一步渲染,后面三联也均承此而来。

答案:诗眼是“闲”。“闲”为一篇之眼目,“郡僻”“昼掩门”对“闲”字做了进一步渲染,后三联也均承此而来。诗人有志改革反被诬告而获罪,被贬谪到商州,故一“闲”字,凝聚着诗人的不满和惆怅以及苦闷和孤独。

考向三鉴赏炼句型

赏析语句是与赏析字词或整首诗相并列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也不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分析某一诗句的含意。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词)的首句(承上启下句或结句)。

3.请对这首诗的某联进行赏析。

4.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一诗句的妙处。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注意赏析四角度:

1.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住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是从句子的内容、

情感方面出发的,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对于个别句子,尤其是脍炙人口的句子,其内容有精深之处,情感有共通性,它们本身就是赏析的对象。

2.注意从语言特点出发。有的句子倒装,有种错位的美;有的句子对仗,有种整饬的美;有的句子互文,有种开合的美;有的句子长于炼字,有种凝练的美。

3.注意从表达技巧出发。有的句子运用修辞手法,有的句子运用表现手法。一般而言,高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就是要找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从这个角度说,它就是一种表达技巧题中的暗考题。

4.注意从句子的位置出发,把它放在全诗整体的框架内,做到句不离篇。句子处在诗中不同的位置,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高考所选句子的位置一般有三处: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主要指绝句的第三句、词的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总之,要关注句子位置,联系全篇赏析。

三、规范答题——四步骤

[即时小练]

(2017·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3分)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答:

解析:这首诗中除了第三联直抒胸臆,其他三联都侧重于写景。但尾联写景,不同于前两联,“待”字表明尾联不是对眼前实景的描写,而是想象的虚景,以虚代实,呈现出一种

清幽闲逸的意境。“处处景语皆情语”,尾联亦是景中寓情,情景交融,通过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抒发了诗人的闲适之情。此外,景语置于诗歌末尾,也起到了以景结情的作用。

答案: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任选一种即可)

考向四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指诗(词)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词)人的个人气质与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词)人的艺术特色。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词)人、同一诗(词)人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在此有必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往往给某些诗(词)人冠以“婉约派”或“豪放派”的头衔,这只是说明这位诗(词)人的作品整体上呈现某种风格,并非说这位诗(词)人的全部作品都是这一种风格。我们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还是应当就诗论诗。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词)的语言特色。

2.这首诗(词)的某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3.这首诗(词)的风格是……,请结合诗(词)句具体分析。

4.前人对这首诗(词)的评价是……,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词)句作简要赏析。

5.这首诗(词)是如何体现……风格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语言风格和诗词的风格往往有一致的地方。诗词作品的风格包括其意境(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和语言。豪放词的语言绝不婉约,而婉约词的语言绝不豪放。因此我们鉴赏诗词的语言风格时,注意使用表述诗词风格的专用词汇。这就需要掌握常见的八种语言风格:

平淡中蕴含着深意

婉约细腻

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

表达感情细腻,细如抽丝。如: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含蓄蕴藉

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

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清新明快

这种风格常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

其艺术境界如大雨过后的青青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静景,有近景、远景,色彩绚丽,语

言清新明快。

幽默讽刺

诗中多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

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

(陆龟蒙《新沙》)

语言风格巧记

江山代有才人出,星河灿烂出巨匠。豪放高唱须铁板,婉约妙龄来浅唱。屈原绚丽与沉雄,三曹慷慨兼顺畅。渊明寄情山与水,恬淡自适心内旷。子昂愤激兼慷慨,李白飘逸又顺畅。王维恬然又含蓄,诗中有画有暗香。浩然恬静又浑健,语淡情浓韵味长。杜甫沉郁又顿挫,乐天流丽又顺畅。商隐典丽寓幽婉,杜牧明丽加俊爽。苏轼豪放又旷达,弃疾深沉又豪放。柳永伤感又缠绵,陆游流畅又雄放。清照凄婉多清丽,姜夔奇拔注感伤。致远清俊又酣畅,汉卿泼辣又清爽。景臣新奇出辛辣,养浩警僻又深广。

三、规范答题——三步骤

[即时小练]

1.请将下列诗句对应的语言风格填入后面的括号中。

豪迈奔放沉郁顿挫言近旨远朴素自然

婉约细腻含蓄蕴藉清新明快幽默讽刺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张籍《酬朱庆馀》)()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4)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6)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7)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8)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答案:(1)言近旨远(2)含蓄蕴藉(3)朴素自然

(4)豪迈奔放(5)婉约细腻(6)清新明快(7)沉郁顿挫(8)幽默讽刺

2.(2019·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初中教材的内容,同时也是高考指定背诵篇目,这首诗运用典故,对仗工稳,语言雅丽平整,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以形象的画面表现抽象的哲理。而本诗截然不同,诗歌采用民间俚曲的表现手法,语言通俗易懂,清新流畅,勾勒出了田野风光和农民的劳动场面。

答案: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题组一对点练]

1.(2020·余杭高级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完成后面题目。(6分)

渔家傲·东昌道中[注]

张渊懿

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午睡觉来愁似织。孤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

古渡人家烟水隔,乡心缭乱垂杨陌。鸿雁自南人自北。风萧瑟,荻花满地秋江白。

【注】作者乘船北上,在东昌道中写下的纪行之作。

“午睡觉来愁似织”,你认为哪一个字用得最传神,为什么?

答: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炼字的题目,抓住关键的字,解释其在词作中的含义,然后分析效果。

答案:“织”。“织”字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写得可见可感,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愁绪的繁密,杂乱与绵长。

2.(2020·萧山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①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②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③。

【注】①估客:同行的贩货的行商。②三湘:湘江的三条支流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三湘”地区是舜帝的客死之地,也是湘妃自殉之处,还是屈原被流放和投江之处。③鼓鼙声:停泊地防范敌人的鼓角声。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这一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可以从内容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描写角度、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鉴赏。颔联“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写“晚次鄂州”的景况。诗人简笔勾勒船舱中所见所闻:同船的商贾白天临窗倚枕,不觉酣然入梦,不言而喻,此刻江上扬帆,风平浪静;夜深人静,忽闻船夫相唤,夹杂着加缆扣舷之声,不问而知夜半涨起江潮来了。诗人写的是船中常景,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所以这些看惯了的舟行生活,似乎也在给他平添枯涩乏味的生活感受。

答案:①以衬托手法(动静结合、寓情于景也可)写出了行旅之人的旅途见闻之景与羁旅闲愁。②看那些商贾昼眠,由于心事,自己毫无睡意,连江水的静流都可以感知到;月夜“我”听到停泊的船中船家闲话更觉寂寥,连潮水的微动也能够感觉出。③诗人将强烈的情感隐藏起来,曲折入微的绘景抒情,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寂寥。

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分)

西江月·遣兴

[宋]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

答:

答案:这首词的语言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含蓄蕴藉,不明说为什么醉里贪欢笑,为什么会觉得古人的书全无是处,为什么昨夜会醉倒松边,而是让读者通过词句自己去揣摩联想,使得整首词的思想更显深沉含蓄;二是形象生动,通过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把醉态写得活灵活现;三是口语化,以口语填词,明白如话,显示了词人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

[题组二综合练]

1.(2020·金华市艾青中学高三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唐]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1)“令人长忆谢玄晖”一句中,“长忆”与上文____________一词相呼应,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的感慨。(2分)

解析:唯有能写出“澄江静如练”这样清丽之词的谢玄晖,才令作者长忆不已。表达了作者缺少知音的孤独之情,上文中写作者感情的词是“独上”,两个词遥相呼应,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答案:独上知音难觅

★(2)从炼字的角度来说,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6分) 答:

解析:城是不会“摇”的,但“凉风发”,水摇,影摇,于是产生城也摇荡起来的幻觉;月亮是不会“滴”露珠的,但“独上高楼”,凝神仰望秋月皎洁如洗,好像露珠是从月亮上滴下似的。两字使整个静止的画面飞动起来。这既反映出浪漫主义诗人想象的奇特,又显示出他对大自然敏锐的感觉和细致的观察力,故能捕捉住客观景物的主要特征,可谓“着一字而境界全出”。

答案:“摇”“滴”二字用得极好。此二字化静为动,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使本属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

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8分)

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元]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

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1)上阕中“眼空.无物”的“空”一语双关,既指__________,又暗指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词人的无限伤感之情。(2分)

答案:词人视界的空阔南京城今日的荒凉

★(2)简要赏析词中的画线部分。(6分)

答:

答案:上阕的画线句是词人对历史的联想与想象,是虚写笔法,“蔽日”“连云”是夸张,“旌旗”“樯橹”借代军队,“白骨纷如雪”是比喻。此三句形象地写出了石头城历经战乱的现实,揭示出六朝衰亡的原因,寄寓了词人的“伤心”之情。词末“伤心”两句中,前句直抒胸臆,点明词旨,后句以“秦淮一片明月”的乐景反衬“伤心”,进一步突出了词人对石头城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无限悲怆。

3.(2020·宁波效实中学模拟)阅读下面的元散曲,回答问题。(8分)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

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依仗立云沙①,回首见山家②。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注】①云沙:云海。②山家:山那边。

(1)曲子的前四句从云与山的映衬关系入手,写出了云的________之美,山________的特点。(2分)

解析:前四句中山与云相戏成趣,云来云去,山明山晦,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也体现了云轻盈飘逸、山明暗变幻不定的特点。

答案:飘逸轻盈若隐若现

★(2)“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传神的是哪两个字?(6分)

答:

解析:句中“鹿”“猿”都具有了人的情感,嬉戏酣眠都表达了对山林生活的喜爱,表

现了作者忘情山水、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赏析题要注意规范作答:先写手法,再结合句子分析,最后点明表达效果。

答案:“眠”和“戏”。运用拟人手法,两句景色动静结合,描绘出一幅恬静悠闲的画面:野鹿在山坡草丛中躺卧,悠闲得好似睡去;山猿顽皮地跳着跑着,在草地上嬉戏。表现作者退隐后忘情(陶醉)山水,恬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历年真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 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柳 (唐)郑谷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1)杨花即________,两首诗都运用了这一意象,运用________(修辞手法)写出杨花随风飞舞的景象。 (2)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对“有我之境”有这样的解释:“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根据王国维的论述分别找出两首诗体现“有我之境”的诗句,并作简要批注。 【答案】(1)柳絮;拟人 (2)“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英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飘动,加入了留春的队伍。诗人融情于自然,我惜春则我眼中的杨榆也惜春,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借此启示珍惜春光,不失时机。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无语的柳树都深受感动,居然体悟出离人之情,柳絮飘荡,风情万种,惹动着彼此缭乱的高绪。诗人的主观情感融入景物中,把索绕心头、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借“千丝万絮”表现出来,使景物也具有人的情感。 【解析】【分析】(1)本题中杨花就是柳絮,是晚春时节特有的景物,诗人常用杨花入诗,表现春景,表达愁绪,惜春之情。这两首诗都用了杨花这一意象,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杨花随风飞舞的景象,把杨花赋予了人的情感来写,写杨花“无才思”“惹春风”。(2)本题要求根据王国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来鉴赏情景关系。《晚春》中“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理解为“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杨花榆英都加入了留春的队伍。诗人融情于景,我惜春则我眼中的杨榆也惜春。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柳》中“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解释为“又好像懂得离人思乡的无限情感,千万条柳丝飘下无数柳絮去招引迷人的春天”,无语的柳树深受感动,居然体悟出离人的愁情,可见这愁非常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此句正是把诗人的主观情感融入到景物中,把索绕心头、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借“千丝万絮”表现出来,使景物也具有人的情感。这两首诗中的景物描写都体现出了王国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关于情景之间关系的解说。

高考现代诗歌赏析专题训练

现代诗歌赏析专项训练一、赏析《日子是什么》(梅绍静)完成后面的题目: 日子是散落着泥土的小蒜和野葱儿是一根蘸着水搓好的麻绳 是四千个沉寂的黑夜 是驴驮上木桶中撞击的水声 日子是雨天吱吱响着的杨木门轴忽明忽暗地转动我疲惫的梦境日子是一个含在嘴里止渴的青杏儿是山塬上烈日下背麦人的剪影 日子是那密密的像把伞似的树荫正从我酸痛的胳膊上爬向地垅 日子是储存着清甜思绪的水罐儿正倒出汗水和泪水来哽塞我的喉咙 1、作者把日子比做什么? 2、为什么说“日子是储存……喉咙”? 3、这首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4、日子是四千个沉寂的黑夜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经历和感情? 5、作者将日子描绘成什么样子? 二、赏析下面的诗歌节选,完成题目: 《矛盾常伴心中》 窗外的秋景多么诱人,想去但功课牵住了向往的心 童年,那么多的稚气,多美如今,心内太复杂, 想念回到那时的童年, 未来的梦想牵住向往的心;夜晚的棉被多么诱人,始终最爱静夜时的沉思。 目光受到作业的牵绊; 何时才能做完这该做的作业?或许面对老师的眼神时, 会多一些欣慰吧! 1、矛盾常伴心中,小作者到底遇到了那些矛盾? 2、请按“,牵住向往的心”的句式再写一句。 3、请展开联想,小作者“静夜时的沉思”“思”的是什么? 4、选文中流露出小作者怎样的情感? 5、读完本诗,你心里有什么感想?有什么话想对作者说? 我的感想: 我想说的:

三、阅读下面艾青的诗歌《太阳的话》,完成题目 打开你们的窗子吧打开你们的板门吧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进到你们的小屋里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我带着林间的香气我带着亮光和温暖我带着满身的露水快起来,快起来 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 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 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 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1942年1月14日 1、诗中的“我”是谁,“你们”是谁? 2、全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用第一人称有什么好处? 4、诗中的太阳象征着什么? 5、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 四、阅读《“代沟”上握手》(辛迪),完成题目: 过午的阳光照亮林荫里 灰鸽白鸽跳跃在绿色草坪我边在诗页上题字 边听你絮语低声 我忘记了你是我学生的女儿你忘记了我祖父般的年龄你谈论你青春的梦想 我心灵上响起驼铃 隔代人共同来找生命的支点鸿沟能不能就美好地犁平 (1981年5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市) 1、对这首诗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不仅勾画出交谈时的环境,烘托出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而且也为全诗定下了明朗的基调, B.中间六句接连使用了对比的写法,反差鲜明,既表现了隔代人间的友情,也表现了他们不同的理想和追求。 c.最后两句提出弥合“代沟”的方法,“生命的支点”可以理解为追求真善美的共同目标和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 D.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节奏急促,激情昂扬的语言同时使读者可以品味到一种宁静、甜蜜的韵味,受到美好情愫的感染。 2、这首诗写了隔代之间亲切对话的情景,诗中那个词语表现了交谈的气氛融洽? 3、“青春的梦想”和“我们心上的驼铃”分别指什么? 4、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愿? 5、怎样理解这首诗的题目? 、 6、你是怎样处理和父母之间的代沟的?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知识点汇总

高中语文的诗词鉴赏知识点汇总 诗歌创作的目的是抒情,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借助诗中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的。因此,鉴赏古诗词,首先必须把握古诗词的形象。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一、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和审答规范 1.鉴赏方法:因形悟神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既指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寻诗两绝句》中的陈居士),也指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诗人自己)。每首诗必有抒情主人公形象,但不一定有诗中人物形象。诗中的人物形象只是抒情主人公表达情意的途径之一。 古诗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理解分析人物形象时要特别抓住诗中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肖像及所处的环境等片段文字,因形悟神(人物形象特点)。另外,要关注诗人所处的背景及诗人对其的情感态度等。 古诗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①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⑤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2.审题答题规范:两审两答

“两审”指审题时要审清两点:①分清是诗中人物形象还是诗人自己的形象,②是要求分析还是概括。 “两答”指答题两步骤:①什么形象(中心词应是“形象”);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和形象的意义(联系情感、主旨分析)。 二、掌握鉴赏景物形象(含意境)的方法和审答规范 1.鉴赏方法:融情造境 (1)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可以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有由多个景物形象(意象)组合成的意境。 诗歌传统意象比较固定,如杨柳代表惜别,月亮代表思乡怀人等。但在具体诗歌中有变数。 鉴赏景物形象,一要注意景物描写的方式,如动静、色彩,来把握景物特点和诗人的感情;二要抓住意象来分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2)意境 意境:意,作者的情感;境,诗中所描绘的图景。意境指诗歌通过意象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意境和意象的关系,简单地说,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基本单位,而意境则是指全篇作品所营造的整体艺术境界;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而意境则是意象叠加、组合之后的升华。

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

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九日 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①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②,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注】①牛山:齐景公登上牛山想到终有一死而凄凉落泪。②南朝狂客:孟嘉。晋孟嘉为桓温参军,曾于重阳节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风雨交加环境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 B. “白发书生”是作者自指,作者落泪既是为神州残破沉沦伤心洒泪,也是联想到齐景公牛山落泪,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 C. “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但是目前却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国之恨。 D. 作者最后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以天际广漠之景物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 (2)词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1)B (2)①借景抒情(或借助景物描写),开篇描写交织着斜风细雨的暗沉沉的天空,中间描写登楼所见的点点秋色,结尾描写大雁远飞、斜阳西沉,都表达了诗人对神州陷落金人之手的忧愤之情。②用典,反用齐景公登牛山为个人生命短暂流泪的典故,表现诗人心忧中原的爱国情怀;化用孟嘉登高帽落的典故,谴责当时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风流的狂客行径,表现诗人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又无能力为的心情。③对比,少年的才华横溢与如今的才气凋尽形成对比,表现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如今的家国之恨;将自己对家国的忧心与当时文人不顾家国现状,仿效魏晋名士的狂放不羁形成对比,表现救国无望的无可奈何。 【解析】【分析】(1)B项,“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说法错误,作者落泪的原因并没有“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的原因。“尽凄凉不向牛山滴”意为:绝不会像曾经登临牛山的古人一样,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悲哀饮泣。故选B。 (2)本词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昏黑风雨交加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满天密布深黑的乌云,再加上阵阵斜风细雨,使人心乱如麻,愁思似织,这是借景抒情。“看浩荡千崖秋色”写登上高楼,放眼遥望千山万壑,浩荡秋色。但“千崖秋色”,寂寞凄凉,会使人想到神州残破沉沦的“往事”,泪水滂沱。结尾“鸿北去”,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一、高中诗词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捣衣诗 柳恽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亭皋①木叶下②,陇首③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 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注释】①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②“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③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塞之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闺怨诗,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情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抒发的也是这种情感。 B. 首联用虚笔,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可能是因为风波之阻,丈夫不得不滞留他方,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 C. 颈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夕阳西下,鸟儿归巢,反衬游子有家难归;秋虫对户悲鸣,悲伤的叫声烘托思妇的惆怅。 D. 尾联照应题目,由眼前想到来年,慨叹来年春天,游子应穿上轻薄的春服,脱下破旧的冬衣。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寄托关切思念之情。 (2)《梁书》中记载,南朝文学家王融对这首诗的颔联“见而嗟赏”,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颔联的精妙。 【答案】(1)D (2)①想象(或虚实结合):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应是秋云飘飞的时节,表达了对游子的思念之情。②用典:“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湘君虔诚地盼望湘夫人的到来,颔联化用此典故,含蓄而生动地写出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子归来的情景。③对仗(或对偶):内容上,上句写南方的女子思念丈夫,下句写北方边塞的丈夫迟迟不归。词性上,“亭皋”与“陇首”相对,都是表地点的名词;“木叶”与“秋云”相对,皆为秋天的意象;“落”与“飞”则皆为动词,两词使画面具有动态美。音韵上,上下两句平仄相反。④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选用“木叶下”“秋云飞”等具有悲秋色彩的意象,生动表现了怀人的主题。 【解析】【分析】(1)D项,“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错误。“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最后两句是思妇的内心独白:眼下已是木叶纷飞的深秋,等到裁就寒衣,寄到远在千里之外的陇首塞北,那里已是春回大地,应当穿上春装了,哪里能及时见到我寄去的御寒的冬衣呢?这一设想,不仅显示了南北两地的遥隔,而且透露出思妇对远人的体贴与关切,将捣衣的行动所包含的深情蜜意进一步表现出来了。故选D。 (2)上句是思妇捣衣时眼中所见之景。下句是思妇心中所想之景。陇首,此处即泛指北

高考古诗鉴赏知识清单(简洁全面)

高考古诗鉴赏知识清单 (简洁全面)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古诗鉴赏知识清单梳理 按内容分类: 1.怀古诗: 形式标志:古迹、古人、古事、“怀古” 写法特点:借古讽今、借景抒情、对比 内容特点: 1)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表达建功立业的志向,或壮志难酬。 2)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3)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大前途命运。 4)抒发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感慨。 2.咏物诗 形式特点:物象为题、“咏” 写作特点:托物言志、托物抒情 3.山水田园诗 形式特点:景物描写 写作特点: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烘托渲染、白描 内容特点; 1)热爱自然美景 2)喜欢田园生活恬淡闲适、悠然自得、隐居为乐 3)渴望归隐,厌弃官场,对现实不满 4)仕途失意的寂寞 4.战争诗 形式特点:“塞”、“征”、“军”、“战” 写法特点:典故使用 内容特点: 1)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2)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 3)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战争的惨烈 4)报国无门的怨愤,归家无望的痛苦 5)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批判,百姓流离失所的同情 5.行旅诗(羁旅漂泊诗) 形式特点:特殊意象(“月”“雁”“芳草”“船”“马”等) 写法特点:借景抒情、对写法、想象、联想 内容特点: 1)旅途的艰辛、寂寞、飘零之感 2)思乡怀人 3)怀才不遇,落魄潦倒 6.闺怨诗 1)妇女对征战在外或求取功名的丈夫的思念,孤独寂寞,盼望其归来2)希望丈夫建功立业 3)对战争的厌恶 7.送别思念诗

2018高考语文真题汇编:诗歌鉴赏-(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诗歌鉴赏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 一、诗歌鉴赏(共7题;共59分) 1.(2018?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野歌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2018?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2018?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 综合题含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 1.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昧旦出新亭渚 梁·徐勉 驱车凌早术,山华映初日。 揽辔且徘徊,复值清江谧。 杳霭枫树林,参差黄鸟匹。 气物宛如斯,重以心期逸。 春堤一游衍,终朝意殊悉。 【注释】昧旦:天将明未明之时;破晓。本诗为诗人和友人谢相期同游新亭渚时所作。术:道路。游衍:恣意游逛。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点题,着一“凌”字,表现出车马奔行之速,与诗人出游的勃勃兴致相应,表现出晨风拂面的畅快之情。 B. 三、四句写诗人驻足览赏美景,“复值”二字表现出诗人无意中见到静谧江流的欣喜。 C. 五、六两句,景物虚实结合,色彩对比鲜明,晨色中的新亭渚显得寂静而又富有生气。 D. 结尾两句总结全诗,通过对此次出游的回味,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兴致勃勃的诗人形象。(2)诗人主要运用哪些手法表达出游意兴的?试举两例,并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1)C (2)①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花映日、清江静谧、枫林杳霭、黄鸟参差等如画美景表达了出游的舒快怡爽之感;②动作描写,通过驱车凌驰、揽辔徘徊等举止表达了随遇而适的恣意游逛所带来的悠闲自在之感;③正面衬托,“重以心期逸”,写出了与相期相许的友人携手共游更甚于览观美景的雅致情怀;④直抒胸臆,结尾两句直接表达了此次出游给自己带来的畅快淋漓的欢悦之情。 【解析】【分析】(1)C项,“景物虚实结合”错误,“杳霭枫树林,参差黄鸟匹”二句,一静一动,展示了诗人遥观仰视的画面转换;在晨光初露的枫树林那清幽的背景上,点染黄鸟翅翼参差的鲜明羽色,便造出了富于对比的色彩反差和无声处传有声的音响效果。将晨色中的新亭渚,表现得既静默,且又富有生气。故选C。 (2)本题手法,借景抒情,山道边蓬蓬勃勃,正有开不尽的各色野花,被“初日”的霰光一照,便全都灿灿生辉。因为这是在车马行驶的视觉意象,故“山华映初日”句,不仅带有霰彩、山花上下辉映的效果,还有一种络绎不绝、目不暇接的动感。动作描写,如此良辰美景,岂可在匆匆奔驰中览赏?诗人因此赶紧“揽辔”,任车马在此缓节徐行。意外间又发现,此刻已身在江岸,可以俯视清丽的江水,在晨色这安谧地畅流。正面衬托,置身在这样的如画美境,诗人能不逸兴遄飞?倘若这美境只是诗人孤身独游,自然显得几分冷清。但读者须知,与徐勉同游的,还有心意相印的诗人谢朓。他可是位“灵心秀口”、“风华映人”的一世之杰呢。两人年岁相若,携手共游,当着意兴之发,又可歌诗相和,该有何等乐趣?“气物宛如斯”两句,所抒写的正是诗人的此种心境。“心期”而又加之以“重”,说明诗人之畅快,不仅在“气物”的览观之美,更在于与友人的相期相许之乐。直抒胸臆,“游行”即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完整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教案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一、诗歌鉴赏之形象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文在高考中的常规考点、题型。 2、掌握阅读古代诗文的方法及技巧。 3、鉴赏诗文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阅读古诗的方法,鉴赏诗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及方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在浩瀚的诗海中,伟大的诗人们为我们塑造了很多不朽的艺术形象:如夕阳下断肠的游子,南宫中卧听滴漏的宫女,悠然采菊东篱下的隐者,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将士,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爱民者……今天我们一起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板书课题) 二、朗读宋诗,探究阅读方法。

次石湖书扇韵①(全国卷Ⅰ)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波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题:同学们读完这首古诗,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三、诗歌鉴赏一般解题方法。 1、要注意题目。 2、要注意作者。 3、要注意注释。 4、要注意题材。 5、要注意意象。 四、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的“事物”和送别诗中的细节。 五、人物形象鉴赏: 1、明确什么是诗歌人物形象。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2、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非常丰富,但比较常见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下面几种类型: (1)英雄的形象: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羁人的形象:主要是写羁旅在外的乡思之情。

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汇编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汇编(含解析) 一、(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1-2题(7分)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 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4分)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 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二、(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残春旅舍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 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嗶里,并简要赏析。(4分) 1. 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 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一“抱”鱼儿一 “吹“,就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一扫晚唐衰飒的诗风。所以古人 认为其为”晚唐巧句“。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2.六句“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中的寂寞。诗人心中烦闷,流落他 乡客居无聊,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表达悲愤的情怀。然而,却“禅伏诗魔归净域”,诗未成。 诗未写成,悲忧郁愤更深。只好用酒来作为奇兵,冲荡这重重愁阵。然而,“借酒浇愁愁更愁”。这更 大的悲伤便使诗人找到自己从前的官服:“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餐待眼明”。诗人这时清醒地认识 到:他要好好的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作者深知唐王朝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而自己又无所作为,故所作之诗多缅怀往事,情调悲凉,最后表达了诗人兢兢业业,力求尽职,无负朝 冠的心情。 三、(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 题。 醉翁操【1】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 心也哉此贤【2】。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 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汇总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汇总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②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题(6分) 清平乐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

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3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3分)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分)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4分) 5、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人归东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 [注]首联“戍”字,名词,堡楼。颔联“汉阳渡”系长江渡口(旧址属今武汉市),由此向西北千里,南岸有“郢门山”。 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称这首诗的首联“起调最高”;其意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调。请参考这一评价,写出你对首联(“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的理解和评价。 6、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清单:结构特点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清单:结构特点 诗歌结构特点主要有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1)首句标目。 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指明了“航标”,如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首句“一上高城万里愁”就具有首句标目的作用。 (2)开门见山。 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如杜甫《蜀相》的开头:“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只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的所在了。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这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3)曲笔入题。 不马上就触到本题,开头先来一个发端。运用得好,会使文章有跌宕起伏之感,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如谢朓《玉阶怨》:“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作者先景语后情语,先以景象渲染而后委婉抒情的写法,切合“迂回”起势。 (4)铺垫。 为主要人物出场、主要事件发生或主要情感抒发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进行陪衬衬托的一种表现手法。通过铺垫,可以渲染气氛,形成“山雨欲来”的情势,促使读者产生期待、盼望的急迫心情,这样就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作铺垫。 (5)伏笔照应。 即诗歌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人物或事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此词共分两片,下片照应上片。“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沧洲”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6)画龙点睛。 即在诗歌关键处加上一两句精辟的话,点明主旨,使全篇的用意都显露出来的写法。如文天祥《过零丁洋》的最后一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撞钟,磅礴而高亢,把诗人心系国家、胸怀民族、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推至高潮,感召着无数后来的仁人志士为正义的事业而英勇献身,在全诗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7)卒章显志。

2018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全国卷Ⅰ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歌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全国卷Ⅱ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橫飞溅。

15.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全国卷Ⅲ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精卫词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幕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感,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15.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 北京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共12分)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法相如所《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一、诗歌鉴赏之形象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文在高考中的常规考点、题型。 2、掌握阅读古代诗文的方法及技巧。 3、鉴赏诗文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阅读古诗的方法,鉴赏诗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及方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在浩瀚的诗海中,伟大的诗人们为我们塑造了很多不朽的艺术形象:如夕阳下断肠的游子,南宫中卧听滴漏的宫女,悠然采菊东篱下的隐者,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将士,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爱民者……今天我们一起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板书课题) 二、朗读宋诗,探究阅读方法。 次石湖书扇韵①(全国卷Ⅰ)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波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题:同学们读完这首古诗,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三、诗歌鉴赏一般解题方法。 1、要注意题目。 2、要注意作者。 3、要注意注释。 4、要注意题材。 5、要注意意象。 四、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

2021高考备考诗歌鉴赏知识

2021高考备考诗歌鉴赏知识 一、把握诗意 1、看标题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和主旨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感情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揭示作品的线索表明诗歌的题材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2015年四川卷: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时间:夏日事件:游山家题材:山水田园诗感情基调:闲适愉悦 2、看意象意象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的融合与表现,众多意象组成意境,其中也以一两个意象为主体。意象的主要作用是渲染气氛、营造意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看注释介绍疑难词语、地名;介绍写作背景;介绍相关诗句;介绍作者等 4、看句法1)省略:简洁明快,留下想象2)倒装:满足强调、对仗、平仄或押韵的需要柳色春山映(柳色映春山)香稻啄余鹦鹉粒(鹦鹉啄余香稻粒)一夜飞度镜湖月(一月夜飞度镜湖月)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3)词类活用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形容词“软”“轻”的意动用法,把眼见的动态的水和静态的山,写得可触可托。4)互文见义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当年我常常在岐王和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5)典故分为语典和事典,效果:含蓄、精炼、有文采、强调突出。6)题材二、鉴赏诗歌形象1.鉴赏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1)明确形象:思想性格特征(两字词或四字词)+人物身份(隐士、官员、文人、思妇、游子、征夫、农夫、渔夫等)(注:人物形象包括性格、肖像、身份、地位、职业等,大于性格特征);(2)结合诗作分点说明、概括;(3)概括形象的意义。(分析诗人通过形象所寄寓的感情)。两种题型:概括型(性格+身份)、简析型(先概括、再分析、后意义)概括型举例: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性格)的高人逸士形象(身份)。2.鉴赏事物形象(1)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自然属性);(2)概括作者从哪些方面(不同感官),或运用什么手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总结.doc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意象意境篇 学习要点 1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2初步鉴赏诗歌意境 3 了解考查模式 4掌握答题步骤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知识铺垫 1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意象:“意”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就是具体事物,又叫“物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指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事物。 例: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一一薛道衡《人日思归》: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一王之涣《凉州词》 何处是归程,反亭更短亭。一一李白《菩萨蛮》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一一柳永《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一柳永《雨霖铃》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一一卢纶《送李端》 (二)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古典诗歌意境有: 雄浑壮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开阔苍凉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落霞与孤驚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幽清明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和谐静谧--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三)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区别:(1)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则与全篇对应,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 (2)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些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 用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X情思 意境=意彖+氛围 意彖+意彖二意境。 女U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女口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 【例1】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意象:小楼深巷氛围:静谧幽邃,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 意彖:春雨杏花氛围:江南早春的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的局面即将到来 意境:寂寞的诗人躺在深巷小楼里,春天的脚步随着雨声来到深巷,进入小楼,给诗人带来一个不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题 一、【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参考答案 14.BE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 14.试题分析:B项说法错误。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