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在农业生产和制造业发展中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化在农业生产和制造业发展中的意义《论语·魏灵公》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释义: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中国最具特色的两大产业——农业和制造业,有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必将带动这两个方面的发展。

农业生产和制造业发展过程的自动化是科技不断进步和生产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早已向往并且早已期待的理想生产形式。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实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现代化文明生产的新纪元。自动化制造方式一经出现,立即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其原因在于,采用自动化制造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劳动条件,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产品的质量,有效缩短生产周期,并能显著降低制造成本。因此,自动化在农业生产和制造生产方面得到快速发展,并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归纳起来,在农业生产和制造业发展上实现自动化具有以下的意义:

提高劳动效率;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劳动强度;有利于产品更新;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带动相关技术的发展;体现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

一、农业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决定了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剩余产品和劳动力的数量, 进而制约着这些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只有农业发展了, 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才能得以进一步的发展。而农业机械自动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 它凝聚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 并配合农业生物等农业技术, 成为发挥增产作用的基本手段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繁重体力劳动的必要条件和根本途径, 从而带来生产力的质的飞跃。

1、农业机械的特殊性

农业机械属于机械一类,与工业机械相比虽有共性,但其作业还有不同的特点,须采取不同而有效的措施对待:

一是农业机械的工作对象为生物和与生物活动有关的环境和条件,如各种不同的土壤、土壤水分、种子、肥料和农药等。它们的物理机械性质差别很大,更没有一定的性能规格;有些性能还随气候、温度、水分等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农业机械必须具有较大的适应性以满足多方面的要求。

二是农业机械的使用有较强的季节性和紧迫性,而且每一种农机具在一年中使用的时间也不长。这就要求农业机械在作业上有最大的可靠性,保证合乎作业质量要求而不发

生故障,而且作业迅速,有较高的生产率而不浪费时间。

三是农业机械作业有较强的地区性,如东北地区一般为旱作垄作,而且平原地块大,要求农业机械有较大的功率进行宽幅和高速作业,能够整地起垄、中耕铲耥培垄。华北地区多两茬连作或间套作,要求农业机械能进行耕、整地甚至播种、施肥、施农药和除草剂的联合作业,并满足间套作要求。因此农业机械的设计和选用必须因地制宜。

四是农业机械大多数是经常在露天、不同气候条件、不同田野环境下工作,因此设计农业机械极其工作部件必须注意其刚度、强度、抗磨性,有抵抗冲击振动和低温淬裂等的能力,并有安全保护装置。特别是转动润滑部分要有防尘能力,而且便于养护。

五是农业机械大多数在行走状态下工作,而且还是在不同的田地上行走,因此其本身行走就要耗费大量的功率。机器越大越重,耗费功率越多。所以在设计上应尽可能减少机器的重量,以节约钢铁材料,降低制造成本和降低机器使用上的费用。有必要增加行走装置的附着力时,可临时增加配重。并应设计和采用联合作业机组一次完成多项作业,以减少机组进地次数,避免压实土壤,争取农时和田间有利条件等,以达到增产增收和减少费用的目的。

2、中国农业机械化取得的成就

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稳步提高

1949 年,全国农业机械化装备总动力只8101万千瓦,农用拖拉机只有117 台,一些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基本上是空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农业机械拥有量增长了上千倍,有的品种甚至数万倍。截至2003年底,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 亿kW以上,农机原值达3 362 亿美元。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1494万台, 拖拉机配套农机具2292万部, 联合收获机械36万台。

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机械耕地、播种、收获水平分别达到46.8 %、26.7 %、19 %;2004 年小麦机收比1995 年提高了47 %。

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农业机构服务领域由原来的农田作业, 逐步向产前和产后延伸, 向其他领域扩展。一大批设施农业设备、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林业机械、植保机械、运输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等迅速增长。

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发展

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满足了农民的机械化收割要求,也提高了购机者效益, 促进了农

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国际间的农机技术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

近年来, 国际上不少大型农机企业看准中国巨大的农机市场, 与中国有关部门和企业合作,在中国开拓事业, 取得了双赢的佳绩。国内一些大型企业, 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 加大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力度, 推进了国产农业机械化产品质量的提高。为鼓励大型农业机械的进口, 国家还制定了优惠进口税收政策。在中国举办类似于今天的展览会, 也是农机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 我们积极支持这类活动在中国开展。

二、制造业的发展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和全球化的发展,制造业的发展技术、发展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代制造业是相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的,前者对信息化水平、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的开放性与全球性、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与产品的技术含量都有较高的要求。一般来说,现代制造业主要有以下特征:1)充分应用和吸收当今世界先进制造技术,紧跟信息化的步伐,并呈现出制造业与服务业既分工又融合的特点;2)建立起与现代技术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和企业组织形式;3)具有与全球化相适应的资源配置方式;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集成业务流程,形成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分工协作模式。

一、以信息化带动制造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制造模式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日新月异,世界性的信息技术革命以其高渗透性、高带动性和倍增性,不但使得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迅速提高,而且也对传统制造业进行了重新塑造。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带来新的产业革命,无论是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其影响都非同小可。

1、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成为提高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通过建立起自动化系统,不断提高研究开发、生产、经营、管理、决策、营销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它主要包括:以应用计算机为主,实现研究开发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通过增加信息含量而增值的最终产品,以及适应这种高效、快速物流、信息流的新的管理模式、营销模式和组织形式,并最终使得新的生产方式和提高竞争力成为可能。在这种新的生产方式中,技术、信息及人力资本在提高竞争力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信息技术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它使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传递可以在瞬间完成,为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提高质量和效率提供了可能;它扩大了企业的外部交流范围,为企业提供沟通客户交流的桥梁,帮助企业发现更具价值的客户或更有价值的市场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