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铃期管理与提高铃重技术[论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花铃期管理与提高铃重技术浅析

【摘要】棉花产量的构成因素:亩产量=亩收获株数×单株结铃数×单铃重,在一定的收获株数的条件下,单株结铃和单铃重成为产量的决定因子,因此搞好棉田的铃期管理,提高铃重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棉花铃期管理铃重病虫害

铃重与结铃部位,时间有关。一般内围铃的铃重较重,外围铃的铃重较轻,且随圆锥体增大而趋于递减;纵向以中部铃重高于上、下部的铃重。铃重还与棉花早发和晚发,土壤肥力高低,病虫为害,品种纯杂等有密切关系。

就目前高密度栽培模式、肥料利用快,个体竞争出现早,前期生长加快,如果生育期跟不上或施肥时期不当,容易造成中后期脱肥现象,形成后期棉田早衰,中上部蕾铃脱落,严重影响成铃和纤维品质;或者部分晚发棉田,前期生长量不足,在中前期提苗过快形成晚发的旺长苗,造成中下部座铃困难,始节偏高,棉株生长失衡转化不过来,加上生育施肥不当,后期出现贪青晚熟,也会严重影响产量和纤维品质,所以必须抓好棉花铃期管理。

1 塑造理想株型

随着棉田密度的增加,田间小气候发生了变化,整体与个体的矛盾,棉花铃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日益突出,平衡诸多矛盾的关键指标是“株高”,成败的关键也在“株高”。在实际的工作中,高度偏高,群体过大,棉田通风透光性差,中下部蕾铃脱落增加,

尤其是9月至10月份的气温下降快,昼夜温差大,严重影响产量水平。反之,没有足够生长量的群体也是没有生产力的群体,单株营养面积过小座铃率更低,尤其是上部脱落多,无生产潜力,解决好“高度”问题就有效地解决了“促控”矛盾,才能获得最佳单株生产力和提高棉田整体水平。其中水肥运筹,化调、打顶、整枝则成为一系列配套技术措施的重点。

1.1 水肥运筹

水的调控尤为重要,水是命又是病,灌好,差棉花可变成好棉花,增产;灌不好,好棉可变成差棉花,减产。同时棉株高度,节间长短受水分影响极其显著。因此一定要做到科学灌溉,正常棉田头水应坚持以“不旱不灌”点片旱点片灌”的原则。膜下滴灌为局部灌溉或者叫调方灌溉,湿润范围小湿润深度浅,其湿润面积的大小,深浅与土壤性质,滴头流量和每次灌溉的用水量密切相关,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滴灌带,从而达到满足棉花生育期灌水要求,如:沙性地的滴灌带滴头间距就应该比壤性和粘重的小,滴水要做到不堵水、不受旱、不漏水、不积水,宽行能走人,达到灌水均匀,棉株生长整齐稳健。

肥调,进行高密度栽培后,因棉田群体的增大,而使消耗的养分也在不断增加,为保证棉花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加基肥投入。增施基肥具有增强土壤供给养分的缓冲能力,减轻因施肥不及时或量不足,过头的负作用,改善土壤环境,防止地力下降,增强棉花抗逆力等多种功能。特别是我连等新开发的连队,土地比较瘦弱,我连

亩施棉花专用肥60公斤,部分棉田亩施油渣100公斤。巧施花铃肥:花铃期是棉花吸收矿质营养的高峰期,所吸收的氮、磷、钾都占总量的60%以上,这一时期需要重施速效肥。头水尖6月10日以前,棉花长势正常的棉田。头水不施肥,采用二水施肥;棉花长势较差,土壤肥力低下的棉田,头水施2公斤尿素催苗;对于正常棉田,严格按“见花施肥”的原则。总之,原则是“苗期不施慢慢长,蕾期挨饿稳健长,花铃期吃饱多结桃”,前期控制氮肥的使用,目的是防旺长,在中后期应对叶面以磷酸二氢钾和尿素进行根外施肥,养分通过棉叶吸收,直接参与棉株体内的代谢活动,使叶片促进叶绿素形成;从而提高光合作用,延长棉叶的功能期,积累较多的有机养料,供棉铃充实铃重。在7月底、8月初可结合第三代棉铃虫的防治,进行根外追肥,使用磷酸二氢钾每亩200克。

充足的硼素供应有利于花粉发育,花粉管的形成和正常受精过程的进行,有利于铃种种子干物质的增加,对棉纤维干物质的积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棉纤维的强度,成熟度和马克隆值的提高。速乐硼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溶解率在99%以上,能100%被植物吸收,调查表明,在棉花蕾期,花期喷施速乐硼,果枝台数较对照增加0.16台,单株结铃较对明显增加0.43个,单铃重增加0.2-0.3克。棉花苗期植株幼小,对硼素的需求相对较少,一般土壤可以满足。当棉花进入生殖生长时,可分别在盛蕾期和花铃初期叶面喷施速乐硼2次,亩用量50克,工作液不少于40千克。

1.2 打顶及整枝,推株并垄

适时打顶,改变棉株体内营养物质运输分配方向,使养料运向生殖器官,有利于多结铃,增加铃重。若打顶过早,上部果枝过分延长,增加荫蔽,妨碍后期田间管理,减少有较果枝数,影响总铃数,且赘芽丛生,徒耗养料;打顶过迟,上部无效果枝增多,消耗的养料多,减轻铃重。正确的打顶时间主要依据土质条件预留果台数及产量指标,霜前花比例等因素进行,从提高棉花品质的角度,坚持“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原则。应掌握轻打,打小顶,反对大把揪,顺序先高后低。晴天打顶有利于伤口愈合。要求将顶心带离出地处理,以减少棉铃虫卵数。整枝:为减少棉株营养消耗降低无效花蕾,改良棉田通风透气条件,促进棉桃正常成熟。推株并垄:高密度特别要抓好旺长偏高棉田推株并垄工作。这项措施对植株偏旺的棉田促进早熟,改善中下部通风,透光条件,改善和提高棉纤维品质。揭边膜也可以促进推株并垄。

1.3 化调

化调是在水调、肥调、整枝都不能调节时再进行人工干预的一种调控手段,总的原则是少用缩节胺。缩节胺化调的时间,次数,用量应根据土壤,气候,水肥管理,棉株的长势相灵活运用。掌握好“早、轻、勤”的原则进行分类指导,全期化调3-4次左右。长绒棉我连主张不化调。

2 综合防治病虫害

伴随着膜下滴灌技术的运用,又给棉花综合防治工作带来了新的要求。棉田的密度加大,田内的小环境会病虫害的发生造成一定的

生长繁殖环境和蔓延条件。在目前的植保工作中明显可以感觉到蚜虫,红蜘蛛及棉铃虫的发生比以往加重。所以要坚持“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四结合,以农业、生物防治为主。坚持预测预报,搞好田间调查监测,牢牢掌握防治的主动权,狠抓秋耕冬春灌工作,降低虫口越冬基数。棉铃虫的防治利用草把诱蛾,灯光诱蛾,人工捕捉幼虫,人工挖蛹,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严防一代,狠压基数;死守三代,减少产量损失,特别是三代的第二高峰期是整个棉铃虫生物防治过程中的关键,把棉铃虫的发生危害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的范围内,减少蛀铃率,达到丰收的目的。

棉蚜,棉叶螨的防治以防治中心虫株和点片防治为重点,以科学合理用药,充分利用和保护天敌为中心,控制虫害。总之化防要慎之又慎,谨防后期秋蚜反弹。

通过加强棉花铃期的管理,提高水肥运筹化调等技术措施的到位率,协调棉花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使棉田群体与个体的关系更加协调,充分发挥群体的增产潜力,不断提高棉花的单产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希勇,周继军.新湖垦区棉花最佳打顶时间的确定[j].农村科技,2010(1):15-16.

[2]龙银根,夏金海.杂交棉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2):181-1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