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崛起与股份制银行新机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镇银行崛起与股份制银行新机遇

2013-03-01

摘要:在中国金融改革进入关键阶段的时刻,以村镇银行为主的农村金融改革既为中国金融市场打开了一个新空间,又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完善金融支持的具体思路。在村镇银行崛起的背后,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更不能回避经营风险。以银行业金融机构尤其是股份制银行作为村镇银行主发起人既是双赢局面,又是金融创新与深化金融改革的关键手段。

关键词:村镇银行,股份制银行,优势与问题,风险与控制

中国的改革开放浪潮创造了巨大的金融奇迹,但是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变革却极不相称的落后和遭到忽视。自1994年建立农业发展银行到现在的18年,自农业银行从农信体系中独立到现在的16年,自新农合发展思路确立到现在的也已过去了9年,回顾这几个历程的结论是:农村金融的自然发酵和壮大是中国的隐形的金融奇迹。随着国务院连续的1号文件及国家领导人和金融最高决策机构负责人的提示与关注,农村金融正从幕后走向台前,角色地位越来越重要,这其中,村镇银行的表现尤为突出与活跃。作为已经成为金融体系重要支撑力量的众多股份制银行必须关注这一问题并进行决策研究与判断。

一、村镇银行发展状况

尽管仍属新生事物,村镇银行的发展却不容忽视。对其进行发展背景分析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结果:三农领域经济势头强劲、监管环境政策宽松支持、同业部门市场延伸扶助。

1、经济状况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很多。我国依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开展的情况、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农产品进出口的形势、农民转

移就业、农民增收等问题,不仅关系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而且关系到能否处理好通胀问题,也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农村、农业、农民始终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2、监管状况

银监会在中国银行业运行报告(2011)中重点提到:积极稳妥培育面向“三农”的村镇银行。印发《关于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发〔2011〕81号),及时调整完善准入政策,坚持面向“三农”微小银行建设方向,确立了集约化培育、专业化管理的工作思路,督促坚持“做散做小”的经营原则,村镇银行培育实现了稳中求进。截至2011年末,全国共组建726家(已开业635家,另有91家批准筹建)村镇银行,比年初增加269家。村镇银行的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为81%。通过调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建程序,鼓励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力加强了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供给。

3、同业状况

目前五大国有银行设立的村镇银行不足10家,80%以上的村镇银行由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作为主发起人。2007年政策首度开闸,截至2007年年底,开业19家。2008年末,村镇银行的数量攀升至91家,增量为72家。而到2009年末,村镇银行总量仅为148家,57家的新增数字低于2008年。截至2011年末,全国共组建726家(已开业635家,另有91家批准筹建)村镇银行。在开拓这一市场的积极性上外资银行实际上行动更为积极。

二、村镇银行的优势与问题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比较快,创新模式很多。村镇银行因其自身机制原因既是普及最快、楔入乡村最深也是治理结构最多样、管理形式最复杂的农村金融机构模式。

1、村镇银行主要优势

⑴经营模式可持续。首先,村镇银行作为一家银行类金融机构,既可以吸收公众存款,又可以开展各类银行业务,盈利能力相对较强。其财务上可持续是保证村镇银行实现三农服务目标的基础。其次,相对于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是新机构,轻装上阵,没有历史包袱,存在着突出的比较优势。其作为一级独立法人,决策链条短,市场响应速度快,能结合当地经济特点不断创新产品和业务,满足农村地区金融需求,在与当地金融机构竞争中有优势。再次,从监管的角度看,银监会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办法,通过严格市场准入条件,确定监管原则和目标,实施持续监管,保证了村镇银行在设立之初就建立起比较健全的风险控制体系。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是银行类金融机构,具有银行业从业经验,有成熟的管理和技术,有利于风险管理。

⑵市场定位较清楚。村镇银行设立的初衷是为了满足三农金融服务需求。从目前来看,村镇银行的贷款投向基本符合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大多数村镇银行都设立在县及以下农村地区,服务区域符合试点设定区域。村镇银行解决了部分贷款难问题,满足了当地部分三农信贷需求,服务水平和质量得到了一定的社会认可,服务效果基本符合试点设想。

2、村镇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⑴产权制度缺陷。中国村镇银行虽然都采取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但在产权结构上普遍存在大型商业银行“一股独大”的现象,民营、个人股本所占比例相对较低。由此造成的产权制度缺陷主要表现为“所有者缺位”的问题。而民营企业和个人作为分散程度很高的小股东,每个个体所持股本比例很低,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以及对银行经营状况监督的成本和收益之间的不对称,小股东缺乏监督银行经营的激励,普遍存在“搭便车”心理。加上其股权事实上的不流通性(缺少有效的二级市场),小股东缺乏“用脚投票”的市场监督机制。从现有村镇银

行的大多数股东情况来看,他们缺乏对银行重大问题的关心,基本上不参与银行治理。

⑵内部治理困境。内部治理结构基本完整,但良好治理要素欠缺。股东大会作为村镇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未能有效地履行相应的职责。从股权结构上看,大型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地方国有大企业的股东占据着绝对控股的地位,但由于其国有性质而存在“所有者缺位”的问题。而民营企业、个人股东持股比例都很低,“人微言轻”,这些股东普遍缺乏监督银行的积极性,表决往往流于形式,小股东“用手投票”的治理机制基本上不起作用。加上村镇银行不同于上市银行,其股权缺乏流动性,股东“用脚投票”的治理机制也同样难以起作用。

⑶外部治理障碍。经营者选拔机制的缺陷。掌握村镇银行行长任命权的地方政府和组织部门官员本身不是银行的直接所有者,村镇银行经营好坏,对他们本身没有直接经济利益关系,不会有切肤之痛。加上中国目前还未形成竞争性的银行家市场,代理权竞争这一重要的治理手段在村镇银行的治理机制中基本未能发挥作用。

三、村镇银行风险与防范

我国是农业大国,村镇银行主要服务农村经济。由于其所区域经济环境内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而导致我国村镇银行的金融风险的信贷风险类别必须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办法来加以考虑。

1、村镇银行经营风险的表现形式

⑴政策风险,也是首要风险。首先是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由于政府的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不连续性,有可能导致村镇银行不能连续、持续和健康经营,从而有可能因此形成不良贷款。另外,由于地方政府对当地金融机构不合理、不科学甚至随意性的行政强力干预,都有可能造成村镇银行信贷资产的非正常运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