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地貌

张家界地貌
张家界地貌

张家界地貌知识

一、张家界的由来

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1982年9月,张家界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88年8月,武陵源被列入国家第二批40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内;1992年,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风景区、天子山风景区三大景区构成的武陵源自然风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12年入选“2012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张家界市所在地,原名大庸。1988年5月18日,国家批准建立了地级大庸市;因“大庸”之名远不及境内所辖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的知名度高,1994年4月4日,国务院批准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全市辖永定、武陵源两区和慈利、桑植两县。全市总面积9516平方公里,总人口166万。

二、张家界地貌的由来

1.定义:侏罗纪以前发育的巨厚层石英砂岩,产状接近水平的分布区,网状垂直节理极为发育,经新构造运动强烈抬升,在流水等外力的作用下,岩体发生重力崩塌,形成柱峰林立及方山,峡谷,嶂谷地貌形态系列的总称。

2.张家界地貌发现和命名的几个阶段

1981年以前称为的丹霞地貌

1981年以后普遍称为砂岩峰林地貌

1984年张家界-索溪峪地貌类型鉴赏会;国内著名专家40人

中95%的专家意见用地名命名,不同意砂岩峰林命名2010年11月,来自6个国家的砂岩研究顶级学者集聚张家界,通过张家界地貌国际研讨会。

11月12日,下午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媒体宣布正式启用张家界地貌。

2.主题词解读:

1)古生代(泥盆纪):标志成景的地层年代,以区别于丹霞地貌(白纪-第三纪)。

2)石英砂岩:标志成景的岩性,以区别于碦斯特地貌、丹霞地貌等。

3)柱峰林立:柱峰密度、山体比例(高和宽、厚度比)。

张家界砂岩柱峰均大大超出石灰岩(桂林峰林)、丹霞地貌、雅丹地貌的指标。

峰林地貌要点:可溶性岩、色彩

丹霞地貌二要点:地层、悬崖裸壁

雅丹地貌二要点:干旱区柱峰、风蚀为动力

3、张家界地貌特征

1)柱峰林立,基座相连

峰多体窄,突兀高耸,与方山、岩岭交错组合在大型合地周围

柱峰数量:大小3103个;发育密度37-60个/km;

发育高度:在海拔300到1100m之间不等。

柱峰分类:谷底柱峰、坡地柱峰。

岩岭(长崖):腰子寨(南北长1100m,东西宽50-60m)。

方山(桌状山):黄石寨(寨顶平面0.2km)、黒纵恼(顶部面积0.02km。)

大型台地天子山:柱峰、方山、岩岭组合分布在天子山周围。

无论台地、方山、岩岭、柱峰、周边陡峭,壁立千仞。

2)景区峡谷,嶂谷纵横,深邃壁立,而金鞭溪谷底平坦,易行

3)峰石造型优美逼真,具酷似性,量大集中,出奇制胜。

4)植物类型丰富,近原生态环境。

5)地貌分布组合。

6)张家界地貌与丹霞地貌对比

张家界地貌和丹霞地貌形态不同,原因有三:

1)成岩时间不一样。张家界地貌是古生代砂岩造景,而丹霞貌是中生代和第三系的砂岩造景。红色都死成岩时期氧化作用强烈所致。

2)演示的性状不一样。张家界地貌是古生代石英砂岩造景,相对坚硬,不含钙质;而丹霞地貌是中生代和第三系的红色碎屑岩造景,相对要性软,含有弱钙质,故线条圆润,发育有浅穴3)发育动力过程中,流水侵蚀是一样的,但张家界地貌以重力崩塌过程为主导,而丹霞地貌含有弱溶蚀风化。

7)张家界地貌与喀斯特地貌对比

张家界地貌和科斯特地貌形态不同,原因有三:

1)岩性不同:一是滨海沉积的石英砂岩,另一个是海水中生物遗体堆积的石灰岩、白云岩。

2)石灰岩地区则是化学风化过程为主。存在一个石变石的循环过程,生物科介入。石英砂岩以重力崩塌为主导的物理风化过

程。存在一个石变砂的循环过程。生物不介入。

3)喀斯特地貌形态坟地上、地下两大部分,发育体系更为丰富,生物化石多在中国地学界称岩溶。张家界地貌分布数量极少,属地貌类型中的大熊猫。

结论:砂岩峰林地貌,必须停用。

6、张家界地貌成因综合分析

1)岩石脱水固化后即孕成;

2)石英砂岩的刚性的岩性,巨厚层的均匀岩性,易形成;

3)网状节理,受外力造景的力学大小适度;

4)下部为志留纪岩层,其可塑性加剧了垂向的节理体系。

5)石英砂岩和泥质。砂石页岩互层差异性风化推进柱峰化过程重力崩塌作用为主。

6)构造盆地,地史过程以水平的升降为主,无强烈逆运动构造力对网状垂直节理的建造恰到好处。

三、张家界地貌的地史演化过程今约3.5亿年签单泥盆纪,滨海环境沉积并形成石英砂岩,可见到沙波、波痕景观。

距今2.7亿年-2.2亿年之间的二叠纪,张家界地区海水时进时退,但长时期沉降为浅海,沉积石灰岩,覆盖在天子上顶部。

四、张家界地貌景观类型及发育过程

胚胎期:天子山,黄石寨顶部浅沟。

幼年期:方山,台山周边深切裂隙,一线景观。

青年期:岩岭,峡谷,鹞子寨,黄石寨。

壮年期:珠峰群,嶂谷地貌。如金鞭岩,金鞭溪,十里画廊,水绕四门。

老年期:残峰,如定海神针,南天一柱,索溪峪宽谷。

演化过程:方山,浅沟。岩峰深切。V型峡谷,岩岭。U型槽谷,柱峰。宽谷,残丘。

五、萌芽期:顶部沟谷。

幼年期:方山周边溯源侵蚀的峡谷尾部,垂直发育。

青年期:岩岭,方山,峡谷,柱峰。

壮年期:区域性柱峰分布,嶂谷

老年期:残峰,南天一柱

遗痕期:残石堆。

张家界考察报告

张家界考察报告 张家界市,地处北纬28°52′—29°48′、东经109°40′—111°20′之间,是湖南省西北部一个正在开发、建设,以发展张家界旅游业为特征的新兴省辖地级市。属武 陵山脉腹地,为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 一。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原 名大庸市,1994年4月更名,总面积9516 平方公里,辖2区2县。1982年9月,张家界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88年8月,武陵源被列入国家第二批40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内;1992年,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风景区、天子山风景区三大景区构成的武陵源自然风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张家界市历史悠久,商周时期地属荆楚,春秋战国为楚之黔中地。原名大庸,是古庸国所在地。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先民就已开始在澧水两岸繁衍生息。到了尧舜时代,“舜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于是中国历史上便有了“南蛮”一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设置郡县,张家界一带属黔中郡慈姑县,县治在慈利县官塔坪(即今蒋家坪乡太平村),在澧、沅流域建立了现今湖南境内第一个行政区黔中郡,为当时全国三十六郡之一郡,今张家界市两区两县均属其所辖。三国吴景帝永安六年(公元264年),嵩梁县被命名为天门山,设置了天门郡,至两普、南北朝,均属天门郡溇中、临澧县。1369年明朝设置大庸

县,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设永定县。 西汉时期: 西汉时期,除地方设立郡县外,还加封国,实行 的是郡国交错体制。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 年,农历己亥年),刘邦当朝,他下令分黔中郡 为武陵郡,析慈姑县为孱陵,充县(含永定、武 陵源两区与桑植县)。 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吴景帝孙休于永安六年(公元263年,农历癸未年)见嵩梁山洞门大开玄朗如门,以为吉祥,便改嵩梁山为天门山,同时改武陵郡为天门郡。 唐朝时期: 唐朝时期,全国改为十道。高祖李渊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农历辛已年)下令置澧>州、澧阳郡,属山南道,统辖六县,慈利与崇义县(今永定、武陵源二区与桑植县)归其所辖。 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960年),今张家界全境属楚国管辖。宋朝时期: 张家界风景宋朝时期,宋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将全国调整为二十三路,路下设府、州、军。宋太祖赵匡胤于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农历癸亥年)下令将今张家界市全境划归澧阳郡,曰慈利县,并在今桑植县设安福寨,在今永定区大庸所设武口寨,在武陵源区设索口寨。

张家界发展旅游产业考察报告

张家界发展旅游产业考察报告 北海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考察组 [ 字体:大中小] 根据市委关于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决定精神,加快把北海培育成为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组成考察组于2008年12月下旬,对张家界市发展旅游产业情况进行学习考察。考察组先后实地考察了张家界部分景点景区,并与张家界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以及政府发展研究室、旅游局等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张家界发展旅游产业的新理念,新举措和成功经验令我们深受启发,值得北海学习和借鉴,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张家界市旅游资源很丰富,是全国旅游文化示范基地。目前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武陵源全国首批“5A”风景区等四块金字招牌,全市拥有国家等级旅游区(点)13个,其中5A级1个、4A级8个;旅游宾馆420家,其中星级宾馆69家;旅馆床位5万张,其中星级宾馆1.41万张;旅行社67家,其中国际社21家;持证导游员3775人,其中外语导游137人;旅游运输公司14家,车辆1018辆。2007年,张家界市各景点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78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1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1.25亿元,旅游收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3%。2008年虽然遭受冰雪灾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和全球金融危机等重创,全市接待游客仍达167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3.5亿元。 张家界因旅游建市,是国内重点旅游城市。1988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大庸市,因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闻名于世,1994年更名为张家界市。全市总人口162.39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0.29万人,建成区面积20.5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成立才20年的年轻城市,在张家界历届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和共同努力下,张家界市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变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旅游产业已发展成为当地重要支柱产业和湖南旅游的龙头,并呈现出不断加快发展的势头。 二、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通过学习考察了解到,张家界市在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中有许多成功经验,其中有四个方面很值得我市认真学习和借鉴: (一)建立健全运行高效的旅游产业发展管理体制机制。理顺旅游产业管理体制、机制,是张家界市旅游产业迅速发展最成功的经验之一。该市专门设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导任副主任的市旅游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包括宣传、旅游、交通、工商、税务、卫生、建设、规划、环保、林业、物价、统计、安监、广电、公安、交警、消防及各景区管委会等相关部门和单位。旅游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旅游局,旅游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旅游工作委员会建立健全旅游工作例会制度,重点协调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和存在问题,特别是在协调成员单位关系、解决重大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促进全市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不断改革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旅游产业经营模式。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经营模式,是张家界市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最大的成功秘诀。该市对旅游景区实施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使景区经营单位和企业逐步成为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

张家界植被与土壤实习报告

湖南文理学院张家界植物植被与土壤实 习报告 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班级:地理科学11101班 学号:201114010125 姓名:潘文娟

目录一.实习目的 二.实习地点 三.实习时间 四.实习路线 五.实习内容 六.报告正文 1、张家界的自然条件 2、张家界植物 3、张家界土壤 七.实习心得 八.植物电子图库

一.实习目的 1.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植物地理学与土壤学的理解。 2、观测和了解张家界的植物植被与土壤情况。 3、掌握一定的野外实习基本技巧,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 二.实习地点:张家界武陵源区 三.实习时间:2013.6.17——2013.6.20 四.实习路线 第一天(16日):下午3:00,实习动员、提出实习要求,分发实习指导书。 第二天(17日):上午7:30,从常德出发赶往张家界,参观张家界植物园,识别张家界重要的植物,下午,游览黄龙洞的独特的地质地貌。第三天(18日):武陵源------十里画廊------天子山-----袁家界-----百龙天梯。识别常见的、经济价值较高、具有地理意义的植物,掌握野外植物识别的基本方法;了解张家界植物群落类型及分布状况。 第四天(19日):森林公园-----金鞭溪------黄石寨。了解衡山土壤垂直分布的情况。了解张家界植物群落(落叶阔叶林群落、草甸灌丛群落)类型及垂直分布状况。 第五天(20日):掌握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能对木本灌木和草本植

物群落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衡山植物群落类型及分布状况。完成实习任务后,下午乘车返回常德。 五.实习内容: 1、掌握野外植物识别的基本方法,识别张家界主要及常见植物。 2、初步掌握植物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 3、了解张家界植物区系的特征。 4、了解张家界植物群落或植被的类型及垂直分布的情况。 5、建立本班张家界植物图像库。 六.报告正文 1.张家界的自然环境 (一)地质地貌 张家界属武陵山脉青岩山支脉,最高峰“兔儿望月”,海拔1334米,最低处止马塔海拔300米,相对高差1034米,林场所在地“老木湾”海拔500米,境内有金鞭溪穿贯全区,经慈利流入澧水。区内砂岩石峰连绵起伏,奇异高耸,沟谷深切,形成千峰万壑的复杂地形。本区基岩以红色英砂岩为主,也有少量石灰岩、砂页岩和紫色页岩。 (二)气候 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2-15° C,极端最高气温39° C,极端最低气温-13.7° C,最冷月(2月)的月平均气温

天子山-湖南新版导游词

天子山 各位朋友: 欢迎各位来到武陵源观光游览,很高兴能为大家导游,接下来我们将要游览的地方是被誉为“峰林之王”的天子山自然保护区。 天子山景区位于武陵源的东北部,南连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西与杨家界风景区和贺龙元帅的故乡桑植县相邻,东南与索溪峪风景区相望。这里原来叫青岩山,因青石林立而得名。后来,土家族首领向大坤不满封建朝廷的昏庸统治,在青岩山揭竿起义,由于他代表了以土家族为主的各族人民的利益,得到民众的爱戴和拥护,称“向王天子”。善良的土家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勇敢的民族英雄,就将这座山改名为“天子山”。 各位朋友,天子山这种奇特的地貌,叫做张家界地貌。根据科学论证,3亿多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大约1亿年前,由于海浪的冲击,石英砂岩在海底沉积了500多米厚。后来,经过新构造运动的强烈抬升,这里成了陆地。地面抬升后,在流水深切的作用下,一些细小的砂石被冲走了,加上重力的作用,岩石崩塌,又被雨水、溪流慢慢冲刷,就使得武陵源地区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了这种奇特的地貌。看到此形此景,我想没有人不为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惊叹。那么下面就请大家跟我一起徒步漫游,用心去体会这“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欣赏那“峰林之王”的无穷魅力。 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是神堂湾。神堂湾是武陵源景区最为神秘的地方,为什么说它神秘呢?神堂湾共有岩墩九级,有人曾经想进山探险,才下到四五十丈深的第四级,已经是一片漆黑,阴风怒号,还伴随着各种凄厉的叫声,使人毛骨悚然,魂飞天外。1968年解放军某部为采灵芝等贵重药材,利用绳索等工具,也只下到第六墩就不敢继续。因为从第六墩往下看,深不见底,只觉得阴森恐怖,胆战心惊,用望远镜往下看,能隐约看到巨大的蟒蛇和各种野兽。“神堂湾”从此以后便成为无人涉足的神秘世界。 大家现在所处的地方是“点将台”。请大家仔细观察山下的一座座石峰,粗看是杂乱无章,细看则是井然有序。它们一个个气宇轩昂,精神抖擞,威武壮观,整齐严肃,不正像即将出征的将士吗? 现在我们到达的景点是整个武陵源唯一的一处大型人文景观---- 贺龙公园。

张家界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张家界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09-2030)中期成果 征求意见稿 (简缩本) 前言 受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委托,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承担《张家界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09-2030)》编制工作。自2008年12月以来,规划组先后完成了旅游资源现场考察、市场调查(国内游客2000份问卷,国际游客200份问卷)、以及针对旅游及相关管理部门领导、企业管理者、社会知名人士等100余人的深度访谈等工作,于2009年8月初完成了规划的中期成果。中期成果紧紧围绕“建设世界旅游精品”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目标,以旅游地转型过渡的动力分析为起点,对张家界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与问题诊断、发展战略与目标、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产品空间布局与开发、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下是中期成果核心理念与内容框架,现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以期能更好地编制完成规划,更有效地指导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 一、旅游发展的背景分析与问题诊断 发展阶段与后续发展动力判断。张家界旅游发展经历了探索发展阶段、起步发展阶段、波动发展、快速发展阶段,现在正处于转型过渡阶段,此阶段旅游发展的各种利益关系将重新洗牌,旅游景区竞争更加激烈,目的地品牌形象竞争与区域中心地位竞争成为旅游地竞争的关键。为张家界吸引力增加正效应的形象改造、企业及其产品创新推动的产业集群成长、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地位建设以及城市功能增强等将成为加快张家界旅游转型过渡的关键动力。 张家界旅游发展主要成就。经过三十年的旅游发展,张家界已经初步培育了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基本建成符合大众旅游市场需求的吸引物体系和传统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完善了旅游目的地发展的配套体系,累积了一套符合张家界市情的旅游发展经验,等等,这些将持续推动张家界旅游发展。 张家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旅游地转型过渡发展动力的需要,张家界旅游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仍显模糊。主要表现在对张家界资源价值内涵理解不清,营销卖点不明确;市场秩序混乱,知名度高,但美誉度不高;宣传口径不统一,系统宣传不足,宣传效率低;营销

张家界地貌景观

张家界地貌景观 第二部分:地质遗迹形成演化历史 一、地壳运动史 张家界地貌景观的形成,有着特殊的地质背景。大约10亿年前的晚元古代,本区地壳运动开始由以往剧烈变动的状态转为基本稳定的状态。但仍有一些缓慢震荡,是而下降为海洋,总体以海洋环境为主,于4亿年前沉积了形成砂岩峰林的石英砂岩,2.5亿年前沉积了形成黄龙洞的石灰岩。至2年前的中三叠世晚期,本区地壳全面上升成为陆地,此后又经历了燕同运动,岩层遭受挤压,产生断裂和褶皱,并在山前或山间洼地沉积了很厚的陆相砂砾岩。2oo万年前开始的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使本区多次间歇式抬升,在地表水、地下水、重力、生物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了砂岩峰林和岩溶洞穴等现代地质地貌景观。 二、砂岩峰林的演化过程 (一)孕育阶65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形成区内海拔1000-1200米(天子山一期)(I1)及海拔800米(天子山二期)(I2)两级剥夷面。石英砂岩裸露,索溪河已初具河谷雏形。200万年前开始的新构造运动,地势高差增加,形成区内海拔500米(溶洼一期)及海拔300米(溶洼二期)两级剥夷面。侵蚀基准面进一步下降,流水不断切割岩层,河流向源侵蚀至1000-1200米和800米剥夷面,古河谷形成,石英砂岩露出地表,峰林地貌孕育发生。 (二)幼年期 由于地壳间歇抬升,水降增大,石英砂岩的盖层岩石被剥蚀掉。流水沿几组节理下切,形成以索溪为轴的水网,将古剥夷面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初始方山及条状山脊,其边缘沿节理切削成岩墙及岩柱的雏形。 代表性地貌有天子山、袁家界,腰子寨及黄石寨等方山台寨现存的残留体。 (三)壮年期 区域性掀斜抬升作用导致侵蚀基准面进一步下降,河流深切及向源侵蚀交替进行,水网密度增大,初始方山台寨、岩柱进一步增高,并且沿垂直节理进行边坡式重力崩塌,塑造出各种分离兀突的砂岩峰林地貌。代表性地貌有:峡谷、岩柱、峰林、峰墙、天生桥、天门等。代表性景点有峡谷、岩柱峰林、峰墙、天生桥、天门等。 (四)晚年期 壮年期后,砂岩峰林地貌继续以崩塌方式进行,地壳处于稳定状态,河谷开阔,侵蚀基准面较稳定,河流以侧蚀作用及搬运堆积作用为主,岩峰、岩柱高度逐渐被削低,体积变小,个体数量变稀。本区索溪峪一带及河流下游地段的一些地貌景观,就属于晚年期。它们有:骆驼峰(孤峰),仙女献花(峰林),采药老人(石柱),猛虎啸天(孤峰),索溪峪(开宽河谷)等。 三、砂岩峰林地貌的形成条件 (一)特殊的地层岩性是砂岩峰林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

《迷人的张家界》阅读题

《迷人的张家界》阅读题 未到张家界时,我就听人说,湖南的张家界地貌奇特,有着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变化,桂林之秀丽。这次来张家界,我才真正领略了这仙境般迷人的景色。 乘车出张家界市区向东北方向走了半个多小时,虽见群山连绵不断,但却平淡无奇。不料,车子刚转过一个山头,眼前的景色突变,就像顷刻间拉开了巨大的帏幕,托出了一个神奇的世界。重重叠叠的山峰拔地而起,高耸入云。它们是那么多,一座挨着一座,一座有一座的特点,一座有一座的姿态。有的像背草篓的采药老人,有的像手捧鲜花的妙龄少女,有的像摩天大楼,有的像两根尖尖的竹笋,有的一柱独峙,像一支长长工的利剑……它们纷纷地排列在你的面前,张着宽阔的臂膀,向你拥抱,向你微笑,向你絮絮低语。这每一座山峰,都像一幅美妙的画,一首优美的诗。 在张家界处处可见的峰林中,最使人难以忘怀的要数金鞭岩。金鞭岩高出峰林之上,与其他山峰迥然不同,从山肢到顶巅,像斧砍刀劈似的,只在它的顶上生长着几株苍郁不衰的松树。夕阳映照下的金鞭岩,金光闪耀,有如一支怒举的金鞭,直指云霄。一座巨大的山峰紧靠着金鞭岩,巨峰酷似雄鹰,鹰首高昂,凌空展翅,一只翅膀有力地半抱着金鞭岩,气势磅礴,这就是有名的“神鹰护鞭。 群峰中最高的要算黄狮寨了,寨顶有一片平地,四周天然形成十多处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上,放眼望去,张家界的美景尽收眼底。我们来到一处叫点将台的地方,朝下望是万丈渊,台的对面齐齐刷刷地屹立着大小八九座山峰,像一个个虎背熊腰的威武将军,在等待着出征的号令。 金鞭溪是天然形成的一条美丽的溪流,因金鞭岩而得名。溪水弯弯曲曲自西向东流去,久旱不断流。走近金鞭溪,满目青翠,连衣服都映成了淡淡的绿色。放轻脚步谛听,流水潺潺,伴着声声鸟语。走着走着,忽然感到一阵清凉,才觉察有微风习习吹过,阵阵袭来的芬芳使你不由得驻足细细品味。清澈见底,纤尘不染的碧水中,鱼儿欢快地游动,红、绿、白各色卵石在水中闪亮;阳光透过林隙,在水面上洒落斑驳的影子,给人一种大自然安谧静美的享受。 因为有了这山秀水,张家界便成了植物的宝库,动物的乐园。据统

张家界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张家界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班级:地理科学12102 姓名:似懂非懂 学号:201214010232 指导老师: 实习单位: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实习时间:2014年4月26日—4月29日

张家界著名旅游景点 国家森林公园黄龙洞 武陵源天门山 金鞭溪十里画廊

张家界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提纲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对实习地区的实地考察,加深对课堂上有关地质学与地貌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学习并掌握野外实习的一般方法和基本技能,增强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考察并分析张家界的地质条件与特征;地貌类型、成因及特征;气候垂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水文特征;土壤植被的分布。 3.分析张家界的人文景观、民族 文化及景区对当地经济发展影响。 4.发现张家界在发展过程中的 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二、实习时间:2014年4月26日--29日 三、实习地点:天门山、武陵源 四、实习路线 1.天门山-林峰宾馆 2.武陵源标志门-十里画廊-天子山-索溪峪-袁家界-白龙天梯 3.武陵源标志门-水绕四门-森林公园-金鞭溪-黄石寨 4.林峰宾馆-黄龙洞 五、实习内容 (一)张家界简介

(二)张家界景区示意图 (三)、天门山的基本概况 1.天门山的地质地貌 2.天门山的气象气候 3.天门山的水文资源 4.天门山的生态资源 (四)、武陵源的基本概况 1.武陵源的自然地理概况 (1)武陵源的地质地貌 (2)武陵源的气象气候 (3)武陵源的水文资源 (4)武陵源的生态资源 2.武陵源的经济地理概况 (五)、张家界的人文地理概况 1.张家界的发展历史 2.张家界的风土人情 (六)、张家界在发展中的问题及优化策 (七)、实习总结与收获 张家界简介 1.地理位置: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隆起与洞庭湖沉降区结合部,介于东经109度40分至111度20分、

2020秋四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拓展阅读第一单元迷人的张家界素材新人教版2

迷人的张家界 未到张家界,我就听人说,湖南的张家界地貌奇特,有着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变化、桂林之秀丽。这次来到张家界,我真正领略了这仙境般迷人的景色。 乘车出张家界市区向东北方向走了一个多小时,虽见群山连绵不断,但却平淡无奇。不料,车子刚转过一个山头,眼前的景色突变,就像顷刻间拉开了巨大的帷幕,托出了一个神奇的世界。重重叠叠的山峰拔地而起,高耸入云。它们是那么多,一座挨着一座,一座有一座的特点,一座有一座的姿态:有的像身背草篓的采药老人,有的像手捧鲜花的妙龄少女,有的像摩天大楼,有的像中世纪城堡;有的双峰插云,像两根尖尖的竹笋,有的一柱独峙(zh ì),像一支长长的利剑……它们纷纷排列在你的面前,向你微笑,向你絮(xù)絮低语。每一座山峰,都像一幅美妙的画,一首优美的诗。 在张家界处处可见的峰林之中,最使人难以忘怀的要数金鞭岩。金鞭岩高出峰林之上,与其他山峰迥(jiǒng)然不同,从山脚到山顶,像斧砍刀劈(pī)似的,只在它的顶上生长着几株苍翠的松树。夕阳映照下的金鞭岩,金光闪耀,有如一支怒举的金鞭,直指云霄。一座巨大的山峰紧靠着金鞭岩,巨峰酷似雄鹰,鹰首高昂,凌空展翅,一只翅膀有力地半抱着金鞭岩,气势磅(páng)礴(bó),这就是有名的“神鹰护金鞭”。 群峰中最高的要算黄狮寨(zhài)了,寨顶有一片平地,四周天然形成十多处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上,放眼望去,张家界的美景尽收眼底。我们来到一处叫点将台的地方,朝下望是万丈深渊,台的对面齐刷刷地屹立着大小八九座山峰,像一个个虎背熊腰的威武将军,在等待着出征的号令。 金鞭溪是天然形成的一条美丽的溪流,因金鞭岩而得名。溪水弯弯曲曲自西向东流去,即使久旱,也不会断流。走近金鞭溪,满目青翠,连衣服都映成了淡淡的绿色。流水潺(ch án)潺,伴着声声鸟语,走着走着,忽然感到一阵清凉,才觉察有微风习习吹过,阵阵袭来的芬芳使你不由得驻足细细品味。清澈见底、纤尘不染的碧水中,鱼儿欢快地游动,红、绿、白各色卵石在水中闪亮。阳光透过林隙,在水面上洒落斑驳的影子,给人一种大自然安谧静美的享受。

张家界旅游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张家界旅游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张家界的旅游发展多年,我们多数情况下以生产者的眼光来发展我们的旅游,我们一直是我们卖什么产品消费者就买什么产品。然而我们现代的市场营销已经发展到6p,4c,甚至14p等等。 根据这种情况,我将以旅游产品的流通渠道的几个基本点来看张家界旅游发展的现状.生处生产者,站在消费者角度,联系中间商来看张家界旅游发展。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作为来张家界旅游的旅游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旅游产品的。对于大部分来自于喧闹都市的消费者,他需要的是在酷似太极图的山水城市张家界独一无二的峰林中感受到大山村落里的袅袅炊烟,盖着青瓦的吊脚楼。特别是在从小在北上广特大城市生活的人,感受到张家界绝版风光和湘西独有的乡土气息。淳朴的乡亲,占山为王式的土苗山寨,映在心头乌龙山剿匪记中的感觉…经历过乡村生活现在的城里人更多带了怀旧,带对绝版张家界的向往… 其次,作为旅游产品的生产者的我们张家界的产品是如何的呢?我们的城市还是景区都是建了,在不符合张家界的风格,在拆了,又建……我们卖旅游商品到了个个可以建小屋的山腰和山头的景区山上,我们有了钱就把老木头拆掉建造了新式洋楼,我们的青瓦变成红瓦,我们的放着木头香气的墙变成了水泥森林…… 矛盾就此显现出来了,消费者所要消费的产品和我们作为张家界所生产的产品不一致。根据这一现状,作为以张家界市政府为龙头的生产者,应该如何做来提升产品整体价值。我们要明确产品整体价值

的几个层次,然后根据这些层次一一突破,进而生产出让旅游者满意的产品。产品的层次有如下方面以及对此张家界旅游产品可以改进之处。 ⑴、核心产品:张家界有着最绝版的石英石岩峰林地貌,张家界成为世界自然遗产,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对于核心产品的价值是任何地方不可比拟的。美国学者西奥多﹒莱维特指出:现代竞争的关键并不在于各家公司在工厂生产什么,而是在于他们能为其产品增加什么内容。所以张家界旅游产品的突破口就在其他产品层次上做足功夫。 ⑵、形式产品:包括张家界的包装、品牌、质量、式样、特征等五个要素。张家界旅游包装我们一直通过营销策划一步步跟进并致力于打造张家界的品牌。我们也做过许多成功的营销策划比如飞机穿越天门等这都大大增加我们张家界的旅游品牌形象。至于张家界旅游的质量,政府一直检查旅游团队操作,旅游佣金收授、导游薪酬、旅行社服务网点管理、“一诚通”系统应用和导游执业行为,将针对旅游投诉情况重点检查张家界旅行社、每月将抽查部分旅行社等等,这些都促进张家界旅游质量的提高。另外,我们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导游队伍也是必要的,导游直接代表张家界人们的形象。 ⑶、期望产品:旅游消费者来张家界,不仅只是享受美好的自然风光,他们实质希望得到一些期望的产品,比如我们文化的东西,张家界本身就有良好的者方面的条件,所以作为生产者我们应该增加他们文化的东西。

张家界地貌对景区开发的影响

张家界地貌对景区旅游开发的影响研究 摘要: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的发展主要依托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现已被纳入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地貌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主要是由于流水的切割、侵蚀、崩塌而形成,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峰林景观。 关键词:张家界地貌;形成;特点与发展 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武陵源以其独特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 闻名于世,被誉为“大自然的迷宫”和不可思议的“地球博物馆”。 张家界地貌(又称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大约318 亿年前, 张家界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 后来经历多次地壳运动, 形成了约500 米 厚的泥盆纪砖红色) 褐黄色石英砂岩, 这为砂岩峰林地貌的形成提 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其后又经历了亿万年的流水切割、侵蚀、崩塌, 从而形成了今天这奇峰林立、万刃峥嵘独特的砂岩峰林自然景观。 张家界地貌的发展演变经历了平台、方山、峰墙、峰丛、峰林,残林4个主要阶段。方山、平台;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形成的最初阶段,为边缘陡峭、相对高差几十至四百米,顶面平坦的地貌类型,顶面由坚硬的含铁石英砂岩构成。如天子山、黄石寨、鹞子寨等处的平台方山地貌。峰墙:随着侵蚀作用的加剧,沿岩石共轭节惠中发育规模较大的一组世理形成溪沟,两侧岩石陡峭,形成峰墙。如百丈峡即属此类型。峰丛、峰林:流水继续侵蚀溪沟两侧的节理、裂隙、形成峰丛,当切割至一定深度时,则形成由无数挺拔峻峭的峰柱构成的峰林地貌。如十里画廊、矿洞溪等处的地貌特征。残林:峰林形成后,流水继续下切,直到基座被剥蚀切穿,柱体纷纷倒塌,只剩下若干孤立的峰柱,即形成残林地貌。随着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继续,残林将倒塌贻尽,直至消亡,最终形成新的剥蚀地貌。在武陵源泥盆系砂岩分布区的外围地带则为此类地貌类型。 特殊的地层岩性是砂岩峰林地貌形成物质基础。张家界的砂岩峰林发育于泥盆系中统云台观组合上统黄家磴组巨厚层石英砂岩分布区,岩性为巨厚层或厚层石英岩状砂岩夹薄层粉砂岩等,其石英含量高达90%以上,且其胶结物多为铁质、硅质等,石英和铁、硅质胶结

描写张家界的一处风景作文神奇的天门洞

描写张家界的一处风景作文神奇的 天门洞 这个暑假,我去了美丽的张家界风景区,在那里我游览了南北对开于悬崖峭壁之上、扶摇而通天、神秘莫测的天门洞景区。 那天是个雨天,我来到天门洞山前,天空一直下着雨,小雨飘飘洒洒,漫天飞舞,晶莹透亮。抬头张望,天门洞完全被云雾笼罩,不见踪影,只见九百九十九级的“天梯”从脚下一直升入白茫茫的云雾之中,看着有一种离天空很近的感觉。 穿上雨衣,我就开始冒雨向天门洞进发。这“天梯”真是陡啊,雨越下越大,台阶上满是雨水,我气喘吁吁,挥汗如雨,两腿越来越迈不动了,渐渐地我也钻到云里来了。就在我快要累得爬不动的时候,台阶突然没了,我终于站到了天门洞里。天门洞真大啊,据说有一百多米高,就像一个巨大的宫殿,虽然四周云雾笼罩,美丽的山景无法欣赏,但我抬头望去,只见流云到这里都放慢了节奏,悄然无声地、缓缓地流入洞内,然后又从洞的另一端鱼贯而出,非常神奇。突然洞里掉起了雨点,而且越来越大,我一开始还以为漏雨,仔细一看,原来是

下雨的云也钻进洞里来了,我和大家赶快逃下山去了。 这个暑假,我去了美丽的张家界风景区,在那里我游览了南北对开于悬崖峭壁之上、扶摇而通天、神秘莫测的天门洞景区。 那天是个雨天,我来到天门洞山前,天空一直下着雨,小雨飘飘洒洒,漫天飞舞,晶莹透亮。抬头张望,天门洞完全被云雾笼罩,不见踪影,只见九百九十九级的“天梯”从脚下一直升入白茫茫的云雾之中,看着有一种离天空很近的感觉。 穿上雨衣,我就开始冒雨向天门洞进发。这“天梯”真是陡啊,雨越下越大,台阶上满是雨水,我气喘吁吁,挥汗如雨,两腿越来越迈不动了,渐渐地我也钻到云里来了。就在我快要累得爬不动的时候,台阶突然没了,我终于站到了天门洞里。天门洞真大啊,据说有一百多米高,就像一个巨大的宫殿,虽然四周云雾笼罩,美丽的山景无法欣赏,但我抬头望去,只见流云到这里都放慢了节奏,悄然无声地、缓缓地流入洞内,然后又从洞的另一端鱼贯而出,非常神奇。突然洞里掉起了雨点,而且越

旅游地质

唐代著名诗人卢纶的“巴路绿云出,蛮乡入洞深”是喀斯特地貌发育处于中期阶段的贵州高原 地貌的极好诗句。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 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 按出露条件,喀斯特地貌可划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这三种。 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五种。 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四种。 地质原因:3类可溶性岩石广布 气候原因:温度降水气压等方面,温度越高反应越快,气压越大水中CO2溶解越多 生物原因:岩石表面生长的菌类、藻类生物分泌溶蚀性酸,腐蚀岩石。 代表地形:其中以广西、贵州、云南和四川青海(即云贵高原)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 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桂林山水和阳朔风光主要是以石芽、石林、峰林、天生桥等地表喀斯特景观著称于世,并且是山中有洞,“无洞不奇”。云南路南石林风景区:地表峰林奇布,主要为高大巨型石芽群景观,大部分灰岩山峰分布在河谷两侧,各种形态的石峰似人似物,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中国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岩壁为瀑布华地貌。九寨沟钙华滩流属于水下地表堆积地貌,如珍珠滩瀑布;黄龙风景区钙化池、钙化坡、钙化穴等组成世界上最大而且最美的岩溶景观;石柱县新石拱桥为喀斯特天生桥地貌。瑶琳仙境,以“雄、奇、丽、深”闻名于世。 研究意义:喀斯特研究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喀斯特地区有许 多不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的因素可以开发利用。在水库大坝选址时应尽量避免断层、破碎带、喀斯特地貌等。喀斯特矿泉、温泉富含有益元素和气体,有医疗价值。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种沉积矿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选择题考点过关练四地表形态变化(含答案)

选择题考点过关练(四)地表形态变化 A级——基础提速练 (2018·张家口模拟)位于山东临沂蒙阴境内的“岱崮地貌”分布普遍,是继“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嶂石岩地貌”“张家界地貌”之后的中国第五大造型地貌。崮的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崮属于“桌形山”或“方形山”类型,其典型特征是四周陡峭、顶端较平坦。崮顶之下梯田层层,沟壑舒展。如图示意“岱崮地貌”景观。据此回答1~3题。 1.临沂蒙阴境内的岩石主要为( ) A.花岗岩B.玄武岩 C.大理岩D.石灰岩 2.岱崮地貌的形成过程为( ) A.固结成岩—岩层断裂—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岩层断裂—裂隙扩张—岩浆喷发—地壳抬升 C.岩石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D.岩石沉积—变质作用—外力作用 3.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岱崮地貌顶部应当( ) A.开垦耕地,种植作物B.禁止开发,保持原状 C.植树种草,保护地表D.修建亭榭,以供观赏 解析:1.D 2.A 3.C 第1题,三叶虫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材料指出“崮的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临沂蒙阴境内的‘岱崮地貌’分布普遍”。花岗岩和玄武岩属于岩浆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只有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故临沂蒙阴境内的岩石主要为石灰岩,故选D。第2题,岱崮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先是石灰岩的形成,进而地壳运动使其岩层断裂,在此基础上地壳抬升,海拔增高,经外力侵蚀而形成,故选A。第3题,岱崮地貌顶部海拔较高,土层浅薄,极易受到外力的破坏,因而应当植树种草,保护地表,故选C。 (2018·湖北四校联考)如图中1为河床(常年有河水),2为河漫滩(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期露出),3为阶地(高于洪水期河流水位)。读图回答4~5题。 4.阶地一般是由河漫滩发育而来,当原来的河漫滩高出河流洪水期水位时便形成阶地。那么河漫滩发育成阶地的原因可能是( ) A.河流流量减小B.植被破坏 C.地壳抬升D.地壳下降 5.在图中,河谷的右侧较为陡峭,河谷的左侧较为和缓,这种河谷称为“不对称河谷”。“不对称河谷”一般分布在河流的( ) A.上游河源处B.中上游的河流弯曲处

张家界生态旅游的发展

关张家界市旅游的研究分析 一、背景 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北与湖北省鹤峰县交界。总面积9653平方千米,全市辖永定、武陵源两区和慈利、桑植两县。市府设永定区,距省会长沙390公里,距长江三峡300公里。总人口163万人(2006年),以土家族、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1982年9月,张家界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88年8月,武陵源被列入国家第二批40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内;1992年,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风景区、天子山风景区三大景区构成的武陵源自然风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1995年3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张家界时,提出“把张家界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张家界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因其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和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生态环境而闻名遐迩,引来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二、张家界旅游条件现状 (一)旅游资源 张家界有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和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贺龙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和张家界大鲵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和贺龙故居,国家风景名胜区——武陵源风景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溇水风景名胜区,5A级景区——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4A级景区——黄龙洞旅游区、张家界土家风情园、张家界宝瓶湖风景区、张家界江垭温泉度假区和张家界茅岩河九天洞旅游区。

张家界旅游资源表 (二)人文资源 张家界市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1999年末,全市有土家族、白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壮族、瑶族、彝族、满族、侗族、高山族、维吾尔族、布依族、土族、布朗族、水族、黎族等17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17690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2.48%,所以张家界具有许多少数名族风俗习惯。如土家族的特色婚嫁习惯哭嫁、赶年、摆手舞,白族的九子鞭等等。 (三)酒店业发展现状 张家界现有五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酒店5家、三星级酒店40家、二星级酒店14家和一星级酒店1家,共有星级酒店61家。另有许多家庭旅馆和小宾馆。酒店在数量上能满足游客的需要,在层次上从五星级到不计入星级的家庭旅馆等各个阶层都有。 (四)交通环境资源 张家界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7℃,1月平均气温5.1℃,7月平均气温28℃,年降水量1400毫米。温度适宜,

陆地岩石地貌及区域分布汇总(高中地理)

陆地地貌及区域分布汇总 一、岱崮地貌 “岱崮地貌”成为我国继“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喀斯特地貌”之后的新的岩石地貌类型。 岱崮地貌是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过去在地貌学上称之为“方山”,人们通常叫做“崮”。“崮”的顶部平展开阔,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缓,远处观望,像是戴着平顶帽子的山头。“崮”的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纪灰岩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区经过侵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地质作用,形成了现在外表呈圆形、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以下陡坡逐渐由陡到缓的崮,多呈驼、帽、桌和鸡冠等形态。 “崮”主要分布沂蒙山区,在蒙阴、沂水、沂源等鲁中南山区,较为知名的有上百座,有“沂蒙72崮”之说,形成了美丽的沂蒙“崮”群。 二、地貌 由体所构成的峰林状高丘与球状石蛋或馒头状岩丘的通称。前者主要由具岩株构造的花岗岩体组成,地势陡拔,岩石裸露、沿节理、断裂有强烈的风化及流水切割,形成奇峰深壑。后者由穹窿状花岗岩体构成,具红色风化壳,厚10~80米,风化壳剥离后,出露球状石蛋或馒头状岩丘,地势浑圆。 花岗岩地貌的发育深受岩性影响,一方面因块状结构,坚硬致密,抗蚀力强,常形成陡峭高峻的山地;另一方面因风化壳松散偏砂,其下原岩不透水,易产生地表散流与暴流,水土流失严重;且因节理丰富,产生球状风化;地表水与地下水沿节理活动,逐步形成密集的沟谷与河谷;在节理交错或出现断裂的地方,往往形成若干小型;节理的多少和形式决定山坡的形态,节理密集区,重力崩塌显著,出现垂直崖壁;层状风化与剥蚀,使坡面角保持不变,而球状风化与剥蚀,使坡面浑圆化。沿节理进行的风化作用,可深入岩体内部,形成很厚的红色风化壳。 我国的花岗岩山地分布广泛,集中分布在云贵高原和燕山山脉以东的第二、三级地形阶梯上。以海拔2500m以下的中低山和丘陵为主,其他一些山地也有分布。中国的许多名山,如东北的大、小兴安岭,辽宁千山、医巫闾山、,山东的、崂山、峄山,陕西的、太白山,安徽的、、,浙江莫干山、、天台山,湖南的、九嶷山,江西三清山,河南鸡公山,福建的太姥山、鼓浪屿,广东,广西桂平西山、猫儿山,湖北、黄冈陵,江苏的灵岩山、天平山,

张家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评价

张家界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评价 学生姓名:王倩倩 学校:唐山师范学院 学习专业:地理科学 学号:111210141004 指导老师:范全玲 摘要; 生态文化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代表着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国内知名的旅游胜地,张家界自建市以来旅游业一直保持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但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旅游产业竞争的加剧,以观光为主的传统旅游业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旅游者的需求,张家界旅游业面临着提质升级的重大转折,基于这一现实情况本文提出张家界发展生态旅游的命题。 文章首先分析了张家界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张家界以旅游建市,旅游兴市,二十多年的旅游发展使张家界积累了丰厚的旅游市场基础,日益完善的区位条件,先天的生态文化字眼优势,再加上外部政策的利好,这些都是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有利条件,但张家界旅游业发展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体现生态旅游的价值,为此,文章分析了张家界

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张家界生态旅游现状及对策进行讨论。 关键词:生态文化旅游旅游资源评价张家界旅游开发 目录 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2.2 模糊层次分析法 3 文献综述 4生态文化旅游概述 4.1 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定义和类型 4.2开发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意义 5 张家界开发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条件及现状分析 5.1张家界开发旅游资源的条件 5.11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5.12旅游市场基础好 5.13区位条件优越 5.2 张家界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5.21文化性挖掘不够

小谈未来张家界旅游发展策略

提要:实施“旅游带动”是张家界自1988年建市以来至关重要的发展战略。从“八五计划”到“十五计划”的15年,张家界旅游带动战略分别经历了“旅游行业发展、旅游资源开发、资源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等三个方面的重点,走过了旅游带动的“生成期——上升期——成长期”,实现了资源保护和开发的统筹,旅游带动效应相当明显,因此“十一五”计划期间,要进一步延续这种效应,实施旅游纵深发展战略,把旅游带动推向“成熟期”,即实现旅游带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跃入小康社会,实现把张家界建成中外知名旅游胜地的目标。 一、战略背景:不同时期的旅游带动战略对比 旅游是张家界“立市之本” 旅游带动战略不仅是“十一五”期间必须坚持发展的战略方针,也是今后张家界市十到二十年或更长时间的发展战略。 旅游带动战略在不同发展时期,有不同的战略重点。 各时期旅游带动战略对比见表一: 张家界旅游业对其它产业带动效应日益明显。到2002年为止,张家界旅游影响和带动了79个行业发展,其中直接影响行业12个,间接影响47个行业,引致影响20个,旅游产业带动力系数达1.2519。同时,张家界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度的各项指标,在湘鄂渝黔边区的各地市中都名列前茅。 张家界已走过了旅游带动的“生成期——上升期——成长期”,实现了资源保护和开发的统筹,旅游带动效应相当明显因此“十一五”计划期间,要进一步延续这种效应,着眼于旅游的“纵深发展”战略,把旅游带动推向“成熟期”。 二、战略思想——纵深质变 完成旅游自身的产业质变升级,积极诱发、引导、利用、扩张、膨胀和呈几何级数地放大旅游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牵引,进一步增加旅游业对其它产业部门的影响广度,进一步增强旅游业对经济贡献的力度,进一步增大旅游对社会事业的影响深度,真正实现“旅游立市——旅游强市——旅游富市”,让旅游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生活小康、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强大带动力量,带动张家界市全面进步。 三、战略目标——最终将张家界建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 通过实施旅游纵深发展战略,在“十一五”期末,张家界要实现“一个跨越,四个突破”。“一个跨越”就是要跨越温饱状态,向小康社会迈进!“四个突破”经济增长要有所突破,力争在计划期末挤身全省前八位;财政增收有所突破,力争各个县区财政增收3000万元以上;农民增收有所突破,力争农民年纯收入达2500元以上;生态环境建设有所突破,森林覆盖率近70 %,自然环境得以全面保护。最终把张家界建成环境幽美、人民富足、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 四、战略重点——完成旅游自身质变、推动经济纵深发展、促进社会跨入小康

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成因及其价值分析

张家界峰林地貌成因分析 学号 080315366 姓名燕鹤峰 学院林学院 专业城市规划 指导老师张秀卿

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成因及其价值分析 摘要: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武陵源以其独特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闻名于世,被誉为“大自然的迷宫”和不可思议的“地球博物馆”。本文主要针对其砂岩峰林形态特征,发育因素与过程,旅游资源价值及美学价值进行具体的分析,通过分析对张家界的砂岩峰林地貌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砂岩峰林;形态特征;发育过程;美学价值 一、前言 地处湖南省西北部的张家界受地理、地层、构造、气候等诸多条件的影响,形成了闻名于世的多姿多彩的地貌奇观,其中以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发育更为世界罕见,著名地质学家陈国达命名为“武陵源峰林”。景区内最独特的景观是3000余座尖细的砂岩柱和砂岩峰,大部分200多米高。在峰峦之间,沟壑、峡谷纵横,溪流、池塘和瀑布随处可见,景区内还有40多个石洞和两座天然形成的巨大石桥。作为自然文化的一项瑰宝,本文对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二、形态特征 砂岩的基本特性有:沉积岩中由于不同成分、不同颜色、不同结构构造等的变化、相互更替或沉积间断形成的成层性,称为层理;层内的微细层理与主层面斜交,称斜层理,如果不同方向的斜层理互相交替,称斜交层理。 砂岩由碎屑和填充物组成。石英是砂岩的主要矿物碎屑,它在地表条件下最稳定,是大多数砂岩的主要成分。张家界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岩层产状平缓,主要由方山、台地、峰墙、峰丛、峰林、石门、天生桥及峡谷、嶂谷等构成。其岩石胶结良好,刚性强,节理发育。 张家界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各处皆有不同。如天子山、黄石寨、鹞子寨等处体现了其形成最初阶段的平台方山地貌:边缘陡峭、相对高差几十至四百米,顶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