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成因及其价值分析

合集下载

张家界武陵源景区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的美学价值赏析

张家界武陵源景区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的美学价值赏析

张家界武陵源景区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的美学价值赏析张家界武陵源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由张家界市(原大庸市)、张家界森林公园、慈利县的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和桑植县的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组成,总面积约五百平方公里。

一九九二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武陵源风景区的地层以红砂岩、石英砂岩为主,经长期地质变化、水流切割、风化剥蚀,形成罕见的砂岩峰林峡谷地貌,数以千计的石峰危岩平地拔起,形态各异。

其罕见的奇秀峰群,多彩的湖瀑涧泉,迷人的洞岩地宫,浩瀚的绿色森林。

一切都充满着原始的自然美,游人到此就犹如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和风味天成的艺术山水长廊,不禁发出犹如仙境的感叹。

张家界武陵源景区共有石峰3103座,峰体分布在海拔500~1100米,高度由几十米至400米不等。

峰林造型景体完美元缺,若人、若神、若仙、若禽、若兽、若物,变化万千。

景区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包括珍惜的植物资源、宝贵的野生珍稀动物资源和多姿多彩的气候景观资源以及千姿百态的山体石峰等景观,其中独特的地质地貌和山体景观构成了武陵源景区最主要的旅游资源之一。

其独特的地质地貌包括了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构造溶蚀地貌、剥蚀构造地貌、河谷侵蚀堆积地貌,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是武陵源景区最主要的地质地貌,登上天子山、黄石寨、腰子寨、鹰窝寨等高台地,举目回顾,无论是高山之上,还是群山环抱之中,都耸立着高低参差,奇形怪状的石峰,令人美不胜收。

武陵源石峰从峰体造型看,或浑厚粗犷,险峻高大,或怡秀清丽,小巧玲珑。

阳刚之气与阴柔之姿并具,从整体气势上来品评符合"清、丑、顽、拙"的品石美学法则,给人以赏心悦目之美感。

再从峰体的色彩来看,由于石英砂岩的特殊岩质,使其峰体色彩既没有苍白之容,也无暮年之态,似潇洒侗傥鲜活红润的少男少女,朝气勃勃,魅力无穷,具有奔放不绢的野性美。

武陵源景区形态各异的峰林造型带给了游客强烈而独特的审美体验,这跟这一地区大面积的发育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是分不开的,而石英砂岩峰林独特的美学个性主要表现在雄壮美、造型美、意境美、流动美和朴拙美五个方面:一、雄壮美。

张家界森林公园感受神奇石峰的力

张家界森林公园感受神奇石峰的力

张家界森林公园感受神奇石峰的力尊敬的各位游客,欢迎来到张家界森林公园!我是您的导游小智,今天将带领大家一同感受神奇石峰的力量。

一、张家界森林公园的自然背景张家界森林公园位于中国湖南省张家界市,是我国首批国家森林公园之一,也是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

公园内拥有峰林、溶洞、峡谷和溪流等多个自然景观,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其独特的石峰地貌。

二、石峰地貌的形成张家界森林公园的石峰地貌是在亿万年的地质演变过程中形成的。

远古时期,这里原本是一片海底,经过地壳运动、地质变化和长时间的风化侵蚀,最终形成了如今的石峰地貌。

这些高耸入云的石峰,据说是由于地壳的抬升,海水的侵蚀以及风化作用所造成的。

三、石峰地貌的特点张家界的石峰地貌有其独特之处。

首先,它们通常呈纤细、陡峭的形态,有的犹如森林中的巨人,有的则像是直插云霄的尖刺。

其次,石峰地貌的颜色非常多样,有红色、黄色、白色等,因此在不同角度和不同光线下观赏,都能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

最后,这里的石峰还经过人工雕琢而成了许多独特造型,如“观音庙”、“猴子看海”等,让人们可以想象出不同的故事。

四、石峰地貌的神奇力量石峰地貌的神奇力量不仅体现在其奇特的形态和颜色上,更体现在其对人们的情感和精神层面的影响。

众所周知,自然景观对人的心理有着积极的影响,而张家界的石峰地貌更是具有超乎寻常的力量。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崇山峻岭给人带来的庄严和威严感,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雄奇壮观,还能感受到人与自然的融合与和谐。

五、游览建议为了更好地感受神奇石峰的力量,我建议大家采取以下路线进行游览:1. 探秘张家界森林公园核心景区:我们首先到达南天门,这里是进入森林公园的南大门。

在南天门,我们可以俯瞰整个张家界森林公园的美景,感受石峰群的壮观。

接着,我们沿着观光索道前往天子山,欣赏更多迷人的石峰风光。

2. 漫步金鞭溪:在游览完核心景区后,我们可以前往金鞭溪。

金鞭溪是张家界森林公园的重要景区之一,这里有清澈的溪水、奇特的石峰和神秘的溶洞,让人流连忘返。

张家界砂岩地貌成因分析

张家界砂岩地貌成因分析

5 0 0 m, 但天子山以北只有2 0 0 - - - - , 3 0 0 m, 岩层厚度小, 峰林发
育没有足够的垂直空间, 未得到充分发育就老年期了。
层状粉砂 岩。 含腕足类化石T e n t i c o s p i r i f e r c f t e n t i c u t u m,
下部为黑色煤层, 有的地方相变为铝土矿或黄铁矿
层, 在天子山和观音山等地有开采黄铁矿的老坑。
- 一 - … … … … 一
平行 不 整 合… … … … … 一 总厚 度5 . 3 ~4 0 . 6 m
黄家 磴 组
顶部见2 m厚的赤铁矿层。
铁矿层下为 中薄层铁质细粒石英砂岩, 含云母石英 粉砂岩, 夹浅肉红色 、 灰白色中厚层状细粒石英砂岩 , 薄

林 相 对

< 1 0 0

1 5 7 3 5 2 6 2 4 1 7 O 4 3

2 3 9
2 1 6
4 8 8 9 0 1 7 5

1 0 2
2 0 6 1 7 9 9 l 9 8 4 5
6 6 . 4 2 57
中部: 浅肉红色厚层状细粒石英砂岩, 夹紫红色薄层
1 造景岩石
张家界地区的地层除志留系上统、 泥盆系下统、 石炭 系外, 从元古代板溪群至白垩系均有出露。 其 中寒武 系、 志留系和三叠系分布较广, 总厚度约 1 2 0 0 0 m, 以碳酸盐岩 为主, 碎屑岩次之。 构成张家界地貌的地层是泥盆 系云台 观组与黄家磴组 , 由滨海一浅海相碎屑岩组成, S i O : 含量 7 5 %~9 5 %, 地层岩性稳定, 厚度变化大 。 云台观组为俞建章和舒文博于1 9 2 9 年在湖北省钟祥

砂岩峰林地质景观概述

砂岩峰林地质景观概述

砂岩峰林地质景观一、砂岩峰林地质景观概述(砂岩峰林景观)1.砂岩峰林地质景观定义砂岩由碎屑和填充物组成。

石英是砂岩的主要矿物碎屑,它在地表条件下最稳定,是大多数砂岩的主要成分。

唯有厚层石英砂岩,拥有丰富的垂直节理,后经地壳垂直抬升,并被流水剥蚀,才能形成砂岩峰林景观。

砂岩峰林地貌主要由方山,台山、峰墙、峰丛、峰林、石门、天生桥及峡谷、嶂谷等构成。

其中以湖南张家界地貌最为典型。

张家界地貌发育过程完整,从台地→方山→石墙→石柱→峡谷演化过程清晰,发育时间因素可测性强,在砂岩地貌景观中具有系统性、完整性、自然性、稀有性和典型性等自然属性,拥有天子山、袁家界、金鞭溪、黄石寨等典型地貌区。

目前,张家界的砂岩峰林地貌正处于一个风华正茂的壮年时期,是最辉煌的黄金时代。

张家界峰林地貌,石奇峰秀、寨高台平、壁险峡幽、山青水碧,其峰柱的高大、雄奇、险峻,集中呈林状分布体现了张家界武陵源砂岩峰林世界地质公园独特魅力,其美学价值以及内在的科学美被誉为“天下奇观”。

该景区于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被列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2.砂岩峰林地质景观的成因大凡有大片砂岩的地方皆是地质历史上的海滨海滩,经过漫长过程的沉积之后被积压胶结而成为砂岩。

泥盆纪时期,地壳下降,海水浸入成为一片汪洋,流水源源不断的从临近的陆地冲入大量的松散细屑物质,伴随着海水中的硅酸盐一起沉淀、胶结、压固成形,形成了石英砂岩岩层。

二叠纪时期,石英砂岩因地壳隆起露出地面形成沼泽地,并有植物繁衍,形成了泥质石灰岩含煤层,将砂岩层覆盖了起来。

到了三叠纪末,因为地壳上升运动,平整的地层开始产生褶皱、断裂,形成山脉,不断上升,露出地表。

如果上升的幅度很大,便被抬升,成为丘陵山地。

后又经漫长过程的雨水河水冲刷、切割、节理的发育,使原来完整的砂岩山地被切割成许多山峰,而成为砂岩峰林;而被风化侵蚀掉的那部分砂岩变成了泥沙,被流水重新带回大海,形成了许多纵横交织的峡谷,于是由石英砂岩所构成的山地就形成了砂岩峰林峡谷地貌.砂岩峰林地貌的特点是:奇峰林立,造型生动,峡谷纵横,植被茂密.以我国湘西武陵源的张家界最典型最有名。

砂岩峰林地质景观概述

砂岩峰林地质景观概述

砂岩峰林地质景观一、砂岩峰林地质景观概述1.砂岩峰林地质景观定义砂岩由碎屑和填充物组成。

石英是砂岩的主要矿物碎屑,它在地表条件下最稳定,是大多数砂岩的主要成分。

唯有厚层石英砂岩,拥有丰富的垂直节理,后经地壳垂直抬升,并被流水剥蚀,才能形成砂岩峰林景观。

砂岩峰林地貌主要由方山,台山、峰墙、峰丛、峰林、石门、天生桥及峡谷、嶂谷等构成。

其中以湖南张家界地貌最为典型。

张家界地貌发育过程完整,从台地→方山→石墙→石柱→峡谷演化过程清晰,发育时间因素可测性强,在砂岩地貌景观中具有系统性、完整性、自然性、稀有性和典型性等自然属性,拥有天子山、袁家界、金鞭溪、黄石寨等典型地貌区。

目前,张家界的砂岩峰林地貌正处于一个风华正茂的壮年时期,是最辉煌的黄金时代。

张家界峰林地貌,石奇峰秀、寨高台平、壁险峡幽、山青水碧,其峰柱的高大、雄奇、险峻,集中呈林状分布体现了张家界武陵源砂岩峰林世界地质公园独特魅力,其美学价值以及内在的科学美被誉为“天下奇观”。

该景区于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被列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2.砂岩峰林地质景观的成因泥盆纪时期,地壳下降,海水浸入成为一片汪洋,流水源源不断的从临近的陆地冲入大量的松散细屑物质,伴随着海水中的硅酸盐一起沉淀、胶结、压固成形,形成了石英砂岩岩层。

二叠纪时期,石英砂岩因地壳隆起露出地面形成沼泽地,并有植物繁衍,形成了泥质石灰岩含煤层,将砂岩层覆盖了起来。

到了三叠纪末,随着造山运动的进行,平整的地层开始产生褶皱、断裂,形成山脉,不断上升,露出地表。

其后经过亿万年流水的冲刷、切割、节理的发育,终于形成千峰耸立的砂岩峰林景观。

3. 砂岩峰林地质景观形成条件厚层石英砂岩是成景的物质条件,岩层产状平缓和区域垂直升降运动是成景的前提条件,棋盘格状垂直节理体系是成景的必要条件,而流水作用、磨蚀作用和崩塌是成景的主要动力条件。

在这四者的作用下,造就了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

张家界地貌的形成

张家界地貌的形成

张家界地貌的形成张家界⼀、地貌形成张家界风景地貌,既不属于桂林等地⽯灰岩地区较为常见的峰林景观和粤北红岩地貌的丹霞地貌,更异于黄⼟⾼原出现的⼟柱形态,⽽是世上罕见的⼤⾯积⽯英砂岩地区峰峦叠出之奇景。

这⼀奇景的产⽣,是由它特定的地质、地理条件决定的。

l、特定的岩层组合张家界⼀带下层为黄绿⾊或暗绿⾊页岩,岩层厚逾千⽶,属志留纪浅海相沉积,其中富含笔⽯化⽯。

上层陡峭耸⽴的群峰,为泥盆纪云台观组沉积的巨厚层紫红或灰⽩⾊⽯英砂岩夹少量岩层砂页岩,厚度约600⽶,假整合于志留系页岩之上。

⽯英砂岩岩性单纯,硬度⼤⽽脆,岩体刚性强,受地质营⼒作⽤,垂直节理极为发育;同时,其基底的志留系岩层具有⼀定程度的可塑性,承托巨厚层云台观组的地层,其应⼒不均衡,从底部产⽣和强化了众多的裂隙和节理,有的势如破⽵,通直⽽上,成为流⽔得以迅速下切成⾕的依据;其次,⽯英砂岩夹薄层页岩,因夹层性软,被外营⼒蚀空后,极易造成⽯英砂岩沿节理⾯的整体性崩塌,崩落的岩⽯,因性脆⽽易裂,被洪⽔卷⼊河床带⾛,形成坡积物甚少的直⽴柱峰;其三,因⽯英砂岩产状近⽔平,顶层⼜抗蚀⼒强,对柱峰能起到保护作⽤,致使柱峰直指蓝天,⽐⾼竟达500⽶之巨。

2、构造运动控制张家界位于湘西北强烈隆升地块区,深受武陵⼭隆起带控制,⼜处向斜的轴部,⽩永顺、⼤庸、慈利等县(市)⼀线(即武陵⼭以北),第三纪以来⼀直处于强烈隆升状态。

在新构造运动作⽤下,地壳继续缓慢地、有节奏地⽔平抬升。

这⼀带的岩层倾斜度⼀般在3⼀5度之间,即近似⽔平,因⽽叠置稳定,不易沿层⾯滑落,峰柱得以垂直保存。

天长⽇久,出现如塔似柱的群峰和类似百丈峡、神堂湾那样的深切嶂⾕`峡⾕.① 滨海沉积约3.8亿年前(泥盆纪中期)⼤陆源碎屑物流⼊还是滨海环境的张家界,经过亿万年的沉积压实形成张家界地貌的母岩—⽯英砂岩② 抬升为陆约3.5—3.9亿年(泥盆纪晚期)的海西造⼭运动,使张家界变海为陆。

砂岩长期风化形成红⾊铁质风化壳—俗称“铁帽”。

张家界峰林地貌的成因分析

张家界峰林地貌的成因分析

张家界峰林地貌的成因分析目录摘要 (1)引言 (1)1张家界峰林地貌简介 (1)2内应力作用基础 (2)2.1大地构造作用 (2)2.2物质基础 (3)3外力地质作用 (3)3.1 风化作用.剥蚀作用.堆积作用 (3)结论 (4)参考文献 (4)致谢 (4)摘要通过各种文献,图片,案例分析数据,实践调查文献的文章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张家界峰林地貌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岩层产状平缓,地壳水平上升,流水沿构造破裂面的节理侵蚀及重力崩塌作用造就了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的基本形态。

地貌形态的物质基础是特定的岩性。

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主要由方山、台地、峰墙、峰丛、峰林、石门、天生桥及峡谷、嶂谷等构成。

其岩石胶结良好,刚性强,节理发育。

物理风化很强烈,风化物和土壤十分疏松,内聚力小,抗蚀能力弱。

存在着水土流失的潜在地质条件。

【1】另外,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本身的地貌特点,水文气象要素都促使其山体风化、崩塌,景观的形成与及成熟后的消亡。

关键词张家界峰林地貌成因引言张家界峰林地貌是一种由石英砂岩构成的峰林景观。

它的奇峰异石、深峡危崖的风貌特征颇与卡斯特峰林、丹友峰林,以至美国的科罗拉多峰林相类似。

故曾一度对其成因和类型归属有过争论.但实际上它是一另种的峰林地貌类型.由于它藏在深山,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引起众多的旅游者和地貌学者的注意.它既是具有高度吸引力的旅游胜地,又是饶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貌新类型,经于1992年12月7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正式被承认为世界级的重点保护地区。

的确,只要是进入这个充满奇幻垅界的人,无不被那些千姿百态、形神兼备的石峰石柱,与乎曲径通幽、密林芳草的深壑狭谷所组成的清静画境所陶醉。

【2】本文试从景观地貌学的角度,探究张家界峰林地貌的成因,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历史背景和环境条件.1 张家界峰林地貌简介发育于张家界的峰林,按其岩石可分为二种:一种为石英砂岩峰林,另一种为石灰岩。

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成因及其价值分析

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成因及其价值分析

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成因及其价值分析学号 080315366姓名燕鹤峰学院林学院专业城市规划指导老师张秀卿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成因及其价值分析摘要: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武陵源以其专门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闻名于世,被誉为〝大自然的迷宫〞和不可思议的〝地球博物馆〞。

本文要紧针对其砂岩峰林形状特点,发育因素与过程,旅行资源价值及美学价值进行具体的分析,通过分析对张家界的砂岩峰林地貌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砂岩峰林;形状特点;发育过程;美学价值一、前言地处湖南省西北部的张家界受地理、地层、构造、气候等诸多条件的阻碍,形成了闻名于世的多姿多彩的地貌奇迹,其中以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发育更为世界罕见,闻名地质学家陈国达命名为〝武陵源峰林〞。

景区内最专门的景观是3000余座尖细的砂岩柱和砂岩峰,大部分200多米高。

在峰峦之间,沟壑、峡谷纵横,溪流、池塘和瀑布随处可见,景区内还有40多个石洞和两座天然形成的庞大石桥。

作为自然文化的一项珍宝,本文对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二、形状特点砂岩的差不多特性有:沉积岩中由于不同成分、不同颜色、不同结构构造等的变化、相互更替或沉积间断形成的成层性,称为层理;层内的微细层理与主层面斜交,称斜层理,假如不同方向的斜层理互相交替,称斜交层理。

砂岩由碎屑和填充物组成。

石英是砂岩的要紧矿物碎屑,它在地表条件下最稳固,是大多数砂岩的要紧成分。

张家界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岩层产状平缓,要紧由方山、台地、峰墙、峰丛、峰林、石门、天生桥及峡谷、嶂谷等构成。

其岩石胶结良好,刚性强,节理发育。

张家界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各处皆有不同。

如天子山、黄石寨、鹞子寨等处表达了其形成最初时期的平台方山地貌:边缘陡峭、相对高差几十至四百米,顶面平坦的地貌类型,顶面由坚硬的含铁石英砂岩构成。

而百丈峡那么属峰墙地貌,两侧岩石陡峭。

十里画廊、矿洞溪等处那么是挺立峻峭的峰丛、峰林地貌。

还有峰林形成后,流水连续下切,直到基座被剥蚀切穿,柱体纷纷倒塌,只剩下假设干孤立峰柱的残林地貌。

张家界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张家界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前言张家界位于中国湖南省西北部,是世界著名的地质公园和旅游胜地。

此次实习,我有幸前往张家界,对当地的地质地貌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学习。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张家界的地质地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收获颇丰。

二、实习内容1. 砂岩峰林地貌张家界以砂岩峰林地貌最为著名。

实习期间,我参观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袁家界、天子山等景区,亲眼目睹了这一独特地貌的壮观景象。

砂岩峰林地貌是由于石英砂岩地层在地质作用下,经过流水侵蚀、风力侵蚀等外力作用形成的。

这里的峰柱数量众多,形态各异,高度一般在数十米至数百米之间。

有的峰柱如削斧劈,直插云霄;有的峰柱挺拔险峻,气势磅礴。

站在峰柱之间,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2. 岩溶地貌张家界岩溶地貌发育十分典型,其中以黄龙洞最为著名。

黄龙洞位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内,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岩溶洞穴系统。

洞内景观千姿百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等各种岩溶堆积物。

这些堆积物色彩斑斓,形态各异,令人叹为观止。

通过参观黄龙洞,我对岩溶地貌的形成和发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3. 地质剖面在实习过程中,我还参观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地质剖面。

该剖面展示了地层年代的变迁和地质作用的历程。

通过观察剖面,我了解到了不同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岩性的变化以及地质构造的特点。

这对我理解地质地貌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植被与生态环境张家界地处亚热带湿润区,植被丰富,生态环境优美。

实习期间,我注意到这里的植被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随着海拔的升高,植被类型逐渐由常绿阔叶林过渡到针叶林。

此外,我还见到了许多珍稀植物,如银杏、珙桐、红豆杉等。

这些植物为张家界的地质地貌景观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三、实习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张家界的地质地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张家界的砂岩峰林地貌和岩溶地貌以其独特的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然而,这种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地质作用过程。

通过实地考察和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地貌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张家界峰林地貌的成因分析

张家界峰林地貌的成因分析

典型的地貌景观及其成因通过各种文献,图片,案例分析数据,实践调查文献的文章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张家界峰林地貌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岩层产状平缓,地壳水平上升,流水沿构造破裂面的节理侵蚀及重力崩塌作用造就了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的基本形态。

地貌形态的物质基础是特定的岩性。

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主要由方山、台地、峰墙、峰丛、峰林、石门、天生桥及峡谷、嶂谷等构成。

其岩石胶结良好,刚性强,节理发育。

物理风化很强烈,风化物和土壤十分疏松,内聚力小,抗蚀能力弱。

存在着水土流失的潜在地质条件。

【1】另外,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本身的地貌特点,水文气象要素都促使其山体风化、崩塌,景观的形成与及成熟后的消亡张家界峰林地貌是一种由石英砂岩构成的峰林景观。

它的奇峰异石、深峡危崖的风貌特征颇与卡斯特峰林、丹友峰林,以至美国的科罗拉多峰林相类似。

故曾一度对其成因和类型归属有过争论.但实际上它是一另种的峰林地貌类型.由于它藏在深山,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引起众多的旅游者和地貌学者的注意.它既是具有高度吸引力的旅游胜地,又是饶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貌新类型,经于1992年12月7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正式被承认为世界级的重点保护地区。

的确,只要是进入这个充满奇幻垅界的人,无不被那些千姿百态、形神兼备的石峰石柱,与乎曲径通幽、密林芳草的深壑狭谷所组成的清静画境所陶醉。

【2】本文试从景观地貌学的角度,探究张家界峰林地貌的成因,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历史背景和环境条件.张家界峰林地貌简介发育于张家界的峰林,按其岩石可分为二种:一种为石英砂岩峰林,另一种为石灰岩。

但是大家所说的张家界的峰林一般都是说武陵深峰林,她是仅指前一种。

陈国达老先生于1986年作为科学顾问参与北京科教电影厂摄制峰林电影片,初次考察时,曾依其岩石命名为“砂岩峰林”。

后来进一步研究结果,考虑到仍以其标准地命名更为全面和确切,故另用今名。

至于区内的石灰岩峰林,则属于卡斯特地貌范礴,已为人所熟识,不入本文探讨之列【3】.张家界具有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有“三千翠微峰,八百琉璃水”(“峰三千,水八百”)之称【4】。

张家界学院地形地貌分析

张家界学院地形地貌分析

张家界学院地形地貌分析
摘要:张家界地貌隶属于一种较为特殊的砂岩地貌因其组成物质—石英砂岩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崩塌和在流水切割下发生侵蚀破坏从而形成的一种奇形怪状
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故吸引众多学者前来调查研究.但张家界地貌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石英砂岩岩性研究不够透彻岩层发育模式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砂岩基本特征、砂岩分布、砂岩力学特征、砂岩地貌、张家界地貌分布和发育机
理等方面进行阐述归纳总结了部分已有研究成果认为张家界地貌还存在部分问
题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进而提出了一些研究思路,为张家界地貌的研究提供参考,砂岩是经过风化、搬运、沉积与成岩作用形成的一种岩石具有强度低、抗风化
性能差、胶结物质少等特征在我国广泛分布,是工程主要研究对象之一112].砂岩是构成张家界地貌的主要物质张家界地貌位于云贵高原与湖南西北部的交界
带[),分布于国家级旅游城市——张家界,因此,对张家界地貌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加深对砂岩及张家界地貌的认识,促进张家界旅游业的发展与自然和谐
相处.笔者分别从砂岩基本特征、砂岩分布、砂岩力学特性、砂岩地貌、张家界地貌的形态特征、张家界地貌的分布及发育机理等方面进行阐述对已有研究成
果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设想。

张家界石英砂岩的形成

张家界石英砂岩的形成

张家界地貌景观的形成,有着特殊的地质背景。

大约10亿年前的晚元古代,本区地壳运动开始由以往剧烈变动的状态转为基本稳定的状态。

但仍有一些缓慢震荡,是而下降为海洋,总体以海洋环境为主,于4亿年前沉积了形成砂岩峰林的石英砂岩,2.5亿年前沉积了形成黄龙洞的石灰岩。

至2年前的中三叠世晚期,本区地壳全面上升成为陆地,此后又经历了燕同运动,岩层遭受挤压,产生断裂和褶皱,并在山前或山间洼地沉积了很厚的陆相砂砾岩。

2oo万年前开始的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使本区多次间歇式抬升,在地表水、地下水、重力、生物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了砂岩峰林和岩溶洞穴等现代地质地貌景观。

二、砂岩峰林的演化过程(一)孕育阶65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形成区内海拔1000-1200米(天子山一期)(I1)及海拔800米(天子山二期)(I2)两级剥夷面。

石英砂岩裸露,索溪河已初具河谷雏形。

200万年前开始的新构造运动,地势高差增加,形成区内海拔500米(溶洼一期)及海拔300米(溶洼二期)两级剥夷面。

侵蚀基准面进一步下降,流水不断切割岩层,河流向源侵蚀至1000-1200米和800米剥夷面,古河谷形成,石英砂岩露出地表,峰林地貌孕育发生。

(二)幼年期由于地壳间歇抬升,水降增大,石英砂岩的盖层岩石被剥蚀掉。

流水沿几组节理下切,形成以索溪为轴的水网,将古剥夷面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初始方山及条状山脊,其边缘沿节理切削成岩墙及岩柱的雏形。

代表性地貌有天子山、袁家界,腰子寨及黄石寨等方山台寨现存的残留体。

(三)壮年期区域性掀斜抬升作用导致侵蚀基准面进一步下降,河流深切及向源侵蚀交替进行,水网密度增大,初始方山台寨、岩柱进一步增高,并且沿垂直节理进行边坡式重力崩塌,塑造出各种分离兀突的砂岩峰林地貌。

代表性地貌有:峡谷、岩柱、峰林、峰墙、天生桥、天门等。

代表性景点有峡谷、岩柱峰林、峰墙、天生桥、天门等。

(四)晚年期壮年期后,砂岩峰林地貌继续以崩塌方式进行,地壳处于稳定状态,河谷开阔,侵蚀基准面较稳定,河流以侧蚀作用及搬运堆积作用为主,岩峰、岩柱高度逐渐被削低,体积变小,个体数量变稀。

漫话湖南张家界砂岩峰林世界地质公园

漫话湖南张家界砂岩峰林世界地质公园

漫话湖南张家界砂岩峰林世界地质公园胡经国一、概述及基本信息湖南张家界砂岩峰林世界地质公园(Zhangjiajie Sandstone Peak Forest Unesco Global Geopark),位于中国湖南省张家界市,其占地总面积为3600平方公里。

该公园由“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杨家界”4个主要风景区和“黄龙洞”等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山、水、桥、洞、瀑”地貌景观齐全,是一处难得的天然地质博物馆和罕见的旅游名胜地。

该公园是众多“砂岩峰柱”集中之地;拥有最高的人行桥——张家界大峡谷“玻璃天桥”;还有世界上最高的室外电梯,高达326米。

在该公园内奇峰林立,森林莽莽,沟壑纵横,山溪秀丽。

这一绝美的自然景观一直深藏在湘西北的崇山峻岭之中,无人知晓。

直到1979年,著名画家吴冠中和香港摄影家陈复礼来到张家界;面对如此大好河山,吴冠中兴奋不已,灵感涌动,提笔挥就《自家斧劈——张家界》的传世作品,并且乘兴写下《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文,赞美这颗“失落在深山的明珠”。

从此,张家界开始名扬海内外。

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无价的地理纪念碑”,是非常典型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

其基本信息如下:中文名:湖南张家界砂岩峰林世界地质公园外文名:Zhangjiajie Sandstone Peak Forest Unesco Global Geopark地理位置:中国湖南省张家界市占地总面积:3600平方公里公园级别:世界地质公园地貌特色:砂岩峰林、岩溶洞穴著名景区: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杨家界景点级别:AAAA级二、地质遗迹1、地形地貌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代表了地球上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和自然地理特征。

其发育于泥盆系云台观组和黄家磴组地层,砂岩峰林集中分布区面积为86平方公里。

它是在特定的地质构造部位、特定的新构造运动和外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举世罕见的独特地貌。

该公园以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砂岩峰林地貌景观为核心,以岩溶地貌景观为衬托,兼有成型地质剖面、特殊化石产地等大量地质遗迹,从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砂岩峰林地貌组合景观。

张家界砂岩峰林成因

张家界砂岩峰林成因
燕山 运动对本区的影响: 印支运动未使该区 褶皱隆起,而燕山 运动使该区开始产 生褶皱和隆起. 经 历喜山运动等一 系列高频震荡区域 构造运动后,上部 灰岩地层大部分被 风化、剥蚀和搬运, 残留下目前所见石 英砂岩为主的峰林 景观.
地貌形态的物质基础是特定的岩性
该地貌主要发育于石英砂岩为主的岩层,又称为石英砂岩峰林地貌
后者存在于巨厚层石英砂岩中,常呈若干薄层 状,因其胶结物中含有钙质,抗风化侵蚀的能力较 弱,易于风化剥蚀,造成崩塌。崩塌的岩块性脆而 易裂,易被洪水卷入河床带走,从而形成了坡积物 甚少的直立柱状峰林。它一方面降低了峰柱的坚固 程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单个峰柱的雕塑造型。
故而形成了坡积物甚少 的直立柱状峰林。
该地区主要为沉积岩分布,变质岩极少,未见岩浆岩产出。 岩石主要有两种:单一的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夹页岩层。 该区内出露地层中,以志留系、泥盆系分布最广。第四系地 层分布面积很小,以河流冲积、洪积物为主。区内构成砂岩峰 林地貌的地层主要是泥盆系中统、上统。

构成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的岩石,主要 有两种:单一的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夹页岩 层。前者为巨厚层,质纯,岩层厚度>520 m, 石英含量75%~95%,其胶结物多为铁质、 硅质等,岩石化学性质在表生环境下十分稳 定,具较强的抗蚀性。同时,这种岩石具有 坚硬的物理特性,因此构成峰柱的基座很坚 固。顶部主要由滨海一浅海相碎屑岩类组成, 岩性为灰白一肉红色巨厚层细粒石英岩状砂 岩夹薄层状粉砂岩、页岩形成砂岩峰柱的红 色“铁帽”。
张家界砂岩峰林成因
地质一班3组成员:李艳红、田建家 黄秉林、张凯强
万 盛 石 林
路南石林 张 家 界 峰 林
地貌成因? 张家界峰林地貌在形成过程中与经溶蚀作用 而形成的云南路南石林、万盛石林有一些相 似之处。

张家界地貌形成演化阶段研究

张家界地貌形成演化阶段研究

张家界地貌形成演化阶段研究张家界地貌吸引了众多学者前来调查研究,但是对其整个生命周期的阶段性划分研究较为薄弱,对各类地貌景观成因机制和演化关系缺乏统一认识。

本文主要对张家界从成景岩石成因到景观类型演化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深入研究,对地貌景观的保护性开发提出意见和建议。

标签:张家界地貌砂岩峰林演化阶段成因机制1引言张家界地貌是由产状近水平的中、上泥盆统石英砂岩为成景母岩,以流水侵蚀、重力崩塌、风化等营力形成的,以棱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为主的地貌景观[1]。

在2010年11月“张家界地貌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张家界地貌”获得国际认可[2]。

张家界地貌是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价值所在。

地理坐标是北纬:29°13′18″~29°27′27″,东经:110°18′00″~110°41′15″。

海拔300m-1300m,其面积为398km2。

其保存一套完善的砂岩峰林演化模式,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美学价值,是难得的天然博物馆和罕见的旅游名胜地。

2文献回顾赵逊等[3]将砂岩峰林的演化分为沉积盖层发育、造山隆起和湘西期剥夷面形成阶段等。

邓美成等[4]将其演化过程分为早期条状脊岭、中期岩峰石柱和晚期坍塌支解阶段。

该划分不够完整和具体。

周中明[5] 、唐云松等[6]认为构造背景及裂隙系统是地貌形成重要因素。

本文从成景岩石形成到景观类型演化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深入研究,对其形成演化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描述。

3母岩形成阶段志留纪末的加里东运动,使湘西北地区地壳大面积抬升,造成区内晚志留世及早泥盆世地层的缺失。

中泥盆世时地壳下降,海水从黔东海峡侵及本区,由江南古陆所带来的大量碎屑物质在中志留统的侵蚀面上沉积了一套滨海相的云台观组(D2yn)厚层石英砂岩夹粉砂岩。

晚泥盆世早期为海陆交互相环境,沉积一套黄家磴组(D3h)紫红色铁质细粒石英砂岩,含鲕状赤铁矿层,俗称“铁帽”[7]。

分选性好、磨圆度高、成分均一且质地坚硬的石英砂岩使得峰林高耸挺拔。

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成因

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成因

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成因地处湖南省西北部的张家界受地理、地层、构造、气候等诸多条件的影响,形成了闻名于世的多姿多彩的地貌奇观,其中以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发育更为世界罕见,著名地质学家陈国达命名为“武陵源峰林”。

景区内最独特的景观是3000余座尖细的砂岩柱和砂岩峰,大部分200多米高。

在峰峦之间,沟壑、峡谷纵横,溪流、池塘和瀑布随处可见,景区内还有40多个石洞和两座天然形成的巨大石桥。

作为自然文化的一项瑰宝,本文对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一、形态特征砂岩的基本特性有:沉积岩中由于不同成分、不同颜色、不同结构构造等的变化、相互更替或沉积间断形成的成层性,称为层理;层内的微细层理与主层面斜交,称斜层理,如果不同方向的斜层理互相交替,称斜交层理。

砂岩由碎屑和填充物组成。

石英是砂岩的主要矿物碎屑,它在地表条件下最稳定,是大多数砂岩的主要成分。

张家界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岩层产状平缓,主要由方山、台地、峰墙、峰丛、峰林、石门、天生桥及峡谷、嶂谷等构成。

其岩石胶结良好,刚性强,节理发育。

张家界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各处皆有不同。

如天子山、黄石寨、鹞子寨等处体现了其形成最初阶段的平台方山地貌:边缘陡峭、相对高差几十至四百米,顶面平坦的地貌类型,顶面由坚硬的含铁石英砂岩构成。

而百丈峡则属峰墙地貌,两侧岩石陡峭。

十里画廊、矿洞溪等处则是挺拔峻峭的峰丛、峰林地貌。

还有峰林形成后,流水继续下切,直到基座被剥蚀切穿,柱体纷纷倒塌,只剩下若干孤立峰柱的残林地貌。

最后是因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继续,残林将倒塌贻尽,直至消亡,最终形成新的剥蚀地貌。

众多的石峰石柱,广布密集,嶙峋挺拔,从西南部开始纵贯至东北。

而其中又以海拔最高的金鞭岩(图1)和形态奇特的采药老人(图2)最有代表性。

二、形成原因及过程1、张家界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的形成因素:①特殊的地层岩性是砂岩峰林地貌形成物质基础。

张家界的砂岩峰林发育于泥盆系中统云台观组合上统黄家磴组巨厚层石英砂岩分布区,岩性为巨厚层或厚层石英岩状砂岩夹薄层粉砂岩等,其石英含量高达90%以上,且其胶结物多为铁质、硅质等,石英和铁、硅质胶结物的化学性质在表生环境下十分稳定,具较强的抗蚀性,另一方面,由于它具有坚硬的物质特性,构成峰柱的坚固的基座。

张家界砂岩地貌成因分析

张家界砂岩地貌成因分析

张家界砂岩地貌成因分析吕金波;陈文光;王纯君【摘要】The characteristics of Zhangjiajie landform are peak forest surrounding the Tianzishan, red top with hematitization and Devonian sandstone. The Tianzishan syncline was formed from Devonian System. The lower rock strata are Yuntaiguan Fm. and the upper Huangjiadeng Fm., which are forming the mother rocks of Zhangjiajie landform. The landform are composed of peak forests from Neotectonic Movement and protected by surmount hematite. According to growth from the early to late stage, Zhangjiajie landform is divided into planation surface, mesa, dike, light through cave, natural bridge, peak cluster and peak forest. The Suoxiyu syncline with NEE direction was formed in the period of the Indosinian Movement, and the Tianzishan syncline with NNE direction in the period of the Yanshanian Movement. The Zhangjiajie landform grew with these two synclines.%张家界砂岩地貌特点是:天子山周边,峰丛林景观;赤铁矿红顶,泥盆系砂岩。

张家界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奇峰三千之遥感佐证

张家界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奇峰三千之遥感佐证

行改算 ,将会得到更 为准确的石
峰高度估算结果 。 当石 峰排列 方 向与太 阳入 射 方 向接 近平 行时 ,阴影 会重

的杀虫剂 。但在施用过程 中部分有机磷 类化合物会残 留于 自然水体 和土壤 中。 由于有些有机磷类化合物毒性较 高 ,易 发生人 、畜急性 中毒 ,且在环境 中有 一 定残 留期 ,故准确地测定环境 中的有 机
行 实地 考察 ,发 现在 影像 上 因 重叠 而不 可 区分 的阴影数 约在
2 %左右 。照此推算 ,实际石峰 0
数大约为2 3座 。 86 如果 采用空 问分 辨率 更高 的遥 感数 据 ,石峰 阴影 的可分 性 将会 得到改 善 ,石峰座 数统
磷类化合物残 Biblioteka ,对维 护环境安 全 、保 护人和牲畜健康具有重要 的意义。近年 来 ,有机污染物 的监测 分析 方法正逐 步
@ 文/ 琪 吴
用实 测石 峰高度 与提取 阴影 长 度 构 建 关 系 模 型 估 算 石 峰 高 度 ,进而得 到 了景 区内石峰个
数及 其空 间分布 信息 ,用遥 感
方法 为著 名风景 名胜 区 “ 峰 奇 三千 ”之 说提供 了佐 证 ,为景 观形 态学研 究提 供 了新 的技 术
手段。
本 文结 果还 可应 在如 下几
个 方 面得 到 改 进 : 石 峰 阴影 的投影 长度 与太
阳高度角和阴影投射面形态等有 关 ,尤其是在地形起伏很大的山 区,投射在不同坡度上 的阴影会 被大幅压缩或拉长。用卫星对地 观测时刻 的太阳高度角配合数字 高程模型 ( E 对 阴影长度进 D M)
成 为地 质行 业 的新 热 点 ,本 文力 求 全
目前 ,提取样品 中有机磷类化合物 的方 法很多 ,有传统 的液一液萃取 、索 氏提 取 ,也有超声波提取 、固相萃取和快速 溶剂萃取等 。近年来发展起来 的仪器化

高中地理张家界的地质与地貌

高中地理张家界的地质与地貌

张家界的地质与地貌来张家界旅游观光的人,无不对武陵源奇特的砂岩峰林地貌和九天洞、黄龙洞神奇的地下喀斯特景观感到惊奇,并被它惊人的魅力所倾倒。

惊叹之余,不少人会研究它,更深入地去认识它。

追根溯源,探索其奇特的自然景观所形成的奥秘机理,以增添无穷的游兴。

为了帮助青少年以科学的眼光认识大自然,有必要将张家界形成自然景观要素的地层、矿产、地貌作一简单介绍。

地层市区内的地层,除前震旦系没有出露,石炭系缺失外,基本上发育都较为齐全。

岩性以石灰岩为主,还有白云岩、页岩。

发育完好的岩性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张家界市区的地层,主要为石灰岩层,这为建筑业用石料、石灰生产水泥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原材料。

地下喀斯特溶洞景观形成,石灰岩层是先决条件,因为石灰岩中主要成份为钙,钙容易溶解于水,当这种水在地下深处有一定压力时,溶解更甚。

灰岩中的钙被水溶解带走,经过几十万、百万年甚至上千万年的沉积钙化,石灰岩地表就会形成溶沟、溶槽,地下就会形成空洞,所以有落水洞、溶洞、暗洞等。

当这种含钙的水,在流动中失去压力,或成份发生变化,钙有一部分会以石灰岩的堆积物形态沉淀下来,变成地下空洞。

由于免受自然外力的破坏与逐渐堆积,便形成了石钟乳、石笋、石柱等自然景观。

矿产地层和构造的特殊条件,使张家界的矿产以沉积形成的矿产为主,有煤、铁、镍、钼,其次有低温热液形成的铅、锌、铜,非金属矿产有石灰岩、白云岩、大理石、重晶石、硅石(石英)等,还有矿泉水。

总之,从科学和工业的观念上讲,泥土石矿能烧制砖瓦,砂石矿能建造桥梁、高楼。

能利用并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都是有用的矿产资源,都应该珍惜和保护,只是其价值大小不同罢了。

形成武陵源景区奇特的砂岩峰林地貌的石英砂岩,本身也是一种矿产资源。

其二氧化硅含量达90%~99.6%,是生产石英玻璃的优质原料。

是开采作为矿石,还是保存其峰林景观,我想,人们肯定会毫不犹豫选择后者,因为后者的价值简直无法计算。

地貌在张家界市区境内,由于受地理、地层、构造、气候等诸多条件的影响,便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貌奇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家界峰林地貌成因分析
学号 080315366
姓名燕鹤峰
学院林学院
专业城市规划
指导老师张秀卿
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成因及其价值分析
摘要: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武陵源以其独特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闻名于世,被誉为“大自然的迷宫”和不可思议的“地球博物馆”。

本文主要针对其砂岩峰林形态特征,发育因素与过程,旅游资源价值及美学价值进行具体的分析,通过分析对张家界的砂岩峰林地貌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砂岩峰林;形态特征;发育过程;美学价值
一、前言
地处湖南省西北部的张家界受地理、地层、构造、气候等诸多条件的影响,形成了闻名于世的多姿多彩的地貌奇观,其中以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发育更为世界罕见,著名地质学家陈国达命名为“武陵源峰林”。

景区内最独特的景观是3000余座尖细的砂岩柱和砂岩峰,大部分200多米高。

在峰峦之间,沟壑、峡谷纵横,溪流、池塘和瀑布随处可见,景区内还有40多个石洞和两座天然形成的巨大石桥。

作为自然文化的一项瑰宝,本文对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二、形态特征
砂岩的基本特性有:沉积岩中由于不同成分、不同颜色、不同结构构造等的变化、相互更替或沉积间断形成的成层性,称为层理;层内的微细层理与主层面斜交,称斜层理,如果不同方向的斜层理互相交替,称斜交层理。

砂岩由碎屑和填充物组成。

石英是砂岩的主要矿物碎屑,它在地表条件下最稳定,是大多数砂岩的主要成分。

张家界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岩层产状平缓,主要由方山、台地、峰墙、峰丛、峰林、石门、天生桥及峡谷、嶂谷等构成。

其岩石胶结良好,刚性强,节理发育。

张家界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各处皆有不同。

如天子山、黄石寨、鹞子寨等处体现了其形成最初阶段的平台方山地貌:边缘陡峭、相对高差几十至四百米,顶面
平坦的地貌类型,顶面由坚硬的含铁石英砂岩构成。

而百丈峡则属峰墙地貌,两侧岩石陡峭。

十里画廊、矿洞溪等处则是挺拔峻峭的峰丛、峰林地貌。

还有峰林形成后,流水继续下切,直到基座被剥蚀切穿,柱体纷纷倒塌,只剩下若干孤立峰柱的残林地貌。

最后是因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继续,残林将倒塌贻尽,直至消亡,最终形成新的剥蚀地貌。

众多的石峰石柱,广布密集,嶙峋挺拔,从西南部开始纵贯至东北。

而其中又以海拔最高的金鞭岩(图1)和形态奇特的采药老人(图2)最有代表性。

图1 金鞭岩图2 采药老人
三、形成原因及过程
1、张家界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的形成因素:
①特殊的地层岩性是砂岩峰林地貌形成物质基础。

张家界的砂岩峰林发育于泥盆系中统云台观组合上统黄家磴组巨厚层石英
砂岩分布区,岩性为巨厚层或厚层石英岩状砂岩夹薄层粉砂岩等,其石英含量高达90%以上,且其胶结物多为铁质、硅质等,石英和铁、硅质胶结物的化学性质在表生环境下十分稳定,具较强的抗蚀性,另一方面,由于它具有坚硬的物质特性,构成峰柱的坚固的基座。

②高角度裂隙的发育,是砂岩峰林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

张家界地貌属典型的地台型构造。

巨厚层石英砂岩、由于抗剪强度低,加之产状平缓,共轭垂裂特别发育,经历多次构造运动,导致区内不同方向、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断裂或裂隙纵横交错,为日后的外营力地质作用开辟了道路。

③所处的特殊构造地位,是砂岩峰林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砂岩峰林地貌集中分布于三官寺向斜扬起端的天子山一带和桑植和斜扬起
端的峰峦溪,它们都是位于相同的构造部位,既北东东向宽缓向斜的扬起端,有北北东向褶皱迭加,使得北东东向向斜扬起端地层被进一步抬平,由于产状平缓,使得岩层之间不易产生重力滑动,有利于峰柱地貌的稳定。

④新构造运动的抬升,是砂岩峰林地貌形成的动力因素。

第三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是该区不断地产生间歇性抬升,地壳的抬升、导致侵蚀基准面的下降,使得该区水动力作用加剧,流水最终切穿高角度的节理或构造裂隙软弱带,形成今日之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

2、张家界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的形成过程:
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的形成,是在晚第三纪以来漫长的地史时间,由于地壳缓慢的产歇性抬升,经受流水长期侵蚀切割的结果。

其发展演变经历了原始构造面→台地、方山嶂谷地貌→峰丛、峰林嶂谷地貌→斜坡残余峰林→新剥蚀地貌的发展过程(图3)。

图3 张家界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四、旅游资源的评价、开发与保护
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包含的地球演化、地质地貌形成机理、独特的自然美,典型的生态环境系统,人地协调的和谐美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等,成为国内我少有的教学科研基地。

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在公园从事过地学、民族学、生物学、历史学、生态学、民俗文化学、旅游开发与管理等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形成了砂岩峰林地貌形成机理、发育特征等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也进一步丰富了地球科学的研究。

张家界不仅拥有宝贵的砂岩峰林地貌的地理资源,其生物资源和民俗文化也有很大的特色,特别是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地区,通过恰当地开发和合理地利用当地的民俗文化,让山水与民俗文化相得益彰,如此多者结合,能为当地的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很大的空间。

然而张家界这块神奇的地质遗迹,有受潜在破坏的威胁,该区受现今天构造力场的影响,地壳的抬升,流水的侵蚀、沟谷的下切,在未来的地史时期,砂岩峰林、柱峰的基底将进一步下切,石英砂岩的峰林的稳定性受到潜在威胁。

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城市化建设带来的环境破坏和污染,人类发展给大自然产生的压力,无不给这块土地造成了威胁。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是世界上能以砂岩峰林演化遗迹见证漫长的地球演化历史最典型的地区,具有无可替代的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价值。

为此张家界依法建立了保护管理机构,同时也出台
了相关的保护地质公园的法律和法规,如《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等。

五、美学价值
张家界峰林地貌,石奇峰秀、寨高台平、壁险峡幽、山青水碧,其峰柱的高大、雄奇、险峻,集中呈林状分布体现了张家界武陵源砂岩峰林世界地质公园独特魅力,其美学价值以及内在的科学美被誉为“天下奇观”。

张家界有峰林3103座,这在世界峰林“家族”中,是独一无二的。

举目四望,无论是高山之上,还是群山环抱之中,都耸立着高低参差、奇形怪状的石峰。

张家界石峰,从峰林体造型看或浑厚粗犷,险峻高大,或怡秀清丽,小巧玲珑。

阳刚之气与阴柔之姿并俱,从整体气势上来品评符合“清、丑、顽、拙”的品石美学法则,给人以赏心悦目之美感。

再从峰体的色彩来看,由于石英砂岩的特殊岩质,峰体色彩既没有“苍白”之容,也无“暮年”之态。

似潇洒倜傥鲜活红润的少男少女,朝气蓬勃,洋溢着青春的魅力。

千百万年来,裸露的石峰岩石表面产生的凹凸不平,层层叠叠的外貌,给予了人们无限的遐想空间。

例如上文提到的采药老人,身材瘦削,头缠丝帕,肩上背着一篓草药,踏山而行,既像李时珍,又像孙思邈。

传说向王天子起义军中有位技艺精湛的郎中,善识草药,医治受伤的士兵。

向王天子兵败,在十里画廊的尽头神堂湾跳崖身亡后,郎中悲痛欲绝,化为如今独立在山中的采药老人。

这样的奇峰还有很多很多,张家界的石英砂岩峰林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为人们打开了通往自然地神秘之门,令人们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六、结束语
石英砂岩峰林奇观是张家界奇绝超群、蔚为壮观的胜景,具有不可比拟性、不可替代性、不可分割性,可以说大自然以美的形式法则创造的最为杰出的作品。

著名地质学家陈国达评价说:“张家界这种奇特的地开地貌,不仅国内少有,而
且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的石英砂岩峰林景观需要更多人的重视,我们必须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科学规划,永续利用的方针,以保护其系统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为原则,按照地质遗迹景观保护分区,进行土地利用调整,使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配置,使环境保护、旅游产业与社会经济保持协调发展,让这一自然瑰宝永保青春,永具魅力,永远骄傲地屹立在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上,永远向全人类展观她无限的异彩!
参考文献
[1] /p-12843989.html#docTitle
[2] /wenjingjing_88/blog/static/847287522009812104928661
[3]陈国达:“武陵源峰林地貌的成因及其开发与保护”,《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3年第9卷第3期。

[4]陈平,徐素宁:“武陵源砂岩峰林的自然属性与地质美学价值”,《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第22卷第04期。

[5]谢永林,陈红英:“浅析张家界旅游经济发展与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现代企业教育》,2008年第20期。

[6]刘小航:“张家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4年第21卷第0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