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链

食物链
食物链

食物链

Description

动物王国中有三类动物A,B,C,这三类动物的食物链构成了有趣的环形。A吃B,B吃C,C吃A。

现有N个动物,以1-N编号。每个动物都是A,B,C中的一种,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它到底是哪一种。

有人用两种说法对这N个动物所构成的食物链关系进行描述:

第一种说法是"1 X Y",表示X和Y是同类。

第二种说法是"2 X Y",表示X吃Y。

此人对N个动物,用上述两种说法,一句接一句地说出K句话,这K句话有的是真的,有的是假的。当一句话满足下列三条之一时,这句话就是假话,否则就是真话。

1)当前的话与前面的某些真的话冲突,就是假话;

2)当前的话中X或Y比N大,就是假话;

3)当前的话表示X吃X,就是假话。

你的任务是根据给定的N(1 <= N <= 50,000)和K句话(0 <= K <= 100,000),输出假话的总数。

Input

第一行是两个整数N和K,以一个空格分隔。

以下K行每行是三个正整数D,X,Y,两数之间用一个空格隔开,其中D表示说法的种类。若D=1,则表示X和Y是同类。

若D=2,则表示X吃Y。

Output

只有一个整数,表示假话的数目。

Sample Input

100 7

1 101 1

2 1 2

2 2 3

2 3 3

1 1 3

2 3 1

1 5 5

Sample Output

3

Source

Noi 01

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d217958003.html,/JudgeOnline/problem?id=1182

最新评论发表评论

您尚未登陆本站,不能发表评论,请登陆

else if(scr.hasNext())

throw new MyException("DataFormatError (Line "+line+".)"); else throw new MyException("Insufficient data (Line "+line+".)"); }

public static boolean legal(Scanner scr,int line,int standard){

int i=0,j=0,k=0;

i=getN(scr,line);

j=getN(scr,line);

k=getN(scr,line);

if(j>standard||k>standard)

return false;

if(i==1){

if(j!=k)return false;

else return true;

}

else if(i==2){

if(j==k)return false;

if(set.contains(new int[]{k,j}))

return false;

set.add(new int[]{j,k});

autoUpdate(j,k);

return true;

}

throw new MyException("First number illegal (Line "+line+".)"); }

public static void autoUpdate(int j, int k) {

Set temp=new HashSet();

for(int[] in:set){

{

int result;

if(1==a)

result = 2;

if(2==a)

result =3;

if(3==a)

result =1;

return result;

}

int BeatA(int a)

{

int result;

if(1==a)

result = 3;

if(2==a)

result =1;

if(3==a)

result =2;

return result;

}

bool checkeat(int a,int b)

{

if(((b-a)==1&&b!=1)||(a==3&&b==1))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void main()

int errors = 0; //代表错误的话的数目

int N; //代表动物王国总共的数目

int K; //代表K句话

ofstream outfile("out.txt"); //输出文件

ifstream infile("in.txt"); //输入文件

infile>>N;

infile>>K;

int *animal = new int[N+1]; //构造一个数组用来储存正确的话所确定的动物的种类

//1 吃 2 2 吃 3 3 吃 1

for(int i=0;i

{

animal[i] = 0;

}

int say; //表示谓词

int segment1; //表示谁

int segment2;

for(i=0;i

//把语句输入

infile>>say;

infile>>segment1;

infile>>segment2;

//首先判断输入的正确性谓词必须为1或者2 2个segment必须大于0小于N

if((say>2||say<1)||(segment1>N||segment1<1)||(segment2>N||segment2<0))

{

errors++;

continue;

}

//判断第一种语句 segment1和segment2是同类

{

//只要2个segment中有一个为0的话,代表这句话是正确的,写入 if(0==animal[segment1]||0==animal[segment2])

{

if(0!=animal[segment2])

{

animal[segment1] = animal[segment2];

}

else if(0!=animal[segment1])

{

animal[segment2] = animal[segment1];

}

else

{

animal[segment1] = animal[segment2] = 1;

}

continue;

}

//如果在数组中 2个的确是同类的话

else if(animal[segment1]==animal[segment2])

continue;

//否则不写入而直接出错

else

{

errors++;

continue;

}

}

//语句表示谁吃谁的时候

//2: 0 ?

//3:?0

//4:??

else

{

//只要2个segment中有一个为0的话,代表这句话是正确的,写入 if(0==animal[segment1]||0==animal[segment2])

{

if(0!=animal[segment2])

{

animal[segment1] = BeatA(animal[segment2]);

}

else if(0!=animal[segment1])

{

animal[segment2] = AeatB(animal[segment1]);

}

else

{

animal[segment1] =1; //这里写1

animal[segment2] = 2;

}

continue;

}

else

{

if(checkeat(animal[segment1],animal[segment2]))

continue;

else

{

p=(struct node *)malloc(sizeof(struct node));

scanf("%d%d%d",&(p->TYPE),&(p->x),&(p->y));

head=p;

s=p;

for(i=0;i

{

p=(struct node *)malloc(sizeof(struct node));

s->next=p;

scanf("%d%d%d",&(p->TYPE),&(p->x),&(p->y));

s=p;

}

p->next=NULL;

return head;

}

/*************************************/

int checkfun(struct node *head,long n)/*head是返回链表的头指针,n是表示动物的总数量*/ {

long error=0,temp=0,loop=0,i;

struct node *p,*q,*t;

p=head;

for(;;)

{

if((p->TYPE==2&&p->x==p->y)

||((p->x>n)||(p->y>n)))

error++;

if(p->next==NULL)

break;

p=p->next;

}

t=head;

q=(struct node *)malloc(sizeof(struct node)); for(;;)

{

q->x=t->x;

q->y=t->y;

q->TYPE=t->TYPE;

for(;;)

{

if(((p->x==q->x)&&(p->y==q->y))&&

(p->TYPE!=q->TYPE))

temp++;

if(temp>1)

{

temp=0;

error++;

}

if((p->TYPE==q->TYPE)&&(p->x==q->y)&& (p->y==q->x))

loop++;

if(loop>1)

{

loop=0;

error++;

}

if(p->next==NULL)

{

p=head;

break;

食物链

1.食物链主要有三种类型弱肉强食,小的被大的吃食,这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由捕食方式而形成的食物链,叫做捕食链(也叫牧食食物链);生物体内以寄生方式而形成的食物链,叫做寄生链,如马蛔虫寄生在马的体内,某些原生动物又寄生在马蛔虫的体内;专以动植物遗体为食物而形成的食物链,叫做腐生链,在热带雨林这样的生态系统中,腐生链就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绿色植物体内的能量主要就是沿着腐食食物链的途径流动的)。捕食链中包括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绿色植物体内的能量是沿着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的途径流动的。在捕食链中,并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能够明确地只归入某一个营养级中。例如,野猪和熊是杂食性动物,它们不仅吃植物的果实,也吃小型的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又如狐既吃鼠类,又吃浆果,有时甚至还吃动物的尸体。许多种鱼也有类似的情况。实际上,绝大多数动物的食性都是多种多样的,完全单食性的动物是比较少见的。 一般说来,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不超过五个。这是因为能量在沿着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流动时,大部分被消耗掉了。能量在逐级流动中的传递效率大约只有10%~20%。这样,在流经三四个营养级之后,传递下来的能量就少到不足以再维持一个营养级的生命活动的程度了。当然,自然界中有的食物链也可以多达六七级,如棉花→棉蚜→食蚜蝇→瓢虫→麻雀→鹰→食鹰动物。又如,一条食

物链的营养级,如果算上人类,也可能超过五个。不过这样的例子毕竟是少数。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常常有许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并不是相互孤立地存在着。由于一种消费者常常不是只吃一种食物,而同一种食物又常常被多种消费者吃掉。这样,一个生态系统内的这许多条食物链就自然地相互交织在一起,从而构成了复杂的食物网。 2. 食物链又称为“营养链”。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以食物联系起来的链锁关系。例如池塘中的藻类是水蚤的食物,水蚤又是鱼类的食物,鱼类又是人类和水鸟的食物。于是,藻类一水蚤一鱼类一人或水鸟之间便形成了一种食物链。根据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叮将食物链分为四类;(1)捕食性食物链。它是以植物为基础,后者捕食前者。如青草一野兔一狐狸一狼。(2)碎食性食物链。指以碎食物为基础形成的食物链。如树叶碎片及小藻类一虾(蟹)一鱼一食鱼的鸟类。(3)寄生性食物链。以大动物为基础,小动物寄生到大动物上形成的食物链。如哺乳类--跳蚤--原生动物--一原生动物--细菌--过滤性病毒。1水稻→稻螟虫→青蛙→ 蛇水稻→稻螟虫→麻雀水稻→麻雀(麻雀是杂食性的,既吃水稻种子又吃昆虫) 2.植物→秧鸡→鹰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白鹭

食物链和食物网刘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重点) 2.说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3.能根据问题情境准确写出食物链。(重点) 4.能根据图文资料,解释生物富集现象。(难点) 2、能力目标: 1.通过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能正确书写食物链。 2.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说明问题和进一步提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参与描述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活动,体验人与人交流与合作; 2.体会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意识到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重要性。 3.初步形成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情分析: 生活中,学生对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并不陌生,对诸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谚语也有所了解,并且前面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建立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等概念,在此基础上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但是,学生往往不重视食物链的规范书写,对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更是难以想象,对于食物网中食物链的计数方式也会感到难以下手。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图文资料,开展各种活动,不断提醒和训练,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虽然经常有媒体报道食物中的重金属超标问题,但在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之前,学生对生物富集的理解是较难达成的。在学习中,要充分利用图6.2-5DDT 在食物链中的传递等实例,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逐步得出结论。 教法及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 重难点突破: 由于食物关系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本节课的重点,在突破重点时,首先通过出示课本中6.2—4图,让学生根据图书写出该食物链,并通过设置问题思考:这条食物链中有几种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由学生说出营养结构,并总结出正确的书写出一条食物链要有哪些注意事项?然后通过模拟活动进行角色表演,这样即生动有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把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角色交往中,获得知识,从而突破本节重点。 在学习“生物富集”这一内容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最后应用生物富集知识分析解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且指导学生生活中的行为,让学生树立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突破本节难点。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食物链、食物网和生物富集的有关资料;制作精美课件。 2、要求学生准备各种生态系统的图片:草地、树木、昆虫、鸟、狐、兔等,足够长的绳子等。 教学过程

食物链(网)各营养级数量变化

?1、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对其他营养级 生物数量的影响 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则其他生物数量会依次减少,出现连锁反应。因为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其他生物的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2、天敌减少,对被捕食者数量变动的影响 若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迅速增加,但这种增加并不是无限的,而是随着数量增加,种群密度增加,种内斗争加剧,再加上没有天敌的压力,被捕食者的素质下降,导致疾病蔓延,老弱病残者增多,最终造成种群密度减少,所以被捕食者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小幅度),最后趋向稳定,且稳定后数量比最开始的数量要多。 ?3、中间营养级生物数量减少,另一生物的变动情 况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先往上依次分析到最高营养级,再以最高营养级为中心,分析其他的食物链。 若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若a种群的变化使b种群的营养级变低,则b种群数量会增加,因为营养级越低,获得的能量越多。 ?口诀: 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 例1:图中食物网中如果蚱蜢突然减少,其他生物数量? 解析:蚱蜢突然减少,则以 它为食的蜥蜴和蛇也减少, 则鹰就更多地捕食兔和食 草子的鸟,从而导致兔及食 草子的鸟减少。

例2:若鼠大量减少,则猫头鹰的数量怎样变化? 解析:猫头鹰以多种生物为食, 鼠的数量减少,猫头鹰的数量 变化不大,因为它可以依靠其 他食物来源(鸟和蛇)而维持 数量稳定。 例3:如果蚱蜢突然减少,则蚯蚓的数量如何变化? 解析:当蚱蜢突然减少时,以它为食的蜥蜴也减少,蛇随之减少,鹰就要更多地捕食相思鸟和兔,蚯蚓由于天敌相思鸟的减少而数量增加,达至极限时发生剧烈的种内斗争,导致数量下降,所以蚯蚓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例4:假设大鱼全部死亡,试问对磷虾的数量有何影响? 解析:当大鱼全部死亡后,中 间这条食物链中断,虎鲸只能 从两侧的食物链捕食,对左侧 的食物链来说,虎鲸较多地捕 食须鲸,使须鲸数量减少,从 而使磷虾数量增多。

【八年级】2020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22食物链和食物网

【关键字】八年级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举例说明某些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2.过程与方法 找出生态系统中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分析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模拟游戏体验食物网中的生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体会到动植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意识到保护食物网中生物稳定性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教学难点】 1.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2.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3.有毒物质的富集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讨论法、分析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游戏:看图片,猜成语。 师:哪位同学能根据图片中的内容猜出一个成语?

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师:非常正确。螳螂、蝉、黄雀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生:捕食关系。 师:那么,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会形成怎样的联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各种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和食物网》。 二、新知导学 (一)食物链和食物网 师:螳螂捕蝉,黄雀捕螳螂,那么,蝉吃什么? 生:蝉以植物为食。 师:你能不能用箭头按捕食关系将它们连接起来呢?注意,箭头指向捕食者。 生:植物蝉螳螂黄雀 师:同学们看,这些生物通过食物关系而形成了一条链子,我们就把这条链子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具体概念是什么呢? 生: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 师:食物链的书写是有一定规则的。(1)食物链的起始环节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终点是最高营养级,即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如果中间有任何停顿性终结,都不能算完整的食物链。(2)箭头要指向捕食者。(3)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根据食物链的书写规则,请同学们判断下面的食物链中哪一条才是书写正确的? A.草←食草昆虫←青蛙B.草→食草昆虫→青蛙 C.阳光→草→食草昆虫→青蛙D.草→食草昆虫→青蛙→细菌和真菌 生:选B。 师:其他三项错在了哪里? 生:A选项中箭头方向反了;C选项中出现了非生物部分;D选项中出现了分解者。 师:在“草→虫→鸟→蛇”这条食物链中,植物和动物分别充当什么成分? 生:植物充当生产者的角色,动物是消费者。 师:在食物链中,生产者是最基础的环节,植食性动物为初级消费者,肉食性动物为次级消费者,以此类推,三级消费者、四级消费者……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称为一个营养级,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以此类推,为第三营养级、第四…… 请同学们完成教材P99的资料分析,将图中的食物链画出来。仔细观察,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像什么?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食物链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食物链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动植物之间的食物链,感知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2、懂得自然界中每一种动植物都是不可缺少的,从而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食物链课件,幼儿集体绘画纸四份,四条食物链的图片,食物链头饰若干,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从动物喜欢吃什么食物引出话题。 2、交代绘画要求和时间。 二、初步探索动、植物间的食物链关系。 1、分析第一组小朋友的画。 引导幼儿找出:庄稼→蝗虫→青蛙→蛇→老鹰。这条因为食物而串在一起的链子关系。 2、分析第二组小朋友的画。 在老师的帮助下,幼儿来寻找画中的链子关系:海洋植物→海洋小动物→虾→灯笼鱼→鲨鱼。 3、分析第三、四组小朋友的画。 把幼儿分成两组分别从第三、四副画中寻找链子关系:蘑菇→兔子→狼;粮食→老鼠→猫头鹰。

4、分析总结出:食物链。 三、通过课件,感知食物链的作用。 每条食物链中都有许多动、植物,假如少了一种能不能行? 在“庄稼→蝗虫→青蛙→蛇→老鹰”这条食物链中: 1、假如地球上所有的青蛙都没有了,蛇会怎么样? 2、蛇都死了,老鹰会怎么样? 3、蝗虫会怎么样? 4、到处是蝗虫,庄稼会怎么样? 5、庄稼都被蝗虫吃完了,会发生什么后果? 6、那么食物链中都有动、植物,能不能少一种? 7、总结出要保持地球上的生态平衡。 四、通过游戏进一步感知食物链的作用。 通过玩食物链的游戏,让幼儿更深层次的感知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且在愉快的游戏中结束活动,保持了幼儿进一步探索食物链的浓厚兴趣。

第1节食物链(第1课时)

第1节食物链(第1课时) 一、设计思想: 本课时教学基于“做中学”的教学理论,以问题为中介,以多媒体为载体,以问题解决为核心,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设置,组织有效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引导学生不断用问题解决的行为探究方式和科学的事实理由寻求对问题的解决,在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食物链”是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第6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第一节内容,在学习了“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的基础上学习“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本节第1课时内容包括2个“分析活动”。第一个是“分析农田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学生通过卡片“接龙”活动,分析农田生态系统中6种动植物之间“谁吃谁”的关系,建立食物链的概念,了解食物链的基本特点。第二个活动是“分析食谱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通过分析我们日常的食谱,引出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使学生理解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也处在一个个复杂的食物链中。教材信息库中“生态农业”的设计,呼应了前面的知识内容,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2、学情分析:初一学生一方面知识储备少、形象思维能力弱,利用图片和录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符合初一学生的学习特点;另一方面,他们合作意识欠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利用多媒体,活跃了他们的思维,符合初一学生好动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目标:

食物链

食物链:是指在生物体之间,一种生物为另一种生物的食物,并为其提供物质和能量的这种链状关系,通过食物链物质和能量实现转移。各种食物链相互加错成食物网。 生物自净: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自然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环境污染物浓度或总量降低,称为环境的自净。机理——物理作用:稀释,扩散,沉降,吸附,蒸发。化学作用:中和,氧化,还原和水解。生物作用:吸收,分解,降解。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主要表现形式:急性作用、慢性作用、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 次生环境:是指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环境。 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出的大气污染物,如SO2、CO、CO2、H2S等 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与其它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 水体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后,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和水体底泥的理化特性和水环境中的生物特性、组成等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使用价值,造成水质恶化,甚至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水体污染可分为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污染 营养素:食物中具有生理功能的物质。包括六大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必需氨基酸: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不足,必须每日由膳食供给才能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氨基酸。 限制氨基酸:人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各种氨基酸要有适宜的比例,如果某一氨基酸过少,就会影响其它氨基酸的利用,这种过少的氨基酸称之为限制氨基酸。 蛋白质互补作用(complementary action):由于各种蛋白质中必须氨基酸的含量和比值不同,故可将富含某种必须氨基酸丰富的食物与缺乏该种必须氨基酸的食物搭配食用,使混合蛋白质氨基酸的比例更接近合适比值,从而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 职业病: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的限度时,造成的损害超出了机体的代偿能力,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功能性和(或)器质性的病理变化,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响劳动能力的一类疾病。 工作有关疾病:又称职业性多发病,是由于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某些不良因素造成职业人群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常见病发病率增高、潜伏的疾病发作或现患疾病的病情加重等,这些疾病统称为与工作有关疾病。 职业性外伤:又称工伤,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损伤。 物质蓄积:进入机体的污染物或其代产物,如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蓄积于体内。 生物转化:进入体内的环境化学物,在体液或组织内参与机体固有的复杂生化过程。使其本身的化学结构发生一系列变化,此过程被称为生物转化。生物解毒作用:经过体内的转化,多数环境污染物的毒性降低。 生物活化作用:少数化学物经过生物转化毒性增强。 分散度:指物体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颗粒直径大小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来表示。 可吸入粉尘:直径小于15 μm的尘粒可进入呼吸道,可吸入粉尘粒径在10~15 μm的尘粒主要沉积于上呼吸道. 体质指数(BMI):目前评价营养状况的最普遍和最重要的方法BMI=体重(kg)/身高(m)2 食源性疾病: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内的致病因子引起的中毒或感染性疾病。 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观点:预防为主对象:外界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任务:阐明环境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提出有关卫生要求;采用公共卫生措施。目的: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第一级预防也称病因预防,即采取各种消除和控制危害健康的措施,防止健康人群发病。 第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或“三早预防”即在疾病尚处于临床前期时作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预防措施,对传染病要早报告、早隔离,可及早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流行蔓延,对非传染病诊断愈早,预后愈好,二级预防措施包括普查、定期检查,高危人群的重点监护及专科门诊等。 第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防止并发症、病残和死亡和康复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为突然发生的四种情形:⑴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⑵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⑶重大食物或职业中毒;⑷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初级卫生保健是指对居民实施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的卫生保健服务 内容:(1)增进必要的营养,供应足够的安全饮用水。 (2)创建清洁卫生的环境。(3)开展妇幼保健及计划生育工作。 (4)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 (5)地方性疾病的防治。(6)针对主要卫生问题展开健康教育。(7)常见病和常见伤害的有效处理。(8)提供基本药物。

2018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2.2食物链和食物网练习题

《食物链和食物网》练习 一、选择题 1.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是() A.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 物质流动和能量循环 C. 物质合成和能量积累 D. 物质分解和能量释放 2.高残留农药在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累积的是() A. 植物→真菌→田鼠→蛇 B. 植物→田鼠→蛇→猫头鹰 C. 阳光→草→野兔→狐狸 D. 黄鼠狼→蛇→田鼠→植物 3.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食物网中包含4条食物链 B. 蛇和鹰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 C. 没有分解者,图中所示各食物链均不完整 D. 若该生态系统被污染,则蛇体内有害物质的浓度最高 4. 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 B. 食物链和食物网反映的是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C.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D. 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上的生物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直接反映了生态系统的() A. 能量流动 B. 物质循环 C. 食物链 D. 食物网 6.下列有关食物链的书写正确的是() A. 太阳→草→虫→鸟 B. 草→虫→鸟→细菌 C. 鸟→虫→草

D. 草→虫→鸟 7.下面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 植物作为消费者,促进了物质循环 C. 植物作为生产者,参与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 分解者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 8.生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A. 化学能 B. 热能 C. 电能 D. 光能 9.在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中,下列生物数量最多的是() A. 植物 B. 昆虫 C. 鸟 D. 鼠 10.某生态系统中存在着这样的几种生物:狐狸、鹰、蛇、田鼠、兔子、玉米和青草,这些生物因食物关系形成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一个食物网。在这个食物网中,关于能量流动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从绿色植物流向植食性动物 B. 从太阳流向绿色植物 C. 从肉食性动物流向植食性动物 D. 从肉食性动物流向绿色植物 11. 在一个由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消灭了全部猛禽,雷鸟的种群数量就会() A. 缓慢上升 B. 迅速上升 C. 保持相对稳定 D. 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 二、分析说明题 1.图为草原生态系统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第4章第1节食物链

第四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第一节食物链 学校:党睦镇中时间:2006年11月 通过第三长的学习,学生很容易问到:食物从何而来?所以教材紧接着安排“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是顺理成章、一环扣一环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人与环境对立统一的关系,进而建立生态学的观点。 在生物相互之间的关系中,食物关系是很重要的一种关系,本节首先分析“谁吃谁”,达到“做中学”的目的,接着分析食谱中的生物,一方面巩固食物链的知识,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也处在一个个复杂的食物链中,不但为生物间食物关系研究奠定 1.归纳食物链的特点,达到“做中学”的目的。 2.在分析中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 (2)知道什么是生物链。 2.能力目标 (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2)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 (2)培养学生探究食物链的兴趣,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重点:帮助学生构建食物链的概念。 难点:指导学生设计生物防治的方案。 讨论法,图片分析法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师:食物链的故事。这是一件真实的故事。在我国遥远的南海上,有一群岛屿——西沙群岛。 别看这些岛子小,岛上却生长着青翠的树林,生活着各种昆虫和海鸟。解放军叔叔在这里日夜守卫着祖国的海疆。小岛上生活很艰苦。不要说粮食,就连喝的淡水,种菜的土壤也要从大陆上运去。解放军叔叔不怕困难,在岛上种菜养花,把小岛打扮得象花园一样。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他们自力更生,在岛上养了鸡。后来,经过不断地繁殖,鸡群越来越多。只要到林子里转一圈,就可以拾回满满一筐鸡蛋。可是,没过多久,不知为什么这里的老鼠成了灾。由于老鼠的危害,岛上的鸡大量死亡。大白天,一个小时内,二十多只雏鸡就被老鼠咬死;夜里,两、三只大老鼠竟向老母鸡发动了进攻。由于鼠灾,鸡群越来越少。侥幸活下来的鸡干脆躲进树林里,再也不敢出来。“老鼠怕猫,还是请猫帮帮忙吧!”为了消灭老鼠,战士们又把猫带到小岛上。果然,老鼠就被消灭了。可是,战士们在岛上巡逻时,又发现低矮的麻枫桐树下有一堆堆鲣鸟的尸体。经调查,原来是猫作的孽。猫不仅吃老鼠,同时也危害珍贵的鲣鸟。鲣鸟是国际重点保护鸟类。为了不让这群谗猫为非作歹,残害鲣鸟,战士们又养起了狗。狗的嗅觉很灵敏,一发现猫,就扑上去把猫咬死。猫少了,老鼠又再次猖獗起来。狗爱打架,到处汪汪乱叫,搅得小鸟整日不得安宁。驻守海岛的解放军叔叔感到实在无能为力了,他们只好给科学家写信,请求帮忙解决难题。 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千万种生物组成了一台十分巧妙的“机器”,各种生物是这台机器的零件,他们互相依赖,互相影响,如果人类不小心无意中触动了机器中的一个零件,就可能带来许多麻烦。 2.学案之一:分析农田中的生物 师:我们看看课本的70页,看一看,连一连,到底是谁吃谁? 师:我们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一写。 师:你连出了几条?我们看看黑板上的连得对吗? 师:中国有句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球。”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通过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一条链条,叫做食物链。按照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食物链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类是捕食性食物链,以植物为基础,由植物到小动物,再到大动物,后者可以捕食前者: 青草→蝗虫→蛙→蛇→鹰, 就属于这种类型。二是寄生性食物链,以大动物为基础,由小动物寄生在大动物身上:鸟类→跳蚤→原生动物→细菌→过滤性病毒,就属于这种类型。三是腐生性食物链,也称分解链,在死的动植物残体上,从繁殖细菌、真菌及某些土壤动物开始:植物残体→蚯蚓→线虫类→节肢动物,就属于这种类型。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叫营养级。任何一种生物都属于一定的营养级。任何食物链上,后一种动物只能吃食、同化前一种动物所能提供能量的一部分,并通过新陈代谢等又消耗一部分能量。后一种生物最终只能贮藏从前一种生物中摄取能量的5—20%。这就是说,能量沿着食物链的营养级逐级流动,不断减少。一般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不会多于五个。 师:食物链上的各种生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环扣一环。如果某一环节发生故障,链条就失去整体性,生态系统就会发生紊乱。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南非探险队登上南极的马里思岛后,船上的几只老鼠也被带上了小岛。因为老鼠没有天敌,两年后,这个小岛成了鼠岛。为了消灭老鼠,探险队运来四只家猫,结果老鼠逐渐少了,而猫迅速繁殖,

科学教学设计《食物链》

《食物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粤教科技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7课《食物链》。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粤教科技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中的内容,此单元主要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生物的生存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本课内容就是在研究了植物适应环境的特性、了解了植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及不同环境里生存着的不同生物的基础上,以一个典型的生物群落为例研究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影响,并重点研究食物链,为后面认识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做铺垫。 【设计理念】 《食物链》是一节建构科学概念,发展学生思维的课。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经历“初步感知食物链——建立食物联系——建构食物链概念——完善食物链认识——了解食物链若被破坏带来的影响”这样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通过师生点拨互动、生生合作互动,学生初步建立食物链、食物网等概念,并在建构科学概念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知道什么是生产者、消费者。 2.经历建构食物链等科学概念的过程,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3.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渗透维持生态平衡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经历建构食物链等科学概念的过程,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食物链中动植物间的排序及箭头的指向。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食物链模型、剪刀。 学生准备: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四人。 黑色大头笔、彩色卡纸条、回形针。 【设计思路】 根据新课标理念、教材分析及确定的教学目标,拟以这样的设计思路进行本课的教学: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食物链; 二、寻找、发现——建立食物联系; 三、交流、分析——建构食物链概念;

食物链

大班科学活动:食物链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与操作,了解动植物的食物链现象,感知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 2. 通过游戏活动,正确感知动植物的食物链排序,提高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的好习惯,萌发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活动准备: 1.食物链课件、视频《狮子王》; 2.5条食物链的图片; 3.动植物头饰、动植物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1.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认识狮子王辛巴吗? 2.提问: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狮子王国是什么样的?(想)好!我们一起到狮子王国看一看吧。 播放《狮子王》片段,感受狮子王国的美丽,引起幼儿的兴趣。 3.提问:狮子王国美丽吗?你在狮子王国里看到了什么动物?他们喜欢吃什么食物呢?(幼儿充分讨论回答) 二、探索、了解动植物间的食物链关系。 1.集体操作,初步了解动植物间的食物链。 (1)今天,老师也请来了一些动植物到我们班来做客,我们用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出示图片:庄稼、蝗虫、青蛙、蛇、老鹰)提问:这里有你认识的吗?小朋友动动脑筋、想一想它们最爱吃的食物是什么?这里有它喜欢吃的食物吗?谁会被谁吃掉? (2)幼儿回答,教师操作图片,感知食物链现象。 在黑板上出示图片操作卡:庄稼→蝗虫→青蛙→蛇→老鹰 (根据幼儿回答将动植物连成食物链) 刚才张老师根据小朋友的回答,把这些动植物排了一条队伍。

(3)提问:看一看,他们排的队伍有什么规律?(都是吃和被吃的关系,而且他们排列的顺序都是从弱小的植物或动物开始,到凶猛的动物结束)。(后面一个动物吃掉前面一个动物) (4)总结食物链概念。 小结:在大自然中,像这样你吃我、我吃他而形成的链状关系,我们叫做食物链。(课件演示) 2.幼儿操作、探索,进一步了解食物链。 后面还有许多的动物、植物,你们能帮他们排排队,让他们也变成一条食物链呢? (1)操作要求:等一会几个小朋友一组到后面的操作台旁,先看看你们这一组有哪些动植物,再相互讨论一下这些动植物谁吃谁,最后把他们排列在操作卡上,组成一条食物链。(记好了,从红旗开始,从弱小的植物或动物开始,到凶猛的动物结束) (2)幼儿小组操作 完成了的请把你们的操作卡交到老师这儿来。(幼儿操作完后将操作卡展示在黑板上) (3)讲评幼儿操作结果(讲评3组) 小朋友们的食物链都排好了,谁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是怎么排列的?(请幼儿将排列的动植物按照顺序念出来:…被…吃掉,…被…吃掉) 若错误:哪里不对?为什么?应该怎么排列?请你来排一排。 (4)小结:小朋友们真棒!今天我们认识了好几条食物链。 3.游戏,巩固对食物链的了解 瞧!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动植物的胸牌,每位幼儿从篓子里拿一张,你们来扮演这些动植物,玩游戏。 提问:你是谁呀?你喜欢吃什么?你会被谁吃掉呢? (1)规则: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玩“寻找食物”的游戏吧。先请每条食物链中最弱小的植物到前面来,其他的小动物看好了,有没有你的食物,如果有,就听着音乐模仿着小动物的动作走过去,吃掉你的食物。好,,听好音乐游戏开始了。

生物链

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在生态系统中层层传导,通俗地讲,是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又称生物链。按照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可将食物链分为捕食食物链、腐食食物链(碎食食物链)、和寄生食物链。 生物链也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的食物链,它形成了大自然中"一物降一物"的现象,维系着物种间天然的数量平衡。 生物链指的是:由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互相提供食物而形成的相互依存的链条关系。这种关系在大自然中很容易看到。比如:有树的地方常有鸟,有花草的地方常有昆虫。植物、昆虫、鸟和其它生物靠生物链而联系在一起,相互依赖而共存亡。 生物链的例子常常就在我们身边,而且使人类受益匪浅。比如:植物长出的叶和果为昆虫提供了食物,昆虫成为鸟的食物源,有了鸟,才会有鹰和蛇,有了鹰和蛇,鼠类才不会成灾……当动物的粪便和尸体回归土壤后,土壤中的微生物会把它们分解成简单化合物,为植物提供养分,使其长出新的叶和果。就这样,生物链建立了自然界物质的健康循环。 生物链也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植物长出的叶和果为昆虫提供了食物,昆虫成为鸟的食物源,有了鸟,才会有鹰和蛇,有了鹰和蛇,鼠类才不会成灾. 自然界有相对平衡的生物链,即使被人类改造过的,如城市、乡村,甚至农田 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不去人为进行干涉、破坏,生物链也会逐渐趋于平衡。 而且保持一定相对时间。 基于以上理论,烟台流浪猫数量看似确实很多,但是近一段时间应该还是处于生物链 相对平衡时期,猫有比较好的生存环境,繁殖条件,食物来源(包括鼠类、以及人提供的 食物)等。 这样的平衡没有必要进行人为的干涉、破坏(从自然界的角度讲,应该是“没有权利”)。 而且如果恶意破坏,可能造成生物链断裂,会出现一些恶性后果。

小学科学《有趣的食物链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应用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2、能把食物链中的生物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 3、能够分析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4、能够寻找、分析表达食物关系的成语。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食物网。 2、知道食物链的组成,会书写完整的食物链。 3、知道食物链的营养来自于绿色植物。 4、认识食物链上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的重要性。 2、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研究同一环境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建立起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2、能书写完整的食物链。 教学难点: 1、能分析食物链中各个角色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2、能书写完整的食物网。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有关食物链与食物网等的视频片段、生物图片。 课时安排:1 课时(40 分钟)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猜谜语 1.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打一水果名称)草莓草→羊 2.然后来了一群狼(再打一水果名称)杨梅羊→狼 3.讲述:在科学上我们用箭头表示吃与被吃的关系,被吃的物体在箭头的前面。刚才的两个谜语就存在两种吃与被吃的关系。 板书:草→羊→狼 (评析:猜谜语的环节很快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用箭头表示吃与被吃的关系。) 二、故事导入 1.讲述:有这么一则故事,大家一定非常熟悉,想不想听? 播放多媒体课件:螳螂捕蝉的故事 一个炎热的夏天,烈日当空,一只蝉慢慢从大树下爬上枝头,一边吸食着树汁,一边欢快地歌唱。一只螳螂正挥动着它的“大镰刀”,悄悄来到蝉背后,就在这个时候,从远处飞来了一只黄雀…… 2.提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一下。

食物链课堂习题

《食物链》课堂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一条食物链中,通常包括() A.1~2个环节 B. 2~3个环节 C.3~4个环节 D. 3~5个环节 2、下列食物链中表达正确的是() A.青蛙←田鼠→蛇←鹰 B.兔→青草→鹰→狐 C. 油菜→菜青虫→鸡→鹰 D. 青草→青蛙→蛇→鹰 3、下列各组生物中,通常位于食物链第二个环节的是() A.老鼠和蛇 B.兔和狐狸 C.狐狸和老鹰 D.老鼠和兔 4、人类在食物链中的位置通常处于() A.食物链的起点 B.食物链的终点 C.相当于植食性动物 D.相当于杂食性动物 5、在食物链“藻类→水蚤→鲫鱼→人类”中,含能量最多的环节是() A.藻类 B.水蚤 C.鲫鱼 D.人类 6、用食物链的方式表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正确的是() A. 蝉→螳螂→黄雀 B. 黄雀→螳螂→蝉 C. 树→蝉→螳螂→黄雀 D. 黄雀→螳螂→蝉→树 7、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为乙>丙>甲,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则此食物链最可能为() A.甲→乙→丙 B.丙→乙→甲 C. 甲→丙→乙 D.乙→丙→甲 8、一条食物链最少包括() A.1个环节 B.2个环节 C.3个环节 D.4个环节 9、下列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A.鸡吃蚱蜢,蚱蜢吃青草 B.狼吃鸡,鸡吃虫,虫吃青菜 C.鹰吃蛇,蛇吃鼠,鼠吃稻 D.蛇吃鸡,鸡吃蛙 10、水俣病是由于汞中毒引起的,在“水草→虾→鱼→鱼鹰”食物链中体内汞含量最高的是() A.水草 B.虾 C.鱼 D.鱼鹰 二、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达尔文曾讲述了一个“猫与三叶草”的故事,红三叶草的花朵如果没有丸花蜂的关顾,便不能传播花粉,因而不能结子繁殖。因果由于丸花蜂家族兴旺,那里的三叶草也就长得格外茂盛。丸花蜂的多少决定田鼠的数量。因为田鼠爱吃丸花蜂的蜂房和幼虫,而田鼠又是猫的阶下囚,猫若多则田鼠必然少。 (1)写出该故事中的食物链。 (2)该食物链中属于生产者、消费者的生物分别是什么?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案

第二节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分析活动,认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系——食物链。学会正确使用食物链、生产者、 消费者、食物网等词语描述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2、通过画、找食物链,认识食物网,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之间的复杂的 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3、经历讨论分析的活动过程,提高归纳综合思维能力,注意在讨论分析活动中及时吸收别人的学习 成果。 教学重点:建立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的概念,并会画简单的食物链。 教学难点:理解食物网所反映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的关系。 教学活动过程: 一、话剧导入 1、四位同学表演草、鹿、狼和狮子几种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 2、让学生写出这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导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探究活动 (一)食物链概念(学生自主解决,锻炼学生的能力) 1、利用刚才的话剧,四位同学代表的生物以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来排个队。 让学生来说说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以及各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别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总结食物链) 2、总结食物链的概念。有趣的食物链——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像链环一样 的食物关系,生物学家给起名叫做食物链。 3、回忆下,自然界中还有没有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呢? 4、成语中的食物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中有没有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谁来说说 看。怎么用书面的形式表现出来?(蝉螳螂黄雀) 蝉要吃什么?黄雀又会被谁吃?将食物链补充完整。 7、通过练习巩固食物链的概念(完整的食物链一般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食肉动物结束。) 8、小结食物链的注意事项。 (二)生物富集 1、依据课本P59让学生利用刚刚所学的食物链知识,推测DDT如何进入下一营养级的

食物链和食物网课堂练习

食物链和食物网 1.请指出下列四条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A.阳光→草→兔→狼 B.草→昆虫→青蛙→蛇→鹰 C.鹰→蛇→青蛙→昆虫→草 D.草→蝗虫→细菌和真菌 2. 在一个食物链中,数量最多的是()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不能确定 3. 在一个由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消灭了全部猛禽,雷鸟的种群数量就会() A.缓慢上升B.迅速上升C.保持相对稳定D.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 4. 下列生物中,哪种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A.小麦、玉米 B.昆虫 C.青蛙 D.人 5.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下列哪条食物链的加强有利于增加鹰的数量() A.草类→鼠→鹰B.草类→鼠→蛇→鹰 C.草类→蝗虫→青蛙→蛇→鹰D.草类→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鹰 6. 把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用图解表示时,往往得到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这是因为()A.许多消费者不只以一种生物为食B.生产者个体数目总是要超过消费者个体数目C.在所有食物链上都有很多的个体D.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失 7.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动植物之间就是借助相互联系起来的。各种彼此交织在一起,形成网状,叫做 。 1ppm=百万分之一),检测 DDT,结果如下表所示: 9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的光、空气、水、无机盐属于。 有。 光、空气细菌蛇 绿色植物 蝉黄雀 水、无机盐螳螂 (3)此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次级消费者是,最高级的消费者是。

(4)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其主要作用是。 B卷姓名班得分 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二节食物链和食物网 1.下列正确表达了食物链的是() A.种子→麻雀→鹰B.麻雀→鹰→种子C.鹰→麻雀→种子D.鹰→种子→麻雀2.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水草”这一食物链中,虾属于()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分解者和消费者 3. 对“植物→鼠→蛇→山鹰”这个食物链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是生产者B.鼠是第一营养级 C.蛇是次级消费者D.保护蛇可以抑制鼠 4. 大鱼体内的化学药剂DDT的含量要比周围海水中的DDT含量高出几千倍,DDT进入大鱼体内的主要途径是( ) A.通过饮水B.通过鳃呼吸C.通过食物链D.通过鱼的表皮 5.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要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试验区罩上,可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没有加网罩的草地反而生长良好。造成这种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是()。A.缺水干旱B.食物链被破坏C.环境严重污染D.植被被破坏 6.在一个由植物→虫子→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若猛禽消失,鸟的数量会() A.缓慢上升B.迅速上升C.保持相对稳定D.先上升然后再降下来 7.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汞等重金属可以通过在生物体内不断地积累, 8就会牵动整个,9鹰 蛇 兔鼠青蛙另一种是关系。 (4)正常情况下,该食物网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食草昆虫是。 (5)该食物网和一起,构成了该草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

2018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2.2食物链和食物网练习题

《食物链和食物网》练习 A.能量流动 B.物质循环 C.食物链 D.食物网 6.下列有关食物链的书写正确的是 ( ) A.太阳7草7虫7鸟 B.草7虫7鸟7细菌 C.鸟7虫7草 、选择题 1.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是( ) A.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物质流动和能量循环 C.物质合成和能量积累 D.物质分解和能量释放 2.高残留农药在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累积的是 ( ) A.植物7真菌7田鼠7蛇 B.植物7田鼠7蛇7猫头鹰 C.阳光7草7野兔7狐狸 D.黄鼠狼7蛇7田鼠7植物 3.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包含4条食物链 B.蛇和鹰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 C.没有分解者,图中所示各食物链均不完整 D.若该生态系统被污染,则蛇体内有害物质的浓度最高 4.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 B.食物链和食物网反映的是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D. 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上的生物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 1> ■fir'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两句诗直接反映了生态系统的(

7. 下面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 植物作为消费者,促进了物质循环 C. 植物作为生产者,参与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 分解者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 8. 生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A. 化学能 B. 热能 C. 电能 D. 光能 9. 在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中,下列生物数量最多的是 A. 植物 B. 昆虫 C. 鸟 D. 鼠 10. 某生态系统中存在着这样的几种生物:狐狸、鹰、蛇、田鼠、兔子、玉米和青草,这些生物因食物关系形成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一个食物网。在这个食物网中,关于能量流动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绿色植物流向植食性动物 B. 从太阳流向绿色植物 C. 从肉食性动物流向植食性动物 D. 从肉食性动物流向绿色植物 11. 在一个由植物7雷鸟7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消灭了全部猛禽,雷鸟的种群数量就会 A. 缓慢上升 B. 迅速上升 C. 保持相对稳定 D. 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 二、分析说明题 1.图为草原生态系统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大班科学食物链

大班科学食物链 大班科学:食物链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草原动物的食物链,感知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 2、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的欲望。 3、萌发幼儿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活动准备 课件、电脑、录音机、草原背景图,草原动物图片(兔子、鹰、狐狸、狼、山羊)、食物链操作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草原吗? (2)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多媒体:“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幼儿交流:看到了什么? 2、探究草原的生态平衡,初步感知食物链。 (1)看了美丽的草原以后,你们有什么感受?(美)为什么美? (草原的天空蔚蓝蔚蓝的,云朵白白的;草原上有一望无际翠绿的小草和树木,景色美;草原的空气很新鲜,使人感觉很舒服;草原上的动植物种类多,所以美。)

(2)草原上都有些什么动植物?(一一出示图片) (植物有各种各样的草、树木;动物有兔子、鹰、狐狸、狼、山羊。) (3)看到草原上的动植物,你想到了什么?动物怎样生存? (草被兔吃,兔被鹰吃;草被兔吃,兔被狼吃;草被羊吃,羊被狼吃;) 3、操作探索并记录,初步了解食物链。 (1)运用小图片、操作卡记录动植物的食物关系。交流操作结果。 (2)了解食物链,感知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 师生小结:这些动物你吃我,我吃它,一环扣一环,象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的链条叫食物链。 4、了解食物链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萌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1)讨论:食物链断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 (2相互讲述:草原上没有了鹰,又会发生什么事情? (如果鹰少了,兔子会大量繁殖,草来不及长就很快被吃光,大量的兔子会饿死,如果兔子没有了,鹰就没有了食物,就会饿死,草会疯长,会引发草原火灾。) (3)小结:原来呀,食物链上的植物、动物一样都不能少,缺了一环,草原的空气会被污染;草原的环境就会发生变化,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