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战线引导新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管理创新方式方法问题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一战线引导新的社会组织
服务社会管理的方法路径研究
龚蕊
在当今世界,社会组织是一个维系社会秩序、繁荣社会事业、并有着巨大影响力的社会群体,也是社会发展及其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的必然产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新的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正迅速而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政府部门已然无法继续维持“一方独大”的管理模式。
动员各界力量,创新社会管理,对执政党来说,已然成为新世纪新阶段夯实群众基础,巩固执政地位的重大历史命题。
做为具有法宝作用的统一战线来说,引导新的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管理,也是必须面对、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统一战线引导新的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形势和任务是统一战线作用发挥的基础,必要性分析是统一战线作用发挥的动力源泉。
努力破解社会管理创新这一历史命题,统一战线应该说责无旁贷,统一战线引导新的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管理不仅仅是形势所需,更是职责所在。
对新的社会组织成员加强教育引导,是统一战线义不容辞的责任。
新的社会组织人士大量分布在教育、科研、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他们既是知识文化的拥有者和创造者,也是社会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并创造着众多的社会服务商品和社会精神产品,承担着推进社会事业发展进步的重任。
如何充分调动好他们的积极性,为社
会管理创新服务,归根结底在于新的社会组织的运转质量及其成员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
这就要求具有大团结、大联合特点优势的统一战线必须积极创造条件,主动承担起政治引领的重大责任。
(一)做好新的社会组织的统战工作,有利于拓展统一战线的覆盖面,为统战工作的持续发展开发新的人才资源。
新的社会组织聚集了一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阶层的专业人才、管理骨干或社会活动家,是统一战线的人才库。
他们中的大部分是各行各业的党外代表性人士,是统一战线不可多得的人才资源,也是新时期统一战线不可或缺的、尚未充分开发的人才富矿。
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围绕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共同利益的追求,结成广泛的政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 既拓宽了统战工作的领域,增添了统战工作优势,又延伸了统战工作手臂,扩大了统一战线的覆盖面。
(二)做好新的社会组织的统战工作,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客观需要
适应形势需要,做好新的社会组织特别是新的社会组织代表人士统战工作,是坚持、巩固和发展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客观需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开辟统战工作新的空间,进一步夯实统一战线凝聚人心的民意基础和汇集力量的社会基础。
(三)做好新的社会组织的统战工作,是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的现实要求
在改革发展进程中,不同社会阶层、群体之间乃至各阶层、群体内部,人们的利益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而新的社会组织正是为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化解彼此矛盾而建立的。
这些组织的广大成员联系着四方八面,在做好所联系群众工作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也能够起到社会“调节器”和“稳定器”的作用。
做好新的社会组织的统战工作,可以潜移默化地发挥他们在社会管理中的协调整合、示范带动和排忧解难功能,可以反映利益诉求、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从而实现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之目的。
二、新的社会组织的基本状况、重要作用和突出特征
(一)新的社会组织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
在我国,新的社会组织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应运而生、借势发展的,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反过来又作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从其产生的途径和取得的法律地位来看,现如今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政府组建、政府领导的社会组织,一般都具有“行政色彩”和一定的“准行政管理”权力,也是政府管理社会职能的补充和延伸;第二类是源于行业、职业、专业、学术、文化、信仰的发展需要或新变化而形成的社会组织,如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等各种协会,大多是伴随社会管理和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而产生的新生事物,对社会生活具有巨大的影响力;第三类是纯粹源于民间的生活交往、联谊联络、情感交流等需要而形成的社会组织,如老乡会、同乡会和各种联谊会等等。
近几年,我国新的社会组织以每年平均8%—10%的速度增长,
整体实力逐步增强。
2009年,全国新的社会组织形成固定资产总值约1089亿元,收入1247亿元,增加值500亿元。
全国新的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540万人,兼职工作人员500多万人,注册的志愿者2500多万人。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劳动、民政、体育、环保、法律服务、工商服务……新的社会组织活跃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新的历史时期,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新要求,展望我国新的社会组织的发展趋势,可以预见,我国新的社会组织将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最终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社会组织及其管理模式。
我国新的社会组织在未来几年将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发展趋势:一是发展速度加快,数量、种类日益增多,志愿性、服务性、公益性的新的社会组织将成为发展的重点。
二是社会参与度提高,社会服务领域逐步扩大,将在改善社会环境,增进社会公平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是功能逐步完善,运作更加规范,新的社会组织将加强社会责任和公益意识,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健全自律机制。
(二)新的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
提供服务。
新的社会组织在募集社会资金、动员公众参与、吸引志愿人员、直接面向个人或群体解决具体问题和困难等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可以在市场不愿意做、政府力不从心的公共服务领域发挥拾遗补缺作用。
表达诉求。
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必然推动社会成员的活动方式多
样化。
新的社会组织可以多渠道、多层次反映社会诉求,尤其是容易被忽视的弱势群体的诉求。
新的社会组织相当于在国家与分散的社会成员之间形成了一个中介,为人们的利益表达提供了多种渠道与合法的表达方式,缓解政府和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减少社会冲突。
规范行为。
依法成立的新的社会组织,是有自律性和诚信度的,遵循一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通过其宗旨、章程自律,引导成员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三)新的社会组织的特征
组成人员的异质性。
新的社会组织组成人员来源多样,具有较强的异质性。
有从传统体制中“下海”的科技人员;有从体制改革中分流的国家公务员;有从学校毕业直接进入“两新”组织的大中专毕业学生;有结构调整中的下岗职工;有外地涌入的淘金者;有回国留学人员等等。
其组成成员的异质性,决定了新的社会阶层需求的差异性、多层次性和复杂性。
知识智力的集中性。
我国新的社会组织的出现和壮大,是与知识分子的不断分流相伴随的。
从新的社会组织人员的组成来看,不管是下海的科技人员、改革分流的国家公务人员还是归国留学人员,都有较高的知识层次。
据统计,在全国四千万高学历的知识分子中,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员集中在这些新的社会组织当中,并且还有增长的趋势,是一个高智力相对集中的群体。
发展变化的相对性。
从发展的角度看,新的社会组织既是一个开放的、有活力的阶层,也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相对的阶层。
一
方面新的社会组织在一定时期内,其构成结构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新的社会组织组成人员仍然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内部成员与其他社会组织的相互流动、交融仍在进行,其组成人员尚处于不稳定状态。
价值取向的多元性。
新的社会组织中的组成人员由于个人经历、生活和工作的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且长期缺乏系统和经常的政治理论学习,因此在政治理念、信仰等多方面表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对意识形态的大是大非问题认识模糊。
三、统一战线引导新的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因素
(一)统一战线引导新的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管理工作(以下简称:引导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认识还不到位。
一是认识高度不够。
在客观上讲,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新的社会组织的发展仍然处于兴起阶段,政府仍在承担着应由这些社会组织自己承担的部分职能,处于半包揽状态,政府行政管理主体与新的社会组织内部利益主体、政府管理方式与新的社会组织内社会服务功能需求、政府管理职能与新的社会组织精神需求的多样化等诸多新的社会组织内部矛盾,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也没有真正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二是工作被动应付。
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再加上新的社会组织的统战工作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难度较大,造成了工作上的被动与盲从。
引导服务工作的覆盖面过于狭窄。
长期以来,党的统战工作的触角往往与党的组织建设共同延伸,仅仅限于“体制内的循环”。
特
别是基层统战部门和统战团体,所联系和所接触的对象多数是居住在社区的隶属自身行政序列或企事业单位的统战成员,所围绕和所关注的也是本单位和本系统的热点、难点问题,而对区域内新的社会组织联系较少,没有建立起必要的工作机制和联系渠道,对涉及新的社会组织建设和发展的问题关心不多、研究不够。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体制多元化的进一步发展,原有范围内的统战成员在逐步剥离和转移,已开始从原来的“主流”和“主体”逐步退为“非主流”和“非主体”,社区这一能够联系新的社会组织的唯一渠道又没有及时链接起来,使得统一战线引导服务工作处于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
工作机制中所依托的载体欠缺。
这些在城市化进程中发展起来的新的社会组织,在一定意义上打破了原有的组织结构和联系模式,尤其是其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带来的新的社会内部结构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使得我们原有的统战工作方式和方法显得过于笼统和软弱,缺乏具体、系统的依托和载体,再加上理论研究的滞后,造成指导不力,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从而出现这样三种境地:在引导服务工作方面,紧迫感很强,感到要做的工作也很多,就是不知道从哪里抓、如何抓,以至茫然不知所措。
政治沟通渠道不够通畅。
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现有的政治沟通渠道仅仅局限于人大、政协提案议案、各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提案、社情民意的反馈以及统战部门组织的党外人士协商通报会等。
受这种沟通格局的局限,导致了沟通不能经常化,与新的形势相
比,这种沟通渠道和这样的沟通方式显得过于狭窄和不足。
特别是对引导服务工作来说,即使是这样的沟通,也往往不能纳入延伸的范围内。
相对于城市化进程中新的社会组织发展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在政治沟通的渠道和方式上还有很多的空白点和盲区,难以反映新的社会组织引领主流的统战群体的意愿。
(二)制约引导服务工作开展的因素
新的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和健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几十年一贯制的全能政府的管理模式受到了冲击和挑战,使管理体制内的“条块”组织关系出现了变化,而且职能重叠的部分往往冲突多于合作,相互间的直接联系不够,分工不明确,迫于工作任务上的压力,行业、协会等组织虽然很想使服务范围内的各组织间相互配合、协调起来,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处于“看得见、摸得着、管不了”的多难境地。
这样的体制格局和管理模式,制约着统战工作在新的社会组织内多项活动的开展。
来自于新的社会组织主体对统战工作的需求还不迫切。
新的社会组织对统战工作的需求,是引导服务工作赖以生存、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但这一需求过程是一个渐近的过程。
尤其是处于新的社会组织发展的初级阶段,这种需求还只是理论上的需要,还没有转化为实际中的需求,新的社会组织内人员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没有形成。
在这种形势和背景下,在新的社会组织开展统战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
推动引导服务工作正常开展的政治环境尚未形成。
从目前调研的情况来看,新的社会组织并不热衷于社会建设,其原因除认识上、理念上的深化需要一个过程外,靠政治规范的新的社会组织利益诉求渠道的缺失应是一个直接原因。
从大的政治环境上讲,新的社会组织的法律地位得到了认可,但与其相配套的政治诉求渠道尚未明确。
在新的社会组织开展统战工作的政治平台还未真正形成。
四、统一战线引导新的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管理路径研究
统一战线引导服务工作虽已破题,但是任重道远。
推动这项工作走向成熟和完善,要理顺的关系很多,要解决的问题很难,不仅有观念上的认识问题,而且有体制上的理顺问题;不仅有传统方式的突破问题,而且有工作方法的创新问题。
这就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大力进行制度创新,推动引导服务工作创出一番新的天地。
(一)引导服务工作的特征
主导性。
新的社会组织的出现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其发展和壮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长期存在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其发展变化的相对性特征,所反映出来的是其自身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不可避免地成为利益交织和矛盾冲突的集中阶层,是社会和谐的睛雨表。
说引导服务工作是统一战线工作新的增长点,就是从统一战线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独特优势和主导地位而言,而这一组织的和谐在社会和谐中所占的比重不可低估,保持其在社会发展中的稳定与和谐,应占据引导服务工作中的主导地位。
社会性。
新的社会组织不具有行政权,开展引导服务工作,不能单纯依靠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手段,必须采取与其性质相适应的社会化的工作方法,善于组织民政等政府职能部门和各类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最大限度地实现统战资源共有共享、利益互助,通过调动新的社会组织内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使这一领域的统战工作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
间接性。
新的社会组织涉及范围广、领域多、层次深,所谓点多、线长、面广。
其组成人员的异质性就决定了这一领域的统战工作要有一个依托和载体来辐射和带动,要有四两拔千斤的巧劲和提纲挈领的水平,善于调动和组织各种中间力量在培养代表人物上开展统战工作。
倾向性。
对新的社会组织的出现和壮大,是与知识分子队伍的不断分流相伴随的,知识分子业已构成新的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党外知识分子占有更大的比例。
按照辩证法抓主要矛盾的原则,我们在开展引导服务工作当中也要有工作的倾向性和侧重点。
要努力拓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领域和范围,调动新的社会组织中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要用好行之有效的传统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也要根据新的社会组织中知识分子的特点,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建立新的工作机制。
(二)开展引导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任务
开展引导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
量为宗旨,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积极搭建引导服务工作的有效平台,以新的社会组织党外代表人物的培养选拔为重点,主动、稳妥地做好这一领域的统战工作,引导新的社会组织的统一战线成员做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开展引导服务工作的工作任务是: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强思想教育的政治引导;广泛联系和团结广大新的社会组织中的党外知识分子,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工作情况、思想状况和思想动态,及时反映他们的意见要求,鼓励和支持他们在各自岗位敬业奉献,发挥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和多种方式,发现和培养新的社会组织中的党外代表性人物,把政治素质好,有行业代表性,专业技术精湛的党外代表人士进行重点联系和培养,为其提供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渠道和舞台;加强与行业组织的工作联系,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保持这一领域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三)开展引导服务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服务原则。
新的社会组织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追求利益是他们存在和发展的动力。
因此,做好统战工作,就必须在党组织与新的社会组织之间,新的社会组织内部之间建立起利益的互惠合作关系,才能有利于扩大党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这种渗透力首先而且必须体现在服务上,从帮助新的社会组织解决实际问题入手,把提供各种服务结合起来,为新的社会组织的政治生活需求提供机会。
引导原则。
引导新的社会组织人员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是新时期统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的社会组织成员
在政治理念、信仰和思想意识方面表现出的多样性,在经营、创业和执业过程中所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迫切需要统战部门运用统一战线的方式、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加以教育和引导。
凝智原则。
凝心聚力是统一战线的重要职能,新的社会组织是一个高智力阶层,做好这一阶层的统战工作是我们实现“三个凝聚”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也是我们围绕实现大团结的永恒主题,充分发挥统战工作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的政治功能的具体体现。
和谐原则。
新的社会组织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多样化的特征,使每个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处于快速而剧烈的社会变化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利益的摩擦、矛盾和冲突。
其中既有各组织内部的矛盾,也有各组织之间的矛盾,还有各组织与政府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的矛盾交织在一起,成为社会和谐标识的重要领域。
统战工作就是要善于把不同的利益和冲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界限内,使各方面的利益和谐起来,承担起构建和谐社会的职能。
(四)开展引导服务工作的路径选择
1.以基层党组织和社区为平台,丰富引导服务工作的有效载体要依靠党的组织系统开展工作。
近年来,在新的社会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已经引起各级党委的重视,党组织在社团、行业、协会等新的社会组织中的覆盖面日益扩大。
统战工作是党的工作的一部分,党建工作到哪里,统战工作就应到哪里。
我们要学会依靠行业协会党组织和重点机构党组织开展统战工作,着重做好新的社会组织中代表人
物的培养和选拔,为我们开展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要依托社区开展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区在加强城市管理,服务市民生活,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社区组织已经成为中国新型社会支持网络的基础。
社区是城市社会管理的基本单位,绝大部分的新的社会组织落户于社区,他们的从业人员以及自由职业人员居住于社区。
发挥社区组织特有的优势,可以广泛地接触他们,了解他们工作、思想等方面的情况,听取他们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把教育、引导和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可以使引导服务工作更加切实有效。
2.以机制建设为基础,加快引导服务工作的制度化进程
一是领导支撑机制。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起适合的引导服务的支撑机制,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石家庄市探索建立了党委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政府部门主动参加、各统战团体积极参与的大统战工作格局,把引导服务工作置于大统战工作格局之下,在市委的大力支持下,市委办公厅批转了关于引导新的社会组织代表人士服务社会管理的意见及方案,研究和制定引导服务工作规划,有组织地开展引导服务活动。
二是双向服务机制。
引导服务工作的服务性原则,要求有一种互惠合作的机制去体现。
可以借鉴社区统战工作开展“双向服务”的做法,把社区统战工作同帮助新的社会组织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各种服
务结合起来,引导新的社会组织回馈社会,服务大众,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搭建起互惠合作的平台,通过“润物细无声”的行动,把统战工作渗透到新的社会组织中去。
三是政治参与机制。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群众基础,促进政治文明的发展,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主旨和内涵。
随着我国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新的社会组织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愿望日益强烈。
面对这种现实,统战部门要充分发挥各级政治组织的作用,做好政治诉求渠道的开挖和疏浚工作,通过把新的社会组织的优秀分子集聚到党组织的周围来,不断增强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把新的社会组织中的优秀分子推荐到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推荐到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把其日益增长的政治诉求纳入到现行的政治框架和体制中来,拓宽其政治参与渠道,提高他们的政治参与度,推动其健康成长。
四是人物培养机制。
深化统一战线引导服务工作,其统战代表人士的选拔培养是当务之急。
要更新观念,创新方法,针对新的社会组织人士职业领域宽、行业分散、专业性强、流动性大、代表性人物少的特点,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新的社会组织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机制,加快这一工作的节奏和步伐。
在选拔渠道上,要由过去单纯依靠党组织的考察推荐转向与通过各类统战性质的社团及各类行业协会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使其在新的社会组织中更具代表性和影响力。
在完善培养措施上。
统战部门要注意直接在各类社团组织和其它统战成员中掌握一批动态管理的代表人士,组织参与政府关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