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风险的现状-成因及防控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信用卡风险的现状\成因及防控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信用卡业务进入了竞争白热化的爆炸式增长期,但伴随着卡量的增长,信用卡的风险也日益显现,特别是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信用卡坏账率大幅攀升,信用卡业务中的潜在风险威胁着国民经济的稳定。

本文从对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现状的分析出发,针对信用卡的风险特点和目前信用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提出了信用卡风险的防控对策。

关键词:信用卡;风险;现状;成因;防控对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的信用卡发行量迅速增长,并且已经成为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

但是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海啸可以看出,银行的信贷业务深刻影响着经济的健康发展,信用卡业务中的潜在风险威胁着国民经济的稳定。

本文从对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现状的分析出发,针对信用卡的风险特点和目前信用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提出了信用卡风险的防控对策。

一、我国信用卡风险及管理的现状
1.我国信用卡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信用卡业务保持快速发展,正在成为城乡居民日常消费、支付结算和信用借贷的重要工具,为百姓生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利。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末,我国商业银行已发行信用卡1.86亿张,同比增长30.4%;信用卡交易笔数达19.7亿笔,同比增长32%;信用卡交易总金额达3.5万亿元,同比增长
69.9%。

信用卡交易金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从2007
年的11.2%上升至2009年的27.9%;信用卡交易额与cdp的比值从2007年的4%上升至2009年的10.4%。

2009年,我国信用卡发卡机构贡献税收逾3 0亿元,同比增长66.49%。

信用卡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带动了对制造业、印刷行业、i工行业、邮电行业、媒体广告行业等专业化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

截至2009年末,信用卡产业在电话、短信、邮递等方面的投入达20亿元,投入卡片制作行业、i工行业资金累计超过7亿元、10亿元。

此外,信用卡产业对推进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减少现金支付成本、促进环保等方面也起到积极作用。

但是,在信用卡业务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商业银行存在盲目扩张、恶性竞争等不良现象,信用卡透支贷款质量下降,发卡银行面临的业务风险也日益显现,尤其是信用卡作为无担保的信用贷款金融产品,虽然贷款基于消费,且基本为小额,但客户群体众多,审核手续简单,在银行对客户信息收集、信息筛选中都面临不对称信息问题,由于客户收入变化,或是恶意拖欠会造成较大的信用风险,即使存在有效的风险监控机制,事后逾期催收手段,但同样面临较高的交易成本。

同时,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信用卡业务时间还不是很长,业务经验相对匮乏,业务开展前期,单纯追求卡销售量的粗放式经营模式,使得信用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集聚。

据有关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的信用卡不良率较2008年有所上升,全年不良率平均在2%-4%之间,截至2010年一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期末应偿信贷总额(坏账率)的
3.5%,较2009年第四季度上升0.4个百分点。

因此,对信用卡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分析、监控和有效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是关系到信用卡业务的成本控制以及业务收入的重要环节。

2.我国信用卡风险类型
①信用风险。

主要是指持卡人在申请到信用卡后,由于持卡人经济状况的改变或社会发生变化造成的持卡人不能还款的风险。

还有就是某些道德恶劣的蓄意透支而不还款的道德信用风险。

②欺诈风险。

包括蓄意欺诈和伪造涂改信用卡申请资料,欺骗银行授信部门的风险。

主要是包括填写虚假的工作信息、住宅信息或提供虚假工作证明、财力证明等。

用编造的信息骗取银行授信,并骗取较高的信用额度。

③伪冒风险。

信用卡申请人采用伪冒他人身份,提供虚假资料,以故意欺骗为目的的信用卡申请件。

④特约商户风险。

由于特约商户的操作人员没有按照规定核对持卡人的签名、身份证和银行的止付名单,造成某些不法人士由于签名不符拒绝还账,或者有章不循、违规操作,从而造成的风险损失。

⑤操作风险。

是指发卡机构因管理和作业流程上的操作不当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

发卡机构内部员工疏忽大意、有章不循、违规操作,对流程执行的力度不够,也会造成不应有的风险;审批政策及后续流程漏洞造成的损失;相关配套的软硬件设备安全性低也有可能造成损失。

3.成因分析
①信用卡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但有待于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在法律法规上,国家相继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规范信用卡业务流程并规避、管理信用卡操作风险,并加大对信用卡犯罪的惩治。

2009年7月,银监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重点从信用卡的发卡营销管理、收单业务与特约商户管理、催收外包管理以及投诉处理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规范要求,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信用卡各业务环节的操作规范和风险管理,不断提升信用卡业务的服务质量,防范相关业务风险起到了一定的督促和指导作用,对更好地维护持卡人的正当权益具有积极意义。

2009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又联合出台了《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从刑法的层面,进一步细化了涉及信用卡的各类犯罪,强化了对当前信用卡各类犯罪的打击和惩罚力度,有利于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信用卡业务的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在信用环境上,“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将降低个人信用管理的成本,有效提高信用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但是,我国信用卡操作风险管理水平仍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识别、计量、预警和控制各类风险的方法、手段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风险管理方式上,主要还是审批授信等直接管理方式,而不是直接管理与以运用模型定量分析的间接管理相结合。

目前,风险管理更多的是事后被动督导,而不是事前主动引导和事后被动督导相结合;在风险管理机制上,还是以惩戒机制为主,而不注重激励功能;
在风险管理重点上,主要强调单个过程的管理,而不是强调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②风险管理技术系统落后,缺乏科学的信用卡管理平台。

我国在风险管理技术上,大多使用定性分析,而没有根据实际要求真正做到定性与定量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目前,我国银行卡多为磁条卡,易于被读出卡上信息或被仿制成伪卡。

由于磁条卡薄弱的安全性,只需简单的“圈套”就可以利用其“偷”钱。

此外,信用卡在使用过程中,电子联网率不高,联网技术不稳定,电子化和网络化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持卡人在办理挂失手续后,银行并不可能将挂失卡卡号立即发送到全国各地进行布控,正是由于挂失与布控过程中存在时间差让冒用者有可乘之机,使银行承担客户的经济损失责任。

同时,国内缺乏科学的信用卡账户管理平台和高效的风险作业生产平台,尚未建立信用卡账户风险等级评价体系,透支催收、信用额度调整的针
对性和生产效率不高,前置风险控制环节的管理要求也需要进一步得到落实强化。

③透支资产质量管理有待强化,缺乏一套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的应对机制。

信用卡的资产质量是衡量风险管理成效的最终体现,是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各家银行在信用卡资产质量管理上通过采取一系列新的方法措施,资产质量明显提高,但在质量指标风险弹性管理、差异化管理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目前,国内信用卡透支利率仍然按照十年前中国人民银行颁布施行的
《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执行,对透支后未清偿部分以月为单位收取复利等,使得信用卡在使用过程中的透支风险管理体系不能适应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以恶意透支的方式进行银行卡诈骗犯罪呈上升趋势。

随着我国透支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需要加紧研究建立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的应对机制。

如以客户为单位计量风险和贡献度,完善系统功能,对不同类别的客户设计不同利率、还款期限、风险定价的信用卡产品等等。

二、我国信用卡风险管理的防控对策
1.加强立法。

国家要尽快颁布实施个人信用制度法规及其配套措施,用法律的形式对个人账户体系、个人信用的记录和移交、个人信用档案的管理,个人信用级别的评定、披露和使用,个人信用主客体的权利义务及行为规范做出明确的规定,以国家的强制方式来推行个人信用制度。

同时,要加大对现有触犯信用卡法律法规行为的执行力度,增大信用卡违法犯罪的成本,震慑愈演愈烈的信用卡违法犯罪行为,起到杀一做百、杀鸡警猴的效果。

2.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

发达国家从事个人信用业务历史悠久,从管理模式、法律环境到具体操作都积累了不少经验,建立了成熟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个人信用评估制度、个人信用风险预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及个人信用风险转嫁等制度。

但我们在借鉴的同时还应结合我国国情,我们的个人信用市场起步较晚,许多方面还很不成熟,所以不能简单的套用外国模式,而应建立我们自己的个人信用制度。

这可以从两个方
面人手,其中针对个人信用卡风险,建立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是关键。

3.加强合作。

发卡银行与相关部门之间、发卡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

这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与外部相关者的合作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

我国的税务、公安等相关部门掌握着大量有价值的信用信息,但由于部门分割、缺少信息共享机制而使得信息的整合利用难以实现。

此外,如果各商业银行能够共享各自的客户信用记录,就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申请人的负债情况,减少借款者多头借贷带来的过度借贷风险。

然而现状却是发卡行之间的风险信息非共享,风险管理标准也不统一。

4.收紧新卡的审批和发放。

信用卡业务在中国的历史很短,初期发放很混乱,各个银行为了抢占市场,采用了各种手段大范围开卡,在审批和发放过程中,管理宽松,漏洞很多,使得很多没有还款能力的人也持有信用卡,由于审批一开卡一消费一坏账过程滞后性的原因,坏账在近期才有抬头的趋势。

控制该风险的方法如下:(1)提高信用卡办理业务员的素质。

改变对业务员原有的考核机制。

一直以来,各大银行均以发卡量对业务员进行考核,该制度造成了业务员用尽一切办法进行开卡,废卡坏卡量巨大。

改变原有考核制度,对“首刷”量进行考核以及对引入质优持卡人的业务进行奖励。

可有效避免该情况的发生。

(2)办理过程中,严格审批可以证明还款能力的有效文件,如收人证明,资产证明,社会关系等。

信用卡发放初期,有很多业务员只需要提供身份证和名片,根本无法真实反
应信用卡申请人的经济能力。

(3)控制新卡额度,对于没有信用卡使用记录者以及没有信用记录者,首次开卡额度可控制在一万元以下,资质良好以及还款信用良好者,可在一定时间内逐次提高其可使用额度。

5.信用卡使用过程中的服务跟进。

(1)加大催款力度,如适当扩大人工催款规模,对于还款记录不好的信用卡使用者,可提供提前提醒业务,保证其按时还款。

(2)对按时还款的客户提供适当的奖励,如增加积分,或者邮寄小礼物,使其长久保持良好的还款习惯。

(3)对于信用不良的客户,可制定相应标准,减少信用度以降低坏账风险。

6.加大恶意透支的联合惩处。

恶意信用卡透支方式及情况越来越复杂,同时信用卡欺诈,犯罪呈增长趋势,除了进行数据的监控外,银行可引入调查机制,对额度较大,情况较特殊的案例进行调查,必要情况下,可按照相应法律法规进行民事或刑事追诉。

三、结束语
国内信用卡风险近几年仍将保持上升态势,各参与方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技术,采用先进的防控手段,通过保护银行和持卡人利益来促进信用卡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