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数学牵手与快乐同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数学牵手与快乐同行教育第一位的问题“是使孩子拥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成长的童年。”(康健语)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是充满求知欲的课堂,是自主探究的课堂,是促进学生成长的课堂。作为老师,我们要努力把数学课堂打造成一个真正属于学生的乐园,让学生与数学结伴,让数学与快乐牵手,让学习与快乐同行。

一、创设和谐情境,让课堂成为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乐园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必须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兴趣是学习的动机,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产生浓厚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产生主动参与的动机。如教学《找规律》时,教师设计了“猜彩球”的游戏,一列按“红、黄、蓝”顺序排列的彩球,学生报彩球号码,教师马上说出球的颜色,同学们十分新奇,课堂气氛一下就被调动起来。这样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巧妙地联系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轻松自然,为新课的教学开了一个好头,更为新知的教学设下了伏笔。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里有可供学生思考、探究的丰富题材,隐含着数学知识的生长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背景,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如教学《认钟表》一课,出示两个场景:时钟上都是8时,为什么有人在学校做操,有人在家里睡觉?初步渗透了一天有24小时。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设计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又能促进学生深入的思考,形成良好的互动。

二、引导探究发现,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美国现代情感教育理论创始人卡尔·罗杰斯认为:数学不能仅以传授知识为目标,因为知识很快就会过时,教学的目的应是启发学生做出发现,通过发现获得知识,学会如何学习和如何创新是教育的基本宗旨。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学生可以在探究活动中认识科学概念,形成研究自然所必须的探究能力,进而培养出探求未知世界的积

极态度。学生以小主人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巧,培养能力。

如教学《认识厘米》时,学生们用手、用文具盒、用铅笔、用课本等量课桌的长度。发现课桌都是一样的,量出的结果却不相同呢,得出测量应使用统一的工具,教师趁热打铁地引入直尺。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发现了问题,又主动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知识在探究中形成,能力在操作中发展,我们感受到学生身上激发出的学习热情和焕发出的学习潜质。

三、组织操作实践,让课堂成为提供学生自主活动的乐园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有利于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形成较稳定和可迁移的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动手操作能够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坚定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将知识很好的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比如,学生认识了长方体的特征后,教师组织学生用刀切土豆。一刀切出面,两刀切出棱,三刀切出顶点。这样把长方体与切土豆的操作联系起来,具体形象,学生印象深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组织相关的操作实践活动,边动手,边动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多一点表现的机会,给学生多一点成功的体验。如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教师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分数,研究分数。学生内在的自主探索和学习的欲望被充分唤起,积极地参与“做分数”的活动。还有的同学别出心裁,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8份,给其中的3份涂上了颜色,创造了八分之三……看似简单的折纸、涂色活动,建立在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之上,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依葫芦画瓢。

总之,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引导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激励学生主动看,主动想,主动说,主动做,感受数学本身的魅力,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文作者:南通市鹤涛小学余慧萍本文发表于《名师之路》20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