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之浅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之浅见
[摘要] 和谐校园,离不开校园文化的引领和支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文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命脉。当今高校校园文化面临多元文化冲突,给和谐校园文化构建提出了新的挑战。[关键词] 和谐校园高校文化建设
大学校园文化就是由大学师生共同创造的反映其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团体意识、群体心态、行为规范等方面特性的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构成的系统。该系统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和引导大学生过“什么样的生活”这样两个问题。和谐校园,就是把学校建设成最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系统”,具备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体现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
一、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
1、什么是文化
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
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
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2、和谐文化的定义
关于和谐文化的定义问题,历来众说纷纭,有一种较为大众的观点认为,和谐文化是一种文化体系,是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方式的文化,它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包含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是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在思想观念上,和谐文化体现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认知、感受,对社会和谐目标的追求;在制度规范上,和谐文化体现了人们在和谐思想的引导下建立的一系列调整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的制度和机制。
3、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办学理念、价值取向、奋斗目标和行为规范等相互关联的文明成果。和谐校园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为一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校园文化各组成部分处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高校文化要形成和谐氛围,必须建立核心价值目标体系,这是高校的生命线,全校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能不断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和谐校园文化的主要功能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构建大学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和实效性,有利于营造以人为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谐的大学校园
文化具有以下功能:
1、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基础
和谐校园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和谐校园文化既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特征,又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大学和谐校园文化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全体师生在这个氛围中去感悟、实践、创新,从而不断推动和谐校园建设;通过自身先进的办学理念、价值目标的渗透,再有优良的制度文化和人文环境作保证必然提高学校的软实力。
和谐的校园文化的形成来源于主体之间共同的文化理想,来源于他们的目标一致性,它使大学各主体之间形成合力,各部分之间形成默契;它使大学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睦相处,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大学的整体功能,为社会提供智力支援和人才服务。
2、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彼此兼容
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是“和而不同”。各种思想、各种观念在这里交汇、碰撞,智慧和创新的火花由此而生。目前,校园文化呈现出大众化趋势下特有的兼容性,传统精英文化的精英品质,新精英文化的现代意识,大众文化的平民意识,主流政治文化的特权意识,在校园里混合生长,尊卑并存,人们不再为大学应有的文化品位而争论,大学校园文化的各种特质表现出宽容性、平等性、对话性和竞争性。
3、促进学生个体的自我陶冶
校园文化在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学习态度、生活方式等方面的
影射作用,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谐的校园文化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需要,“文化的创造在于立人,文化的发展在于发展人。”和谐的校园文化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需要,将文化视为学生成长的养分;重视长期的“酿造”和“发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土壤和氛围,使学生受到熏陶和影响,从而自觉地调整自
己的人生目标并驱之与学校的文化理想保持一致。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和谐社会崇尚诚信友爱,需要融洽和谐的人际
环境,因而培养在校大学生诚信理念、在竞争中的合作精神至关重要。
4、对大学生成长有重要的影响
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成长环境是每一个大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和生命意义。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学生成长环境的和谐即大学校园文化的和谐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校园文化在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学习态度、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射作用,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和谐社会崇尚诚信友爱,需要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因而培养在校
大学生诚信理念、在竞争中的合作精神至关重要。和谐校园文化能够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积极营造诚信的育人氛围,形成诚信、合作教育的大环境,把诚信友爱教育逐步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为大学生走上社会,
积极投入到和谐社会建设大潮具有重要作用。
三、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主要途径
当前,由于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元化的影响以及校园文化主体的价值取向、文化修养、知识结构、志趣追求等的差异,校园文化中的非主流文化如课桌文化、网络文化、新新人类文化等日益盛行。而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本质上是大学生个体与知识、与人、与社会互动的结果,和谐校园文化构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必须将各种非主流文化融入到主流文化之中,使非主流文化的走向跟主流文化精神保持一致,促进高校和谐、健康、有序发展。
1、树立和谐校园理念,构建学校的核心价值观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价值观的日趋多元。在高等教育领域,校园内各个主体之间的价值冲突,出现了各种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构成了一幅复杂而凌乱的文化图景。因此,要在高校树立和谐校园理念,把握多样的学校价值观中共同的东西,作
为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并借助这种核心价值观去积极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观、课程观、人才观等产生文化间的凝聚力。学校要从办学观念、学校历史、专业特色、校园标识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校训、校徽、校歌、校风、校规等,形成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让置身其中的文化主体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达成主体间的一致目标,产生强烈的向心力,使大学文化校园文化有了自己的灵魂。
2、全校师生形成合力,明确和谐大学文化的目标
和谐校园文化的形成需要全体师生齐心协力、同舟共济,而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