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深圳二模作文范文(经典评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欣赏:火光中有“诗和远方”
深圳考生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法国著名数学家在与两位古人类学家的讨论中,就人类为什么要保存火种这一问题上给出了最诗意浪漫的解释。生而为人,即便步履蹒跚,眼前迷雾团团,依旧无法阻挡我们追逐美。
在人类生活中,“苟且”总是占了绝大部分,而美却总是一闪而过。然而这些所谓的“美”,所谓的“诗和远方”都能在刹那间温暖整个冬天。
诚然,火种的保存很可能是用来取暖御寒的,也可能是为了烧出鲜美的肉食。若如第一位人类学家所说,那火仅是维持最基本生存动力的热源。他是从人类最基本的角度来分析古人类的想法。而第二位人类学家将火势为烘烤食物的工具,火不仅能帮他们维持生活,更能改变他们的生活。但其实人类的欲望与亲人并无多大差别,在吃饱穿暖以后他们也会去寻找美。即使物质贫乏些,也阻挡不了他们迈向诗和远方的脚步。即使生活得先有“苟且”才能追逐“诗和远方”。但这又怎样能够妨碍他们在物质贫困的时代追求精神的充实呢?
而托姆的答案看似多余,实则是非常重要的。在远古时期人们可没有今日的灯火通明,在夜间仍像白昼那般车水马龙。人们随着白天的到来现身于世间,又随夜幕降临消失于黑夜之中。我们不知道黑暗的样子,我们也不知道古人类身处于黑暗中恐惧的样子。黑暗不同于黑夜,他静谧地将恐惧的魔掌伸向每一个笼罩才在他身躯之下的人。而跃动着的火光却帮助人们驱散黑暗,打破了黑暗中的未知,他灿烂的身姿美进每一个注视它的人心中。这也是人类对抗黑暗的开始。
与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来说,我们的物质世界太丰富,却有太多的人只有吃喝拉撒睡而像行尸走肉般生活着,精神世界却早已荒芜得寸草不生。所以现当下,我们应走出自己习惯于活着的“苟且”,去追寻“诗和远方”,就像古人类学家用火种让自己温暖,不再饥饿时,他们会去
发现美的存在。早在三万年前生活的山顶洞人便会制陶器和戴首饰,可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此言从有人的时代便有这种现象了。因此这也正是启发我们在生活中发现美寻找美。去欣赏夜幕降临时灿烂的火光。
在火光中我看到了“诗和远方”,是当下活在“苟且”之中的人们将去的地方。
【打分】18+18+16=52
【总评】本文对材料含意的解读准确,能比较深刻地分析“实用”与“审美”的关系,并突出了“审美”的价值。论述过程中有对材料的阐释,有联系现实生活的拓展。
第二段写“人类的‘苟且’总是占了绝大部分,而美总是一闪而过”,这两个论断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没有阐明,导致第二段和第三段“关于火的实用价值的分析”脱节。第四段中写的“驱散黑暗”“对抗黑暗”是“实用”价值还是“精神价值”,表达不够清晰。
不过,文章的语言功底了得,主体部分流畅,语言雅致,以“苟且”和“诗意”的对照贯穿全文,有如风行水上之感——作者写作时一定感觉文思泉涌般的喜悦与畅快。
第二篇《在物质生活中诗意地栖息》:一对关系提取出,思维含量有增加
好文妙招
从考试的角度讲,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高考作文题目往往喜欢用“概念关系”的区别分析去考查。像“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像爸爸开车打电话遭女儿举报后的“情与法”,像“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而作文题目中,有的命题会把这类概括直接入题,有的则需要考生从材料中提取出来。
像2019年深圳二模的作文题,就属后者,它没有把所有的核心概念都给考生点出来,只是出现了“取暖御寒”“烧出鲜美的肉食”,只是在最后点出“最美最美”这个“美”的概念。从作文材料提炼出概念,是写作概括能力的要求,对概念进行分析,尤其是对多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则可能显现出考生的能力。
这个作文的标题是“在物质生活中诗意地栖息”,“物质生活”与“诗意栖居”就是两对概念,一是物质生活,一是诗意生活。“物质生活”指向现实,“诗意生活”指向材料中的“托姆观火”中的“美”或“审美”。
当然,既然从作文题目中提出了这两个核心概念,本就应该有相当的篇幅进行分析论证的。这是标题隐含的逻辑。但是,这篇高分作文却忽略了这一部分,当然没有影响它能得到高分,我觉得主要是与标题的准确定位有关。在阅卷老师那里,这部分应该写的“召唤”力量让人能补充文章的潜在内容。当然,如果在高考考场上,如果有可能你这样的文章初步被定为高分作文,但在众多毒辣的眼睛下(评卷组长们),这种概念关系的分析论证的缺失就是被突显出来,可能分数还会有些降低,当然,也不会降太多。
那么,如果文章中写一段概念分析内容,应该写在那里呢?应该是在第3段,即提出“我们不妨慢下脚步,等待一朵花开,栖息与精神的诗意之中”这一观点之后。即论述“人类的生活功生命构成是物质和精神两端,即物质生活和诗意生活两端,二者的关系是……”建立这一段的关系分析论证,使之成为文章后面思维的“逻辑前提”,即使是后面的论证以拿破仑的事、川端康成的诗、帕斯卡尔的话这类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的内容成为文章的支撑,作为议论文的理性特征、说理的力量,也不会因之而减。
总之,从能力要求的角度看,概念的提取、概念关系的比较与分析,是相当重要的。
原文欣赏:在物质生活中诗意地栖息
深圳考生
曾有一位数学家与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远古人类为何要保存活的火种,两位人类学家均认为保留火种皆因人类的生活所需。但数学家的回答引人深思,他认为,火种之所以得以保留,是因为其在夜幕中可以展现出最美的姿态。
我们可以从以上窥探出,两位古人类学家皆是从社会物质的实用性出发考虑,而这位数学
家则是另辟蹊径,从人的精神享受性出发考虑,更具有诗意。然而现实生活中,不知有多少人都是按两位人类学家的思考角度来判定事物的呢?以笔者之见,在物质社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妨慢下脚步,等待一朵花开,栖息与精神的诗意之中。
在快节奏、大变革的社会中,有多少人在忙于追寻时代不断前进的步伐,而忽视了身边的美好。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者拿破仑,一生征战沙场,开疆拓土,享受着无上荣光,但他却依旧苦恼,发出“我一生几无快乐”的感慨,难道是拿破仑对荣耀的追求贪婪的永无止境吗?其实并不是,而是他坐居高位,追求荣耀,但不曾停下自己的脚步,去感知、去探寻自身边的幸福,以至于“高处不胜寒”的“孤家寡人”的境遇,缺少了生命应有的温度和诗意。前进的人们啊,请慢下你的脚步,一味追求或许能够达到你所希冀的远方,但过程的鲜花却无暇欣赏,物质得到了满足,精神却变得空虚,不应为了苟且而忘记诗与远方啊!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妨有时慢下来,我们或许可以额外获得精神上的馈赠。川端康成“夜中四点半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一处诗意的风景,被“慢下来”的川端康成一窥,不仅使自己心旷神怡,而且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帕斯卡尔在璀璨(书写错)星空下独自漫步,沉吟道:在无穷的星空中,我不禁颤(站)栗,再多的话语已是无用,灵魂得到了皈依。古之大学问家,都能身处喧闹尘市中保持一颗安静自若,诗意长存的心灵,在慢中得到心灵的抚慰,精神的洗礼,境界的提升!
而我们,虽不能完全停下步伐,但我们可以在闲适之时手捧一本书,感受书中流淌的字字文采,去郊外赏一朵花开,体悟生物生命成长的可贵美好;在独处时尽情沉坐,畅想人生如梦的美好回忆。唯有如此,我们方能在世间的“大染缸”中保持生命底色,在物质横流的浪潮中达到精神的充盈和生命应有的温度。
周国平曾道:“等待生命中的一朵花开。”愿你我在前进的道路上慢下来,观一树紫藤花开,望一抹夕阳流逝,在物质生活中诗意地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