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外交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中美外交史
内容摘要“中国皇后”号开启了中美外交关系的大门,随着贸易活动的加深,中美两国间文化联系也逐渐加强。

经济互利、文化政治平等也是早期中美关系的主流。

但是随着中西方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逐渐加深,两国间的平等也逐渐被打破,美国通过温和的外交政策周旋在列强与中国之间,通过威胁等方式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各种不平等条约,获取更大的利益,而中国则在美国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压迫侵略下逐步走上了半殖民地道路。

中美外交关系是从何时开始的,中美两国的外交是如何发展而来的,著名的抵制美货运动是怎样发展壮大而又转衰瓦解的?早期的中美两国外交以经济互利,政治平等为基础的,两国之间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协定的签订究竟是怎么导致的,为了弄清这一些列问题,从而有了这篇关于中美近代外交的文章。

关键字:中美外交贸易文化条约侵略
一、中美外交渊源
(一)贸易关系
1784年2月22日,这是中美两国关系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一艘满载货物的商船从纽约起航了,经过半年的航行“中国皇后”号将抵达广州港,开启了中美外交关系。

早期中美早期贸易发展对两国都是有利的,但是美商从事鸦片走私给两国关系蒙上了阴影,随着贸易关系的发展,早期中美间文化联系也随之发展起来。

经济上互利,政治上平等是早期中美关系的主流。

早在美国独立前北美地区与中国便有贸易关系,但是受到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垄断,北美13州的商人不能直接进行对华贸易,美国成立后,联邦松散,国库空虚,财政衰竭,而且处处受到英国的排挤,使其不得不转移目光,开辟新的海外市场。

“中国皇后”号首航成功,燃起了新英格兰商人开阔东方市场,追逐利益的强烈愿望。

美国出现了对华贸易热,中美贸易迅速成了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北美在殖民地时期,经济基础主要是农业,工业品较多依赖进口,独立后,美国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内是农业国,没有什么工业品可供出口。

因此,早期中美贸易中国一直享有顺差。

为了牟取高额利润减少贸易逆差,美商从19世纪初开始贩卖鸦片。

早期美国政府认为鸦片走私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环节贸易逆差,对美商走私鸦片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随意与海外扩张积累资本,但国内舆论反对鸦片贸易,而且鸦片贸易也与美国鼓吹尊重别国人民自主自决的理想主义政策矛盾,权衡利弊,转而采取符合清政府禁烟政策的立场,以利用中英矛盾进一步扩张中美市场。

实际上,美国在鸦片贸易中采取的是利用“中立”地位两面取利的手法,一面保持虚伪的温和态度,以赢得清政府的好感,一面听任英国凌辱中国,坐享其成,最终美国政府反对鸦片走私的立场在1844年的中美《望厦条约》中得到体现,但事实上,当时美国商人的鸦片走私活动是美国政府无法监管的,美商的鸦片走私活动也是早期中美关系中的一大污点,随着贸易关系的发展,早期中美关系间文化联系也随之发展起来。

(二)文化关系
随着贸易关系的发展,中美两国间宗教和文化联系也发生了,1830年美国海外交汇在美商的赞助下派裨治文和雅裨里来中国,开美国来华传教之先河。

然而,那时候的清政府实行严厉的禁教政策,并不断的颁布了一系列新的禁教法令,使得传教士难于向传播中国国民宣传基督教,从1830年至19世纪60年代传教合法化为止,这一时期只能为传教工作做些准备工作,加之与中国传统格格不入,传教活动收效甚微。

发展教育,创办医院是传教的辅助手段,其他手段还有创办报刊,翻译、出版书籍等。

直到60年代传教过冬合法化为止,传教成为美国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渗透的一个重要手段。

通过宣传传播本国文化而对其他国家文化进行同化,进而达到侵略的目的。

文化侵略有利于对侵略国家的人民进行洗脑,更便利于向其他领域进一步侵略,扩大侵略利益。

二、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中美《望厦条约》获取最惠国待遇权。

自从英国用洋枪洋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并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中国便进入了某些西方学者称之为“条约体系”的时期,即资本主义大国通过武力威胁,侵略战争或者其他手段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使中国社会一步一步陷入了半殖民地的时期。

《望厦条约》是中美关系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标志着早期中美关系的结束,和近代中美关系的开始,条约的订立使中美两国间的正式外交关系,从一开始就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

标志着美国侵略中国的开端,给以后中美关系的发展蒙上了浓厚的阴影。

《望厦条约》还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提供了蓝本,中国从此走上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道路。

1868年7月28日,与美国国务卿西华德订立了《中美续增条约》(即《蒲安臣条约》)八条。

《蒲安臣条约》是美国推行“合作政策”所取得的最大成果。

与此同时“合作政策”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维护了列强与清政府之间的关系,创造了中美关系中的一个暂时的相对稳定的局面。

除此之外,从近代中国外交演变的角度看,蒲安臣使团的一个重要突破就是动摇了中华外交仪制,这是华裔体系走上崩溃的一个标志。

三、美国排华与华工问题
美国18487年在加利福尼亚发现了金矿,急需大批劳工,急于致富的美国商人用广招华工的办法解决当务之急,从1854年开始,华工开始大批涌入美国,到60年代初期,在美国的中国人达到近3.5万人,形成了华工赴美的第一次高潮。

1860年的《北京条约》使外交侵略者称为“猪仔”贸易的掠卖华工合法化,同时期美国正在大力开发西部,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建造横穿北美大陆铁路的建议,对华工的需求大增,订约后的十年中,每年华人赴美皆在万人以上,形成了第二次赴美高潮。

除此之外,华工还参与了其他铁路建设。

这些铁路的建成从政治上有利于美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从经济上大大促进了中西部的开发和整个国家的繁荣,而华工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华工在修建铁路时受到了白人的歧视和残酷的剥削,不仅工资比白人劳工的少,而且要食宿自理。

1869年中央太平洋铁路完工后,化工大批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带动了第三次华人移民美国的高潮,为美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华人贵美国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然而华工在美国却备受歧视和压榨,1873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1876年加利福尼亚州冬季大旱,农业损失严重,失业队伍扩大,种族主义者为了把移民工人的不满,把工人失业和居民生活水平下降归咎为外来移民,特别是中国移民。

他们进行蛊惑宣传,反华成为了不少报刊的主体,他们甚至到处对华人进行迫害和敲诈,同时各种排华组织也应运而生。

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排华法》,两次到期后又延长,延期二十年,并且于1904年无限期延长。

这一法案使得入美华工人数剧减,在1892年已经无华工入美了。

根据《蒲安臣条约》和《安吉拉条约》美国政府有义务保护入美华工,但是实际上华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而且正是在一系列《排华法》的怂恿下迫害华工的暴力事件层出不穷。

华人经常受到暴力袭击、屠杀,被驱赶出家园,惨案不断。

反华暴行如同瘟疫一般在美国西海岸蔓延,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完全没有保障,华人华侨们都生活在一片恐怖
之中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美国的这一行为无疑是忘恩负义,很容易激起国人的不满和气氛,作为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大国,我们有着自己的骄傲,一再的被这样一个建国历史不长的国家所欺负,是任何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都无法接受的。

19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不再保持沉默了,先后向西方派遣驻外公使和领事,对于美国的排华行为和政策,清政府迫于人民和舆论的压力起而反抗进行交涉,开始比较认真地去考虑保护海外华人华侨。

19世纪下半叶驻美公使先后有陈兰彬、郑藻如、张荫桓、崔国因、杨儒和伍廷芳。

他们都为保护华侨不遗余力。

有的甚至还是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交涉工作。

他们是克尽职守的,他们的努力我们也是应该给与肯定的,但是中国的弱国地位致使中国在对美交涉中收效甚微,国力的弱小使得这些外交官们地位低下,驻美公使们保护华侨的活动取得的成果也是非常有限。

中国人长期的不满和愤怒终于在1905年爆发。

由于在改订条约时列强强加苛刻条件给清政府,人民都十分的气氛,5月10日上海商务总工会召开董事大会,决定阻止清政府续订禁工条约,要求美国政府在两个月内修改《排华法》,公平待遇华侨,否则将于7月20日实行抵制美货的行动。

而美国对于我们的警告置之不理,于是,7月抵制美货运动席卷沿海和内地十几个省,数百城镇,持续时间长达8个月之久。

长时期的抵制美货运动使得美国商人的利益受损。

美国公使不得不三番两次要求清政府禁止抵制运动,惩办运动领导人,并要求清政府对美国贸易所受的损失负责。

最后清政府在美国的威胁下连续发出上谕、电令运动终止。

抵制美国运动在美国政府的干涉和清政府的禁压下由高涨而低落而瓦解。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强势的美国在中美外交关系中占据着优势地位,而中国一直处于被动的受人制约的地位上。

这就是落后带来的可怕又可恨的后果。

四、门户开放政策
当美国政府竭力对中国移民实行门户关闭政策是他却要求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内对美国势力敞开大门,并且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这对于中国来说是完全没有平等性可言的。

甲午战争彻底暴露了清政府的软弱和无能,刺激了列强的贪欲,而此时的美国忙于与西班牙的战争无暇东顾,美西战争结束后的种种客观条件不利于美国,而使其没有在中国实行掠夺政策。

1899年9月12日,训令美国驻英、俄、法、意、日等六国大使向驻在国政府递交一项照会,这就是美国最初提出的对华门户开放政策,显而易见它是以承认列强在华的特权和既得利益为基础的。

完全忽视了我们中国的主权。

1900年列强纷纷派兵来中国镇压义和团运动,美国担心各国乘机把势力范围变为自己的殖民地,便于7月3日向各国发出了第二个门户开放照会,提出“保护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实际上这只是一句空话,发照会却不同中国商量,粗暴的践踏中国主权。

在辛亥革命时期,美国又在列强与中国之间周旋以获得更多的利益。

1917年11月2日《蓝辛——石井协定》是美国再次以牺牲中国利益向日本作出妥协。

这个日美勾结共同侵略中国的协定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义愤,舆论也普遍反对这一协定,一直致力于扩大美国在华势力和影响的芮恩施也得不心灰意冷的承认。

协定的签订使中国高级官员们觉得要从美国得到积极帮助以解决国家的困难是不可能的事情。

中国在列强的脸和压榨下半殖民地化慢慢加深。

中美两国的在近代外交史上扮演者压迫与被压迫,侵略与被侵略的角色。

美国通过各种灵活的外交手段和强势的国际地位,使其在列强争霸中占据种种优势,而中国则在美国和其他列强的联合压榨下越来越弱,丧失了诸多领土、白银和关税、司法等权利。

经过这百年的屈辱史,是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弱国无外交!实力弱小的国家必然会被大国所欺负。

要想在世界之林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为后盾,落后就要挨打,这是
不变的真理。

参考书目:
陶文钊、何兴强《中美关系史》,2009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李侃、李时岳、李德征、杨策、龚书铎《中国近代史》,1994年4月,中华书局。

唐庆增《中美关系史》,2009年12月,商务印书馆。

蔡元培《中美关系史》,1928年版,上海商务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