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河调研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伊通河水系提高生态环境水平

提升城市景观效果

摘要:

本文分析了伊通河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相应的提出了建立伊通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综合体系,制定伊通河水资源调配、水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加快污水资源化和实行污水处理产业化等对策。

一、伊通河现状

1. 伊通河水系基本情况

伊通河是长春市的母亲河,是松花江的二级支流,饮马

河的最大支流。伊通河源头在伊通县河源乡(原板石庙乡)青顶子山北麓,流域范围包括:伊通县全境、东丰县那丹百镇,长春市六个区,农安县全境,公主岭响水镇、大岭镇、范家屯镇、杨柳镇、永发乡、和气乡,德惠市三胜乡、万宝镇、郭家镇、天台镇、边岗乡。流域面积8440平方公里,全长公里,其中伊通公里,长春市区23公里。其中游(距长春市16公里处)修建的大型水库——新立城水库是保障长春市城区安全和提供城市水源的重要水利枢纽。此水库建于1953年,总库容亿立方米,新修订的长春市防洪规划区域从新立城水库坝下到万宝拦河闸,总长公里。在新立城坝下至南三环桥长公里。南三环桥至四化拦河闸为防洪建成段,长公里,下游四化拦河闸至万宝拦河闸,长公里。据统计,防洪规划区域内共有大小8条河流汇入伊通河。主要是小河沿子河、鲶鱼沟、农大明沟、永安沟、东安沟、杨家崴子明沟、团山子明沟和翟家明沟。共有12座自流涵洞,12座强排泵站,还有25个马路雨水吐口。

2. 伊通河水系环境现状

从1988年开始,长春市沿伊通河相继组织实施了一批污水截留工程,共铺设污水干管公里,但并未有效防止伊通河的水体污染。影响伊通河城区段水环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

(1)目前直接排入河道污水的排水口有10处。明沟中净月开发区的农大排水明沟、经济技术开发区鲶鱼沟、杨家崴子明沟工业、生活污水量大,污物多,直排伊通河。位于净月开发区的南三环雨水吐口、王帽屯涵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三支线、二道区的二货运吐口、东荣排涝站也有较大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伊通河。这些污水的排入是造成伊通河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

(2)污水截流干管和支管由于年久失修,淤积、损坏、堵塞严重,从07年6月至今,已发现漏点70多处,一些新漏点在河道内随时出现,调查维修都很困难。由于管道有漏点,在管道压力小时,河道水进入管道,使河道蓄水水位下降,在自由闸和兴华闸区段内情况最严重;相反管道水压力大时,污水进入河道,污染水体,这也是造成伊通河水质恶化的原因之一。

(3)阶段性排入污水的明沟和雨水吐口。除去经常排污的明沟和吐口外,余下的雨水吐口和有闸门控制排水明沟、排涝站都不同程度存在不定期排出污水、污物,造成水质污染。另外,我市受季风影响,枯水月份多,来水不足,加之污水渗入,水体变质大。

(4)东排洪沟和翟家明沟对伊通河水体也有一定污染。污染源主要是热电二厂、经济开发区部分企业、东郊部分水泥制造及制品厂和大成玉米加工企业等。

3. 伊通河城区段建设情况

伊通河长春市城区段建设已经逐步完成了防洪工程、污水截流工程和风光带工程建设。

防洪工程建设情况:从1985年至今,伊通河城区段已基本完成了南三环桥至四化拦河闸公里的防洪工程建设任务,共修建堤防32公里、砼和浆砌石护岸墙公里、整治疏浚河道15公里、修建拦河闸(坝)5座、排涝站10座、涵闸12座、1条暗涵(杨家暗涵)及3条排水明沟(鲶鱼沟、永安沟、东安沟),铺装人行方砖步道1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6亿元。主体防洪工程标准达200年一遇。

污水治理情况:1992-1996年,对伊通河进行上、下游污水主管道延伸,支线管道配套和在下游修建日处理污水能力为39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同时,根据城市污水排量增加,在原干线管旁增加同样规格的一条管线,形成双排污水管同时运行,管线总长度公里。目前正在将污水管网外移风光带工程建设情况:伊通河风光带工程建设主要依据2004年4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长春市伊通河

城区风光带总体规划》,该规划范围:南起南绕城高速公路,北至四化拦河闸,包括两岸堤线以外的滩地及堤线内的50

米防护林带,总长公里,面积1414公顷,其中水面495公顷,滩地553公顷,防护林带366公顷。目前,已完成规划中的卫星桥至四化拦河闸24个景园中的23个景园建设,基本完成了24个景园之间连接段的绿化美化工程。大大提升了城市的景观效益。

二、存在问题与治理方案

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伊通河的防洪功能和景观功能已得到充分体现,但目前河流已经长春市承泄天然降水和排放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主要通道,水体污染、河道淤积、生态环境欠佳成为了突出的问题。如何打造伊通河水系,提高生态环境水平,提升城市景观效果就是此次调研的主要课题。

(一)兴利除弊,修筑生态型护岸

伊通河长春市城区段基本建成段公里的河道,采用过三种护岸形式。

(1)干砌石护坡

在1986-1997年间第一次治理时,自由桥至东荣桥段采用了干砌石护坡的方法,护坡的坡度为1:,上、下两端各有

80cm高50cm宽的浆砌石挡墙,不适宜北方采用,加之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目前已全部改为浆砌石重力式挡墙。

(2)浆砌石重力式挡土墙

1997-2006年,伊通河卫星桥至四化桥段护岸,在第二次综合治理时全部采用了浆砌石重力式挡土墙护岸形式,挡墙顶宽50cm,底宽,高度,其中埋于地下防止冻胀,目前由于受河道蓄水等原因影响,引起了冻胀不均匀,部分区段已产生了倾斜、损坏情况。

(3)砼球生态型

在2007至2008年完成的南三环桥至小板桥的治理工程中采用了砼球生态型护坡形式,既蓄水线以下采用钢砼护坡,水面以上采用生态砼球上覆土种植紫花苜蓿草的方法,坡度均为1:2,运行两年来表观良好。与此同时对小板桥至自由桥段的浆砌石挡墙进行加固,既在原有浆砌石挡墙外侧加固一层钢砼,厚度20cm,主要是为防止原有浆砌石挡墙的倾覆。

在长春市伊通河综合治理中,河道护岸形式的选择上建议采用多种形式的生态型护岸,多采用乔、灌、草本植物相结合形式。尽量保护和利用原有的自然河岸,避免过分直线形式的河道形态、避免河床材料的单一化、避免河岸的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