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探索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探索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思考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原有条块分割的“单位党建”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迫切需要准确把握当前党建工作阶段性特征,进一步拓展党建领域,创新工作方法,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配置资源、整合优势、激发活力,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区域化统筹发展,切实构建起开放性、共享性、融合性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一、推进区域党建的现实性分析
作为一个新的理念,区域化党建将经济学上的规模效应理论引入党建领域,从区域的视角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通盘考虑、统筹谋划、整体推进,体现了党建工作规律的内在要求,是基层党建工作的自觉转型。

当前,**改革发展的创新实践,为探索推进区域党建工作提供了现实基础和广阔舞台。

1、城市化建设进入高潮期,为推进区域党建提供了实践基础。

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我区城市化建设进入高潮期,农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设施农业园区“三区联动”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态势日趋凸现,各种优势资源区域集聚性、流动性、整合性不断增强。

城市化建设的这一创新实践为推进党的建设“三区联动”提供了现实基础。

要抓
住“三区联动”带来的党建机遇,打破以往党建工作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传统模式,牢固树立“区域党建”新视野,进一步创新基层组织设置形式、党员管理方式、资源配置模式和区域党建运行机制,切实推动园区间党建资源双向互动、党建要素整合配置、党建优势互补提升,增强党建工作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吻合度和紧密度,形成加快推进区域联动建设的强大合力。

2、产业分工加速组织分化,为推进区域党建提供了广阔空间。

近年来,我区产业优势集中迸发,带动了产业分工,加速了组织分化,催生了大批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等新兴领域,而这些组织随着经济集约集聚发展、城市化建设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逐渐由分散的空间分布向产业园区、商务楼宇、大型商贸区等实体汇集集聚。

这为推动党建工作区域联动发展,进一步集聚党建资源,扩大组织覆盖提供了广阔空间,必将进一步克服非公党建对业主过分依赖的弊端,更加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发挥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作用,不断增强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

3、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深化,为推进区域党建提供了重要平台。

当前,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大量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

城市社区日益成为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社会治理的基本单位,在社会组织架构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如何适应改革要求,突破传统单位党建和社区党建相对分离的状态,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体系,
增强社区聚合效应和承载功能,推动社区党建区域化发展,成为党建一项迫切的任务。

4、社会人口流动日益增强,为推进区域党建提供了现实机遇。

随着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人们择业从业更为自由化,大量基层党员在城乡和产业之间频繁流动。

要把这些分布于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处于不断流动中的党员组织起来,让其时时在组织视线之内,人人在管理教育之中,单纯“单位建党”模式下的组织设置模式和教育管理手段已越来越难以胜任。

区域化党建适应新型社会群体大幅流动的新形势,以区域统筹、动态管理突破条块、空间的束缚,有利于构建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夯实党员队伍建设基础工程。

二、推进区域党建的要素分析
区域化党建通过变“立足自我”抓党建为面向“社会”抓党建,变“关门”抓党建为“开门”抓党建,着力解决区域内党建资源的分散性、排他性和不平衡性,实现党建资源配置最优化和资源运作效率最大化。

抓好区域党建这一有利抓手,必将更好地发挥党的建设对生产力要素的引导、配置、整合、倍增作用,增强全区改革发展的集聚力、助推力。

为此,必须把握区域党建的个性特征,深入分析内在要素,确保区域党建在探索实践中有序推进。

1、价值共识是开展区域党建工作的源动力。

共同利益是区域联动建设的基础,也是区域党建工作的动力来源。


有把握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寻求利益共赢,把区位优势发挥出来,坚持走区域发展一体化道路,才能找准区域党建工作的着力点、结合点,做到科学发展观与区域党建工作实际有机融合、互促共进。

2、资源整合是推动区域党建工作的基础。

从过去党建工作的“小循环”、“内循环”,走向党建资源、设施资源、信息资源和社会资源互相整合的“大循环”,为党建工作提供资源支撑和保障体系,有利于党对各类社会组织的有效领导,有利于健全基层组织体系,形成党领导下的各类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大党建格局。

3、合作平台是拓展区域党建工作的功能载体。

要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区域性党建合力,必须围绕共同需求,找准共建载体,搭建双赢合作平台,开展有效的共建活动,才能取得共建共享、互利互赢的实际成效。

4、交换机制是区域党建走向深入的根本保障。

创新党组织功能发挥机制,增强整体功能,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只有着眼可持续发展抓机制创新,不断完善资源整合机制、利益共享机制、沟通协调机制,构建区域党建工作联动体系和综合服务体系,才能进一步提升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区域党建的工作活力和内生动力。

三、推进区域党建的模式探索
区域党建是一个大的概念,不同的行业领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具体模式。

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阶段性特征,应重点探索打造以下八大模式。

1、依托“三区联动”建设,构建大党委模式。

坚持区域化党建理念,在所有街乡推进“大党委制”,同时在所辖居住社区、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和行政区(街乡办事处)分别建立区域性党总支,形成“1+4”组织架构和领导体制,实现统一领导、分区管理。

在街乡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采取组织联建、场所共建、党员联管、人才统筹、培训互动、志愿服务等形式,切实推进区域间党建资源横向流动、合理配置。

2、依托组团式城市居住布局,构建“双轨并融”模式。

在农村,适应示范镇建设进程,鉴于原有行政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尚未完成的现状,在继续保留原村级组织设置的同时,根据社区规划布局、居民规模、还迁分布情况,统筹新建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中心。

社区党组织与涉及的村级党组织构建村居联动机制,开展村居双向互动,实行党员联管、活动联搞、阵地联建、治安联防、服务联手,切实形成村居共建、双轨并融的城市化进程中组织管理新格局。

待产权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三改一化”试点工作完成后,及时建立起新的城市社区组织架构。

3、依托产业纽带,打造“产业党建”模式。

在产业园区,
特别是一些主导产业清晰、集中度高的产业聚集区,要积极开展“产业党建”,通过组织升格、联合建、依托建等方式,推动基层党组织建在产业基地、发展链条、行业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中,实现党组织设置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切实增强党组织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4、依托总部经济和产业联合体建设,打造“楼宇党建”模式。

要适应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和置业经济迅猛发展的实际,把党的工作引入商务楼宇,通过打造“楼宇党建”,实现党的建设立体化发展。

要以楼宇为单位,加大对商务楼宇进驻企业党员职工排查力度,加强党务人才、活动场所等党建资源统筹整合,建立党员服务站,成立楼宇党支部,具体负责统筹安排企业党建,统筹组织党的活动,统筹管理企业党员,切实实现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增强党的建设对接产业发展的融合度。

5、依托空间地域纽带,打造“村企共建”模式。

对未整体撤村、拆迁还迁的村,考虑到部分村驻村企业较多的实际,可通过组织联建、产业牵动、吸纳就业、资金赞助等形式,形成村与驻村企业有组织、常态化的紧密联系,实现互相支持,互利互信,共同提高。

6、依托群团组织优势,打造“党群联动”模式。

坚持党内带党外、党建带群建,一方面建立党群共建联席会议制度,加大群团组织组建力度,采取单独建、联合建、依托建等方式,重点在企业、协会、社会组织中组建工青妇组织;另一
方面,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工作活跃、作用明显、群众信赖的优势,组织开展青年招聘会、技能竞赛、就业培训等主题活动,发动扶贫助困、敬老助残、关爱未成年人等志愿服务,凝聚党心民心,形成党群共建、整体推进的生动局面。

7、依托城乡互助平台,打造“组织联帮”模式。

适应城乡统筹发展,充分整合利用当前街乡重点帮扶、区直单位联村帮扶、选聘选派等形式,通过政策宣传引导、组织调促帮扶、定期党员群众、提供信息技术、加大资金扶持等途径,加强对重点村(社区)帮扶力度,引导优势资源城乡之间优化配置,党建要素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切实构建起城乡一体、统筹联动、资源共享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8、依托社区资源集聚,打造“共驻共建”模式。

针对社区资源相对缺乏、居民居住相对集中、共建动力相对不足的实际,要探索构建“大工委制”,由街道、驻社区机关事业单位、重点企业负责人成立非编制性的街道社区党工委,签订共建协议,为引入资源、集聚合力提供体制保障。

要围绕打造功能社区,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推动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搞、阵地联建、治安联防、服务联手,切实增强党员的社区归属感,不断提升社区承载功能和服务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