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及彩塑像的手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敦煌壁画及彩塑像的手姿
文/何传坤、李振甫
一、前言
敦煌石窟以佛教艺术为中心,描绘的人物都与佛有关(图1、2、3)。佛教中的释迦牟尼、阿难、迦叶、菩萨、天王、武士、飞天、地神等形象在极乐世界中是神,在现实中是人。很难想像当时的艺术家未经感情、理想、审美观以及纯熟的技艺而能创作出理想中佛教的神相来。特别是佛陀形象出现时,除了固定的形体动态之外,作为感情流露的手势,还有戒律严格的手印。其中常见的手印有:说法印、无畏印、降魔印、禅定印与愿印等。
对于佛陀以外的手印就不像佛陀的标准那么严格。这些手印是依据各自的神情而趋向自由化、千姿百态化。张大千国画大师自1941年亲临敦煌面壁三年临摹的心得之一是:自敦煌菩萨的手相可分辨出壁画的年代(图4)。菩萨的手指中长过手指尖,或退包在指头肉内的长相,就可分出北魏、隋唐或宋朝的佛手来。在敦煌佛教艺术造型中,手的艺术造象,由于时空转换,艺术家造型能力之差别,临摹敦煌石窟长达20年的李振甫认为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南北朝、隋唐和宋元。
二、南北朝时期的手
当时的艺术家把前肢、手腕、手背和四指4部分顺气而贯,形成由曲线组成的一个较大的“S”形。乍看之下,仿佛骨骼也要顺气而应,构成柔软而细长的造型特点。这些特点与当时社会上所流行的“秀骨清象”的审美观可以呼应。有的手指不分小线,一线贯通,但不失全貌。如(图5-1)这种以气运动势为走向而形成有型的流动线,呈现出一种情感美。细而均匀的铁线描像流水似地,流畅而且是一气呵成。晕染在手背处,沿边缘线由深而浅,即所谓的凹染法。手指的染法,有的靠手指的一边向另一边由深而浅加以区分指之间的层次;有的四指合并,在两段手指分节处,用笔尖稍带深色分别划一弧线,既显深浅层次又分出节次(图5-2)。
南北朝时代的天王、力士、地神等手的造型是细而带方,每一指节的后部收尾处成方形;指甲与肉连接处成直角,这些都显示其力的作用(图5-3)。
三、隋代时期
隋代在南北朝造型柔软的基调上,由细长变得短而肥胖(图5-4)。无论是手背或手指,由于采用起伏较大的短孤线,形成了柔而圆的特征。线描上多用中锋,较粗均;在晕染方法上,每指分节的交界处用稍重色往后晕开,以突显指节的层次,手背上沿用南北朝时期的凹染法。同时,又在手背中间突出部分着重色向四周晕染,这种染法叫凸染法。南北朝时期的凹染法和隋代的凸染法同时出现在一体、一肢、一手上。这种两者结合的晕染用法一直影响唐代及后来各代。
四、唐代的手
唐代手的造型可分为早、中、晚三期。初、中期,以手的一指节为例,初期的指甲手,好像被肉埋在指尖中。从外形上看,指尖处细而往后延逐渐粗,形成肌丰而不臃肿,细长而不瘦弱,仿佛皮肉内充满水分,富有弹性、温厚、圆润之感;到了中期,仍是一节手指,这时的指尖外形线向外扩展,出现了丰柔而肥胖。一节中的指尖处和后端粗细相当。
这两个时期的相同之处:都是中锋用笔,线型较粗;不同之处是初期指尖处细而扁长,往后稍粗;中期指尖处宽胖,前后端粗细相当。这里只有微弱之差,同样是丰肌,由于处理手法上不同,也可说是造型内含美的韵律运用的不同,给人的美感就有所差异(图5-5)。
到了唐代晚期又出现两种不同的造型;一种是在一节之内,指节两端收笔向内,中间粗两头细,另一种是指头之间不分节,一笔画下来,大部分是由弧线、曲线组成。整体看来非常软。这两类指甲都特别长而突出,涂以淡彩,显得瘦弱无力。初、中时期,那种有骨有肉,充满内在活力的生机在此期突然不见(图5-6)。
五、宋代的手
宋代手的造型与唐代晚期的第一种类型相似,所不同的是在分节的用线向另一边线画到几乎接近的地方;其二,在指甲上部与肉接连处又重复一条弧线。这条线不但无美感而且是多余的。若加上指甲特别尖而扁长,令人从而生厌(图5-7)。
六、元代的手
到了元代,美的造型又复现。运用了均匀、刚健且富有弹性的细线,虽未赋重彩仍不失圆润立体之感。元代手的指甲也较长,指甲上不与肉连接处也重复画一弧线,由于整体手型的圆润、线形的挺拔,就不具宋代的干扁感(图5-8)。
七、讨论
从以上各时期敦煌石窟内手的造型来看,由于艺术表现手法之不同,所描绘出的手因其貌之不同而给人的感受也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手似乎没有手的解剖结构,也不是手的实际写生,而是依据各种不同人物的形体加以理想化及神情融合化的艺术造型。
南北朝时期以强调曲线韵律的美,壁画上出现的是写意而不是写实的图像;唐代初期呈现一种丰润、柔嫩、充满生机的艺术魅力;到了宋元时代,虽有圆润、弹性之感,但给人的印象,总是性感欠佳。经由手的描绘及造型的时空转换,也可推知当时艺术家的技术水准与修养之高低。读者在欣赏敦煌石窟特展之时,虽然彩塑雕像的手大多残断,不过,在洞窟壁画上也可找到变幻无穷的敦煌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