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碎片化传播的有序性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期刊碎片化传播的有序性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在智能手机等交互式移动终端日益普及的背景下,基于自发式传播的UGC利用碎片

化的内容传播为传统的传播带来了革命。新媒体和更新媒体在碎片化的传播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利用碎片化的传播影响社会价值取向与获得经济效益。当人们愿意接受并喜欢从碎片化的信息中获得阅读满足时,更多的信息源都会主动适应并采用碎片化的传播手段,来获得更快的传播,以期待获取传播效应的最大化。在碎片化传播的开始阶段,以学术期刊为主流的学术成果出版者或缺乏意识或缺乏能力,更多地囿于传统出版模式,致使自身的传播地位在新的传播方式冲击下迅速被分化,一些跟得上形势的学术期刊蓬勃发展,而其他的则快速被边缘化。随着碎片化传播的不断发展,学术期刊对于碎片化传播也在不断地适应和调整,一些学术期刊从碎片化传播的初始被动状态中迅速转变过来,主动地将期刊刊载的学术成果进行碎片化处理,以适应受众对碎片化传播的需求。学术期刊对学术成果文献进行碎片化处理首先是为了满足相关科研工作者对快速便捷获取科研新成果的需要,但最终还是要转化为新的科研力量,支撑新一轮的科学研究。因此,实现学术期刊碎片化的有序性传播将更有利于学术成果影响力提升,以尽早实现学术成果的转化。

“碎片化”一般是指对整体进行部分化的分割行为,最早被运用在“后现代主义”研究文献中,是后现代主义对传统的否定与割裂的一种表现。后来,碎片化被运用在不同领域,代表着不同的

含义,在传播学领域,碎片化主要指信息的多元化、观察视角的分散化、信息文本的零散性和信息要素的不完整性]1]o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传播媒介对网络技术的快速利用,产生了以“短、平、快” 为特征的传播平台以适应人们对获取信息的速度要求]

2]尤其是近年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的出现,催生了大量的“碎片化”信息,进一步迎合了人们追求快餐式阅读、浅阅读、碎片时间阅读的偏好,并逐渐发展成为数字阅读的新趋势,开始改变人们的学习和阅读习惯[3]实

际上,在碎片化传播的开始阶段,对于大多数学术成果拥有者和出版者而言,他们对于学术成果碎片化传播是被动的,他们或缺乏意识或缺乏能力,在碎片化传播的浪潮中被裹挟向前,尤其是以学术期刊为主流的的学术成果出版者,他们更多地囿于传统出版模式,致使自身的传播地位在新的传播方式冲击下迅速被分化,一些跟得上形势的学术期刊蓬勃发展,而其他的则快速被边缘化。人们对于碎片化信息的接受是一个不断变化和扩展的过程,当大部分人开始满足于通过碎片获取社会信息时,有些人还要求能够从这种阅读模式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同时发挥更大的用途]4]。学术成果传播者对于碎片化传播也在不断地适应和调整,随着碎片化传播向更深层次发展,一些学术成果传播者从碎片化传播的初始被动状态中迅速扭转过来,主动将手头的学术成果进行碎片化处理,以适应受众对碎片化传播更深层次的需求。对学术成果文献进行碎片化处理

首先是为了满足科研工作者和科学爱好者对快速获取最新科研成果的阅读需要,但最终还是要转化为新的知识,支撑新一轮的科学研究。因此,立足于实现传播目的的主动性碎片传播是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学术传播者对于学术广度和深度传播的主动要求,更有利于学术成果的快速传播与转化。

基于自发式传播的UGG勺碎片化传播在最初阶段处于一种无序化状态。以新闻信息碎片化传播为例,就信息而言,新闻信息碎片有正规新闻单位推出的,也有普通机构分享的,有专业媒体人或所谓的大V发布的,也有平民老

百姓爆出的。在WEB3 0时代,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发布碎片式的新闻消息,这些信息的五花八门,很多都不需要严谨的语言逻辑,只需要新闻事实就可以。就信息传播的对象来说,新闻信息碎片没有特定的传播对象,只是泛泛性的传播。很多信息碎片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甚至在朋友圈内进行传播,它传播的对象并没有特定所指,而任何人也都可以阅读、分享以及传播。虽然有一些程序应用如“今日头条”等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将同类新闻推送给可能感兴趣的读者,但这种推送的目的也是无序的,APP程序无法准确判断读者的真正需要,只是基于相同兴趣的同类推送。就早期的学术碎片传播来说,它与其他的信息碎片的传播别无二致。由于大多数学术期刊缺乏碎片化传播的意识或实现碎片化传播的能力,在碎片化传播发展的初期,他们依然按照传统的出版发行方式实施学术信息的传播行为,没有主动开展学术期刊的碎片化传播,

这使得在传播领域中存在的学术碎片大多数是被二次转播者制作和传播的,这导致了学术碎片的形式五花八门,质量参差不齐,传播对象泛滥。尤其是二次转播者不具备一手的学术资料,或者不具备相应的学术水平,对学术成果的理解可能产生偏差,导致其所制作和传播的学术碎片不能正确反映真实的学术成果价值,甚至有可能南辕北辙。

随着学术期刊化被动为主动,寻求学术成果的碎片化传播,学术期刊的碎片化传播状态也由无序性传播逐渐转为有序性传播,但真正实现学术期刊碎片化的有序性传播,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3. 1从无序性传播到有序性传播,是学术期刊传播能力的回归学术期刊碎片化的有序性传播是指在学术期刊有意识的参与下,学术期刊与外界可以产生动态稳定的信息沟通,这不仅仅反映的是传播目的的导向性,更重要的是

学术期刊可以与社会环境保持不断地信息交换,不但双向输出学术信息,也双向接受学术信息。实现学术期刊碎片化的有序性传播的基础是学术期刊对于学术成果主动实施碎片化传播。在学术期刊传统的出版发行模式中,学术的传播实际上是有序的,这种有序性是建立在单向的线性传播之上的,在这一传播过程中,学术期刊接收作者的学术信息输入,经过加工向读者输出。虽然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信息传播的中介,但很少能接收到读者的直接反馈,也很少将相关的传播信息反馈给作者,不能将作者与读者紧密联系起来,使得学术信息传播的效率极为低下,不利于学术研究的发展,不过在这一传统的学术

信息传播过程中,学术期刊占据着传播的主导地位,其所传播的学术信息具有可靠性。数字化传播兴起后,极为便捷的沟通方式缩小了学术期刊与作者、读者的距离,学术期刊可以利用新兴的科技手段,更加方便的接受作者学术信息的输入,再输出给读者,随后接受读者的反馈输入,整理后给作者输出。学术期刊甚至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将作者和读者置于一个三方同时交流的平台,实现最大化的学术交流。相对于传统的出版方式,数字化的传播也还是处于有序化的传播状态,只是学术期刊对学术传播更具有掌控性,可以使学术信息的传播面更大。随着数字化传播进入WEB3 0时代,碎片

化的传播方式逐渐占据了主流,碎片化的传播让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但也带来了信息的驳杂无序。大部分学术期刊在这一轮传播方式升级中逐渐失去了对学术传播的主导地位,被动的信息传播让学术期刊出版者无所适从,有些学术成果甚至跳过了学术期刊直接在网络中传播,学术期刊开始失去自身天然的传播能力。一些学术期刊意识到这一问题后,主动寻求学术成果的碎片化传播,当无序的学术传播走向有序性时,社会环境往往给予正面的激励,因为学术信息的接受者更需要学术信息的有序化获取,更需要学术信息的可靠性。因此,学术期刊利用好碎片化的传播方式,将有利于学术信息更大价值的传播,同时也是其传播能力的回归。

3. 2有序性碎片传播有利于解决学术期刊在0A上的选择难题开源期刊,又叫“开放存取”简称OA是指将学术

信息资源放到互联网上,任何人可以免费获得,而不需考虑版权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